關中漢軍,兩個方向,都在醞釀着一場反攻。
而地處中原的豫州汝南郡,如今卻顯得異常平靜。
別看如今荊州蜀軍的先鋒軍團已經北上進攻南陽郡了,而汝南郡看似離的南陽郡也不算太遠但曹休是真的不擔心南陽郡會有失守的可能。
是的,曹休是一直看不慣司馬懿,認爲此人不過是仗着河東世家們的力挺,這才騎到自己頭上,成爲總督荊,豫二州的一把手但司馬懿的能力,曹休多少還是有點了解的。
要沒兩把刷子,他司馬懿能受到連續兩代大魏天子的信重,把那麼重要的中原門戶南陽郡,交給他鎮守麼?!
面對不過四萬餘蜀賊的進犯,他司馬懿要是守不住南陽郡,那.那就證明曹休的彈劾一點錯都沒有。
至於蜀賊是不是會聲東擊西的進攻汝南郡,這點曹休也不擔心。
從襄陽出兵要進攻汝南,那得先繞過豫州重鎮許昌才行。
許昌可是曹魏經營了幾十年的地方,可以說是根深蒂固,而鎮守許昌的王彥雲也是一員熟讀兵書,文武雙全的大將,有他鎮守許昌,蜀賊想要瞞過他的眼睛偷襲汝南,基本不可能。
而從江夏北上進攻汝南,那就更別想了.隔着一座大別山呢。
這年月的行軍作戰,可不是後世,這年代的士卒也好,將領也罷,沒人可以做到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沒有足夠的信仰加持,任何人都做不到這一點。
更別說,如今的江夏剛剛經歷“戰火”,蜀賊從江夏“敗退”,東吳剛剛佔據江夏,很多事情都沒有理順呢,短時間內更是不可能從江夏出兵,繞過或者穿越大別山,進攻汝南了。
因此,曹休現在是真的安穩的很。
但曹休不想要這樣的安穩。
曹休已經在汝南安穩了快五年了,再這麼安穩下去,估計大魏天子都快忘記還有自己這麼一個族叔的存在了。
這些年,曹休不停的上書彈劾司馬懿,一方面是確實不能忍受司馬懿成爲自己的頂頭上司,想向天子要權,另一方面,曹休未嘗沒有向新天子曹叡展現自己存在感的意思。
之前的兩場大敗,讓曹休的聲譽跌倒了谷底,而從壽春敗退而回後,曹休因爲自己想不通,覺得曹丕幫着外人不幫自己人,有點鬧彆扭,導致曹丕對曹休的感官急劇下降。
這些年,與其說曹休是自己留在汝南郡不願意回京,倒不如說是曹丕把曹休閒置在了汝南,也根本沒有要招他回朝重用的意思。
這種處境,是曹休不能接受的。
憑什麼同樣是打敗戰,他曹子丹就可以平步青雲,甚至成爲託孤輔政大臣,自己卻要困守豫州的一個郡,看着這羣江東鼠輩?!
他曹子丹可是丟了雍涼二州啊,我不過是丟了半個淮南而已,至今還佔據汝南郡,看住了淮南的東吳軍卒,不讓他們輕易和青徐的東吳軍連成一片吶。
到底是誰輸的更慘?!
以前吧,曹休心裡埋怨歸埋怨,但看在曹真也是自家族弟的份上,還不至於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大家都是打了敗仗,比較誰輸的更慘根本毫無意義,曹休再怎麼樣,這點胸襟還是有的。
可如今不行了。
現如今,曹真率領中原精銳兵分兩路反攻關中,一路深入了右扶風,眼看着就要橫掃整個右扶風了,另一路也困住了雍州蜀賊主力,眼看着就要打進長安,收復關中三輔了曹休還怎麼坐得住。
真要是曹真領兵收復了關中,洗刷了自己之前戰敗的恥辱,那曹休的立場就尷尬了,也會徹底失去重新被天子重用的機會。
哪怕不爲權勢,也該爲自己的名聲爭口氣啊。
因此,曹休也在考慮,是否有機會,可以在淮南地區做些文章,甚至是主動出兵,收復淮南。
淮南這個地方,對如今的東線局勢,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東吳掌控淮南,隨時可以通過淮南支援東吳的青徐軍團.如果不是有彭城卡在哪裡,讓東吳把青徐和淮南徹底聯結起來,東吳就有機會徹底威脅到中原腹地的兗州了。
但同樣,因爲有彭城卡在淮南和青徐之間的通道一角,只要能夠收復淮南,那就可以基本切斷青徐之地和江東之地的聯繫。
以後東吳不是沒有辦法跟青徐聯繫,但這樣的聯繫,只能寄希望於近海通舟,效率低了不是一星半點,而且各種軍械補給的運送也非常不利,最重要的是,一旦青徐發生戰事,江東要支援青徐,只能走水路,這樣會嚴重降低支援的效率。
說難聽點,沒有淮南在中間承擔聯通的江東和青徐的作用,那青徐對於江東來說,就基本等於一塊飛地,大魏想要收回來,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所以,淮南這地方,真的很重要,曹休這麼多年了,一直想要收回淮南。
但.曹休這麼想,大魏的朝廷,並不那麼想。
大魏朝廷,從曹丕到曹叡,始終是把目光放在關中地區,因爲蜀漢纔是曹魏的心腹大敵。
這一點,曹休不否認,他也知道,蜀漢和大魏的立國基礎就決定了,這兩個國家之間必然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但這些年,東吳那幫鼠輩悶頭髮展,實力也不容小覷了。
之前不把東吳當回事,可以,畢竟東吳沒有騎兵,步兵戰力也拉胯,打個守城戰還可以,但打野戰和平原對攻戰,肯定不是大魏軍隊的對手。
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曹魏一直沒有把東吳放在眼裡。
但如今,根據曹休的觀察,淮南等地的東吳士卒一直在操練陸上戰法,試圖使江東水軍擁有同樣出色的陸戰能力.雖然進展緩慢,但繼續這麼放任下去,江東早晚會成爲大魏東邊的一個禍患的。
因此,這些年,曹休始終在堅持向朝廷請奏,希望能夠主動發起對東吳的進攻,打斷東吳的發展節奏但朝廷始終不爲所動。
曹休身處地方,他不知道朝廷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說其他地方,比如彈劾司馬懿纔不配位,彈劾賈逵無能是出於曹休自己的私心的話,可在對東吳發動主動進攻這件事情上,曹休是真的沒有私心。
但可惜,他的這份心思,朝廷實在無法理解。
這也怪曹休自己。
之前曹休不聽調令,不奉詔命,讓曹休在曹丕這邊的印象分已經非常低了說直白點,如果不是曹氏宗族將領實在人才凋零的嚴重,曹丕早就卸了曹休的兵權,讓他哪兒涼快哪兒呆着去了。
而曹叡,剛剛繼位不到三年,本身還處在要樹立威望的時候,還沒有心思來考慮曹休的問題。
再加上曹叡當太子那會兒,曹休就一直在汝南地區鎮守,曹叡一共也沒有見過幾次曹休,對曹休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影響。
雖然曹叡要比曹丕稍微大度那麼一點,但曹休不奉詔命行事的惡劣影響,哪怕是曹叡也不會輕易接受的。
曹丕和曹叡兩代帝王都沒有給曹休假節之權,因此這事兒跟曹真擅自出兵還不一樣,曹休不聽調令,全仗着自己姓曹而已,是連個說的過去的藉口都沒有的。
所以,儘管曹休覺得自己是出於公心才建議對東吳發起主動進攻的,但在曹丕和曹叡兩代君主眼裡,這依然是曹休試圖要兵權的一種方式。
司馬懿要鎮守南陽,輕易不能離開,而賈逵和曹休不合,以大魏朝廷的傳統,也很少有外姓將領指揮宗族將領作戰的先例,所以一旦對江東開戰,勢必只能任命曹休爲主帥,讓他總督兗州,豫州,彭城軍事這樣就給了曹休極大的兵權。
反正曹叡是不想跟他爹一樣,再經歷一次叫不動人的糟心事兒了,因此曹休所謂的一片公心,在曹叡這邊,就是曹休變相要求增加權利的藉口而已。
能同意纔怪咧!!!
這無疑,更加加深了曹休的鬱悶,以及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迫切心裡。
但.雖然曹休一直想要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但他始終沒有找到這樣的機會。
曹休自傲歸自傲,但作爲曹氏宗族二代中爲數不多的出色將領,他的基本軍事素養還是在的,知道要發動一場戰爭,不是你帶着士兵出去溜達一圈就可以了。
各種戰爭準備都需要提前做,後勤補給要安排好,需要制定進軍路線和進攻計劃,還要預判敵軍可能做出的反應,進而制定相對應的預案.等等。
因此,朝廷不同意,自己就沒有足夠的兵力,也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持,是很難自主發動一場戰役的。
本來,曹休只能這麼繼續鬱悶下去,眼睜睜的看着曹真洗刷自己的恥辱,從而功成名就,封侯拜相。
但是,就有一個但是.曹休突然接到了一個好消息。
屯兵在當塗縣的東吳守將周魴,因爲不堪孫權的猜忌和貶黜,有意獻城投奔大魏。
這個事情曹休突然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