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粉絲大暴動。
“坑主你給我滾出來!”
“怎麼才三集啊,還有很多東西沒講呢,你們就結束了?”
“完全沒看夠,這麼好的節目你們不多拍幾集?”
“怎麼這麼短啊,三集,你們在逗我!”
“不行,我接受不了這麼好的紀錄片只有三集,坑主滾出來!”
......
剛剛開播時,粉絲們都覺得50分鐘一集的紀錄片似乎太長了,因爲剛剛從每集五分鐘另類紀錄片的大坑裡爬出來,當《我在故宮修文物》結束時才明白,蘇落是如何的坑!
總結得出,五分鐘的紀錄片有100集,五十分鐘的紀錄片只有三集,怎麼算都是虧啊!
所以,“坑主出來!”又被粉絲們刷了起來。
當然只是粉絲們的惡趣味,只是有的時候,也能在這裡找到些感悟,擇一事終一生的精神,不也在粉絲們的刷屏中體現着麼?不喜歡的一分鐘都嫌浪費時間,而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後,一生都覺得短,五十分鐘算得了什麼,一如“故宮男神”王津師傅在鐘錶展上看着自己的修復作品眼中不經意間就流露出遺憾與不捨,粉絲們現在就很傷心。
“能不能多出幾集?”
“我還想看,你們繼續拍吧!”
“節目組你們別盯着我手裡四十米長的大刀,請看着我,我現在只問一句,這部紀錄片有沒有第二季!!!”
官方微博要被粉絲們懟爆了。
而這部紀錄片展示出來的內涵,還在瘋狂發酵。
每一個出現在鏡頭裡的文物修復師都成了網紅,每一件出現在節目中的文物都被粉絲們津津樂道,當業內人士都在感概着爲何這部看着平凡無奇的紀錄片居然能引起如此之大的轟動時,更兇殘的來了。
“我也要去故宮修文物!”
“王津師傅缺不缺徒弟?”
“王津師傅缺不缺兒媳婦?”
“屈峰師父請送徒兒一拜,我要和你學雕塑!”
“學會計專業的故宮收不收?”
“故宮現在還招不招人?”
......
在粉絲們瘋狂的刷屏的同時,總理在最新的工作報告中直接引用了《我在故宮修文物》片中的旁白語錄,
“現代中國需要‘工匠精神’!”
隨後,
新花社直接刊文《實現中國夢,需要樸素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既是一種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職業態度,也內含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極致追求,它將品質視爲生命,看得無比重要。
對於工匠精神的重視,古已有之。早在《莊子》中就有庖丁解牛的記載,魯班更是中國古代手工藝人智慧和精湛技藝的象徵。如今,在自動化、機械化高度發達的新時代,工匠精神不僅沒有過時,更是我國製造業取得新突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價值遵循。
......”
人民報緊隨其後,刊文《學習總理工作報告,傳承工匠精神!》,黨報再跟上一記《弘揚工匠精神,助力中國製造!》
一瞬間,中國人的工匠精神就成了媒體熱詞,就是這麼的不可思議。
業內人士全傻眼了,上峰都在助攻這部紀錄片?雖然蘇落和總理大人的關係一直是我等吃瓜羣衆津津樂道的話題,但也不至於這麼誇張吧?
蘇落何德何能啊?一部紀錄片都能讓總理都爲其瘋狂打CALL?只覺得頭皮發麻,刺激到要喘不過氣來了。
而當吃瓜羣衆們跳出來仔細思考時,馬上就能明白爲什麼這樣一部紀錄片能引起年輕人的熱捧直言看一秒就“中毒”,爲什麼上峰會爲其打CALL,也明白了,爲什麼蘇落總能成功,無論小成本還是大製作......
讓他利於不敗之地的不是才華,而是選擇,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最合適的時間點做最合適的事情,這種情況下,要是不成功纔有鬼!
“匠人”,我們中國人習慣稱之爲”手藝人“。“工匠精神”,是手藝人對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理念。耐心,緩慢,堅持,少量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但是這種沒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一度被許多人所鄙夷,尤其是在我們幹什麼都有倡導“創新”的年代,人們更會對“匠人”持否定態度。
其實呢?放在這個快速發展、求高效求快速的社會,匠心之道看似無跡可循,當靜下心來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生活中卻處處匠心所至:從紅極一時的日本馬桶蓋到小小螺絲影射出的“德國製造”,從精工細作的瑞士鐘錶到中華民族世代流傳的“庖丁解牛”故事......匠心精神一直都在,無論國內外。
既然它一直都在,那爲什麼現在“追求工匠精神”“需要工匠”才被人大量提起,在網絡上刷屏只是因爲這部紀錄片嗎?
當然不是,反而是這部紀錄片能被年輕人接受,收到追捧,是在默默的印證着時代發展的需求!
在中國,因爲經濟迅速增長,人們更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所以,目前我國製造和生產出來的東西,絕大部分是爲了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的。
我們成功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曾經有個日本節目還做個這樣的測試:當你把“中國製造”的生活用品搬出家門時,你家裡還剩什麼?
結果是,諾大的房子裡空去了一大半。
時至今日,中國毫無疑問的已經再度崛起,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很自豪,然而,提起“中國製造”時,腦海裡卻總浮現着“劣質”“山寨”“低廉”的印象,這就中國製造業的尷尬之處。
在這個強調中國自信的年代裡,年輕人被紀錄片裡的“工匠精神”所感動就不足爲奇了,因爲這正是我們內心的渴望和訴求。
上升到國家層面,中國的製造業還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轉型,產業結構必須升級,而要在競爭中取勝,關鍵在於提高中國製造的產品質量。
只有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大國工匠,才能打造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製造走出去。
所以,“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幾年前就出來了,實現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要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離不開廣大職工的創新和創造,離不開對工匠精神的繼承和發揚。
由此可見,迴歸匠心,不是背時代發展而馳,反而是中國當前的發展所需。
被需要時,它就會出現,無論有沒有蘇落,當看清楚這一切後,一部紀錄片引總理點贊還有什麼稀奇的?
又何需驚歎文物居然也能成爲網紅受年輕人熱捧,這部紀錄片拍攝不說拍得有多麼好,但怎麼也用上了21世紀的先進技術,如果拿到上世紀60年代的話呢?單單這畫質就無敵了,彩色的畫面就估計就能讓觀衆們口水嘩嘩的流,神作無疑吧?
更無疑的是,導演大概會被“破四舊”號召下的羣衆抓去批鬥致死......
“沒啥大不了的,你重活一次,你也做的到,除非你是真的蠢。”
蘇落心裡默默想着,然後給誇了自己整整一小時還停不下來的ZJ衛視臺臺長倒上了一杯茶。
“您老歇會兒吧,誇得我都臉紅了,來來來,喝茶喝茶......”
到了浙江,總要來拜訪下ZJ臺臺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