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松知道斯大林對西方是又愛又恨、又想拉攏又擔心被出賣,感情相當複雜。他年輕時就跟隨列寧宣揚馬克思主義,用理想中的共產主義制度挽救苦難的斯拉夫民族,不遺餘力地發動工人、士兵、知識分子、農奴走向武裝奪取政權的無產階級專政的暴力革命道路。
腐朽的羅曼諾夫王朝根本抵擋不住對前途未來充滿絕望的民衆的衝擊,在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先後領導的的革命雙重打擊下轟然坍塌,第一個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奇蹟般地在世界最大土地面積的國家誕生,讓世界感到震驚、感到惶恐、感到憤怒,遭到歧視、壓制和封鎖。
協約國中付出最大犧牲的俄國被排除在一戰後國際秩序重建的凡爾賽公約之外,不僅未能參與對德國的清算,土地、賠償分文未得,還受到英法美日等14國直接間接的干涉,經歷了整整三年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才把鄧尼金等西方武裝起來的白衛軍趕出俄羅斯。
從骨子裡仇視無產階級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停止了軍事幹涉,卻不接受俄國人民的選擇,繼續實行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的封鎖,陷入極端孤立的不利環境裡,給新生的蘇聯恢復戰爭創傷、發展本國經濟、重返國際社會製造了巨大障礙,現在又通過綏靖政策扶持極端反共的納粹重建強大的軍事力量,借刀殺人意圖摧毀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心。
短視的英法雖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然而他們禍水東引的計劃似乎發揮了效果,納粹軍隊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帶着巨大的戰爭威脅越來越接近蘇聯,斯大林雖然不懼怕,卻也不願意把威脅變成現實,德國的實力他很清楚絕不是蘇聯一國可以獨自抵擋和戰勝的。
戰爭帶來的除了死亡就是破壞,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戰爭中得到發展,英國法國就是這樣的例子。國民經濟一片蕭條、國際地位大幅度下降,沒有絕對把握的他只能寄希望於西方強國出面遏制,最好是幾國結成反戰同盟威嚇德國放棄擴張政策,共同營造歐洲的和平。
可是這些高傲的傢伙繼續歧視、漠視蘇聯的存在,自以爲得計地敷衍蘇聯的正義要求,一次次滿足希特勒向東擴展的無理要求,怎麼不讓心高氣傲的斯大林憤憤不平呢?
可陳海松也知道。德國算是蘇聯同病相憐的患難兄弟,兩國曾經長期維持着親密的合作關係,蘇聯工業、國防力量的建立、發展得到了德國的全力支持,只是反共的希特勒上臺以後以防範蘇聯共產主義擴張爲藉口撕毀凡爾賽公約大肆擴軍,才慢慢趨於冷淡。
從列寧時代起德國跟蘇聯這兩個被英法主導的國際社會刻意壓制的另類國家就走在了一起,兩國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緊密協作、相互扶持。雙邊貿易和經濟、軍事關係密切。
德國向蘇聯提供成套武器製造生產線,幫助年輕的低效的蘇聯紅軍建立現代參謀指揮和訓練體制,蘇聯則向德國開放基地和工廠,德國能夠在那裡不受干擾地訓練裝甲兵、飛行員及其他軍事人員,研製凡爾賽和約嚴禁擁有的進攻性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就和很多一戰時著名的日耳曼飛行員在蘇聯爲德國飛行員修建的利佩茨克空軍基地訓練,這種合作持續了十年,二戰中許多王牌飛行員都是從這裡衝上藍天。
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登特在蘇聯梁贊地區建立了傘兵訓練基地。與蘇軍共同探討空中機降、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改進訓練器材、傘兵裝備和空降作戰理論。
而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的閃擊戰理論、麾下的裝甲鐵騎就是在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上訓練成型,他將僞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一代坦克運到喀山,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機械化行軍及遭遇戰演習,他本人還曾經被邀請參加蘇軍大規模諸兵種合成演習大綱編寫工作。
1926年德國海軍少將斯賓德勒與蘇聯蘇聯海軍司令佐夫達成德國爲蘇聯提供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面的幫助,德國把全套e-i級潛艇的圖紙買給了蘇聯,還讓最好的工程師到列寧格勒幫助蘇聯人完成潛艇建造工作,如今蘇聯已經完全掌握生產技術。擁有200多艘潛艇。
除了軍事交流經濟的合作也很密切,1928年以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體系爲目標的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正式發佈,迫切需要德國援助,五年裡德國向蘇聯出口了總值30多億馬克的製造裝備。並通過控制德國軍工命脈的美國華爾街財團向蘇聯提供美國經濟危機之下過剩的農業、工業產品和現代工業設備,迅速提升了蘇聯的工業規模和製造水平。
正是通過與德國的全方位合作,蘇聯在經濟規模、先進武器設計製造和軍事人員培訓等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1933年1月希特勒上臺,標誌着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蘇德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到1935年兩國貿易額急劇下降接近於零。
此時善於客觀估計國際形勢的小鬍子已經爲納粹軍隊制定好了征服歐洲的行動計劃,作戰目標鎖定在給德意志帶來巨大屈辱的法國、波蘭,爲了穩定東線。防止兩線作戰,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主動要求加強蘇德軍事合作,提出用蘇聯原料換取德國武器的方案。
在西方碰壁的斯大林對此求之不得,已經擁有強大工業製造能力的他並不在意獲得德國有所保留的落後的軍事裝備,拿來也是轉賣給中國、蒙古、新疆,他要的是德國明確的友好態度,納粹德國無意侵略蘇聯並致力於改善彼此關係,共同瓜分中東歐的鄭重承諾。
但是他不敢掉以輕心,納粹法西斯執行的是極端反共的內外政策,合作是暫時的,對立是根本的,蘇聯可以藉助的力量還是西方國家。所以他依然希望與西方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陳海松對他矛盾的心情很理解,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在國際大環境之外,遠交近攻、拉幫結派、過河拆橋都是爲了趨利避害、贏得主動,斯大林的擔憂是可以化解的。
“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他們也面臨法西斯主義的直接威脅,現在不肯與蘇聯改善關係、加強合作,是出於世界大國的傲慢和資產階級的偏見。對法西斯主義抱有僥倖心理,以爲通過犧牲法西斯國家周圍的弱小民族可以滿足法西斯的擴張願望,換取自己避免戰爭。
可我相信他們的軟弱退縮不會得到法西斯的感激和理解,反而會激發他們貪婪的慾望,加上一戰中刻薄條款給德國造成的民族仇恨必然會宣泄在始作俑者的英法身上,這是他們的宿命無法逃避。其結果就是謀求與強大的工業化國家美國、蘇聯共同對抗法西斯國家的瘋狂進攻,我不希望他們大禍臨頭時才匆忙準備不知所措,現在就應該告訴他們做好戰爭準備、加強與包括蘇聯在內的愛好和平國家的溝通與合作,爲反法西斯國際同盟的建立奠定基礎。”
“這個道理他們都明白,莫洛托夫同志與他們的外長作了多次相似的交流,但是效果不好,你如何打動他們。促成他們思想的轉變?”斯大林的確對英法兩國的頑固做法很沮喪,不相信這個年輕人可以讓完全沉醉的資產階級政府清醒過來,倒回沙發叼起菸斗。
“蘇聯的外交努力在他們看來是向英法求救,反而讓他們有一種陰謀得逞的成就感,自然不會有好的效果,不到自己遭受法西斯攻擊時不會醒悟的。我是與歐洲沒有利害關係的來自亞洲的法西斯受害國的代表,說話比較客觀、地位比較中立,應該是可以打動他們採取行動遏制法西斯。最少不在敵視蘇聯,危急時能想到與蘇聯、美國、中國建立合作。”
斯大林看着滿臉誠懇的陳海松不得不承認這個年輕人對國際形勢的觀察理解很敏銳,採取的策略有利於國際法法西斯力量的增長,最少對蘇聯是無害的。加之這是中國政府的外交事務,自己雖然很不滿也不好橫加干涉,他對蔣介石的爲人是早有領教的,那就去試試吧!
不過他對陳海松只帶三個同樣受傷初愈的陪員前往歐洲很不放心。要求貝利亞給他配備三名契卡工作人員,陳海松對此表示感謝,但認爲自己是中國政府特使,帶着俄羅斯人出訪會增加外界猜疑。讓中國和蘇聯政府都很尷尬,給西方和法西斯國家提供攻擊兩國的把柄。
斯大林覺得也對,決定從共產國際中國支部抽調兩名中國籍工作人員陪同他前往西歐。
至於警衛人員陳海松提議斯大林同志警衛部隊的格魯吉亞人維嘉上尉擔任,雖然身材高大、眼窩有些深、鼻子有些高,總體上很像亞洲人,跟他一起養傷期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據他了解該同志在消滅留希科夫帝國主義別動隊的戰鬥中表現英勇,被授予蘇聯英雄勳章。
斯大林知道這個勇敢的上尉,攻打馬採斯塔溫泉鍋爐房的戰鬥中,在進攻受挫的情況下身負重傷的他抱着機槍冒着槍林彈雨第一個衝到窗口向裡面壓制掩護警衛部隊突進去打死了留希科夫等匪徒,親眼目睹了英勇壯舉的貝利亞把他和十幾個戰死者報請爲蘇聯英雄。
戰後昏倒在戰鬥崗位上的英雄被送到國家別墅區醫院與陳海松同一樓層治療,很快與一同療傷懂些俄語的張勇等人混熟,見了陳海松要學習特戰技能,學了幾句中國話,應該是陳海松唯一認識的蘇聯警衛,選擇他除了外形接近亞洲人外,可能是看上了他的勇敢、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