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對峙

直升機很快就飛到了桑德洛河的上空。

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照着地圖先找到了印軍所建的哨所的位置……畢竟咱們這是震攝印度鬼子去的,如果離印度鬼子建立的哨所十萬八千里,那根本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要找到印軍哨所的位置並不困難。

這一方面是因爲我們部隊中帶着幾名熟悉這一帶地形的嚮導……這幾名嚮導是徵自本地的戰士,他們既會說漢語又會說藏語,而且還熟悉當地藏民的風土人情,帶上他們的好處就不用說了,會對生活和完成任務都有很大的幫助。

另一方面,則是伍師長對此也有充分的準備。

伍師長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他擔心萬一會出了什麼差錯,我們直升機找錯地方的話就會讓印軍看笑話了,這樣一來震攝印軍的戰略目的肯定會大打折扣。

話說這要是在其它飛機上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這時代我軍的戰機或是直升機都是沒有什麼定位系統,北斗那還是幾十年後的事,如果對地形不熟的話找錯地方甚至是飛錯方向都是常有的事。

但問題是我們這黑鷹直升機可是美國貨,在gps的導航下可以說找到目的地沒有半點困難,但伍師長卻依舊不放心……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這時代的軍人哪裡會理解什麼gps導航之類的,這玩意對美國佬來說都是先進的玩意,就連鄭良強這個老飛行員都不相信。

當然,美國佬之所以會把這麼先進的設備用在賣給我們的黑鷹上。一個目的是類似於毒刺一樣爲他們做免費的實驗。另一個則是爲其gps的推廣做宣傳廣告。甚至就連黑鷹直升機也有這個意圖。

宣傳廣告的目的吧……那就不用多說了,美國佬一向都是發戰爭財的,其它國家一看黑鷹直升機在中國的高原上能夠發揮這麼大的作用,訂單很快就會像雪片一樣飛向美國了。

事實也的確如此,歷史上美國生產黑鷹直升機的西科斯基公司就將“黑鷹”翱翔於青藏高原的照片作爲廣告到處宣傳。

這時的伍師長並不知道“黑鷹”直升機的這些性能,於是在地面上還安排了幾隊偵察兵,一路爲我們打信號旗指引……這對我們來說雖然有些多餘,但本着有總比沒有的好。於是也就隨伍師長去了。

當直升機飛臨印度哨所上空時我們不由一愣,原本我們還以爲印度構築的這個哨所應該要有個瞭望塔之類的東西,但讓我們意外的是沒有,進入我們視線的只有在反斜面上幾間用破房子及一排排帳蓬,唯一看起來有些像哨所的地方,就是山頂陣地上一間原木搭起的一座“a”形工事。

不過想想也覺得這也正常,印度鬼子這是在搞循序漸進的那一套,他們知道自己理虧或者不願意過份刺激我方,於是建立起來的東西並沒有太多的軍事元素,也難怪我軍一開始還以爲這只是印軍搭起來偶爾避風用的。

下方的印度很快就發現了空中的動靜。畢竟十架直升機帶着“突突”的螺旋漿聲直撲而來這陣仗可不小。

最先發現我們的是站在山頂陣地上放哨的印軍,他在我望遠鏡的光圈裡愣了好一會兒。接着還跟身邊的戰友朝着我們指指點點討論了一番,最終才決定派出一個人向主力部隊報告。

這場景讓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要知道戰場上可是分秒必爭的,尤其靠近他們的還是直升機,是時速三百多公里的黑鷹直升機,讓他們這麼一折騰……只怕印軍主力部隊還沒接到消息我們直升機上的火箭炮和機槍子彈都已經開火了。

而這,還是印度號稱精銳部隊的“特別服務局”的反應速度。

接着印軍就如臨大敵般的帶着幾十人屁顛屁顛的抱着武器爬上了山頂陣地架起了各式武器。

這一舉動又再次讓我大跌眼鏡……先不說他們的隊形鬆散、火力配置不合理,衆所周知的是當敵方空中力量來襲的時候最先要做的應該是疏散找掩護而不是成隊成隊的涌上基本沒有防護的山頂陣地嘛,這要是實戰的話,他們上來不是讓我們當靶子打嗎?!

不過我想,這也許也不能說印軍這個“特別服務局”就是菜鳥,畢竟數十年來他們面對的中國軍人都是沒有直升機的情況,現在突然飛來幾架直升機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

這時的我就在心裡默唸着幾個字“開槍吧”。

我這是希望印度鬼子開槍,咱們這次可是有備而來,直升機上一共裝備了兩架攝像機,已經把印度鬼子的表現全程拍下來了,只要他們開槍……那就別怪我們不客氣了。

但很明顯,印軍這個“特別服務局”畢竟也是支長期在中印邊境偵察和收集情報的部隊,知道先開槍的後果是什麼,所以全程都只是在山頂陣地上警戒而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動作。

而我們呢……則是編成進攻隊形十分高調的幾乎是從印軍頭頂上低空掠過,直升機螺旋漿掀起的雪花使印軍狼狽不堪,甚至還有幾名印軍被強勁的氣流給掀掉了帽子。

看到印軍這副樣子在直升機上的我們不由哈哈大笑,甚至還有幾名戰士從艙門探出身去握着手中的81槓朝印軍挑畔式的揮舞着,似乎是在警告他們老實點,否則就他們好看。

我沒有阻止戰士們,雖然我們中國人有個說法叫“先禮後兵”,也就是我們這剛上來應該先“禮”。

但我卻知道對印度這種在領土上的挑畔用“禮”的那一套是不會有任何作用的,這從62年那次最終迫使我軍不得不發起一場自衛反擊戰就可以看得出來……印度人的性格就是典型的欺軟怕硬,英國對他們上百年的殖民統治和剝削,現在印度人不但不恨英國人,反而覺得他們是上等人,以會英語或是膚色白皙等爲榮。

而我們一向對印度以禮相待,就算62年印度一再以各種藉口對我邊境發起挑畔甚至還打死打傷我軍邊防戰士,我國也一度希望能夠和平解決邊境問題,這也是當年周恩來總理在54年至60年短短六年的時間就四次出訪印度的原因。

但印度並不覺得中國對他們是“禮”,反而天真的以爲中國是怕了他們,於是最終還是有了62年那場對印自衛反擊戰。

有了62年的那場戰爭的教訓,我相信上級領導也認識到了一點:國際之間的交往,有時候並不是講“禮”和“理”就可以解決的,很多時候也是要展現自己的實力,也就是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拳頭有多硬。

這也是上級派我們這支合成營來這裡的目的之一。

正是出於這個目的,所以當我們到達目的地也就是一號高地時,就十分高調的採用了索降……四架直升機先是分成兩組繞着一號高地飛行了一圈,確認不存在威脅的時候,其餘的六架直升機就分成兩個方向在一號高地的兩個位置展開索降。

就像平時的訓練一樣,整個索降過程乾淨利落,周圍有直升機偵察和掩護,先是一架直升機用最快的速度索降至高地展開隊形並組織好防禦,接着就是其它直升機上的部隊一一索降至高地上。

這一幕只看得對面的印軍一愣一愣的……要知道他們雖然是印軍所謂的精銳部隊,雖然也擁有蘇聯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米26,但卻從來就沒有進行過類似這樣的訓練。

另一方面,同樣是軍人的他們當然看得出來我們這些動作的厲害之處……短短几分鐘的時間,原本還是屬於他們後方的高地就在中國軍人手裡了,這要是實戰,他們這一會兒就要將後背亮在敵人面前了。

下了飛機後我也不多說什麼,一揮手就示意戰士們把“黑鷹”上的補給和裝備卸下來,在戰士們忙活的時候,我就舉起望遠鏡望向對面不遠處的印度哨所。

正如之前我得到的情報,對面有印軍建立的兩個哨所,這也是我們要在一號高地上兩個不同位置登陸的原因……這兩個位置分別對應印軍的兩個哨所。

我們距離印軍哨所並不遠,直線距離不過三百多米。

這是我們精心計算過的,要知道印軍手裡的fn步槍雖然火力不足的缺點,但優點就是射程達到六百多米……咱們手裡81槓的射程可是隻有四百米射程的,如果距離太遠的話那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嗎?!

當然,彼此之間一上來就開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在心理上就會造成一種“我們打不到敵人而敵人卻會打得到我們”的劣勢了。

但現在,彼此間的距離不過三百多米,也就是說fn的遠射程根本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而射速更快、彈容量更大的81槓就更具優勢。

也許是在看到我在觀察印軍的哨所,印軍方向一名留着長長的八字鬍的軍官也有樣學樣的舉起望遠鏡朝我們這邊望來。

我不由放下望遠鏡笑了笑:這要是實戰的話,他們這會兒只怕都是屍體了,所以我還真有些佩服他們這種淡定。(未完待續。。)

第195章 56半第12章 試飛第117章 補給第220章 轉場(二)第119章 SAS(六)第193章 天羅地網第6章 偵察作戰第34章 人海戰術第34章 位置第183章 老山戰役(十七)第99章 法卡山戰役(四)第104章 法卡山戰役(九)第7章 狙殺第25章 對峙(五)第10章 第二代傘兵傘第93章 成立大會第七十三章第156章 老鄉第140章 規矩第131章 伏擊(二)第158章 阿富汗第133章 跳傘(二)第47章 30號陣地第113章 法卡山戰役(十八)第30章 立足之地第26章 對峙(六)第96章 學習第十九章第19章 爛襠(二)第122章 刺蝟第106章 將計就計第153章 黃連山第45章 者陰山(十)第123章 石門第二百二十二章第81章 戰爭第103章 演習(四)第76章 參訓第2章 新任務第70章 戰前準備第60章 坦克第37章 者陰山(二)第81章 直升機墳場第41章 新兵第188章 危機第164章 炮戰(三)第99章 目測法第131章 救援第194章 三面合擊第169章 老山戰役(三)第27章 直升機(二)第55章 組建武警第一百四十一章第63章 反坦克導彈(二)第154章 炮瞄雷達(二)第160章 計劃第192章 腳印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十一章第131章 空降部隊(三)第七十五章第159章 阿富汗(二)第96章 學習第137章 雪崩第25章 對峙(五)第48章 連長第67章 飛機(五)第6章 工廠第151章 坦克戰(二)第四十二章第111章 峰迴路轉第128章 會議第84章 憑祥第45章 者陰山(十)第219章 轉場第80章 1828高地(二)第212章 押送(五)第104章 演習(五)第142章 雷區第二章第102章 法卡山戰役(七)第13章 訓練(二)第六十四章第209章 押送(二)第89章 斷後第70章 戰前準備第87章 行軍第四十一章第26章 索降第134章 跳傘(三)第122章 刺蝟第七十九章第167章 狙擊連第七十二章第42章 營長同志第82章 知恩圖報第90章 馬島戰爭(九)第82章 馬島戰爭第105章 新兵第166章 鋼鐵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