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望海對金雀確也是饞過的,甘氏把這麼一個妖嬈的擺在眼前,讓他看着過乾癮,好容易得了手總也熱乎過幾日,可這才燎起些火星子來,外頭就新添了一個嬌娘。
他在宋家是個尷尬人,對着老太太葉氏尷尬,對着甘氏也是尷尬,西院裡頭原還有一段寧靜時光,他在東院之中無處安身時,總還有西院能叫他歇一歇,緩上一口氣。
可隨着兒子女兒一日比一日更大些,甘氏想要的東西也跟着越來越多了,他填補不上,又不能直說是自家不濟,乾脆連西院也來得少了。
才進門的時候她想的是平安度日,對着宋老太太恨不得伏低作小,宋望海那會兒還當這個嗣子有多麼風光,老太爺都已經坐到這個官位上了,好歹也得給他弄個官做,哪知道卡在科舉上,好容易中了個秀才,舉人進士就一步都上不去了。
眼看着他那些門生,一個個中舉外任,若說全是考出來的,宋望海怎麼也不肯信,來的時候他親爹孃就同他說過:“你伯父這樣大的官兒,如今又只有你在了,不說大的,五六品總能成。”
宋望海讀書一道不精,還當天上掉下來一塊餡餅,哪知道再不是這麼一回事,打小的時候都沒這樣下苦功讀過書,來的第一天倒是熱茶熱飯招待一番,第二日就要他破題作文章,說要替他看一看讀的深淺如何。
宋望海哪裡會作文章,連書都不曾通讀過,家裡也請過師傅,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能混就混過去,一筆字兒都寫得差強人意。
原來父親對他的指望也不過是安安生生讀些書,再老老實實討一房娘子,連親都訂好了,從小到大,就沒聽他說過爲官作宰的話。
還當兼祧是一條青雲路,還沒邁腳出去呢,就先跌了個大跟頭,這位伯父倒也和顏悅色,並不曾苛責他,差了一歲的堂兄弟,一個已是舉人了,一個連作文章都不成,卻還告訴他立意不錯,一篇文章潤色過後,也很能看了,給了他許多書,讓他跟着一道進學聽課,下場謀個出身。
宋望海打小就學生意,怎麼放租怎麼收租,冷不丁換一條路給他走,他當是捷徑,寫上兩筆字,下了場總能一路榜首出來,不說一個鎮,就是整個鄉里縣裡州府之中,也沒有宋老太爺這樣排得上名號的。
宋老太爺卻沒這個心思,摸一摸脈知道宋望海肚裡這點貨色是絕計不夠的,既想替他出身,那怎麼也得往他肚裡填些東西,法子也試過了,那頭預備着成親迎葉氏進門,這頭讓他日日苦讀,不說旁的,《四書》總能通透。
進學讀書請教師傅,這些個俱是原來教宋思遠的人,師傅是好師傅,徒弟卻換了一個,面孔看着幾分像,肚腸卻全然不一樣,宋望海那會兒年輕面薄,瞧着他們當面帶笑,背後嘆息,心裡也着實堵得慌。
等娶了葉氏,再娶了甘氏,他倒是想過奮發的,奈何天資有限,那個秀才都是磕磕巴巴考出來的,宋望海心頭自知,裡頭若說全無宋老太爺的面子,那便欺心了,可看着書山文海一線天,他也不肯攀援翻覆。
他自個兒也不明白,在家的時候萬般都說他好,怎麼來了金陵就事事都不如意了呢?年紀越長越是如此,若說不曾後悔過兼祧,也確也後悔過,等再想一想金陵的日子,他又不願意回去了。
宋望海給了金雀一匣珠子,金雀哪裡藏得住,穿起來掛在脖子裡,又哄着他給她金的銀的戴,甘氏自然察覺,金雀再當着她的面素衣淡裳,也掩不住臉上那春風得意。
她身邊這幾個丫頭,金雀是最外向的,若不是因着生得好,也不會把她提起來分豆蔻的寵,哪知道錢豆蔻就是個紙老虎,生個兒子出來都無用,跟葉氏似的,成日一張寡婦臉,早知道他厭得這樣快,早也不必提金雀起來,給自個兒添堵。
夏至節這日,金雀到底沒忍住,把裁的新裳子穿的長珠鏈兒戴了出來,對着甘氏院裡人不敢說,外頭哪個不知道,是老爺單賞給她的。
風聲吹到了甘氏枕頭邊,銀鳳還怕甘氏發怒,哪知道她不過哼了一聲,心裡放下了,那就處處都不再計較了:“且叫她得意罷。”
甘氏知道了,宋之湄這頭自然也瞞不住,除了東院那兩個,西院裡是自來沒妾沒通房的,金雀才當通房的時候,宋之湄便忍不得,這會兒母親病着,那個通房丫頭倒得意起來,甘氏爲着她受這番苦楚,她怎麼能眼看着甘氏受委屈。
甘氏眼兒一掃就知道女兒要心頭打算,趕緊拉了她:“萬不能這時候出茬子,她不過一個通房,連姨娘且還不是,同她計較這些,那是給了她臉了。”
宋之湄氣得眼眶泛紅,可她到底不能越過母親去處置父親的通房,金雀總算還有幾分乖覺,怕把事兒鬧大了,甘氏知道了,她手裡這個把柄就無用了。
一時珠子一時緞子,嚐了甜頭倒恨不得宋望海再多些甚個隱秘被她捏在手上,宋望海也怕她一時口快,甘氏知道也還罷了,若是叫老太爺老太太兩個知道,他也擔不起。
一個無意去管,一個有心相欺,西院裡一時相安無事,宋家這個端陽節不好不壞就這麼過去了,窗戶上貼的紅紙吉祥葫蘆都還沒摘下來,跟着就是夏至節了。
甘氏到夏至的時候勉強能走動,由宋之湄扶着,往老太太跟前請安去,鬧成這樣子,也還得關上門過日子,老太太的氣沒消,甘氏也知道這事兒善了不得,頂着頭上的傷,去同老太太磕頭。
宋之湄也陪着跪下,母女兩個再加上宋敬堂,在宋老太太的永善堂裡跪了一地,老太太長長出一口氣,耷拉了眼兒,手上轉着一百零八顆的紫檀木佛珠兒:“非是我逼迫你,你也得看看自家辦了什麼事,你兒女俱在,我給你留幾分臉面。”
宋之臉面上發白,還當這事兒過去了,老太太不計較了,哪知道宋老太太后頭便跟了一句:“趁着你公婆作壽,你也一道回去拜壽罷,天兒涼了,正好上路。”
甘氏面上變色,可她已經撞過一回頭了,難道還能再撞一回?宋老太太又替她尋了這麼個拜壽的理由,帶着壽禮去,不說自家如何,女兒的面子總算是圓過去了。
宋家那兩個,也就是看着老太太擺了壽宴,這纔跟着想起要作壽,消息送到金陵城,總得送份賀禮去,乾脆讓這幾位一併跟着回鄉。
“敬堂就要下場,便把他留下來,挪到至樂齋去,跟着你大伯父一道讀書。”老太太一面說,一面冷眼看着甘氏,這就算是退了一步了,甘氏帶着女兒回鄉去,兒子卻能留在金陵城。
甘氏怔得一怔,初時知道老太太要攆她們走,她還羞憤難當,這會兒再聽,心灰意冷之下,倒覺得若把家裡進項都捏在手裡,有一個老太太在,西院難道還能翻天?
她既不留戀,點了頭垂淚:“往後也不能再在伯孃跟前盡孝心了。”
反是宋之湄臉上變色,她纔剛扒住了太子妃,說不得再交際兩回,花宴就能發了帖子給她,此時要走,前功盡棄。
她才張口叫了一聲“娘”,甘氏看她一眼,點一點頭,扶着甘氏回去的時候,宋之湄還白了臉盤,甘氏拉了她的手,細細抽着氣道:“你縱是高嫁了,一門子瞧不起你,過的日子跟娘有甚個分別?”
宋之湄打小到大,就沒住過一天甜水鎮的屋子,讓她冷不丁的挪到那地方去,她怎麼能肯,進了屋子便伏在牀上哭,原來還有一個甘氏替她撐腰,這會兒甘氏變了主意,也就無人替她作主了。
甘氏卻拉了女兒的手:“娘這門婚事,算得有臉有面了,嫁出來的時候,哪一個不說我走了高運,恨不得說祖墳頭上冒青煙,可你看看我過得什麼日子,孃家那麼些個,一個個伸手撈不着,但凡能替我出頭說句話,我能這麼白白叫人欺負了十來年?咱們此時走了,總比擡着架着走要強。”
宋之湄從沒在甘氏身上瞧見過孃家的好處,此時聽她說了,心裡雖然不甘願,可看着母親的傷處,到底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嗚嗚咽咽哭個不住,心一瞬時飄到太子妃的清風宴上,一時又飄到甜水鎮,出了金陵城,哪裡還有能有翻身之日,一輩子就窩在鄉間,往後走動親戚,她嫁了田舍漢,餘容澤芝嫁的就是官家子,豈非讓餘容澤芝兩個恥笑。
甘氏知道女兒一時轉不過這彎來,她原來在這兒是守着宋望海,如今不想守着了,倒不如過清靜日子去,女兒回去甜水鎮,這個身份尋個舉人也不難,外放了當官,又是另一種活法。
她生了去意,宋之湄卻不肯就這麼走,狼狽如喪家之犬,比她伏低作小去討好兩個庶出的妹妹還更叫她不甘心,心裡正不得過,忽的接到了陳家的帖子,說荷錢出水,請了幾家女兒,一道去陳家赴花會去。
宋之湄一口氣兒長長吁出來,拿了這張帖子鳥兒似的飛進甘氏屋裡,還沒進屋,就聽見裡頭宋望海在說話,門外頭守着銀鳳,見了她趕緊搖頭,宋之湄還是聽見一句,“她肚裡已經懷了孩兒,娘子總得想個法子,不叫我的孩子落在外頭。”
甘氏半晌沒有聲息,宋之湄懵懵懂懂好似耳邊炸雷,父親不過貪玩些,對她到底是寵愛的,可纔剛那一句,分明說的是外頭有了人,那人還懷了孩子。
宋之湄還沒回過神來,甘氏已經開了口:“一個妓子,懷的孩子你知道是姓張還是姓李,我不替你攬這髒事兒,你有本事,自個兒去找老太太!”
作者有話要說: 請爲宋望海唱一首狗帶之歌
懷總要出門給小夥伴慶生
於是大概可能也許不會有二更
啦啦啦
我是想今天解決乾淨,誰讓小夥伴請我吃蛋糕呢~~
謝謝營養液,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