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衆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是本朝王摩詰爲終南山所寫之句,山在京兆萬年縣之南五十里處,本朝習慣稱其爲太一山,又因它橫亙關中之南,也稱南山。此山西起秦隴,東至藍田,相距八百里,關中大山,除太行外,當屬此山。
山中麗肌秀姿,千峰碧屏、深谷幽雅,素有仙都與洞天之冠的美譽。所謂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如此祥瑞之地,更有昔年楚康王時尹喜于山中結廬觀星,守關中而待老子,得道德經五千言,成文始真人,使樓觀爲天下道林張本之地,本朝定鼎之後,于山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宗聖宮,建文始、三清、玄門祖殿,並紫雲衍慶樓並景陽樓等,供奉香火無斷。
因宗聖宮的緣故,終南山的別院多半建在了主峰之外的地方,文華太后所留的幾處別院固然是郭家興盛之時置辦下來的,但也不例外。元秀使人打掃出來的這座,處紫閣峰,峰峻挺拔,青翠如玉,晴日可眺瀑布,如瓊玉飛濺、霰雪紛紛。
山路崎嶇,哪怕元秀乘着肩輿,到了別院前也感到一陣疲憊。她下了輿,擡頭便見別院上高懸着一匾,上書紫閣別院四字,不由微微一笑,道:“這地方的名字是誰起得?倒真會偷懶,紫閣峰上的別院,就叫做紫閣別院?”
卻聽薛氏在後面語氣古怪道:“這是你四舅舅起的。”
元秀頓時一愣。
一干人自不能站在院外這麼下去,院門其實早就開了,早先被派過來灑掃的並原本在這裡看守院子的下人早已裝束齊整,分兩列垂手在門前相迎,此刻覷着機會上來行禮,元秀道了個免字,吩咐採藍留下爲衆人分派住處,自己卻與薛氏並採綠隨着別院中人的引領入內。
這別院因建在山間,採取的乃是因勢而爲之法,主人所居的正房自在最高處,中間樓閣掩映在綠樹之間,因山勢高於平地,暑氣全無,衣袂飄飄之間,只覺遍體清涼,薛氏從半山起就恢復了精神,這會沿途看着精神越發抖擻,不用別院中人的介紹,如數家珍的爲元秀指點院中景物,一草一木,居然都有來歷。
元秀驚訝道:“大娘來過這裡?”
“當初你母后並幾位姨母長大,婚事還沒定的時候,阿耶就打算每人在這兒預備一所避暑的別院,派人跑遍了終南山,圭峰山這一帶風景最好,主要是下面那裡的高冠瀑布,是本朝岑嘉州詩稱‘岸口懸飛瀑,半空白皚皚。噴壁四時雨,傍村終日雷’的所在,所以就在紫閣、大頂、凌雲、羅漢諸峰上邊選址建起別院來,當然也不只是女郎們有,郎君們也是委屈不了他們的。”薛氏面露追憶之色,悠悠道,“你外祖父家也是本朝望族,贈與子女的別院當然不會差到哪裡去,但你四舅舅爲人挑剔,所以向你外祖父請求他的這所要自己做主來建,你外祖父允了他,這座紫閣別院,是他親自籌劃設計,裡面一草一木都是他親自指揮安置的。”
元秀奇道:“那爲何……爲何……”
“爲何這會到了你們兄妹手裡,而不是被抄沒?”薛氏反問道,“只因這兒才做好,你母后就被賜婚先帝,你四舅舅與你母后感情極深,便將這座別院送給了她做嫁妝,後來麼,你母后西去,這兒自是留給你們了。”
文華太后甍逝的時候,元秀年方三歲,說是三歲,實歲不過兩歲,別說外家,就是生母也只是本能的依戀,自己那些毫無印象的外祖並舅父,實在提不起慕孺之心。如今提到郭家之人,看着薛氏悲慟,她卻只有訥訥,岔開了話題道:“這麼說大娘在這兒也應該有別院了?”薛氏雖然只是郭家的養女,但從她素常的言談舉止可知郭家待她着實是親厚的,完全是當成了嫡親的女兒來看待,以郭家當時的興盛,區區一座避暑的別院,郭家的女兒們有,也斷然不會虧待了她。
薛氏輕描淡寫道:“阿耶是也爲我準備了,但後來被我送了人。”
wWW⊙t t k a n⊙c○
元秀不由一怔,郭家族沒的時候,薛氏已經出嫁,別院雖然是郭家給的嫁妝,但按照唐律,出嫁之女不承父家之罪,連同嫁妝也不在查抄之內,那座別院只要列在了薛氏的陪嫁之中,便不至於被查抄,實際上,元秀如今也不是沒有嫡親的姨母在世,只不過一個隨夫被流放到了嶺南道,一個在江州隨子謀生,都是在郭家傾覆之後再也沒有回過長安的。
這兩個尚在世的姨母並薛氏的別院,照常而言,應都還在。以薛氏對郭守的父女之情,怎會將郭守親自爲她準備的嫁妝送人?
正想着卻聽身旁別院引路的總管好容易尋到了機會插話,殷勤道:“貴主請看,前面就是貴主在別院的居住之處,不知貴主可還滿意?”
元秀聞言擡頭看去,卻見幾級青石階梯上,兩旁茂密的湘妃竹林簇擁了一條可容三人並行的鵝卵石小徑通往了一個月洞門。這管事所指的正是門內。
進了門眼前豁然一亮,但見旁邊粉牆下鑿出一條小溪潺潺流淌,看水流的方向卻是從院內向外竹林而去,管事介紹道:“這是山頂引來的活水,此處爲別院之中最高之地,因此水先從此處通過,再向下匯聚入湖。”
因別院隨山勢而建,這時候她們回身眺望,可從茂密的枝葉之中看到別院中間正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泊,中間植了水生草木,茭白之物,可泛輕舟,當真是一派江南風情。
循溪往上,卻不見巍峨端方的建築,只有依在山勢上的數間竹樓,精緻可愛,皆是架空了半層。管事見元秀面色詫異,道:“貴主,這是南詔那邊的樓閣樣式,因山間雖然清涼,但夜晚溼氣卻重,蟲豸叢生,因此採用這樣的樣式,可避蚊蟲不說,也不易讓溼氣入骨,雖然瞧着不及我夢唐的屋子氣度好,但避暑時偶然住一住,卻也是別有趣味,貴主不妨進去瞧一瞧,若還不願意,旁邊也是有明堂樣式的住處的,只是比此處略矮一些。”
元秀年少,正好事的時候,雖然未見過南詔的吊腳竹樓因此面色訝異,但聽了管事的說明,卻饒有興趣的點了點頭:“既然是四舅舅的心血,因母后當初賜婚爲太子妃才肯轉贈,必定有特別之處,不必換了,本宮今晚就住這裡試試!”
………………………………………………………………………………………………………………………………
昨天我糊塗了,青要山是在洛陽附近,主要是幾年前寫個短篇考據的小說,查這兩個的資料查太多次,印象深刻,一下子就記差了。還好今天忽然醒悟過來……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