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恩鶴:名如其人嶽知春
我拿到劇本看到嶽知春這個名字的時候就想到了中國的一句古話——葉落而知秋。我自己在想這句話可能是被編劇反而用之,“知春”彷彿是對老兵回大陸的期盼和希望。嶽知春這個名字正如其人,充滿力度和希望。
在拍戲之前我也瞭解了很多與老兵相關的背景。因爲總拍戲,對許多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我也都略知一二。我本身就是一名軍人,所以我對把握一個軍人的心理會相對容易。再加上我有以前合作過的朋友就有跟老兵類似的生活經驗,這些對我的表演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我瞭解到許多老兵和他們的親人都是在日本、香港見面,打越洋電話的,或者移居去國外生活的,但這些都是個案,把這些個案歸結在劇本中,再從劇本中提煉。
嶽知春是一個提前退休的將軍,是中國傳統的有正義感的軍人。中國的軍人向來都是視士兵爲手足,視這些老兵爲弟兄。並且他從心裡覺得愧對這些跟了他幾十年的弟兄,是他造成這些人妻離子散,離鄉背井。於是他總是暗暗地支持這些老兵,跟警總的人鬥爭,爲了弟兄放棄了自己的立場。將軍是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我想這個角色的塑造無論對今天的中國內部還是海外華人都有深遠的影響,因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情義”在華人的心中是紮根的。“情”在這個戲中的是非常重的,我也把它作爲一個重點來處理。
我是從學話劇改成學電影的,電視劇興起的時候,戲劇界、電影界、各行各業的人都進軍拍攝電視劇,所以在處理不同情緒的把握的時候,大家也都有自己習慣的表演方式,到底如何把握表演的“度”、怎麼平衡這種表現主義和觀衆習慣的張力的問題是我至今都還在探索的話題。所以我每接到一個劇本的時候都會跟導演探
討戲的表演風格。這部戲也是如此。在廈門拍攝的時候,我也曾跟國立、寶國、曉英討論過如何統一我們的表演風格,因爲這些年來我一直都在追求純電影的表演方式,內斂不外露、不動聲色、沒有痕跡。但現在的電視劇中含蓄的表達很少,直露的感情很多。我要是收着演,可能會讓觀衆覺得看起來不過癮。所以在這部戲中我的表演是比適度過一點點,這樣會讓觀衆覺得過癮一點,也更能表現出將軍身上有情有義的血性。
雖然這是我第一次和國立、寶國搭戲,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我們配合的默契。演員就是這樣,不管演戲的時候對手是誰,只要一拍上就是角色和角色的關係。這部戲我跟寶國的對手戲比較多,大家永遠都在戲裡面互相琢磨。合作得也相當愉快,大家都互相尊重,對這個戲的想法特別容易統一。拿着劇本對一遍詞走一遍戲,就什麼都對了。對對手的信任就是對自己的信任。我也跟國立說拍這部戲整個人都沉浸在戲裡。演員時刻都要動情,拍完一場戲,都要深呼吸,因爲走心,所以精神上很疲勞。但是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是讓人愉悅的。
這 部 戲我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演戲而是唱戲,唱山西梆子。雖然我在網上早就下載了,自己學習,也跟琴師苦練了幾天,但是還是把握不準戲曲節奏的變化,好像很即興,不好捉摸。我想這肯定苦了我們的剪輯師,這場戲他應該怎麼接啊?
這部戲場景特別多。臺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以前也去過臺灣,但這次可能是待的時間久的原因,讓人覺得很親切。我起初認爲會不會跟他們溝通有問題,但到了臺灣才知道我完全是多慮了,走在大街上跟路人聊天,有時候聊天比跟雲南的都好交流。現在想起來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雖然常年在北方拍戲,不太習慣臺灣的氣候,但是天
熱、蚊蟲多這些都是小事,因爲大家都在戲裡根本出不來;雖然這些經歷很難忘,但我還是會盡快將這些生活中的事忘掉,甚至把這個角色忘掉,好進入下一個狀態。因爲演員就是要拿起劇本看完以後就能進入角色的狀態。這種轉換也是長期磨鍊出來的。但是總讓我捨不得忘記的就是跟大家在一起合作的愉快,不管是大陸演員還是臺灣演員,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雖然文化上有差異,但是大家對戲的理解都是一樣的。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非常認真。因爲大家在藝術上都有一個共同的追求,而且能達成共識。拍戲的時候非常放鬆,非常放鬆的情況下就能用心去演戲。後勤工作的保證非常好,演員什麼都不用想,只要專心演戲。這是一個很完整的運作,每一個環節都儘量配合這個戲。這樣大家各司其職,這部偉大的交響樂就成了。當演員能碰上這樣一部戲,也是榮幸。《原鄉》肯定會是今年電視劇中的一部上乘之作。攝製組的人合作完了,互相不留電話號碼,但是大家都還會想以後什麼時候有機會再遇到一起合作。國立老師說:我們以後還在一塊兒玩兒。
宋曉英
代表作
電視劇:《兒女情長》
《最後的棚戶人家》
《王貴與安娜》
電 影: 《假女真情》
《混在北京》
《楊善洲》
話 劇: 《中國夢》
《留守女士》
所獲獎項
1984年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獎,作品《十六號病房》;
1991年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作品《燭光裡的微笑》;
2006年 第8屆長春國際電影節獲最佳女配角獎,作品《情人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