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演”則中規中矩,“編”則天馬行空
我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幾十年,但從來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好演員,表演藝術家更談不上,不是我謙卑,而是因爲身邊的藝術家實在太多了,夠我學習一輩子的。張國立我就不說了,和他合作的戲數不勝數,也經常受到他的“教導”和“批評”,但我天生駑鈍,他也就只好恨鐵不成鋼。陳寶國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合作的次數不多,這部戲是第三次。能有機會和兩位表演藝術家合作,這是我的榮幸,也是我學習的機會。我清楚地記得在我的戲殺青之後,張國立對我的評價,四個字——“中規中矩”。這是在我演藝生涯中得到的最高的評價。
我在《原鄉》中塑造的人物叫朱晉,他相對於其他老兵,生活較富裕,家庭也較美滿,但也正因爲如此,朱晉少了一些骨氣,多了一些被人利用的因素。他是一個告密者,但我卻覺得在他心中,所謂的告密只不過是向制度下的上級反映了一些客觀現實的情況而已;他沒有錯,只是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一切變得複雜了。董加強的死也提醒了他,不能再一意孤行,所以也有了之後故意食物中毒,保護老兵之舉。對於朱晉來說,他從來沒有刻意或者主動去害一個人,全都是被迫的。朱晉遇大事,第一個擔憂的就是自己的家,所以說朱晉這個人物很真實,而且我沒有刻意地去塑造這個角色,我只是儘量向這個角色靠攏而已。
對老兵的認識,我在鳳凰衛視的一期關於老兵的紀錄片中有了不少體會,也在那時從真正意義上看到了什麼纔是老兵,《原鄉》的故事又讓我進一步體會到老兵的酸甜苦辣。我把《原鄉》定位爲一部悲喜劇,在悲喜劇中塑造好一個支線人物,並非易事,我也做了大量的功課。對於表演,我不是科班出身,不懂得如何從專業的角度去讀劇本,但是有一點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張國立和陳寶國的觀片量不及我。爲了演好《原鄉》,我重新瀏覽了臺灣的大部分的老電影,從50年代開始到現在的,幾乎全部重新拜讀 一遍,尤其是跟老兵有關係的,我着重研究了幾部。電影可以幫助我找人物的感覺,幫助我自然想象,也幫助我創造人物,這是我的一個笨方法,但對於我這種程度的演員,我覺得很實用。但在拍攝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境,比如狀態的延續,不同場次的戲與戲之間的連接。我已經儘量去完成人物,但潛意識中還是遺落了不少應該表現的細節,這就讓我不得不佩服國立
和寶國。在拍攝過程中,我還沒有完全注意到,但在剪輯成片之後,我才意識到差距,也意識到多虧了我的“中規中矩”,纔沒讓朱晉這個人物跑偏。雖然不算出彩,但我還是兢兢業業地完成了這個人物。
在《原鄉》的拍攝過程中,我受益匪淺,這不是空話,是因爲我再一次意識到了自己跟好演員的差距。但戲,我還是要繼續演下去,差距嘛,我只希望是越來越小,而不是望塵莫及。我曾經習慣去演奇怪的角色,因爲這樣的角色才適合去“演”,而我知道更高的境界不是刻意去“演”,而是變得像一個真人,這也是我很珍惜那句“中規中矩”的評價的原因。總而言之,我會學着去做一個好的演員。
用障眼法去彌補遺憾
除了所扮演的出租司機外,我在《原鄉》劇組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那就是後期製作總監,主要負責特技的部分。讀完《原鄉》的劇本,我曾經向總導演張國立提出一個意見,那就是以一個紀錄片的形式,去拍攝整部電視劇,或者以一種僞紀錄的方式去架構故事,讓整部戲真中有假,假中有真。這可能是因爲鳳凰衛視的紀錄片震撼了我,但很多客觀因素不允許我們這樣做,因爲我們畢竟拍的還是故事,是電視劇,這也算是我的一點遺憾吧。
這是我第一次到臺灣,有美工經驗的我,深知這次任務有多重,我們不僅僅是在重新還原一個時代,也是在傾訴一段歷史,所以每次看景、制景我都要親力親爲,並給美術一些意見。比如我們所拍攝的眷村,處在臺中的一個農村,其實是一片廢棄的建築,我對這個地點非常感興趣,也非常留戀。因爲我知道,這是我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來這個地方,可能很快,這片廢墟就將不復存在,所以我儘量多看、多走,觀察當地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這其實是對後期工作有很大幫助的,因爲在拍攝期間,難免會出現一些漏洞,爲了避免明顯的露怯 ,我必須對細節有着更深入的瞭解,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調整和彌補。
江西婺源的風景讓我眼前一亮,我的第一直覺就是,在這裡,單純地客觀拍攝就足夠了,不需要過多的特技要求。還原原生態就是王道,我不是在減少自己的壓力,而這就是大自然或者說客觀真實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無法取代的,特效此時已經相形見絀了。
其實,我所掌握的後期特效不過是一種障眼法,這種障眼法可以彌補我們拍攝的不足,和一些不可抗拒的阻力。特效無非分兩種
:一種是能看到的特效,比如《阿凡達》之類的影片;第二種就是看不到的特效,而在這部戲中,我們需要的就是第二種特效。 wωω▪t t k a n▪¢ Ο
我們沒有辦法把所有的景點、所有的效果用攝影機實拍出來,這是不可能的,但劇情的需要,又逼着我們必須給觀衆建立這種影像,所以特效就是密不可分的。比如火車中窗外的景色、電視中播放的錄影,甚至破壞歷史氣氛的塗鴉或者文字……我們都要一一做修整。這部戲其實難就難在拍得“地道”,而這種地道就需要拍攝者和後期特效用心地去創造,《原鄉》可以說是我做電視劇特效以來工作量最大的一部,也是我最用心的一部,因爲這個題材,也因爲那些真實的老兵。
這部戲我有一個最大的遺憾,那就是沒有機會重建羅湖海關的場景。當年的羅湖海關,就是香港和大陸的樞紐。一條國境線,意味着兩個世界,跨過去就是偉大的祖國,不跨過去,就意味着永遠見不到自己的親人。我曾經幻想過用特效方式去彌補這個遺憾,但是因爲時間、經費、演員檔期的問題,導演和編劇的初衷無法完成。拍了這麼多年的戲,深知“影視是遺憾的藝術”這句話的真諦,所以有些事不可強求,但遺憾,每次都無法抹去。
不管怎樣,我們還是盡力地去還原了歷史的一個片段,雖然只是局部的,但由小見大。我們講的是故事,塑造的是人物,後期製作只是一個輔助的力量,但這股力量越強,我們所表現的力度也就越大,能彌補的遺憾也就越多。從奧運會的畫軸展開到《原鄉》的後期特效製作,我覺得我都在盡職盡責地做同一件事,那就是用我的“障眼法”把不真實的變得唯美,把真實的變得可信,把腐朽的化爲神奇,把神奇的化爲奇蹟;而那些遺憾,就是我的動力源泉,希望以後的遺憾可以越來越少,我的“障眼法”也可以越來越高明!
高天
代表作
電視劇:《草根王》
《邊城漢子》
《大國醫》
電 影:《血滴子》
《大上海》
《四大名捕2》
所獲獎項
2003年第1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入選最受歡迎男演員,作品《驚濤駭浪》;
2004年中國電影電視新星榜獲最具潛力男演員,作品《母親》;
2006年第12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入選最受歡迎男演員,作品《零公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