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安慶之戰與《大明日報》
廬州路大捷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大明國南京城朝堂各個官員的耳中。
這一消息,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令人是震驚且興奮的。
原先,他們對於馮國用在廬州路用兵一直沒有什麼較大的戰果,是極爲不滿的。但是現在廬州路的大捷,卻是讓他們認識到馮國用在軍事方面的能力,還是非常天才的。
而廬州的大捷,讓大明國的國土進一步擴大,而國土面積的增加則意味着人口的增加,人口的增加又是國力增強的保障。
總而言之,大明國顯著性地增強了。
對於他們這些大明朝堂官員來說,意味着他們的權力隨着國土的擴大進一步擴大。
各部主官都在收到廬州路大捷的第一時間,紛紛自發地趕往淮王府。
不過,程德似乎早有所料,早早地安排人在淮王府府外,讓那些各部主官來到後,可直接去內閣辦事的書房見他。
在書房中,左右兩邊都站滿了文官武將。
這些人,都是在收到廬州路大捷匆匆疾跑過來的,他們的的神色中絲毫沒有掩藏他們的興奮之情。
雖然他們極爲興奮,也想大肆慶祝一番,但他們以極大的強制力剋制住了這個衝動,尤其是程德神情極爲平靜地望着他們時,給予了他們每個人很大的壓力。
他們紛紛地將視線投向程德。
同時,他們心中很疑惑:爲何淮王看上去並不開心呢?難道廬州路大捷還不值得高興嗎?
對於在場衆人的心情,程德一眼就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來這點。
然而,程德並未因此失去冷靜。
他淡淡地望着在場衆人一眼,適時地開口道:“一場廬州路大捷就讓你們失去冷靜了?這不過是一場戰爭的勝利,準確地說,馮國用拿下廬州路,本質上不過是打敗了徹裡不花,而徹裡不花不過是一個酒囊飯袋而已,馮國用能夠擊敗他,我早有預料。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對手將會更加強大,也更加狡猾,意味着這些對手極難對付。”
程德的這一番話,直接讓在場衆人紛紛羞愧地低下了頭,尤其是以施耐庵等人表現得尤爲顯著。
在他們看來,論讀書養性的修爲,他們在這一刻,與淮王相比,竟有了天差地別之分,只是淮王是天,而他們是地而已。
他們都靜心傾聽着程德的下文,在他們看來,淮王這番話,恐怕是有重要的話要說。
程德頓了會兒,便繼續說道:“接下來,我們主要的對手還是陳友諒。不過,在與陳友諒對上前,我們得先解決安慶路的餘闕。本王可是聽說這陳友諒無時不刻地在攻城略地,這陳友諒現在所擁有的地盤,已經不下於我們大明國了。”
此話一出,在場文臣武將紛紛眉頭緊皺,陷入了沉思。
其中,何九四更是出言道:“淮王之意是下一步要拿下安慶?”
程德望了一眼開口的何九四,心中對他有了安排,便轉而看向在場衆人說道:“你們不知道,在前線,耿再成已經暗中和守衛安慶路的餘闕交上手了,交戰數十次,敗多勝少,損失也較大。好在耿再成拿下了銅陵城。本王已經暗中下旨讓耿再成按兵不動,等候本王新的旨意。”
“安慶路,我們大明國必須要拿下,而且要速戰速決,因爲那陳友諒無時不刻地在壯大實力,時間拖久了,對我們大明國不利。所以,本王有意調馮國用、李三七分別往廬江城、銅陵城,至於耿再成所領大軍留在無爲州城隨時策應馮國用與李三七二人。”
“此戰,馮國用爲主,李三七、耿再成爲輔。李三七、耿再成各自所領大軍,皆聽馮國用調令。”
“本王稱此用兵之戰爲安慶之戰,目的是爲了滅掉餘闕,順勢與陳友諒治下領土接壤,之後,我們大明國再與陳友諒進行決戰,而與陳友諒的大戰,將會是一場滅國之戰。最後,不是大明國亡,就是陳友諒所建立的陳漢亡。因此,本王希望各位都能各司其職,放下一切私心,爲大明國的繼續壯大而努力,本王相信不久後,大明國將會平定天下,天下也必將迎來太平日子。”
李善長等人紛紛俯首拜道:“淮王聖明!”
“何九四聽令,即日起,你持本王旨意,領三萬大軍前往廬州路,並讓馮國用率領他麾下十萬大軍前往廬江城,爲安慶之戰做準備,並將本王的意思全都轉達給馮國用。”
“何九四遵旨!”
看着何九四精神振奮的模樣,程德囑咐道:“在接下來的安慶之戰中,你的任務是儘快地穩定廬州路,對於那些對我們大明國不利之人,全都除掉。記住了,本王要的是一個安定的廬州路。故而,本王授意你何九四在廬州路可以先斬後奏,對於那些塗毒百姓以及對大明國不利之人,全都可以無須先過問本王之意除之。若是有人膽敢阻撓,此人便視爲元賊黨羽一同滅掉。切記,無論出了什麼事情,都有本王給你擔着,你只需儘管放心去做就行。”
何九四聞言,連忙應道:“末將遵旨,還望淮王放心,末將必將肅清廬州路徹裡不花一衆殘餘勢力,以及除掉那些對大明國不利和殘害百姓之人。”
其餘在場衆人紛紛心神一凜。
李善長想要說些什麼,卻只是張了張嘴,並未開口阻止。
在李善長看來,這件事,淮王之意極爲堅定,若是出言相勸,恐怕會給淮王留下不好的印象。
權衡利弊過後,李善長決定還是閉口不言的好。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廬州路或許有了何九四的介入,那些本地的士人很可能不會待見大明。
不過,李善長以爲,在大勢面前,將來大明國一統天下的時候,這些士人恐怕會後悔不迭。
而且,廬州路那邊遲早需要吏部安排人馬去處理各項政事,雖然淮王現在並未要求安排人去那裡,但作爲吏部主官,他必須要提前安排好這一切,這樣等淮王想要安排人手過去的時候,他才能應對有餘,甚至還給淮王留下一個會辦事的印象。
這樣的印象多了,久而久之,淮王就離不開他,那麼,那個時候,他所想追求的富貴,恐怕是天下士人都羨慕的富貴了吧!
“大明國五軍分爲中、左、右、前、後軍,本王有意在各地招兵,意欲以此次招兵之人補充爲各軍士兵,同時會從各地抽調一部分人去統領各軍士兵。每軍兵額暫定爲五萬人。招滿二十五萬人後,就都在南京城外軍營集中訓練。待過一段時日後,五軍各左都督都從這裡面各自挑選五萬人,今後這些人馬,就都是各軍左都督統率的人了,宣傳部將本王的意思在《泗州日報》一併載明吧。招兵之事,就由羅貫中前往各地宣傳一番,鼓動百姓當兵念頭,積極參軍。”
施耐庵與羅貫中紛紛點了點頭。
“此外,本王有意效仿《泗州日報》,再建《大明日報》。這《大明日報》,它的內容主要是面向所有大明國上下所有官吏及士兵。因此,本王會在近日選一羣人組建成《大明日報》的班底。這《大明日報》的內容在刊發前,必須由本王查看一遍後,才能決定是否對外刊發,且《大明日報》掛在宣傳部下,但今後只對本王負責。施耐庵,這《大明日報》的班底,你儘早遞上一份名單給本王吧!”
施耐庵聽到程德的話,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心中仔細分析了一下《大明日報》創建的好處:
一來可以繼續鞏固淮王及將來淮王后世子孫的統治,這影響遍佈官兵。隨着時日推遲,只會讓那些官兵對於淮王及其血脈的統治更加信服,哪怕天下大亂了,這淮王后世子孫也將會有個好安排。作爲宣傳部主官,深知一個當權者控制輿論的巨大好處。而且,這種控制輿論的影響,頗有些潤物細無聲之意。
二來可以避免將來大明國一統天下後宣傳主官心有私心,將《泗州日報》的輿論控制權掌握,轉而對付淮王及其血脈,從而影響大明國國本。對於大明國平定天下後的未來,施耐庵心中可不敢保證在他之後的宣傳部主官,是否還會像他一樣大公無私呢?
總而言之,施耐庵短短時間內想明白了這一切,對於淮王程德要建《大明日報》並要抽走一些宣傳部的人選,並未表現出失落等情緒。
因爲淮王這種做法,在其他各部主官看來,是淮王對宣傳部權力的削弱。
或許是淮王察覺到了宣傳部權力確實較大了吧,這是在場其餘各部主官心中真實的寫照。
“李三七和耿再成那邊,就由胡惟庸走一趟吧!將本王的旨意帶給李三七。”程德忽然開口道。
胡惟庸聽到這裡,立即出聲道:“微臣遵旨。”
對於前往前線,胡惟庸一掃之前的鬱悶與陰鬱。
在胡惟庸看來,一個臣子若是想要出頭,最好的辦法是做事,這事情做好了,纔有機會。可若是連做事的機會都沒有,那基本上前途都不大。
所以,對於胡惟庸來說,他想的是竭盡全力地抓取每一個機會。
他堅信:遲早有一天,我胡惟庸必爲天下聞名的人上人。
“好了,本王要說的事情就這些。爲了接下來安慶之戰,馮國用麾下拿下廬州路的戰功也不能不賞,內閣成員根據廬州路大捷後馮國用呈上來的立功名單,先擬成封賞文冊,待本王看後覺得沒有問題了,便以本王的旨意發出去吧!”程德忽然補充道。
“遵旨!”衆人齊聲應道。
待衆人散去後,程德便將目光放到伏案上的大明國地圖以及其餘各個勢力的地圖。
這是程德讓李善長找人專門繪製而成的,而且李善長保證今後大明國國土出現了變化時,必定會在三日後呈送一幅最新的地圖給他。
程德的目光始終鎖定在張士誠的大周勢力範圍下的地盤。
此刻,他心裡很想一口咬下大周。
但他明白,如果現在這時候拿下大周,勢必給陳友諒更多的發展時間,而陳友諒不斷地在瘋狂擴張。
如果等自己拿下大周后,程德很擔心陳友諒的實力不是他所能對付的。
而且,將陳友諒擊敗了,到時候轉頭對付大周,也相對更加容易些。
畢竟,真到那時候,他麾下可用的兵馬必然是極爲駭人的。
就算是穩紮穩打,這大周也定能被大明迅速滅亡。
而且,在大周朝,他還有兩個藏得最深的臥底,直到在關鍵時刻,給予大周重重一擊。
權衡一番利弊後,程德還是堅定了拿下陳友諒的決心。
因爲陳友諒給他帶來的威脅太大。
這一刻,程德似乎理解了原來歷史上朱元璋爲何對陳友諒這麼看重的原因。
真將自己置身於原來歷史時空朱元璋的位置,他才能真正地感受到陳友諒給人帶來的緊迫感和巨大的壓力。
哪怕自己早已在陳友諒身邊埋藏了暗手,只是陳友諒疑心太重,他埋藏在陳友諒身邊的暗手雖然有用,但對於全局來說,就不會有太大的作用,不過好在至少能夠取得局部的作用。
在程德看來,埋藏在陳友諒身邊的暗手,一定要等到最佳時機,給予陳友諒重創才行。
不然,可就白費了他的一番心血了。
至於劉福通那邊,目下已經安排了何三五等人,只待將來劉福通北伐的開始,到時候憑藉他安排的後手,一定能幫助何三五迅速在北伐紅巾軍中快速掌控軍權,到時候再反制劉福通,一定是一步好棋。
對付劉福通,也必然是北伐後取得戰果才行。
而程德早已將原先北伐出現的各種失誤和預防手段全部告訴了何三五,這可是幫助何三五在北伐過程中可以迅速掌握大軍軍權的關鍵,只有幫助北伐勝利後,何三五到時候才能在短短時間內攫取到的最高軍權在紅巾軍站住腳跟,到時候何三五或許還可以和劉福通掰掰手腕了。
想到這裡,程德認爲大明國的前途終將是一片光明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