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

正七品內閣大學士胡惟庸,此時心神全然不在伏案上擺放着的且攤開的一份奏摺上,雖然他的目光看上去似乎是盯着它看。

自大明淮王分封百官後,得知自己是內閣的成員,且職位七品時,說實話,他的心裡還是極爲憂慮的,爲自己的前程而擔憂。

不過,在得知內閣成員每日所做之事後,他的心裡是狂喜的。可是,這種狂喜並未持續太久,他逐漸地從內閣所做之事中,看出來了一些端倪。

愈是深思,他那失去的擔憂,又失而復得。

他心裡極爲害怕,內閣這樣新產生的辦事機構,作爲內閣的成員,在官位品級上,不會有太多的調整。

然後,他就日思夜思,甚至夜裡失眠,終於琢磨出了一點苗頭:那就是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對於他而言,人生第一等大事,自然是自己的前程是否遠大。

如果內閣之官的前程註定不大,那麼,他就要想方設法,儘可能地跳出這種泥坑,免得越陷越深,直至最終再也無法有希望跳出來。

這,也就是他現在心不在焉的原因。

胡惟庸緩緩擡起頭,他的餘光偷偷地打量着正坐在伏案上的淮王程德。

見到淮王並未注意到自己,胡惟庸觀察了一會兒,便沉思片刻。

爾後,胡惟庸決定不能坐以待斃,他想道:爲了自己的前程,拼了。

他準備提出一些治理地方的國策,從而順勢提出請求將自己從內閣這個機構中摘出去。

就當胡惟庸準備站起來的時候,胡惟庸沒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宋濂卻率先站了起來,胡惟庸見此,只好沉住氣,並順便看看宋濂想要做什麼。

宋濂的舉動,也引起了其他內閣成員幾人的注意,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宋濂,眼裡露出疑惑的神情。

宋濂並未理睬衆人的打量,而是先走出伏案,接着,規規矩矩地向着程德行了一禮,然後開口道:“啓稟淮王,大明初立,百廢俱興,大明雖已有八部,但人才尚少。微臣以爲當以大明國名義面向天下而首開科舉,一來昭顯淮王王者氣度,二來天下士子皆盼着能一展所長,併爲此苦等久也,若淮王重開科舉,天下士子必感恩戴德前來相投,假以時日,這天下英才,盡入淮王名下,而我大明將會一統天下。”

宋濂話音剛落,其餘衆人,紛紛詫異地望着宋濂,但轉而倏忽間,他們都將視線落在淮王程德身上。

宋濂提出來的這一建議,衆人心中雖然恨不能第一個提出來的人是自己,但他們還是感到有些慶幸,畢竟,此事必須要經過淮王程德的首肯才行,而且容易觸怒淮王。倘若淮王不點頭,這建議始終還是建議。

只是,令其他人所失望的是,程德並沒有因言下罪。

於是,其餘人都很羨慕地望着站着筆直的宋濂,他們都知道,這宋濂的建議,至少淮王未反對,而淮王未反對,也未表態,恰恰說明淮王也在思量間。

宋濂或是瞧出了這一點,立即趁火打鐵,連忙道:“淮王,天下英才投靠我們的多了,相應的,投靠陳友諒、張士誠、劉福通、元朝等勢力的英才就少了,久而久之,我們大明必然強於其他各勢力,此臣弱敵之言,還望淮王聽之納之。”

宋濂說完後,便立即站在一旁,默默地低着頭並目視地面。

他知道,自己該說的都已經說了,至於成不成,那就取決於淮王最終是否同意了。

宋濂耐心地等待着程德的抉擇,其餘衆人也在暗暗觀察着,他們都在想,這宋學士之言,還真是善言善策。

其他人也都屏息凝神,默默地等候着。

程德陷入了沉思。

眼下之際,若是重開科舉,會不會對前方的戰事有什麼影響?

而且,重開科舉面向的是全天下的士子,誰知道這些來南京城的士子是不是有各勢力所派出來的探子?

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天下人面前吧?尤其是一些核心機密之類的事務還未做好轉移。

實際上,程德也深知宋濂所說的重開科舉帶來的一系列好處,但問題是,馮國用、李三七、耿再成三線作戰,對於大明財政來說,還是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倘若在這個節骨眼上再重開科舉,那麼,就意味着這方面投入的物力和財力將會是巨大的,而這,與現有實際情況相比較,綜合衡量了大明財政開支,還是不符合大明國的利益的。

依照程德所想,以大明國的名義重開科舉一事急不得,得慢慢來,至少等馮國用、李三七、耿再成他們都再建新功纔是。

而且,這幾日,他也接到了馮國用給他寫的回信,馮國用告訴他,接下來一個月以內,他必定拿下整個廬州路,而且他已經針對徹裡不花布置了天羅地網,這一次徹裡不花大軍將會在劫難逃。

馮國用還在信中詳細地陳述了他的所有佈局,程德看完後,對於馮國用拿下整個廬州路的信心很大。

除了馮國用這邊,耿再成那邊,雖然取得了巢縣,但在攻打無爲州時,卻被無爲州那邊的元軍給拖住了,雖然耿再成再三表示定能早日拿下無爲州,但程德也通過耿再成的字裡行間知曉這短時間內,耿再成或許難以取得更大的戰果了。

至於李三七那邊,雖然拿下了當塗城,但程德寧願李三七沒有拿下的好。

不過,好在劉伯溫將此事給壓了下去,不然,程德都要親自前往當塗城去問罪李三七了。

思來想去,目前他所能做的事情,便是不拖馮國用的後腿就行,而不拖他的後腿,就是保證大後方的穩定,給馮國用足夠的底氣。

倘若真的在這種關節眼裡重開科舉,將會平生一些變數,也對大後方的穩定是一種巨大的考驗,而且,之前一封匿名的舉報信信中涉及的那些人,他都還沒有處理,錦衣衛還在暗中取證中,如果這些人不處理掉,就必然無法讓自己的大後方穩定。綜合考慮下,重開科舉並不符合程德心中的利益預期。

於是,程德的目光落在了宋濂身上,平靜地開口道:“重開科舉一事,本王思之再三,考慮到馮國用、耿再成還有李三七三路大軍在前線作戰,爲了避免出現一些變數,此事延後再提。目前的重心還是放在實施大明富國強民國策上,其餘不相關的就不要再提了,避免節外生枝。言而總之,就是大明要穩中求強。”

宋濂張了張嘴,最後苦笑道:“淮王英明,是微臣考慮不周。”

胡惟庸等人見此,則是紛紛暗暗思忖:淮王,究竟是如何想的呢?

程德見衆人都沉默了,便出聲道:“本王希望諸位能夠同心同力,這大明能否最終擊敗其他所有對手,還要靠大家的努力。不日,馮將軍必然能夠傳來大捷,希望諸位爲大明國強盛而積極獻言獻策,只要是有利於大明的,本王都會採納。還望諸位私下之餘,都能上一道奏疏給本王,時間期限最好是在半個月內。”

“微臣遵旨!”宋濂等內閣成員紛紛起身躬身應道。

“你們都繼續忙吧,本王還有其他事情要處理。”

程德說完此句後,便匆匆離開了書房,往羅燕屋裡而去。

胡惟庸望着程德離去的背影,目光陡然間有些陰鬱。

(本章完)

第28章 經天緯地呂不用第50章 欲謀大事,需有謀主第86章 喜報連連第162章 驚現三十二個傳教士第131章 拿下江都缺糧困境解,一番安排後返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179章 科學院試驗火器第135章 我本農夫,深知民間疾苦第145章 哈麻:陛下是千古未有之皇帝第281章 程儒回明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182章 高記酒肆第154章 程瑩夜下奪宿遷,馬秀英深夜召泗州第147章 汝中柏心中的野望,淮安城慘烈的攻第37章 淮安戰略定,將十萬衆現第13章 雄心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93章 朱重八跑了,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71章 藍玉之請,五年之後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45章 程德:眼下有個揚名天下的機會第46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283章 醉後吐真言,善農吳喜農第157章 裡應外合奪鹽城,程瑩再奪清河城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116章 張道陵後裔張邋遢第72章 泗州軍事學院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10章 升任百戶長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99章 戰無強敵,攻無堅城第203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107章 劉伯溫獻計,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第73章 城隍殺戮,義子沐英 徐司馬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113章 羅茂贊程德: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第205章 開路先鋒耿再成第53章 整編俘虜,穩定軍心第76章 諫言十疏第137章 泗州軍事學院講學第266章 沈萬三求見,國庫再進賬五百萬兩第242章 對外國策雛形第231章 聯周抗明第2章 成爲牌子頭統領第176章 吳儉夜見章溢吳家存,與沒有泗州軍第158章 脫脫的退意第96章 以德爲本治理方略論(二)第38章 佃農艱苦,田主黑心第167章 程德認李文忠爲義子,郭天敘犯事出第262章 朝會封賞侯爵激勵羣臣,好學皇帝向第152章 論歷史定律與周禮,崔瑩歸心泗州軍第43章 日月所照,皆爲漢人第91章 孔家子弟來相投,誓摘孔聖公名頭第77章 元廷詔令第89章 韓伯高低頭第244章 陳友諒:你要相信朕的眼光第183章 劍指金陵第48章 東明之圍,蝗災初現第94章 一個和尚,能造成什麼威脅第124章 鞏卜班中計慘死,七萬大軍來投第118章 馮國用捨生忘死,終下滁州城第110章 程德聞名天下,張士城欲起事第212章 分封百官第192章 徐達獻計攻和州第88章 胡惟庸的正確用法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27章 仁義之道第268章 高俸養廉,徹查泗州第66章 拒絕招安,城外刺殺第247章 深夜訓傅友德第165章 泗州城科舉試點選拔第126章 爲緩泗州軍缺糧之困,姚廣孝獻計攻第134章 李善長與呂不用交鋒敗,《泗州律法第185章 心狠手辣的陳友諒第39章 病來如山倒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199章 陳友諒欲建漢稱帝第221章 淮王催臣上奏疏第250章 黃州大戰(三)第97章 才設軍機處,便有緊急軍情到第14章 肅正風氣第120章 《泗州日報》之白毛仙姑第208章 泗州軍才下江寧縣,陳埜先便獻計攻第26章 天下無飢第34章 逐個擊破,人才紛投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00章 破局的關鍵——洪澤城第92章 李善長教弟,雨夜說官場第156章 大周勤政殿君臣論憂愁,劉仁決定繼第193章 詐城計策失敗第210章 康茂才陣前倒戈,拿下集慶路第65章 元使突至第141章 覺醒:施主看上去頗有慧根,與我佛第76章 諫言十疏第128章 深夜商議攻江都,爲攻金陵招一萬水第142章 方丈贈五徒,泗州軍再增五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