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八十六章 首日
田川在6月8日返回京城,在返回之前,經過細緻的評估,認爲到10日開始銷售時,每天可銷售的產品包括:
初產蛋240斤;非初產蛋330斤;白公雞和褐公雞各20只;小白菜200斤;生菜球250斤;油麥菜200斤;娃娃菜150斤;黃瓜80斤,青椒100斤;豆角220斤;杭椒50斤;辣尖椒30斤;芹菜300斤;油菜100斤;茄子30斤;小蔥和青蒜各少量;草莓150斤。
9日,田川在京城電視臺接受了一次專訪。這次專訪是爲了京城電視臺第二套節目即將在10日下午4點播出的《飲食與健康》欄目作準備的。專訪的內容將在欄目中插播。這是田川與劉美婷通過種種關係建立起來的一檔關於健康食品的專題欄目,每天下午4點在京城二套節目中播出。節目的主題是食品、健康,以及揭露目前各種食品生產中的亂象等,並不涉及他們會所的廣告,他們也用不着做廣告。這檔欄目對他們的意義在於,在整個半小時的節目中,屏幕下方將滾動播出當天會所提供的產品**明細、數量及價格,以方便不能上網的用戶**。他們爲這一滾動信息每天需要付出一定的廣告費用。不過因爲節目的時間段完全處於收視低谷,廣告費非常少而已。而且節目的播出對於擴大健康食品的影響力具有重大意義。田川相信,作爲會員的不少離退休高幹會有機會看到這檔節目,進而推動綠色無公害食品生產的進步。
10號下午2點,田川在電話中一聲令下,在生產基地的齊立剛調整網站狀態,開放會員**服務。同時,劉美婷的會所裡的**電話也開始接待顧客**。
網管將各種菜品的價格、品級和數量分別掛在會所的網站上以後,已經提前接到通知的會員們就開始了網上**。也許是圖新鮮,今天掛上去的菜品,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作,已經被全部**一空。這一天的電視報價單將沒有什麼實用意義。
看到銷售結果後,田川與負責配送的趙紅軍 打了個招呼,讓他做好明天早晨送貨的準備,然後就開車回了家。
在老家的生產基地,齊立剛正與他帶出來的徒弟,女接單員高鳳玲一起整理顧客訂單,並將訂單整理成採摘計劃,將打印出來的標籤與採摘計劃的明細進行覈對,然後按不同品種分等級歸類。
雞蛋訂單已經開始包裝,工人在撿拾雞蛋的時候,就已經將雞蛋進行了分等蓋章,分別裝入不同的定位包裝盒內,按5只一盒的標準裝好。此時只需要按顧客訂單數量拿取小包裝雞蛋,裝入包裝紙盒,再貼上顧客標籤即可。
雞蛋銷售是按照個數進行的,5個5個的賣,現在在配貨的時候就方便多了。
公雞的準備比較麻煩,田川請賣雞的二姑夫婦來幫忙殺雞。在傍晚公雞上了棲架後,工人捕捉了足夠數量的健康公雞,由二姑夫婦依次宰殺。宰殺後的公雞被掛在鍋爐房附近的一個鐵皮櫃裡,通入蒸汽燙毛,然後就是褪毛、清洗、淨膛、二次清洗等工序。全部工序都是在掛架上進行的,整個過程顯得清潔有序。
洗淨的公雞被依次檢驗、稱重、定級、進行真空包裝,然後被放進冰櫃進行快速降溫後,再與冰袋一起裝入泡沫保溫箱,並貼上顧客標籤。
雞血按照5只雞一份,被分成了8份,平均每份400克左右,凝固後用蒸汽蒸熟,也進行真空包裝後銷售。
雞胗也採用類似的辦法進行了分裝銷售。
蒸汽燙脫的雞毛很乾淨,田川讓工人對其進行了分類。漂亮的尾羽和長大的翅羽分別存放,絨羽和其他雜羽也單獨保存起來,這些將來存多了都可以銷售。
每隻雞在養雞場都有獨一無二的編號,在腿上戴有編號的腳環。田川要求在宰殺的過程中不能破壞腳環,顧客收到雞後,可以通過腳環上的編號,在會所網站是查到其全部信息,從進場日期,健康記錄,疫苗接種記錄,到生長過程中每一階段的飼料配方,以及用藥記錄等,非常詳細。這個可詳細追溯的腳環會給顧客帶來無法想象的信心,極大的增加顧客對基地的信任程度。
爲了檢疫的需要,田川爲養雞場申請了檢疫證,每隻出場的雞,都帶有檢疫合格標記。檢疫項目是真實逐只進行的,分別出具了檢疫報告。檢疫結果都差不多,有些千篇一律的感覺,田川還是全部登在了網站上。也就是說,顧客可以通過雞的腳環查到這隻雞的檢疫記錄。
公雞和雞蛋的包裝完成後,田川先回家休息吃飯。蔬菜的採摘要等到午夜十二點以後進行,以儘量保持蔬菜的新鮮。
晚飯後,田川稍作休息,就回到了基地,開始整理雞蛋和公雞備貨時留下的錄像和照片資料,選擇一部分上傳到網站,並查看網站資料。
一會兒,劉美婷打來電話,說起今天的銷售成績,覺得田川給出的銷售量有些小,覺得如果產能允許,可以再加大銷售量的。
田川沒有她那麼樂觀,他說:“今天是蔬菜預訂銷售的第一天,大家都比較好奇,所以能夠飛快的訂完。以後就會慢慢進入平靜期,按照實際需要**。而且有些會員還要考慮價格因素,畢竟不是每一個顧客都能夠每天消費幾十元用來買菜。我們要保持供應量的穩定,並控制一定的‘飢餓銷售’效果,才能最大的刺激會員們的**熱情。”
兩人聊了一會兒,馬上就要到十二點了才結束通話。
午夜十二點,蔬菜的採摘備貨正式開始。大家按照蔬菜品種,劃分了不同的採摘項目,首先挑選採摘特極品蔬菜。使用貼好標籤的專用包裝盒,將選擇好的特級蔬菜裝入盒中,隨同蔬菜的生產信息卡一起包裝起來。
現在採摘的是比較簡單的果實類蔬菜,這些蔬菜的特極品是按照個數銷售的。黃瓜、青椒、茄子、草莓等,特極品都是按個數銷售的。特極品採摘完成後,再採摘的一等品和二等品就沒有專用包裝盒了,只是裝在泡沫托盤裡,稱重後用保鮮膜包裹,在保鮮膜上貼標籤。但是,生產信息卡是全部配備了的。
蔬菜的生產信息卡和公雞的腳環類似,通過信息卡可以查到蔬菜的種植大棚、大棚內所在片區位置、具體品種、相關時間信息、培養基配方、澆水、施肥、除蟲、農藥使用記錄等信息。蔬菜的信息卡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一個片區共用一個編碼。
果實類蔬菜採摘後是不清洗的,會直接包裝起來,等待與同一顧客**的其他商品包裝在一起。
將來,一些芽苗類蔬菜也會採用與果實類相同的包裝方式。只是會在最後才採摘,以防止過早採摘造成品質下降。
接下來就是莖葉類蔬菜了。大家首先採摘的是特極品,基地員工靠經驗,在栽培牀上尋找可能的特級蔬菜,採收下來後,先進行外觀修整,去除不良葉片和泥土等,然後再根據健康狀態、株形完美程度、體積大小等因素進行再確認,把符合條件的用專用包裝盒包裝固定後貼標籤存放。
一二級品除了挑剔的分級和誇張的包裝外,其他的操作類似,只是不再按只銷售,而是按重量進行包裝和銷售。
採摘和包裝完成了,配貨進入了最後的環節。在這個環節裡,需要把同一個顧客**的不同品種蔬菜集中在一起,按照數量多少,裝入幾種不同規格的紙箱,在紙箱上再次貼標籤後,按照不同的投遞片區分別碼放進貨車裡,等待發運。
在顧客下單後,即可在網上實時查詢訂單的進展狀態。現在可以查詢到的狀態分爲“接單”、“訂單傳回生產基地”、“編制採摘計劃”、“採摘或屠宰”、“配貨”、“向京城發運”、“分揀”、“投遞”、“完成”等幾種狀態。在採摘或屠宰開始前,顧客可以通過網絡取消訂單,但需要付一定的費用。
說實話,這個查詢功能比較雞肋,反正就是今天下單明天送貨,也沒有什麼可查詢的。但是這個查詢功能中最有用的是可以知道自己**的蔬菜大概幾點送到,時間會精確到一小時以內。這樣就可以方便會員合理安排時間,即時接收蔬菜。
當然,現在這個功能還沒有開通,配送公司還處在試運行的狀態,還沒有獲得足夠的統計數據來支持這一功能的實現。
凌晨3點,二叔田見順駕駛着裝好蔬菜的貨車出發了。在此之前,他已經開車跑了一遍配送中心的兩個配送點,熟悉過了路況。今天他是第一次正式送貨,又是跑夜車,心裡不免有些緊張。好在田川也坐在車裡,可以給他指路。
在那個年代,城市以外的公路上一般沒有路燈,司機只能靠車燈和自己對路況的熟悉來開車,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好在到雍陽的路田見順很熟悉,上了高速後就好跑了,一直通到京城。
進京後,田見順首先來到大望路配送點。時間是5點05,大望路配送點的負責人賴文昌已經帶領着手下的配送團隊小夥子們等在那裡。賴文昌手裡拿着一個掃碼儀,一箱箱的蔬菜從車上卸下來的時候,掃碼儀“滴”的一聲,就把箱子上條碼代表的責任轉移到了配送點的手上。
卸完貨,田川又坐上貨車,和田見順一起來到位於農大旁邊的主配送點。同樣的掃碼卸貨後,田見順順利地完成了運輸任務,開車返回了田家村。
田川留了下來,看着學生兼職送貨員們稍稍有些混亂的按照事先劃分好的路線,找到自己負責的貨物,裝在自己的自行車駝架上,捆綁牢固後,隨即上車出發了。
田川也弄了一輛自行車,跟隨一個送貨的小夥子出發去體驗實際送貨過程。這個小夥子送貨的範圍是靠近華清大學的一片,需要他送的一共有十一家,互相距離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