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宣戰

江浙明軍,制度早已形成,尤其是張煌言負責的軍法司,軍法絕大多數都是陳文在大蘭山和天台山上定下的,根據環境變化而不斷的調整和新增軍法、條例的過程也早已形成了一定之規。

制度的先進性,尤其是執行力,這是江浙明軍能夠從一支不過五六百人的小部隊一步步的發展到今天這般的龐然大物的基礎所在。

制度加強了軍隊的令行禁止,促使着士卒能夠忍受更爲巨大的傷亡,更可以提高有限的物資的利用率,從而實現以小博大。這其中,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張煌言主持軍法司,能夠以身作則,厲行和貫徹軍法、條例,對軍隊是有着裨益的,但卻也沒有陳文所說的一臂之力那麼誇張。

但是,陳文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張煌言也是嘆了口氣。在江浙明軍的這幾年,此間的生機勃勃,絕非是魯監國朝廷裡爭權奪利乃至兵戎相見那般的烏煙瘴氣,更不用說一有風吹草動就上演大逃亡鬧劇的永曆朝廷了。

在這裡,每一個人都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盡心盡力的做好本分事,從而推動着江浙明軍的戰爭機器將前方的一切碾成齏粉。

身在如此的環境之中,比之大敵當前還不忘了勾心鬥角的明廷,實在是舒服太多。張煌言知道這纔是真正做事情的地方,若說是哪家最有希望驅除韃虜,恢復漢家天下,根本不作第二處想。

可是,這樣的一個團體,發展至今,各種福利和資源都是靠着剝奪諸如王府、衛所、士紳這樣的明廷內部的既得利益者們的所有才實現的。正因爲如此,陳文和他的部下們就絕不會讓這些東西死灰復燃,因爲他們恢復了元氣就必然要向江浙明軍討還他們失去的一切,而這一切便體現在了擁明和改朝換代的矛盾之上。

張煌言是儒家士大夫出身,是明廷的舉人,儒家地主階級的一員,從階級屬性上是必然要擁護明廷的。但是他在江浙久矣,卻很清楚,想要驅逐韃虜,還是要指望這支名爲江浙明軍的怪獸,其他勢力內鬥還不夠呢,根本指望不上。

就這樣,一面是君臣之義,一面是夷夏之防,兩廂交錯,張煌言的內心就不斷的被這兩種儒家思想所折磨,直到今天,發泄過後他的聽到了陳文的這一番話,纔算是舒服了許多。

“謝謝你,輔仁。驅除韃虜,我必竭盡全力。”

“不必客氣,人各有志,我也絕不會強求。”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明廷立國已近三百年,制度腐朽,貪婪的王府、無恥的士紳、縱兵爲禍的軍頭們早已將大廈的梁木蛀斷,否則也不會有李自成輕取京師、北方傳檄而定。

現在的南明王朝,能夠支撐到現在,並非是如何的勵精圖治,完完全全是剃髮易服激起了夷夏之防的思想爲其續了一波命。等到天下重歸太平,腐朽重新籠罩中國大地,用不了多少年就又會是一場天下大亂。

道理如此,但是對於張煌言,陳文在江浙的異軍突起使得他保全了性命,但也與西湖三傑的並稱徹底說了再見。爲天下而向其效忠,還是爲忠君思想而繼續守望明廷,陳文不願意爲此去折磨張煌言,人各有志,而陳文給張煌言的也是這矛盾之中唯一的一個兩全其美。

這一天結束,齊王府內,除了高級官員們有意無意的開始與張煌言保持距離以外,一切都彷彿是沒有發生過一樣。

確定了對荷蘭人的貿易封鎖,命令下達,向着南直隸、浙江、福建以及廣東的沿海各港口的提舉市舶司傳達,各地的官府也招來了本地的海商,勒令他們停止與荷蘭人的一切貿易,如有違背,自當以通敵論處。

陳文對鄭成功的支持,很快就得到了鄭成功的迴應,上萬的福建明軍拔錨起航,乘船前往臺灣南部,用以加大屯田、向荷蘭人以及臺灣土著部落宣戰,同時還拆除了漳州與潮州之間的兩座堡寨,權作是施之以好。

福建明軍的重心轉向臺灣,江浙明軍在福建和廣東東部的軍事壓力銳減。不過,根據情報顯示,好像延平郡王的世子對此並不滿意,存在認爲其父的行徑不分輕重、本末倒置的可能。

這一結果,還要幾個月後纔會顯現出來,在此之前,陳文卻率先下達了一道具有創造性的政令,在流通貨幣中加入一種鑄幣工坊新近生產出來的銀製品,她的芳名叫做銀元。

“銀兩用之以流通,成色不一、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往往需要專門的工具進行測量,實不方便,特改以同等成色、大小及形狀圖案之銀元加入流通渠道。銀元成色爲九銀一銅……”

“自永曆十三年而始,官吏俸祿、將士軍餉改用銀元發放,夏稅而始,稅賦徵收改用銀元與銅錢共同結算。銀兩兌換銀元,可在光復票號位於各府的總號進行,以政令下達之日爲本府兌換之始……”

“銀元不同於銀錠,私自融化、改鑄者與僞造同罪,首犯誅三族,從犯斬首示衆……”

府、縣衙門的吏員、各鄉鎮百戶所的文吏,政令張貼之後通過他們的口向普通百姓轉達。銀元開始投放市場,不過爲了防止出現擠兌現象,陳文定下了先下達政令,開放民間兌換,在一段時間之後再用到俸祿發放和稅賦徵收,使民間對這一貨幣的出現和使用能夠有一個準備的時間。

“已有銀錠,又鑄銀元,齊王殿下無非是想吃鑄幣的利潤,在下料定,那銀元兌換開始,必達不到九銀一銅的比例。”

“侯兄言之有理,不過齊王殿下此舉,也有惠及百姓之處,我等勿要多言,須知道人家是握着刀把子的。”

“哼,一個武夫,且讓他再囂張些時日。等到天下大定,天子迴鑾,科舉重開,遲早還是咱們讀書人說了算。”

政令下達,民間反響各異,所幸陳文立足江浙多年,信用還是有的,兌換開始,便有百姓、商賈前往票號兌換。不過當他們真正拿到了實物,才發現陳文拿出這等手段,那份野心,恐怕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恐怖。

“齊王殿下推行銀元,恐怕不是推行那麼簡單,是要廢兩改元啊。”

銀元大小相等,乃是一個完美的圓形。銀元的兩面,一面是一條蟠龍伸出了前爪,周圍是一圈的雲紋;另一面,則是分爲內圓和外圈,內圓凸起的楷書的漢字,永曆通寶這四個字分列於上下左右,而外圈卻是上書南京鑄幣,下書庫平銀七錢二分,中就戊戌二字分列兩側。

不說那側面的螺紋環繞,光是那條蟠龍,就不是輕易能夠僞造得了的,即便真的能夠僞造成功,只怕是成本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廢兩改元?不至於吧,銀錠可是在民間流通了幾百、上千年,哪能那麼容易就被廢了?”

“鍾兄此言差矣,民間歷來是多用銅錢,甚至就連糧食和布匹也多有作爲貨幣的。銀錠子,鍾兄是大戶人家,可能祖上就多有使用,但是升斗小民,卻還是隆慶朝開關之後,泰西的白銀大量涌入之後纔出現的。便是張江陵那樣的才具,若非白銀在市面上越來越多,也行不得那一條鞭法。”

陳文崛起於浙東的前期,財政收入限制軍隊擴編,以一旅之師對抗環伺強敵,收上來的稅款和債券以及收沒的髒銀和清廷官府庫存,常常都是前腳進了庫房,後腳就要拿出來購置原材料和放發軍餉。不過到了後來,尤其是江西民生恢復的前期投入完結之後,庫房之中的存銀越來越多,最近的兩年更是接收了耿繼茂、尚可喜以及孫可望的積蓄,白銀保有量達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數量級。

如今,位於南京的鑄幣局日夜趕工。兌換,僅僅是一個開始,陳文沒有強制進行廢兩改元的打算,至少現在還不是時候。銀兩和銀元將會共同流通一段很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陳文等得起,因爲等待將會獲得更大的收益。

政令在民間引發議論,軍中的另一項軍令卻開始悄然執行。一直以來,江浙明軍的水師體系分爲浙江內河水師、浙江沿海巡航水師、江西鄱陽湖水師、江南內河水師以及由廣東明軍和俘獲艦船組成的南海艦隊。

相較江浙明軍稱雄於中國的陸師,水師的體系比較混亂,不過在此之後,這一局面也將會宣告結束。

“沿海各水師,駐紮於南直隸、浙江者,改編爲海軍東海艦隊,以浙江舟山作爲主基地;駐紮於廣東者,改編爲海軍南海艦隊,以廣州府城爲主基地。內陸各水師,駐紮於長江沿岸者,改編爲長江巡航艦隊,直隸於齊王府統轄;駐紮於各省內河者,仍稱其爲爲各省之內河水師……

“東海艦隊、南海艦隊、長江巡航艦隊爲師一級作戰單位,下屬各分艦隊與各省之內河水師,皆爲營一級作戰單位……”

“自即日起,東海、南海艦隊,所屬艦船進行審查、檢測,不適於出海作戰者,暫時集中起來,等待合適時間交由所在省份之內河水師使用。海軍艦隊規模暫且不變,所缺艦船,另行補充……”

自此之後,水師一詞不復出現於江浙明軍的文件往來,有的只是海軍和艦隊、分艦隊的稱呼。但是,改變不僅僅在於名稱的更換,更重要的是確立了海軍的地位,而那些所缺的艦船,也同樣會以着從泰西那裡收購的圖紙進行建造,效仿歐洲戰艦規制的同時繼承中式戰艦的優點,實現中西合璧一加一大於二。

海軍不同於陸軍,需要的積累時間更長,這不僅僅在於艦船的建造時間,更重要的還是海軍傳統和海軍的精神,並不是陸軍那麼容易確立起來的。

海軍如此,陸師那邊,戰兵各師和地方駐軍組成的體系已經形成,差的只是更名而已。藉着此番水師更名爲海軍,陸軍的更名工作也正式展開,不過比起艦船和人員的重新分配、調整,陸軍的體系基本不變,至少在北伐之前應該會是老樣子了。

十月之後,齊王府的政令一個連着一個的下達,軍中、民間皆有影響,但是總體上卻依舊保持着這兩年的力求穩定的態勢。不過,隨着冬月的到來,一切隨着冬月初的齊王府聯席會議的召開,風向徹底發生了轉變。

會議上,陳文就清丈田畝的工作大力申斥了南直隸蘇鬆常鎮四府的官員,並且下達命令,依照當年用於清丈浙江田畝時的那般,派出工作隊,實行發現清丈田畝方面的問題當即革除官員職務,以工作隊進行補充的辦法加大力度展開工作。

蘇鬆常鎮是江南最爲富庶的所在,稅賦產出倍於他地。這裡面與明廷對此間徵收重稅有關,但更重要的還是這片環太湖區域的土地確實肥沃非常,產量上比之他地擁有絕對的優勢存在。

農業發達、經濟作物適宜、沿海更是利於海貿的展開,再加上明廷對士大夫的優免政策,以及東林黨上臺後對東南海貿、礦業、手工業等方面的政策偏向,士大夫積攢的財富難以想象。別的不提,滿清在確定了江南不太可能再受到福建明軍的戰略打擊之後,通過在江南製造大案,不光打擊了江南士紳的反抗意志,更是通過查抄家產實現了對財政赤字的彌補。

江南士紳實力強勁,此間更是東林黨的大本營,比之浙江和江西,此間在永曆九年先後遭到了濟爾哈朗和陳文分別以反清和與清廷勾結謀害抗清義士的罪名進行過了兩輪打擊,但是實力尚存,對於清丈田畝的工作的抵制力度也是最爲強勁的。

從永曆十年開始,到現在永曆十二年已經接近結束,將近三年的時間,江南各府縣的清丈田畝工作進展緩慢,但是到了現在除卻蘇鬆常鎮這四府卻也都已經正式宣告完成了,但是蘇鬆常鎮的廣大士紳卻還在以着各種各樣的手段極力抵制新政的實施。既然如此,陳文也正要藉着這一拖延至今的工作的尾巴,展開對江南士紳的打擊。

第六十五章 相見(下)第五十二章 築基第一百零二章 如鯁在喉(上)第四十三章 殊途第六十一章 興明討虜(上)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第十五章 恆心第七十章 新仇第一百二十三章 慣例第一百六十六章 北望(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心第三十三章 波動第十一章 王命(下)第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十章 加速(下)第八十一章 覆盤第九十八章 曙光初現(中)第五十六章 串聯(二)第七十七章 大幕拉開(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朔風(中)第七十三章 陰晴圓缺(中)第二十三章 小事第三十七章 訂製第一百零三章 如鯁在喉(中)第六十章 相見(上)第十八章 準備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五十章 潛伏第四十章 半渡而擊(二)第一百一十章 困境(上)第一百二十章 革新第五十三章 工業第四章 七月初四第七十三章 世襲第六十四章 新春(上)第六十七章 閃擊(下)第二十五章 遲來的正義(六)第二十二章 死守第六十六章 反應(中)第七十章 醞釀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八十一章 殺豬困蛇第六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四十九章 連環計第七十二章 渭水之南,優勝劣汰(上)第八十章 反覆第六十一章 破圍(四)第二十三章 遲來的正義(四)第六十九章 關門第十八章 奇男子第三十八章 期許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望(四)第九章 答案(上)第五十七章 佈局(下)第五十六章 追!(二)第七十一章 明與越(下)第九十一章 血祭第十七章 偏轉第十章 殺手鐗第一百六十一章 朔風(中)第六章 奏對第六十四章 關寧軍第八十六章 在即第三十九章 半渡而擊(一)第一百零一章 破壁第二十七章 演技(一)第七十七章 勁草(六)第四十二章 半渡而擊(完)第一百四十章 逆轉未來(完)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勝券在握(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內訌(下)第三十九章 心願第二十九章 緩兵第七十六章 大局第九十三章 反轉第一百零一章 收緊第三十九章 同力(一)第五十四章 惡化第七十六章 大幕拉開(上)第四十八章 封侯第六十二章 興明討虜(中)第五十六章 心態第三十二章 壓制(上)第七十五章 復仇(下)第五章 成拙第十八章 奇男子第四十六章 意如何(中)第八十七章 宣戰第七十五章 義之所至第十八章 準備第一百五十九章 恢復第五章 八月(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逆轉未來(二)第三十三章 蘿蔔第二章 暗流第二十五章 胎動第二十九章 星君(下)第六十二章 興明討虜(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前進(完)(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