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掌扇下去,順治當即就愣在了當場,只是下意識的伸出了手去捂臉上的痛處,看向孝莊的雙眼中更是寫滿了不可置信。
這些年,母子二人的關係頗爲不睦。《清史稿?后妃傳》中,關於孝莊與順治之間關係的記載不過只有“世祖即位,尊爲皇太后”、“贈太后父寨桑和碩忠親王,母賢妃”、“太后萬壽,上制詩三十首以獻”、“上承太后訓,撰《內則衍義》,併爲序以進”這區區四句話,六十個應付差事一般冷冰冰的字眼兒。而孝莊與康熙之間,則有着高達七百一十五個字之多的記述,十倍尤過之!
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有很多,對多爾袞的畏懼和憤恨,對孝莊委身多爾袞的不恥,對孝莊嚴厲管教的不忿,對前後兩任皇后——孝莊的侄女和侄女的侄女的不滿,而這一切還是在孝莊干涉順治寵愛董鄂妃的事情尚未發生的今時今日。
關係不睦是一回事,但順治卻從未有受過這等待遇,一巴掌下去,順治的腦子登時就是嗡的一聲。
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可是順治並不知道,歷史上的兩百多年後,他的一個子孫就是被一位在清朝與孝莊並稱的皇太后扇了一巴掌之後便幽禁在了這裡,直至被駕崩的那一天。
“皇額娘……”
巴掌扇在順治的臉上,孝莊的手雖然已然放下,但卻還是在不由自主的顫抖。爲兒子的不爭氣,也是爲母子之間的關係最終還是惡化到了這個地步。
“哀家真是後悔把你這個怯懦到了不顧祖宗基業的蠢材扶上皇位。”
當年的皇位之爭,決定權並不在手握兩白旗的多爾袞和背靠兩黃旗外加正藍旗的豪格身上,而是在於作爲中間派的代善和濟爾哈朗的手中。他們倒向哪一方,哪一方就會獲得壓倒性的優勢,但是他們處於自身的利益卻絕不能傾向任何一方,因爲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登上皇位之後他們的利益都必將會受到損害。
如此一來,代善和濟爾哈朗用支持皇太極後裔的名義將多爾袞擠了下去,而後借多爾袞的力量再排除了豪格,纔有了其他皇子的機會。
這時候,決定權落到了皇太極的皇后博爾濟吉特*哲哲的手中,永福宮莊妃的地位太低,並不像電視劇裡那般擁有決定權,但哲哲最終決定讓布木布泰的兒子即位,其原因很簡單,哲哲沒有兒子,而布木布泰則是她的親侄女,就這麼簡單。
當時除了豪格以外,順治尚有四個兄長在世,弟弟之中也有博穆博果爾那樣其母地位較高的競爭者存在。但是最後,科爾沁的博爾濟吉特姑侄爲了自家的利益選擇了順治,只是讓她們沒有想到的是,隨着陳文的崛起,滿清眼下的處境已經不是順治如今的表現所能夠應對得了的了。
“皇額娘,你是準備廢了朕嗎?”
震驚過後,隨着此言入耳,順治悲從中來,淚水不可自抑的流了出來。
“不,哀家從未有想過。”孝莊嘆了口氣,繼而對順治說道:“皇帝你是哀家唯一的兒子,咱們母子倆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可是你這幾番的表現實在太不爭氣了,尤其是這一次,你以爲你說一句回遼東,八旗子弟們就真的會跟你回去嗎?!”
“爲什麼不,朕是皇帝!”
“放屁!大清的根基是八旗,太祖、太宗乃至是多爾袞,靠着搶漢人的地,奪漢人的錢糧,把漢人變成奴隸,才能驅使八旗爲其所用,才能坐穩大汗、皇帝和攝政王的寶座。你現在不爲八旗爭奪利權也就罷了,反倒是要他們放棄手中的田宅財貨子女,跟着你回那苦寒之地去避明軍鋒芒,難道你就聽不見內城之中已經充斥了對你的不滿了嗎?”
順治勃然大怒,孝莊也是毫不客氣的針鋒相對。外面的呼聲,順治不是沒有聽到,甚至就算是躲到瀛臺又能如何,耳朵一樣是清靜不了。
“朕是在爲他們好,現在就連皇叔都已經死了,等浙匪大軍北上之時,八旗拿什麼去抵擋?”
順治的回答,孝莊可謂是嗤之以鼻,聽到她的兒子如今還在爲怯懦而辯解,她便直截了當的說道:“事到如今,不要再自欺欺人了,你現在就是在逃避。逃避浙匪,逃避你身爲大清皇帝對八旗的責任。你說你是爲他們着想,那麼你現在可以出去試試,看看有幾人會跟你回遼東。別忘了,你的皇位當年是八旗貴族們公推出來的,現在你滿足不了他們,他們一樣可以把你廢了!”
滿洲這個族羣的形成時間太短,從一開始不過是建州左衛的愛新覺羅家族通過武力征服,完成了對明王朝羈縻的奴兒干都司的各族羣的整合。
女真的建州八部、海西四部以及東海部的一部分,另外還有蒙古、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融合成爲滿洲八旗,如果說武力是將他們糅合在一起的手段,那麼利益便是確保這個新生族羣不至分崩離析的關鍵所在。
無論是“七大恨”起兵反明,還是“搶西邊”,乃至入關後的圈地、投充、屠城,甚至是清初的一系列大案,其中都不乏經濟上的因素。
“朕,朕……”
如今的形勢,對於滿清殊爲不利,但是退避遼東並不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八旗全部認同,真的退回去了,且在那苦寒之地能夠做到萬衆一心,可是就憑現在連四萬丁都不到,其中包括歷次作戰的傷殘兵員在內,到時候沒了豢養蒙古、漢軍八旗的錢糧,面對幾千萬丁的漢家王朝的復仇怒火,一座山海關就真的能抵擋得住嗎?
“皇帝,咱們八旗已經沒有退路了,殺了那麼多漢人,與其回遼東苟延殘喘,不如現在藉着還有半壁江山,再做殊死一搏。”
順治頹然的坐倒在了龍椅上,雙手捂着臉將頭埋在了御案之下,發出了輕輕的抽泣之聲。
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濟爾哈朗的死對他的震撼實在太大。當初鄭成功北伐南京時他就萌生過逃回遼東的心思,如今鄭成功是退了,但是更爲強大的陳文卻站了出來,逃避之心自是免不了的。
孝莊的句句逼問,將順治擠到了牆角里,他很清楚,他的懦弱已經瀕臨到了八旗忍耐的極限。恰如孝莊所言,當年八旗妥協可以把他推出來即位,一旦八旗對他的忍耐達到了極限,那麼廢了他這個皇帝,甚至是直接將他弄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就像當年四大貝勒聯手逼死努爾哈赤的大妃、多爾袞兄弟三人的母親阿巴亥一樣!
大殿之中,母子二人一個站着,一個坐着,沉默了良久順治才重新擡起頭來,以着沙啞的聲音對孝莊說道:“皇額娘,兒子明白了,是兒子錯了。皇額娘請放心,兒子誓與八旗共存亡,絕不再提回遼東一個字!”
孝莊的勸說達到了目的,母子二人似乎也拉近了一些,聊了一小會兒,二人便啓程離開瀛臺,返回皇宮去向八旗權貴們表態,以安八旗之心。
只是出了大殿,順治卻停了下來,回望片刻,纔對身邊的大太監吳良輔說道:“把這座大殿給朕拆了,東西全部拉出城燒了,朕不想再看見這些東西!”
………………
退回遼東的風波乍起,隨着順治下罪己詔,公開表態此生絕不回出山海關半步的態度後,內城的八旗父老、子弟們在權貴們從孝莊那裡確定了無誤後,也紛紛表示了對順治的擁護,以及堅定不移的站在順治的旗下與包括陳文在內的抗清勢力決一死戰的決心。
只不過,態度的轉變不過是回到了接到確認濟爾哈朗身死時的原點,實際的問題依舊存在,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問題也會進一步的擴大化,直到陳文北伐的那一天。
已經耽擱了一天,當天夜裡,順治再度將八旗的權貴們聚集到乾清宮。比起上一次,權貴們無不心懷忐忑,直到確定了順治並沒有怪罪他們的意思,才稍稍安下了心。
議題和上一次一樣,接下來該怎麼辦,很寬泛的議題,但卻是迫在眉睫,因爲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南方不出什麼大岔子的話,陳文一兩年之內就會起兵北伐,甚至很可能都到不了兩年。這樣一來,早一天確定了日後的施政方向,就可以早一天做準備,勝算也會更大一些。
“各位親貴都是咱們八旗的中堅人物,如今的形勢各位也是看見了,國庫和內務府還有些底子,但是財政上已經入不敷出了。而且南方一丟,漕糧也就斷了。現在必須想辦法,否則等浙匪北上時,八旗軍總不能餓着肚子出征吧,就算是蒙古、漢軍以及綠營兵也是要餉錢的。”
滿清入關已有十二載,北方連年戰亂早已殘破不堪,入關後連年用兵,財政上始終是這個樣子,也沒見好過幾天。但是入關之初,大順軍拷掠的七千萬兩白銀,當時的李自成兵敗一片石,狼狽不堪,是不可能帶着八萬一千多噸的白銀逃回陝西,其中肯定有一部分就落在了滿清的手中。後來康熙還專門表示過李自成把銀子運到陝西后全部丟進了黃河,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這是一大筆收入,倒是此後大軍南下,劫掠的錢糧倒是基本上都落入了權貴們和參戰八旗軍的手中,最開始多鐸對揚州和南京還下達過一些限令,後來自然也是控住不住的,僅僅是那些御用品上交了上去,要不下面早就鬧翻天了。
這些年就這麼熬着,加稅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加了稅財政還是赤字,要不是底子真心夠厚,再加上南方的官員們奉旨橫徵暴斂,我大清的財政早就崩潰了。
“託故鄭親王的先見之明,馬國柱那個奴才在大辦通海案的同時,也將大量的錢糧沿着運河運回了京城,咱們能撐一段時間,但是很有限。沒有新的收入的話,等到浙匪北上時,咱們沒準真得餓肚子了。”
長江以南,拋開四川那片稅收幾千兩,支出幾十倍有之的“天府之國”,滿清剩下的不過是湖廣北部、福建的幾個府以及廣東還在尚可喜手裡的惠州和韶州兩府以外,已經沒有姓清的地頭了。就算是後兩者,也早已不向京城上繳稅款了,而湖廣北部更是個財政上的大窟窿,對滿清來說江南基本上已經可以用盡失來形容了。
長江以北,流寇肆虐十餘年,外加清軍屢次破口和入關後的屠戮,陝西、山西和河南都是入不敷出,直隸則是八旗軍圈地的所在,只有山東稍微還好上一點兒,起碼流寇沒有太頻繁的光顧過。至於淮地,呵呵。
“皇上,奴才覺得,不行就增加稅賦吧。太祖在世時,咱們在遼東殺富戶、殺窮鬼的日子都有過,關內的漢人總能刮出些油水。”
濟度對於財政一無所知,沒錢了就加稅,這個道理卻還是知道的。但是在座的那些有行政經驗的權貴們卻無不表示反對,現在和當初已經不一樣了,關內也不是遼東,清廷這幾年對於屯田的考成不光沒能恢復民生,反倒是流民越來越多。再加稅,估計不用陳文打過來,就已經烽火遍地了。
“漢人造反倒是不怕,但問題是咱們大清的兵力下降得太快,沒兵也鎮壓不了的啊。”
兵、財兩缺,這是最大的問題。奈何滿洲族羣就這麼多人,丁口實在有限,即便是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這幾年也損失了太多的兵員,各牛錄實在是已經到了無以爲繼的地步了,怎麼好再去鎮壓遍地的流寇。
“奴才以爲,實在不行就派人回遼東,抓魚皮韃子來補充丁口。”
“這想法不錯。”
“索尼言之有理,太祖、太宗時咱們就一直在抓,魚皮韃子彪悍敢戰,確實是極好的兵員補充。”
總算是有了一個好主意,但是派誰去,如今卻還是個問題。畢竟魚皮韃子也不是肥豬、肥羊,鞭子一抽就跟着走,歷年抓捕魚皮韃子都是要付出一定傷亡的,只是滿清的武器裝備實在遠勝於那些穿大馬哈魚皮的純野人,交換比上還是大賺的,但是現在這年月,關內的花花世界尚在,誰又肯回遼東冒險去呢。
“奴才倒是覺得,讓寧古塔的披甲人去抓,應該沒問題。”
有清一朝,八旗軍的腐化速度極快,但卻有個例外,那就是依舊駐防於遼東的各部,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之中,戰鬥力下降速度很慢。披甲人去抓魚皮韃子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光靠抓數量本也不怎麼多的魚皮韃子,難道就能趕得上陳文的擴軍速度了嗎?
“說到底,還是得讓更多的蒙古人和漢人擡旗,成了旗人,補充到各牛錄才能更快的充實兵力。就是現在這形勢,只怕未必能有多少人願意啊。”
擡旗於有清一朝都是極爲榮耀的事情,畢竟我大清皇帝的奴才比什麼臣、微臣之類的要高貴得多。可是現在,就連滿洲權貴都不諱言形勢之惡劣,衆人也是相顧無言。
“要不,把吳三桂調到淮北,讓他先頂在前面,咱們纔好緩過勁兒來啊。”
“不行,絕對不行,你這麼幹,那個傢伙非造反了不可。”
“他敢!”
“他有什麼不敢的,你以爲就憑李國翰能製得住他嗎?”
“……”
就這樣,就增加兵員和財政收入這兩項,權貴們在乾清宮裡爭來爭去了一個晚上,直到天都快亮了也沒能爭出幾條可以切實解決問題的辦法。
吵了一晚上,權貴們也累了,只得暫且散了。順治沒有回去睡覺,留在關內,局勢的緊迫讓他根本睡不着覺,奈何坐了一晚上,早已是渾身痠疼,只得出去溜溜,也當是呼吸呼吸新鮮空氣。
走着走着,順治卻萌生了一個念頭,想要去翰林院看看,那裡是儲才之所,他此前很是看重的馬佳*圖海就曾在那裡做事,如今卻戰死在了溧水。
坐上了轎輦,沒過多一會兒就來到了翰林院。天已經亮了,不上朝,但翰林院裡卻顯得冷冷清清,甚至比他上次來時還要冷清。
這些天,又有些官員上報丁憂,對於這些父母死得很會挑時候的官員,順治的厭惡之情甚至比那些直接掛印而去的還要深刻。
越是想到這裡,就越是心煩,順治突然開始後悔非要走上這一遭的念頭,可也正待他準備離開之時,卻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依舊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着,一如他當年第一次見到這個文官之時。
“臣,翰林院侍讀學士朱之錫,叩見吾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之錫行禮如儀,順治便讓他起來回話。寒暄過後,順治便開口問道:“朕記得你是浙江金華人?”
“正是。”
“不少南方官員都丁憂了,你爲何不走?”
聽到這話,朱之錫一頭拜倒在地上,鄭重其事的向順治回答道:“回稟陛下,臣父早已去世,已然丁憂過了,臣母尚在,自無丁憂之理。況且,臣是天子門生,只要一天陛下還用臣,臣自當爲大清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好!”朱之錫的回答一掃順治多日來的陰霾,拍了下大腿,順治繼而讚道:“好一個忠臣孝子,好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難得還有你這樣的臣子,咱們君臣的日子還長着呢。”
誇讚過後,順治讓人去弄了些點心,與朱之錫邊吃邊聊了起來。直到良久之後,順治提及到了如今清廷的困窘之處,朱之錫猶豫了片刻纔對順治說道:“以臣愚見,有一個人或許可以爲陛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