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〇章 命運

“不過,現在蓋亞淨土的太空監測能力,已今非昔比,直徑大於五百米的墜落物,早在接近地球之前就應該被監控體系發現,並持續跟蹤,而就目前的監測數據來看,未來幾十年內,蓋亞都不會遭遇直徑五百米以上天體的撞擊。

所以我們還有時間,慢慢提升激光炮功率,或者,去改進洲際導彈,不是嗎?”

“您說的基本正確,阿達民先生。

但,以我們這些研究者,能夠接觸到的公共訊息,如果一切所言非虛,”

“當然所言非虛,時代變了,蓋亞淨土的任何訊息都完全公開,這一點你們儘可放心。”

“好的,那麼您應該意識到,對‘淨土中樞’這樣的關鍵設施,防衛級別有必要提升至最高,否則大家恐怕沒法安心。”

“明白了。”

計算機,強人工智能,思維與人終究不太一樣,方然這樣想着。

www◆ttκд n◆co

根據“盤古”的全盤規劃,統籌蓋亞淨土的全部資源,在防衛這一塊,每年投入的資源量佔比有限,按強人工智能的邏輯,這是在各項事務間取得平衡。

但站在人類的立場上呢;

安全,或者說“活下去”,則是一至高無上的需求。

想到這裡,方然斟酌片刻,便通過GMC、蓋亞管理委員會下達指示,儘快補齊“攔截彈”這塊短板。

遠離自然災害,防範天體墜落,目前,人類對極端重要目標的防衛水平,大致如此,至於“太陽黑子活動”、“射線暴”乃至“外星文明入侵”之類威脅,身爲管理員,方然只能勸自己不要太焦慮。

風險,無非兩類,一類在自己努力的範圍內,一類則只能聽天由命。

從這種角度,似乎也可以認爲,“永不下車”只是一種概率上的或然,不論自己、與全人類付出什麼樣的努力,也沒辦法將永生的概率提升到百分之百。

但現在想這些,又有什麼意義;

自己,早已過了一味懼怕死亡的階段,現在的所思所爲,完全圍繞“共生共存”的信念,相比之下,永生,無限長的生命,似乎反而退居其次,完全融入到人類文明的前途命運之中,再不會讓他焦慮。

當一個人的命運,與全體同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死亡,一切的終結,

似乎都變得不再那樣猙獰。

一邊冥想,一邊在“替身機器”裡,看着道路兩旁後退的施工機械、建造現場,方然確乎有些感慨。

眼前的這一切,倘若完全是爲了永生,最終,恐仍難免失敗,至少在1516年的時間節點上,他和所有人都明白,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怎樣的顛撲不破,

其預示的未來,又將是怎樣的萬劫不復。

在直面熱力學第二定律,或者說,被其逼到牆角,無力反抗時,一切的一切都將結束,生而爲人,返單對客觀規律稍有些正確認識,也不難提前預測到這結局,而無需真熬到那一天的到來。

從這種本質的角度,眼前的一切,從人類大同,到意識遷移,是否全都是鏡花水月,是費盡心機而無所得的徒勞。

萬幸,即便面對這樣的鐵律,

人類總還有時間。

竭力掙扎,讓文明跨越奇點、進入嶄新的時代,這一切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曾生活在這世上的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答案,便是“希望”,是竭盡所能延續文明,直到久遠未來,終有一天能打破這鐵律的希望。

這種希望,即便再怎樣渺茫,方然也相信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

都有這樣的內心期盼。

捫心自問,“挑戰熱力學第二定律”,這種事,哪怕只想一想,都是在開客觀規律的玩笑。

方然有這種自覺,但,也同樣明白,迄今爲止人類總結、歸納的客觀規律,仍然是基於既有觀察和認知,因而,也必然是不完備的。

科學,不同於主觀事物,其表觀規則可以一直被修正,甚至於被顛覆,這在科學發展史上是司空見慣的事。

但,在這些表觀規則下的實質,卻永遠不會過時,永遠不會被判錯。

在這方面,例證信手拈來,譬如物質運動的基本規律,人類早期的認識基於亞里士多德,認爲“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後來的牛頓力學,則將其修正(或者說顛覆)爲“慣性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認識得以進步,但牛頓力學也被後來者愛因斯坦所修正,繼而被確認爲一種只在低速、宏觀情況下的近似。

今天,關於物體的運動,則基於場論、物質與空間作用等方面。

這樣看起來,科學,似乎也不是什麼一定之規,自古至今的定律,前後更迭許多次,其實卻是一脈相承的某種迭代。

舊時代的學生,上過幾次物理課之後,往往將明顯與現實不符的亞里士多德之理論,認爲是謬誤,其實這種看法是比較片面,倘若粗糙的觀察物質運動,其表觀規律,的確與亞里士多德總結的相去不遠。

現代社會中廣泛應用的牛頓力學,一旦提高精度,又何嘗不是某種謬誤呢。

至於相對論,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總結的規律,迄今爲止與現實高度相符,但這種相符,仍然不是百分之一百。

已有的科學規律,總歸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現實,原則上,卻永遠不可能完全與客觀現實相契合,在某些科研工作者看來,這似乎很麻煩,方然卻不這樣認爲,反而敏銳的意識到,正是這種不符,

才蘊含着科學進步的無限可能。

今天人類的一切科技成就,總結的科學規律,原則上,永遠也不會成爲謬誤,這是基於其來源——客觀現實的自信。

但這並不意味着,一切人類總結的科學規律,都永遠是真理,

永遠不會被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所顛覆。

這一點,並無須洋洋灑灑、費盡萬言,生與死的拷問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生命終有一死”,曾幾何時,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確確實實來自於客觀現實的規律總結,但是在今天的蓋亞淨土,卻已岌岌可危,很快就會被現實所否決。

第三八二章 主控第五八九章 會面第五〇三章 治療第八六三章 夜空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五四〇章 迥異第七二七章 學習第八九三章 交往第三一一章 荒謬第三八一章 潔淨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七二九章 過去第八三九章 差異第十章 升學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八五八章 嘗試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八三〇章 睡眠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五二一章 審訊第八七一章 路基第七六六章 海洋第二八五章 全產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三五五章 全局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五六九章 風險第六十九章 文化第三十三章 大學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二九七章 協議第七九五章 審美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七六九章 混沌第五〇四章 生態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八九四章 海島第一〇四章 依賴第八六一章 支持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六四八章 迴音第八六四章 浩渺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七二〇章 秋分第七〇四章 舊識第七一八章 分辨第八五九章 過去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一四〇章 侷限第十三章 沾染第四五一章 勝率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二五〇章 大勢第一九七章 城區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六十七章 進餐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六二八章必亡第六三三章 朗道第五七六章 草芥第五三三章 指揮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二五四章 貿易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五四五章 海盜第六一九章 廝殺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十三章 沾染第九六三章 近況第五八六章 痛恨第五一五章 強韌第四五四章 維持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二八七章 奴僕第五七三章 伊甸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二八一章 活動第三四五章 中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