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七章 科研

人,計算機,兩者的架構都不一樣,彼此模擬顯然是很困難的任務。

對人而言,進行人腦原本並不擅長的計算、邏輯、海量簡單分支決策的任務,效率遠遠低於哪怕最原始的計算機。

對計算機而言,從事其並不擅長的複雜局面判斷、複雜分支決策之任務,哪怕算力早已碾壓人腦,也仍然是一種消耗巨大的以短擊長,龐大而複雜的算法體系,到頭來,還不如人腦迅速憑“直覺”而做出的結論。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一旦認識到這點,方然就明白所謂“等效算力”的意義並不大。

用圍棋AI的算力,或者,其他任何AI的算力去衡量人腦的處理能力,並不能準確判斷人腦的實力,充其量只說明,倘若要人腦去從事計算機、人工智能擅長的工作,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可以與多大算力的AI相比擬。

至於人腦的真正實力,恐怕,是沒辦法用Flops來表徵,正如一輛家用轎車的優劣,絕對無法通過超載能力來衡量那樣。

那麼人腦的能力究竟怎樣,到底,有沒有一個起碼的判據。

念及至此,花費寶貴時間思考這一問題,方然的初衷,或許是爲了調劑生活,在緊張工作的間隙放鬆頭腦,但,不知不覺將思維深入到這種程度,他才逐漸意識到,自己正在思考的是一個何其關鍵、甚至是決定性的問題。

人腦與計算機,架構迥異的兩種事務,它們真的可以彼此等效、甚至彼此替代嗎。

這一問題的真正答案,至關重要,一旦得出結論,就可以回答縈繞心頭、困擾思緒的兩個棘手之問題:

計算機,能否替代了人,去從事創造性的科學研究工作;

以及計算機,能否作爲意識的載體,成爲實現無限長之生命的一種手段。

兩個問題,本質上,都是在探究人腦與計算機的本質,是否可以彼此等價,進而彼此替代。

但答案又會是什麼呢,站在西曆1489年的歷史節點上,無需殫精竭慮,方然就能給出一個令人失望的回答:

不能。

計算機,替代人類勞動,是多少年來一直在發生的事,可是直到今天,聯邦、乃至全世界的IT尖端研究,仍未創造出能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能,距離人工智能代替人類,從事創造性科學研究的目標,顯然就更加遙遠。

當今時代的APOS、全產機,毫不誇張的講,已經取代了社會生產過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力,將從清掃工到應用工程師的諸多崗位徹底消滅,這固然是事實。

聯邦的無數勞動者,因此失業,喪失參與生產流程的機會,這也是一種確定的趨勢。

但直到今天,勞動者,仍然被聯邦頂層、有產者、統計階層所需要,在聯邦大地的無數研究機構、生產體系中,從事創造性研究的自然科學領域之頂尖人才,數量一點也沒有減少,甚至還會隨着生產體系的膨脹而擴大。

計算機的能力,在今天是前所未有的強大,但仍然有一些事情是其力不能及。

科學研究,前沿領域的探索,尖端技術的開發,仍然必須由人來主導,即便計算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今日的一切高新科技研發,離開超級計算機的強大算力都無以爲繼,但在研究過程中,計算機所充當的仍然是“算僕”,只是研究者用來加快計算速度,縮短研發週期的工具。

原則上講,今天的一切科學技術之研究,完全擯棄計算機,照樣可以進行下去。

只不過研發的速度,會慢到令人完全無法忍受,科學家窮極一生、僱傭海量計算勞工,也沒辦法等到計算結束、驗證自己的理論是否正確。

計算機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但,這與成爲主導根本就是兩回事。

正因如此,在社會劇變的這時代,聯邦的無數勞動者纔沒有被頂層徹底拋棄,被成批趕進毒氣室,而是暫時維持一種微妙的、尚可維持的平衡:

無數勞動者失去工作、苟延殘喘,其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則(暫時)還有工作,衣食無憂。

數量龐大的底層,多少還得到一點救濟、勉強維生,以巨大的基數,多少總能夠爲生產體系提供一定數量的精英勞動者,只待眼前的科學研究者們逐漸老去,死亡,就可以進入生產體系,繼續爲頂層服務。

在生化仿真人的衝擊下,頂層——奴隸——奴僕之三元體制,奴僕的地位岌岌可危,數量持續減少,而被大量的生化仿真人取而代之。

這一趨勢,在幾年前就能觀察到,除從事“人文藝術”的奴僕外,普通服務者均前途堪憂。

奴隸羣體的地位,則兩極分化,大量普通勞動者陸續被踢出生產循環,從事尖端科技研發的高端人才則安穩如山。

這樣一種大趨勢,長遠看來,會對人類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現在還說不好。

方然並不在乎什麼“長期趨勢”,事實是明擺着,第三次蓋亞大戰很快就將到達“臨界點”,繼而,在雙方動用戰略核武器後,事態就將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整個人類世界都將迎來又一次天翻地覆的劇變。

世界命不久長,長遠趨勢,也就只能是一種虛無縹緲。

相應的,計算機究竟能否取代人,從事(真正的)科研工作,或者說究竟要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做到這一點,則是根本性的重大問題。

真正的科學研究,毋庸諱言,並非若干年前人們以爲的那樣,只要經過專業、系統的教育,在生產體系中從事一些無關體力、無關交際的工作,就算是投身於科學技術,恰恰相反,彼時的大量所謂技術崗位,進行的都是些程序性的勞動。

隨着IT技術的滲透,應用科學與計算機程序的結合,讓這些崗位上的人被迅速淘汰。

真正的科研,要麼是前沿領域的探索性工作,要麼是極端複雜局面下的技術應用,總而言之,一切以計算機是否能取而代之爲準則:直到今天,聯邦的超級計算機與AI,能未能將托馬斯*安生、萊斯利*蘭伯特等人踢出生產循環,就是“計算機尚力有不逮”的有力證明。

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二四六章 城區第五二三章 盤桓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二九〇章 原因第七六八章 火種第八〇四章 虛擬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一五四章 備份第七〇一章 擯棄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八二〇章 物種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五二五章 旗幟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一二七章 剷除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五九一章 目標第一〇六章 奇點第六五三章 辦法第六一〇章 海軍第五六五章 擴散第四九二章 認知第七十一章 取代第一六七章 約見第七五七章 聚變第五三七章 受限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七六一章 陽光第一八五章 利益第八三三章 推進第五六三章 種植第三七六章 隔絕第七六三章 規劃第七七五章 成長第十章 升學第八九七章 自制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四九三章 思維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八六五章 拜訪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七八七章 甲子第二五三章 處境第三四一章 三元第三七一章 羅斯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八七三章 探討第六六六章 人口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六四二章 貨物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四十五章 建樹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三章 衰老第二〇九章 緊迫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一四八章 藉口第五二九章 施救第七三三章 服務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四八九章 批駁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一一四章 自動第六〇四章 作爲第五九〇章 前景第七八三章 傳輸第八八三章 紀念第三六〇章 貓仔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七十三章 理想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四七二章 原研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一二五章 無菌第八十章 生意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五四四章 等待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二六三章 關係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六二六章 遮斷第四四六章 遊蕩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八一五章 能級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八三八章 歧視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八八九章 芒種第一七三章 整體第三九三章 預感第三五九章 延拓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四二二章 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