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教義

在科學的力量面前,任何教義,根本都是不值一提的東西。

但是作爲門下的高材生,得力干將,方然卻顯露出篤信教義的苗頭,也難怪布朗教授會十分費解,甚至出言關切。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準確地講,就是從暑假後的新學期開始,方然就撥出一些時間,粗略研究人類社會的幾大主流教義,然後以此爲基礎,廣泛涉獵那些不那麼流行、內涵也往往更加不知所云的非主流教義。

“教義”,真實的名字大家都清楚,誕生於古人面對喜怒無常大自然時的無助和恐懼。

這一源遠流長的社會現象,從古到今,始終專注於故弄玄虛、蠱惑人心,從照本宣科到殘忍獻祭的凡此種種,無不在劇烈消耗人類文明的寶貴資源,然而其對人類認識、分析與改造客觀世界,可不客氣的講,卻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照理說,一種毫無用處、反而有害的社會現象,隨着人類文明的發展、變遷,應該早就被擯棄纔是。

但是教義,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直到今天也沒有消亡的跡象。

甚至於恰恰相反,每次社會調查,篤信神明的聯邦民衆在全體人口中的比例,始終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各種教義廣納門徒,傳承興旺,不僅沒有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式微,還時常有影響力擴張的傾向。

這種情形,對篤信科學的方然而言,一度十分不解。

但在跨越了中學時代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水平後,他就很快透徹的意識到,在人類文明的精神世界中,教義的延續,甚至,時常會對科學進行反撲,都是一種符合客觀規律的社會現象,根本上講,並未脫離“無知與恐懼”的原始動機。

無知,繼而恐懼,當現有的科學理論無法解釋一些現象,無法解決一些問題時,就是教義登場之時。

至於說,連現階段科學技術都無法解釋的東西,是否能被無稽之談的教義所解釋,在被無知與恐懼掌控了的民衆面前,只要能被爲某些人的利益效命,任何荒謬可笑的胡說八道都可以大行其道,根本用不着去解決那些困擾着人類文明的,極其尖銳、且科學暫時還無法找到解決之道的問題。

歸而總之一句話:

人的意識與客觀實在之間,往往有偏差,而且這偏差還可以被利用。

對這一點,不需要多麼堅實的科學素養,只消認真對待人文科學領域的有價值研究成果,稍加思考,也不難看得明白。

即便許多人文學科的行內人,出於種種考慮,往往刻意迴避這一點,也無法否認其正確性。

譬如“理性人”,經濟學領域的基本定義之一,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情緒、不犯錯誤、全知全能、完全客觀”的虛構角色,在經濟活動中,理性人的抉擇,完全依據已知條件和經濟學原理來進行,這樣的人在現實社會中究竟是否存在呢:

身爲外行,方然不想越俎代庖,但只消瞧一瞧主流經濟學理論對社會現實的解釋、預測能力之孱弱,也不難摹想出正確答案。

討論教義的問題,這樣講,略顯抽象,換一種稍微容易理解的說法,

就是在說,一個人的利益得失,第三視角的客觀判斷,和其本人的主觀判斷,這兩者並不是一定可以畫等號。

在理想情況下,一個有獨立頭腦、有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對自己的利益理應有準確的把握。

但這只不過是理想情況;

更現實的情形,則是被別有用心者蠱惑、誘導、暗示、欺騙,從而對自己的實在利益判斷失誤,進而,做出看似維護自己利益、實則損害自身權益的愚蠢行爲,而“客觀現實”與“主觀判斷”之間的利益差額,則被別有用心者,不費吹灰之力的收入囊中。

行騙的具體過程,教義,顯然是一件很趁手的工具。

花費時間,縱覽人類世界的諸多教義,方然很快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

教義的理論體系,凡此種種,總是傾向於貶低信者眼前的、現實擁有的、這輩子就可以有的利益;

而擡高信者期待的、遙遠未來的、死後才能夠擁有的利益。

進而,從“眼前的利益不值一提、死後的利益才更豐厚”之鼓吹出發,誘導信者放棄眼前的、現實擁有的、這輩子本可以有的利益,去換取那允諾的、遙遠未來的、死後才能夠擁有的利益。

箇中動機,不言自明。

一旦認識到教義的這種作用,可想而知,這就是某些人、某些組織喜聞樂見的道具;

通過教義,讓信者的利益判斷出現偏差,主觀上認爲自己的選擇,收益頗豐,自身幸福感甚至還很充盈,客觀上的收益卻慘不忍睹。

箇中差額,不言而喻,會被擁有教義最終解釋權、充當教義運營商的奸詐之徒侵吞。

人類文明的漫長曆史,放眼看去,這樣的無恥欺詐一直都在發生,識破真相者卻寥寥無幾,如此趁手的工具,在當今這一切皆爲逐利的時代,當然不可能會消亡。

甚至,由於陰險的愚民政策,在大多數民衆思維混亂、難辨是非的聯邦,教義簡直就是效率超高的利益收割機,也難怪雖然睜眼四顧,今天的一切生活便利完全是拜科學所賜,但在許多州講授進化論,仍然會被教義運營商們口誅筆伐,甚至被警察找上門。

看透了教義的本質,對方然而言,根本沒有一點墮入其間的可能性。

但即便如此,他卻一直在研究這些人類文明的副產品,甚至通過社交網站、APP這些尋常渠道,在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裡,留下自己心生迷惘、探尋教義、沉浸其中、直到篤信的完整活動線索和蹤跡。

這樣做,是基於永生的長遠規劃,當然在羅伯特*布朗面前,並不能和盤托出。

不過若對教授撒謊,說自己真的皈依了某一種教義,更是無稽之談,簡直就像數學家說自己買了彩票一樣可笑。

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七七二章 珍惜第七七七章 考覈第六四四章 鐵壁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五五八章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八一八章 傳送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十一章 中學第一六九章 變遷第四九四章 創造第四七一章 因素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八八六章 聯結第二五五章 衝突第六三九章 破竹第八四四章 深遠第七八一章 火箭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六一六章 收復第六一七章 珍惜第三七五章 國力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六七六章 花園第六六一章 記憶第五十八章 貨幣第四二四章 遷徙第八八八章 火山第八十二章 鎖盤第六九一章 意義第六二〇章 兩線第七十五章 動向第二六八章 堅持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六七九章 失去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七十七章 意願第四四〇章 交集第四九〇章 認知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一四六章 鑰匙第七八六章 急救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二九四章 封鎖第一二九章 徑庭第八二七章 損耗第一九九章 領域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五七四章 炮灰第六二二章 機車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六七五章 拖延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五九五章 籌碼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四五三章 分析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四四三章 認知第五五六章 疲倦第三八三章 內鬥第六六三章 枯燥第八六八章 天頂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八二九章 醒來第六五〇章 人造第八二六章 光斑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五十一章 旅途第一八八章 生活第五八八章 接觸第二七五章 鐵路第一七六章 困局第三二二章 後手第五六八章 雙頭第三十章 痕跡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二六七章 人質第一七四章 相似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八十二章 鎖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