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〇章 後果

羣體演化,是實驗室的常規研究方向之一。

這方面的尋常實驗,顧慮成本,經常會用微生物來進行。

成爲研究生後,近一年時間裡都在和實驗系統打交道,對這方面的實驗流程,只看數據,方然也能猜到大致的內容,無非是營造特定環境,繁衍菌羣,然後引發各種環境變遷來觀察細菌種羣的演化特性,待到最後,則是培養皿裡的種族滅絕——其實就是一次大劑量紫外線洗禮、外加三十分鐘環氧乙烷燻蒸。

肉眼不可見的微生物們,即便全滅,方然也不會關心,他一點都不在乎這些東西的生死。

但由此所得的數據,就是另一回事。

布朗教授名下的實驗室,在伯克利大學生命科學部,屬於中下游,原因很淺顯,既然末日避難所的設計能帶來滾滾財源,在大學擔任教授,對羅伯特*布朗來說就只是一種消遣,或者,維持社會地位和標籤的例行公事。

實驗室的科學研究,也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種羣演化,屬於早年間已被研究透徹的一個領域,新的發現,每年都還會有,但作爲生命科學的分支,對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卻缺乏指導價值,至於“永不下車”,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所以方然也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原本也不期待從手頭的枯燥工作中獲得任何永生不死的啓示。

不過,結合最近困擾自己的,蓋亞生物圈的大結局,他卻偶有所得。

培養皿中的菌羣個體,一般來說,在實驗剛開始時都是同一個品種,彼此間幾乎毫無差別。

這種初始態,看上去似乎理所應當,似乎在培養基上隨便接種些細菌,假以時日,就可以得到一大片四面擴張的同種菌落。

但要研究種羣演化,這往往就是無效的初始態:

不斷分裂繁衍而形成的菌羣,DNA拷貝錯誤太頻繁,個體之間的遺傳密碼多少總會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種羣演化需要觀察的關鍵特徵之一。

所以在準備實驗時,最起碼的,初始菌落的DNA特徵要高度統一。

以此爲基礎,按照常規的干預策略,改變環境參數就可以觀察到細菌種羣的演化。

演化,不同於民衆的誤解,並非一種有意識的生命活動,而是生命在繁衍過程中DNA拷貝錯誤被外界環境所篩選的過程,從統計的角度觀察,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下,細菌羣落的DNA特徵分佈會逐漸遷移、改變,直到與穩定的外界環境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在基因層面,這就是種羣的演化。

這種表述,早在金伯利就讀時,方然就在課本、資料上見過很多次。

定義雖十分簡潔,實驗時,觀察到的種羣演化現象則多種多樣,結局也各不相同。

但不管怎樣調整環境參數,一般而言,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培養皿裡的細菌羣落基因型總會趨於穩定;每時每刻,新的DNA組合總會在菌羣中新生、或者消亡,但是從總體上看,種羣的基因特徵仍然是相對穩定的。

這種統計意義的穩定,表面上,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一種否定;

但考慮到蓋亞表面的變遷,滄海桑田,這卻又是進化論的有力佐證,證實了環境的變化,會導致生物形狀、實質上是生物DNA的遷延。

身爲旁觀者,這一切,是怎樣觸動了方然呢;

是種羣的滅絕。

實驗中,培養皿裡的特定條件,會催生出特定演化方向的細菌羣落,這一過程司空見慣,非但如此,環境條件的均一性、特定性越顯著,菌羣DNA的統計角度差異就越小,彼此之間越是相似。

進而,在條件劇烈變化時,種羣滅絕的概率也就越大。

觀察蓋亞的生命之樹,從最初的原始生命,一直到枝繁葉茂的現代生物,演化的分支無數,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演化軌跡卻寥寥無幾,絕大多數曾經存在的物種,都難免會滅絕,只有演化分支上距離遙遠的變種才得以倖存。

物種層面的滅絕,在蓋亞生物圈的四十億年曆史中,豈但尋常,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但即便如此,新的物種,又一直在不斷的誕生着。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是生存、繁衍,循着無限長的時間線前行,穩恆態的外界環境,催生出個體DNA高度同一化的種羣,進而形成分類學的“物種”,這種事,歷史上必定一直在發生,否則,便無法解釋爲何始終在緩慢演化的生物羣體,本應已經適應了環境,卻又會在環境的劇烈變化下迅速滅絕。

生命科學的這一領域,對永不下車的啓示着實寥寥,方然很少關注。

但現如今,他卻禁不住會想,倘若一個人以追尋永生爲目標,對蓋亞生物圈實施大滅絕,這種行爲,究竟會意味着什麼。

站在“那個人”的立場,或者,就是他自己的代入想象,大滅絕對永生追尋者來說是一種必須,至於這樣做之後,蓋亞表面會變成死氣沉沉的生命荒漠,目之所及,再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這些都只是永生的“副作用”。

但進一步的想,所謂永生,本身就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

永生,將生命延續到無限長,嚴格說來,這種事永遠也無法真正完成,正如再怎樣大的確切數字,與無窮大相比都不值一提,永不下車的無盡長路上,風險殊難預料,即便一心憧憬永生、極度渴望無限長的生命,併爲此竭盡全力,方然也格外清醒的意識到,追尋永生這種事,失敗的風險仍會大到不可想象。

與真正的永生相比,失敗,才更尋常,失敗的概率甚至極度逼近1.0。

希望如此渺茫,並非手段有限、而是風險在時間軸上累積而導致的渺茫,並未成爲方然的前進阻礙;

只因除此之外,他並沒有一點辦法,去應對那掉落車外的恐懼。

但,倘若追尋永生的代價之一,就是蓋亞生物圈的大滅絕,甚至,根本上意味着除“那個人”之外的一切蓋亞生命形態完全消失,事情的性質,就不再是一個人是否能永生這樣簡單,而涉及到另一個他可以不加考慮、卻着實意味深長的問題:

永生,固然很好;

但如果“那個人”萬一失敗了,情形又會怎樣。

第三十七章 告誡第一九〇章 費城第八五〇章 行動第十六章 概率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六三一章 驅使第八〇二章 不竭第六五六章 身後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八二一章 物種第五四八章 激戰第二一四章 標準第十三章 沾染第六四六章 抽薪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五〇二章 滑坡第五二七章 實力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五五一章 必然第五三五章 超越第七七六章 高教第八九〇章 乘馬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九十四章 清除第三十五章 競爭第七章 生命第三七八章 戰略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五四三章 止步第四一五章 易貨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五五四章 燃燒第一五二章 上限第三六一章 區別第一二二章 冬季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十二章 壽限第八五六章 坦然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三九九章 帕克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四三一章 研討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四三五章 比例第二七八章 維爾第七十四章 股市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三四九章 害怕第六三五章 階段第三五三章 戰鬥第一五一章 預算第五二〇章 推進第四十四章 堅守第一一一章 數學第二二二章 職級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二〇二章 職責第八三二章 巨力第五四七章 掩面第二八六章 文學第八七七章 木星第九十二章 信箱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一章 列車第二四三章 西蒙第三九七章 拋棄第三四二章 束棒第三〇九章 繼承第六三六章 海鮮第二五二章 危城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八七〇章 比鄰第一九一章 防禦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五六〇章 信號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二十七章 端粒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五七七章 回收第三九六章 爭奪第四五九章 漸凍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七九〇章 缺陷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五十四章 泥潭第四七五章 退化第六八三章 推進第七二四章 備戰第二三三章 養老第八九一章 天頂第九五三章 印痕第十六章 概率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五三八章 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