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章 數學

但就是這些簡單的內容,一段時間後,方然卻沮喪的發現,

他看不懂。

印在紙面上的字跡,詞彙,或者語句,單獨挑出來並不難理解,公式推導的難度稍高,但也不是無法克服的困難。

但,透過這些學術氣息十足、偶然帶些物理學家們特有幽默感的行文,潛藏在字裡行間的物理思維和體系,卻時常讓他不知所云,甚至眼前發黑,艱於呼吸。

“張量分析”,“超大質量天體構型”,“引力潮汐”……

這些理論、分析,物理世界的璀璨明珠,方然在大學物理課上也曾接觸過,並非一竅不通,然而要把理論應用到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分析上,譬如說,如何用這些強有力的工具去論證宇宙的演化和最終命運,空有結論的他,就有些無從下手,甚至連前沿研究的文獻都讓他一頭霧水。

是數學能力的限制嗎,似乎是,但似乎又不全是。

翻閱書籍,查詢資料,有時候還會從聯邦物理學會的資料庫裡拖數據,方然有起碼的數學素養,也差不多能看懂那些艱深晦澀的公式推導,他所不明白的,是研究物理學的那些人,如何知道要在何種情況下,提出什麼樣的理論假說,然後再挑選適當的數學工具,結合實踐去驗證。

正如學習的意義,過程。往往比結論更重要。

基礎物理的研究成果,連篇累牘,一接上互聯網就唾手可得,任何接受過理工科高等教育的人,只要肯下功夫,花些時間,也並不難看得懂。

但方然的目標並不只是看懂,他還想透過這些結論,逐漸習得物理學家觀察、思考和分析宏觀對象的思維方式,這種事的難度就高得多,至少,沒有挑燈夜戰短期速成的捷徑。

想一想也明白,伯克利的基礎物理專業,錄取難度之高,本來也不是一般人都能窺見門徑。

但,藉由敏銳的洞察力,方然仍意識到,自己在物理學的高樓大廈面前碰壁,主要還是因爲,這門學科的性質所致。

物理,沒有“科學之父”的頭銜,也沒有“科學之母”的桂冠,在理論派學者的眼中,似乎還不如數學和哲學重要。

但從實踐的角度,物理的地位,則獨一無二。

人的一切科學研究,拋開現實意義的動機,根本出發點,是認識,分析,改造客觀世界,在這樣的過程中,數學固然是有力的工具,哲學則是有力的指導,但歸根結底,不論紙上的公式,還是腦中的思想,本身都無法對現實世界有一絲一毫的影響,而必須藉助於物理,和廣義上可歸類於物理過程的化學、生物等衍生學科。

在方然所處的時代,西曆1472年,身爲研究生,他明白當今時代的數學研究,至少是理論層面的研究,大大超前於物理這樣的實踐科學。

然而他更明白,若沒有實踐的探索驗證,一切高遠深邃的數學理論,哲學論題,那些人類智慧的璀璨結晶,即便光芒奪目,也永遠無法落實到真與僞,而只能隱藏起斑斕色彩,在未可知的灰暗濃霧中飄蕩。

數學體系,作爲一個自我反饋的系統,今天的成就,遠遠超脫了現實。

要理解這一點,不需要列舉多麼高深的數學理論,只看人類已知的,“有意義”的最大數字如何:

植根於實踐的物理,隨便報出10^80,可觀測宇宙中基本粒子的總數,也就是一億兆兆兆兆兆兆,對人類而言,這樣的數字不僅無法想象,事實上也的確震撼之極,畢竟可觀測宇宙是直徑九百二十億光年的龐然大物,仰望星空時,也的確會讓人自覺渺小,體會到這至極的浩瀚無限。

然而數學的立場又如何呢:

事實上,完全取決於數學家們,如何擺弄和定義他們手上的古怪符號。

且不談此前的“葛立恆數”,一個64層箭頭計數法的怪物,數學家從看似簡單明瞭的畫樹問題出發,推導出的TREE(3),數值度量已經大到了無法描述,並非方然能力有限,而是真不知道要怎樣解釋,數學家應該會感興趣,但作爲一個追尋永生的人,他並沒心思在這上面花費時間。

TREE(3),即便度量上大到不可思議,推導卻出奇的簡單。

設想這樣一個題目,用n種不同的顏色,嘗試畫一棵棵計算機領域常見的“樹”,排列下去,要求只有兩點,一,第m棵樹只能有不超過m個節點,二,排在前面的樹不能是後面的樹的子集。

規則就這麼兩條,倘若動手試一試,TREE(1)僅僅等於1,TREE(2)也不過纔等於3;

然而到了TREE(3),數字,就突然暴漲,變得無法描述。

TREE(3)究竟有多大,對方然而言,並不稱其爲一個問題,反正肯定小於“無窮大”就是了,克魯斯科爾樹定理能保證這點。

甚至,不用說什麼“最大的數”;

即便中學課本就涉及的“無窮大”,在稍艱深的數學領域,也早被賦予了多樣化的定義。

一般學生多少知道,此無窮大不一定“等於”彼無窮大,都是無窮大,彼此之間也能分出高下,但要說發端于格奧爾格*康托爾的,彼此差距可以大到無窮多倍的阿列夫零、一、二……凡此種種,究竟對應什麼樣的實踐意義,就完全無從下手。

當今時代的數學,前沿領域,不僅完全跳脫公衆的眼界,甚至也位於大多數數學教學、實踐者的視線之外。

由此,一般人往往會感慨,認爲數學的奧秘深不可測。

但在方然看來,現代數學的前沿成就,以數論爲領掣的高不可攀理論,地位,或許並不像它們在邏輯科學體系中的位置那樣重要。

數學,即便再怎樣繁複難解,畢竟只是理論。

其與物理的關係,也彷彿摺紙,好似一張平坦紙張的客觀世界,經由眼花繚亂的變幻摺疊,最終成爲對人類有意義的對象,這過程,是物理的,是純客觀的,而有着“科學之父”頭銜的數學,不過是這變幻摺疊的規則,手段。

這些規則和手段,其意義,終究還是要建立在摺疊出的成品之上。

第三四五章 中繼第六八七章 理解第八八四章 逝去第十二章 壽限第七五二章 解除第六七七章 意願第四五五章 海峽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四三六章 整容第三十八章 不測第五十九章 清零第四一一章 出局第六四一章 觸碰第十章 升學第六六四章 資源第二七二章第一三八章 原因第三二九章 透明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三六八章 大腦第四章 學習第九五七章 平行第六十一章 異命第八七九章 必要第二七九章 同僚第四五六章 濱海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八四二章 乘客第九五八章 流星第四四七章 避難第二七七章 車隊第一七〇章 告別第八十三章 交換第四六一章 研發第五六四章 讀出第八〇八章 唯物第四七八章 歷史第七七三章 車輪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六八一章 文字第五一四章 智能第五〇一章 凋亡第七四七章 記憶第一五五章 保密第八十九章 分界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六十五章 熱寂第八一一章 過時第四八四章 朵拉第三一四章 管制第六一五章 秋明第三二七章 號角第一七一章 重返第八〇七章 意義第三二四章 國際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二八九章 穩定第五十七章 槍擊第二〇八章 改造第三六六章 區別第一一二章 手段第四〇七章 腳步第四二七章 規則第二十四章 前途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三章 衰老第三五一章 食物第二十九章 留言第八四八章 探討第六〇七章 主義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四六七章 生態第五一七章 偵查第四七三章 科研第五七〇章 木船第一四三章 孤島第六五五章 提防第七〇〇章 塑造第五〇〇章 陰雲第五四二章 階梯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四八五章 人選第八〇一章 工業第一一九章 落後第四〇五章 脫線第一四一章 活着第四八〇章 趨勢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三三三章 藉口第二三九章 辯論第二章 消失第二九二章 反抗第七四四章 心情第四四九章 度日第二三五章 根源第六五四章 拜託第八四六章 刷新第五三六章 藉口第八十七章 保密第五七七章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