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作戰防禦理論
――星艦防禦配置
本理論只適用於早期進入星際時代的文明而且該文明能夠熟練使用磁力。
本理論包括一艘標準的聯邦巡洋艦防禦配置,戰術將在以後的內容中展示。
由於太空戰鬥中可能出現其它文明以及各種類型的武器,因此防禦系統應該要能應對各類情況,而對於特定情況則需要特殊配置。
星艦防禦配置包括遠程主動防禦系統,近程主動防禦系統,被動防禦系統。
主動防禦系統中又包括殺傷性攔截和干擾性攔截。不過主動攔截系統大多針對敵方初速度不高的飛行個體(如無人機,導彈),對於高初速的動能武器和能量武器攔截能力有限,但是必不可少。
長程攔截是最主要的攔截方式,由於殺傷範圍問題,當敵方具有威脅的個體接近後大概率會導致艦艇受到干擾或損傷,因此在遠距離攔截很有必要。
一艘標準的星際巡洋艦應該包括有一套遠程核彈打擊彈幕用於高效清理大量需要攔截的目標,核彈除了攔截敵方導彈和無人機以外也可以用於遮蔽視野或者干擾敵方炮射動能武器。除此之外還有遠程攔截用激光武器和粒子炮用於摧毀敵方分散進攻的飛行器。
除了這些殺傷性攔截武器之外,巡洋艦還應搭配有“誘餌”干擾性防禦系統。一個“誘餌”一般由一套信號放大器和全息投影組成,並保證在電波雷達和光學探測中都被顯示成一艘標準的星際巡洋艦。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恆星距離的問題,每次使用全息投影前需要進行調整以保證能夠正常產生影像。
“誘餌”的作用和名字一樣,用於作爲假目標來吸引敵方火力,但該設備對引力波雷達無效。不過如果碰到裝備了引力波雷達的敵人,請按照附錄1的緊急處理方案執行。
除了可以瞬間部署的艦載攔截系統之外,長程攔截還包括前期部署好的“掩體”系統,“掩體”可以爲高強度電磁脈衝發射器,聚變地雷區,小行星,行星要塞等。
短程攔截武器在長程攔截武器失效後使用。短程攔截武器同樣包括一套近程核彈攔截彈幕,使用的核彈多爲小當量的核彈頭並裝載在加速度極快的輕型對空導彈上,以保證能夠高效攔截敵方目標並防止對戰艦造成過高傷害。
電磁近防炮和小型激光炮也是近防攔截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多用於打擊數量較多但極爲分散的敵方單位。一般而言使用730電磁近防炮和持續性激光射束是比較理想的配置。
干擾性攔截在近程攔截中同樣十分重要,一般使用能夠在太空中迅速膨脹的液態金屬塊來攔截各類型的敵方攻擊。這些金屬塊不但可以作爲假目標攔截敵方攻擊,也可以用於隱蔽自身巡洋艦。
被動防禦系統包括護盾和裝甲,護盾使用電磁偏轉性護盾,通過磁力偏轉敵方等離子體和電磁炮彈。由於技術有限,護盾一般是單方向性的,即只能攔截一個方向的進攻,但這樣也提供了更高的攔截力度。
依靠電磁力控制的蜉蝣盾是攔截敵方攻擊的萬能防線,使用堅固的複合材料的重型蜉蝣盾能夠有效攔截各類攻擊,但受到攻擊時難免會對艦船其它區域造成影響。一般建議攜帶三面防禦盾。
裝甲是艦船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太空戰中裝甲的意義已經微乎其微。但艦船仍需要厚實的外殼來抵禦各種宇宙射線,所以艦船裝甲一般由厚實的抗燒蝕材料和抗射線材料組成,這類裝甲對於能量武器有着極高的抗性。
艦船設計也會對防禦力有着極大的影響,對於彈藥室和反應堆周圍部署厚實的核心區裝甲已經是最爲標準的配置。除此之外,艦船上應該有足夠的自律機器人用於維修和擊退入侵艦內的敵方目標。
艦船的設計上建議採取艦橋內置的設計,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證艦船的指揮能力不受影響。外部區域應採取模塊化設計並保證每一個區域都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分離。
附錄1:在漫漫星河中,總有無法對抗的敵人,當敵人的實力遠遠超出我方時,建議全員進入冬眠倉並以最高加速度逃離。
附錄2:“標準的星際巡洋艦”由於文明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配置,理論使用時以實際情況爲準。
――星盟軍事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