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幾大主要參戰國之中,除了中華帝國以外,條件最好的就算是波士頓帝國了。儘管他們在戰時遭受了一次撒爾海軍對沿海城市的狂轟濫炸,但好在波士頓帝國一半的重工業體系都在內陸,損失最大的是金融業、造船工業和大量等待運往各國出售的物資而已,工業製造本身並未傷筋動骨。加上戰時出售物資獲得的大量利潤,儘管那些戰爭債券打了水漂,卻並不影響他們的經濟發展。
因而波士頓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戰爭中還是提升不少,已經從900年的兩千一百一十九億華元增長到了四千六百一十七億華元,增長了足有一倍多,將西大陸各國遠遠拋在了腦後。
雖然波士頓帝國經濟增長迅速,他們的政府卻依然很鬱悶,因爲中華帝國的經濟增長比他們要迅速的多。由於中華帝國一直向作戰兩方出售物資,而且不購買戰爭債券,因此中華帝國出售的產品比波士頓帝國多得多,利潤自然也高得多。
在方嘯宇一直緊抓不放的基礎建設和銀行低息貸款的支持下,中華帝國的經濟比波士頓有了更快的增長,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從900年得一千七百四十一億華元直接增長到了909年的五千一百一十九億華元,首次超過波士頓帝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同時中華帝國獲得了更多的新國土和殖民地,有了更廣大的投資空間。可以預見,中華帝國的經濟水平和工業能力,還將以更高的速度持續提升,這讓以前各大強國都一些心理不適應。
北約的盟國們在中華帝國的經濟輻射之下自然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唯一有些損失的,就是依然在打內戰的哥薩克帝國,不過有達莉亞公主的暗中的支持,方嘯宇答應給哥薩克帝國一些優惠政策,亞歷山大三世也絕對有信心讓國家再次富強起來。
即使是投降後對中華帝國表示了極大善意的賽羅王國和里斯大公國也獲得了不少好處,方嘯宇因爲不想讓西大陸各強國有心理顧忌而主動退出了西大陸,但是在西大陸釘上一個中華帝國的釘子,他還是非常願意的,只是中華帝國對西大陸的影響畢竟較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控制這兩個國家,方嘯宇心中也沒有底。
因此在兩國對中華帝國表現出極大的善意之後,他也只對這兩個國家給予了適量的照顧,除了在和會期間幫助兩國說好話,而減輕了不少制裁之外,方嘯宇只將中華財團在西大陸的總部,搬到了賽羅王國,依靠兩國的港口進行物資轉運,讓兩國獲得了極大的好處,但是這樣的幫助只能爲他們提供資金,想要提高國力和工業製造能力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隨着大量資金的涌入,兩國本就薄弱的工業體系得到了迅速增強,儘管距離各大強國還有天上地下一般的差距,卻已經基本恢復了戰前的經濟規模,對於那些象徵性的賠款,兩國政府已經在與波士頓帝國銀行接觸打算提前歸還了。
當然中華帝國對於這種不確定的盟友也不會有太大投資,方嘯宇暗中秘密簽訂了一個命令,所有中華帝國在海外投資的項目只能包括餐飲服務、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等方面,所有能夠增加別國工業及戰爭能力的產業一律不得進行海外經營,否則其在國內的產業將遭到重大打擊,至於將技術外流,那更是死罪。
如果說在戰時遭受損失最大,戰後破壞也最嚴重的,就要數蘇維埃俄國了。由於目前蘇維埃俄國控制的領土在戰時是東線的主戰場,造成了工業體系的嚴重破壞,加上哥薩克帝國不甘心失敗,而一直沒有停止過的戰爭,國內擁皇派又時不時的破壞和煽動,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此時的俄國全國經濟總量已經只剩下了可憐的四十三億華元,而糧食生產也是同樣的情形,全國人民都處在半飢餓狀態,要不是波士頓帝國爲了牽制中華帝國,以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和走私偷運的方式一直支持俄國,恐怕他們的政權早就已經崩潰了。
有鑑於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蘇維埃俄國先發布了五年經濟重建計劃。由於最近獲得了波士頓帝國的不少援助和貸款,他們的經濟有了走出了泥潭的希望,原哥薩克帝國的西大陸地區畢竟是多年重點發展的地方,交通與經濟基礎都相對較好,這給了蘇維埃俄國有利的發展空間。
有勉強可用的各種老舊設施和道路,他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大力的發展經濟,因爲烏里揚諾夫非常清楚,只有經濟搞上去了,人民纔會支持政府,國家纔會強大。
蘇維埃俄國一沒有科技實力,二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他們所能依仗的只有資源,而原哥薩克帝國的資源,又九成以上在東大陸和中大陸的領土上,此時這些地方已經成了中華帝國的領土,不多的三個半工業區還被複闢的哥薩克帝國佔據了一個,被中華帝國佔據了半個,因此烏里揚諾夫將目光投向了巴庫地區的石油。
由於從世界大戰開始,卡車、戰車、飛機的大量應用,各國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高,石油越來越成爲重要的戰略資源,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以前的煤。而目前在世界上所知的產最豐富的地區就是巴庫了(方嘯宇在阿伯丁半島屬於秘密生產並未聲張,開採出的原油也是直接傳送到蠻荒大陸,在以蠻荒大陸的名義向外界運送),這也是伊斯坦帝國爲什麼總是想要進攻俄國,佔據巴庫的原因,現在巴庫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俄國國家戰略的高度,其防守就更加嚴密了。
俄國開始了五年經濟重建計劃,哥薩克帝國也針鋒相對的提出了自己的五年經濟重建計劃,當然由於烏法和察裡津工業區的基礎設施比較差,又沒有巴庫那樣的資源做補充,經濟建設自然更難。
對於哥薩克帝國的困境,方嘯宇早已計劃好了,他早就決定將自己國內污染比較大的初級化工工業,初級冶煉類工業之類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都分散到各個盟國去,哥薩克帝國自然是第一個試點了,這樣也可以讓哥薩克帝國經濟快速復甦,對蘇維埃俄國形成經濟上的優勢。
在蘇維埃俄國開始了經濟恢復之後,西大陸各強國也陸續宣佈了自己的經濟復甦計劃,甚至連揹負着鉅額賠款的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政府也咬咬牙,再次向波士頓帝國銀行帶了一筆款,以支持國內的經濟建設。
在各國都開始了經濟復甦計劃的時候,波士頓帝國和中華帝國卻沒有太大的動靜。中華帝國只是發佈了新地區的開發與移民計劃和日程,即使是其規模遠大於西大陸各國的經濟建設計劃,卻大多是基礎建設,對經濟發展沒有直接聯繫。方嘯宇還是打算依靠國內幾大財團的投資建設,有政府給出的優惠政策,相信大家都不是傻瓜,即使他們犯傻,方嘯宇的中華財團也不會犯傻的。
波士頓帝國沒有在戰爭中獲得太大的殖民地(至少和中華帝國比較不值一提),他們也沒有對殖民地進行經濟建設的覺悟,畢竟國內人口上先天不足,他們連自己的國土上也是地廣人稀,自然沒有那麼人進行移民來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也不會給他們多少發展機會,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可不想讓殖民地發展起來脫離自己的掌控獨立建國。
他們對待殖民地還是以掠奪資源和傾銷商品爲主,西大陸各國也都處於同樣的考慮,只有方嘯宇早已有了準備,在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下,所有佔領區的人口結構都在發生着變化,當華族人佔據多數之後,殖民地也就變成了國土。
波士頓帝國沒有足夠的投資空間,富裕的資金就沒有了投資方向,這也是他們爲什麼願意給戰敗國提供貸款的原因,但是要想用這些貸款來轉移國內的富裕資本也杯水車薪的,何況隨着戰事的結束,國內的工業生產也出現了大量剩餘,長此以往新的經濟危機也就不遠了,因此腦筋清楚的維德曼首相宣佈了龐大的國防計劃。
海軍雖然受到《羅馬公約》的限制,維德曼卻還是希望海軍能夠在公約框架內將戰力最大化,因爲他們一直承受着來自中華帝國強大的海上壓力。
很快波士頓帝國在擴建船塢之後,宣佈繼續執行之前的造艦計劃,除此之外,他們還打算大量建造魚雷艇、炮艇等小軍艦,以便在大艦隊出動的時候,利用這些小型軍艦的數量優勢,作爲近海防禦力量,爲了加強這一防禦力量,波士頓帝國還第一次設立了海軍岸基航空兵部隊,以載彈量較大的陸基飛機防禦近海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