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臣子的無奈

方正華進來的時候,我正嘗着秀兒炒的小菜。因爲還是早春,天寒地凍的要喝點酒暖身。秀兒自告奮勇的去做了幾個家常菜,一嘗之下,果然手藝不錯。秀兒見我高興,也在旁陪着我用飯。

“哦,是當地的父母官,好讓他們進來。”

平原府知府何從,代縣縣令程豫在外等了許久,心裡很是忐忑。聖駕到平原府那是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邸報上也只是說皇上出巡,不用接駕。自己想着不用接駕,那也少了一事。不想越是怕麻煩,越是惹上身。幾個侍衛來傳旨時,任是把全府官員都嚇出了冷汗。不僅什麼都沒有準備,就是平原府現在的情況,皇上會滿意嗎?不過由不得他們瞎想了。

“宣平原府知府何從,代縣縣令程豫覲見!”

兩人隨着公公進了御營,只見裡面一個身着明黃便服,面如冠玉,帶有些文氣的年輕人,正在淺酌,旁邊還有一個婉約的女子相陪。他們正待細看,那年輕人擡頭望向他們,那雙眼神彷佛說不出的銳利,嚇得兩人一個激靈,馬上跪倒在地上。

“臣平原府知府何從(代縣縣令程豫)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千歲。”

“你們就是平原府知府何從,代縣縣令程豫?嗯,有兩年沒見了,上次陛辭的時候,有好幾百人,朕也沒有逐個接見。你們是哪年的進士?”

“臣何從是天啓三年二甲七十三名,賜“進士出身”,原任延川知府,後改任平原。”

“臣程豫是皇上元年恩科三甲十六名,任代縣縣令已近三年。”

“居然還有個是我朝的進士,嗯,不錯。朕見到你們也很高興啊!”

“能仰見天顏,是臣等榮耀。”

“不說這虛話,今日朕路過這,順便看看你們治理的政績如何?特別是關於田賦的改制,這關係到民生,馬虎不得。”

何從首先應道:“皇上,臣等明白。山西至從舊年開始賦稅改制,巡撫袁大人便要求臣等事無鉅細把田賦改制理清。如今平原府改制前有稅田一萬三千兩百餘頃,經臣等詳查,改制後,有稅田兩萬一千三百頃。測量土地已在舊年內完成,今年便可按皇上的新稅法徵收。”

“你平原此處一年能交多少賦稅?”

“臣計算過,平原府畝產較低,屬下等田,每畝徵收三升三合五勺,官價折銀三分三釐五絲,共收田賦七萬一千三百五十五兩,加上市稅,鹽,茶,馬稅約在十萬計。”

“嗯,看來你還是很稱職,好好辦差,朕不會虧待你們。此處靠近蒙古,想來不少人走西口吧!你們山西的晉商很是有名,這要好好扶持下,彌補產糧的差異。百姓是大明天下基礎,你們可要好生照顧,不可傷民。”

“臣謹遵皇上教誨,平原土地薄產,百姓都以四處販賣爲生。不想能入皇上聖耳,此爲山西商賈之榮。”

“好了,不說了,你們下去吧!朕的一干用度,你們都不必操心,你們做好自己的差事就行了。”

“臣等告退。”

何從與程豫躬身退了下去,對於他們的報告我還是很滿意的,特別是我第一次詢問地方改制的情況就有好消息,真是個好兆頭。

一高興,我忍不住把手中的酒一飲而盡。

“皇上,”秀兒開始給兩個臣子叫娘娘,羞得不行,過了好一會才適應過來。“秀兒覺得那個知縣倒有話沒說,家父以前也任過知縣,經常徹夜難眠,做個好官沒有這麼好當的。這知府報喜不報憂,皇上可不要給人矇蔽了。皇上出巡,不就是爲了瞭解實情嗎?”

我一想也是,每每改制哪有這麼簡單,下邊的官員見到上司,皇帝哪敢說什麼苦處,都巴望着報些政績得到賞識。看來自己心急了,對於地方的上的事情都是巴不得立馬見效。居然也犯低級錯誤,這樣一路走去,得到的全都是虛假的情況。

“幸好秀兒提醒,不然朕這次出巡可要白來了。”說着,忍不住親了她一口。惹得秀兒一聲驚呼,似喜似嗔的白了我一眼。

“方正華,你去把代縣縣令叫來,其他人就不要驚動了。”

帳外的方正華應了聲,便去傳旨。剛想回府衙的程豫,心裡也是亂糟糟的,剛纔陛見,他哪敢多說一句話。雖然他不認同何知府的話,可人家是上司,怎好在皇上面前反駁。眼看就要開春,這地沒人種,如何來的稅呢?!正當程豫還在頭疼的時候,只見遠處來了幾個人,爲首的居然是剛纔喚他們進去面聖的公公。

“前頭可是代縣縣令嗎?”

程豫連忙應道:“卑職正是,公公有何吩咐?”

“皇上口諭,召你覲見!”

“阿,臣遵旨。”程豫馬上跪下聽詔。

“快起來吧,皇上還等着呢。”

等程豫誠惶誠恐的進到御營裡的時候,只有皇上一個人坐在虎皮大椅上,原先陪坐的娘娘居然在收拾碗筷,看得程豫乍舌不已。行完禮後,程豫筆直的跪在地上,他不知皇上再召他來是什麼事情,不敢先行出聲。

“程豫,你起來回話吧,朕看你是個實在人,代縣地面,朕來的時候讓侍衛去打聽過了,去年過冬,你一直在外頭忙着察看鄉民,你代縣沒有凍死人,這是你的功勞,看來聖賢書沒有白讀。”

“微臣寒窗十載,聖賢之言銘記於心。臣忝爲縣官,不敢不護着一方子民。”

“嗯,此番找你過來問問山西平原府的情況。”

“請皇上詢問,臣知曉的,一定如實稟奏。”

“先前知府所奏屬實嗎?太原府一年能收十萬白銀上來?你可要實話對朕說,朕此番來這不是爲了責罰你們,而是朕要了解下邊的實際情況如何,你該還記得你們在皇極殿,朕對你們說的一番話嗎?”

程豫陡然想起皇上那時嚴詞意切的話語,躬身又叩倒方道:“臣豈敢不據實回奏,何知府先前所言,從代縣來看,幾乎屬實,代縣丈量田地後所得稅田有大幅增長。比例與平原府相近,臣推知何知府所奏乃實情。”

“那十萬之數呢?”

“此事容臣稟奏,去年末,知府召集平原八縣的官員,就是爲了這要繳納的稅額。平原府雖有田地,奈何耕作者只有十之四五,所受賦稅已然不足,府臺大人便商議增加其他稅收,以補田賦不足。爲此,商家們也鬧了幾次,都給府臺大人趕了回去。這些小商小販,往南走北的謀生,也是夠個餬口,再科以重稅便是涸澤而魚。微臣以爲不可!”

“怎麼只有一半的人耕地?!”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語氣有些嚴厲,頓了頓緩和下聲音方道:“其他人都做什麼去了?”

“皇上,自萬曆年末,各省府都有加稅。北邊土地較爲貧瘠,但田稅仍舊增加,許多耕農無以繳稅,便給官吏收去值錢物事。成了破落戶的流民,偷雞摸狗無所不爲。連着耕牛多被盜賣出境,也有官吏牽走耕牛抵稅,無牛所以無佃。此是原因之一。另外,本府馬戶差役苛急,被報之人,不堪苦役,因此先賣牛棄其地,時間一長連人也逃走了。人戶逃跑,則田無主人,所以棄耕。但人雖去而稅糧仍在,則坐賠於本戶,如戶不堪賠,則又坐賠於本里,或坐賠於親戚。這些被坐賠牽連之家,家境稍富者尚能代之補交,而貧窮者無力賠償,則也只能棄戶而逃。這就是村落爲墟、田畝盡廢的緣故。”

“那你既知曉,怎不組織百姓複種農田,如今稅收已然不高。”

“朝廷天啓年間屢屢增稅,百姓對官府之言難信其一,再則,不少鄉坤私下造謠,官府知曉也難以禁止。最末便是縣裡財政困難,耕農無牛,縣裡也無錢購買。如今新稅之後,鄉坤富賈對縣上之事也不理會,往年義倉,縣學都靠他們樂捐,現今幾乎沒有。縣裡拿不出錢,田賦又是定製,所以只能從別的地方增稅。”

我聽了不禁心裡堵了一塊東西,國庫每每虧損,地方哪知更是不堪。要想免稅,可朝廷又支撐不過來。北邊還打着戰,陝西又是災害連年。

“地方就沒有辦法嗎?這可怎麼辦!”

程豫知道自己說得太嚴重,把這年輕的天子惹急了,繼續奏道:“臣以爲朝廷,及其他各省盯得太急,只要皇上給些時間便可讓百姓回來種地,新稅改制確實讓稅收增多,只要能把這錢用於恢復農耕,臣相信兩三年後,便可富庶起來。”

“兩三年?!要是能治理好,朕有何等不得這兩年!只要你所說屬實,朕便免你這山西兩年多收的稅額。”

“臣以身家性命擔保,句句屬實。”

“好,你就任平原府同知,仍舊在代縣,代縣好了你再調任。這事朕會知會吏部。何從那,朕也會讓人給他旨意。你好好辦事,朕會爲你作主。”

程豫沒想到自己一番話,陡然升了兩級,一下子做到了五品的同知。迷迷糊糊有點不敢相信,好容易才定下神來。

“臣謝皇上天恩,臣定當治好代縣。”

“嗯,至於免稅的事,等我到了太原跟袁繼鹹說,全省統一來。”我停頓了下,“對了,其他地方情況你瞭解嗎?”

“臣別的地方不敢說清楚,但北邊的州縣,臣以前還到過,其中情形比起實行新政行省而言更是凋敝。”

“據實奏來。”

“臣尚未登科時,在各省多有走動。下邊百姓不堪重賦多有逃亡,大片田地拋荒。富庶之處尚可維持,貧困之地卻是捉襟見肘,縣公又多屬貢舉出身,日暮途窮,難有晉升的機會,因此多以貪得爲念。而且衙門弊多,這些官員也自知無力去其積弊,因此日操鞭撲,設法扳坐,只求糧完,哪有工夫去顧及人戶之逃、田畝之荒呢?甚而至於有告理者反遭毒打,所以百姓雖怨聲載道,但都不敢出聲。長此以往,不堪重負的百姓,只能賣子鬻妻,逃亡他鄉。而遺留下來的逋欠,又被加之於其宗族、親戚頭上……此外,不少污吏爲中飽私囊,或爲迎奉上司更是巧立名目,苛捐雜稅多入牛毛。幾年間,百姓造反者,都是因爲如此。”

聽了之後,我感嘆一聲,原想着只要這樣國庫保持這樣增收,過了兩年便可跟滿洲人硬拼,即使是一拚一個,也可以把滿洲給夷平,沒想到的是大明內部卻是矛盾叢叢。

“難得你敢跟朕說實話,不愧是朕崇禎元年的進士。這裡有個專用的奏摺封印,以後有什麼關係到民生吏治的事,可以直接寫摺子,蓋上封印交與驛站傳上來,這摺子可是內閣都不能看,直接到大內的。你下去好好辦差,不要辜負了朕的期望。”

我順手把奏摺封印給了他。這個主意是我借用清朝雍正的辦法,因爲如果搞個盒子什麼的,容易發現,也難於傳送。於是我讓尚寶監做了幾十個特別的封印,每個印皆有不同,用以對應一地。只要寫好摺子,貼上封條,蓋上封印便是一道密奏。驛站之人憑印鑑送摺子,任何官員不得截留。

這個密奏的威懾力比那些錦衣衛還強,他們做官的就不敢官官相互,誰知道哪個手裡有密奏之權的?見面嘻嘻哈哈,說不定轉身就上折稟報了。這個辦法還可以解決王承恩他們不能詳細打探官員內幕的缺點,使得朝野內外的消息我都可以打探的到。此番出巡,我特地用來給那些信得過的地方官。

專奏之權!

要不是皇上還在上頭,程豫估計就要跳起來大笑幾聲了。這樣的恩寵,大明一千餘的縣令裡面自己是頭一個。程豫強忍興奮行完禮告退出來,腳下象踩着棉花一樣,一高一低地回他的縣衙去了。

第147章 論誰對錯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143章 女真蹤跡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07章 接應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48章 怠慢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54章 被逼出城第195章 破城(下)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07章 接應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322章 展望第168章 鬥法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87章 重心在南(上)第20章 大同會盟(下)第20章 戰前風雲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207章 接應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74章 判決第285章 構建平衡第96章 過河棋子第107章 作壁上觀第26章 算計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86章 女真內政(下)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55章 壓力第9章 新任御史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07章 接應第278章 決裂(上)第203章 算計(下)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98章 屠戮(下)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79章 朝議第188章 一線機會第64章 暫時的寧靜第17章 接連交錯第37章 二度失利第21章 勇者爲勝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89章 秋賦時節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291章 見識第322章 展望第59章 歸來辭去第122章 紅袖不添香(上)第82章 殺懲第257章 團聚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173章 再起爭執第209章 推算第121章 打探到底第175章 皇子監國第304章 復職第112章 演習開始(上)第29章 安南之行第79章 朝議第100章 危機四伏第46章 宗族第196章 屠戮(上)第118章 騎兵之戰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31章 憂天杞人(下)第84章 釘子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201章 另類策略(下)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5章 整頓後的三營第58章 爲難第165章 演戲第120章 另起爐竈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96章 屠戮(上)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5章 皇帝病了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24章 身份懸殊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36章 角逐第27章 出航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184章 再見福晉第182章 比試第50章 迂迴策略第285章 構建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