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

跟他們說完銘心堂的事,接着就是我來這兒的目的了。明刊是我掌握的輿論喉舌,但在它真正變成我的輿論之前,我必須把幾個主編搞定,否則這場輿論大戲就唱不下去了。只有他們幾個成爲我新政的堅定支持者,這樣他們纔有足夠心力去跟反對者一爭長短。

張岱他們幾個年紀較大,自然明白皇上不會無緣無故的來銘心堂宣示皇恩。明刊作爲朝廷動向的風標,如今朝廷內的幾件大事他們還是明白的。他們也曾私下的討論過這件事情,都是不願去觸這條線。如果是旗幟鮮明的支持皇上,那麼他們將會得罪天下的既得利益者,包括他們的父母家的宗族。只是有些事情輪不到他們選擇,不管怎樣都是要面對的!

我還沒有開口,張岱他們幾個面色就有些不正常,只有顧炎武跟王夫之似乎還沒有意識到。我來這的目的就是說服他們,自然不會讓他們產生其他想法,所以我一開口就將所有的話堵住道:

“朕再過段時間就要推行新的賦稅政策,簡單的說就是官紳一體納糧!”

張岱他們幾個哦了一聲,心裡卻暗暗發苦,顧炎武他們點點頭表示在聽。

“新政是一定要實施的,這是朕在登基之際便定下的國策!朕之所以沒有實施,一來是過於倉促,二來是因爲當時遼東之事未了,如今朕騰出功夫來了,這項國策一定要實施!”

皇上話語不容置疑,何況張岱他們幾個只是小臣哪敢反對皇上的旨意。只能是唯唯諾諾的應了,心裡除了苦笑,更多的是無奈!

“好了,你們幾個別不吭聲,對朕的新政有什麼看法,都可以說說看!”

張岱硬着頭皮道:“皇上,這是國家大事,微臣不敢置掾。”

“嗯,這話說的有些避重就輕了,朕的多少國家大事還不是靠明刊宣示天下!”

被我一訓斥,張岱馬上起身跪下道:“微臣知罪!”

“起來吧,接着說說看,朕今日來就是聽聽你們的意見!”

張採不忍張岱受窘,就出聲道:“皇上,微臣以爲實行新政固然可以增加朝廷收入,但同時也將會得罪天下士人!”

“你說朕會得罪天下的官員,怕朕手下沒人幹活了,對吧?!”

張採一點頭表示默認!

“那朕問你們,這官紳不納糧的制度怎麼來的?”

張採他們在銘心堂這麼久,對於歷朝歷代的史實知之甚祥,他深吸了口氣回道:“回皇上,這是本朝太祖皇帝開國時代定下的規矩!洪武十年太祖下詔令曰:食祿之家與庶民貴賤有等,趨事執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賢人君子,既貴其身而復役其家,則君子野人無所分別,非勸士待賢之道。自今百司見任官員之家,有田土者,輸租稅外,悉免其徭役。著爲令!洪武七年“令官員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洪武十二年又定:“自今內外官致仕還鄉者復其家終身無所與。”;洪武十三年“令六部、都察院、應天府並兩院判祿司、儀禮司、行人司隨朝官員除本戶合納稅糧外,其餘一應雜泛差役盡免。又各處功臣之家,戶有田土,除合納糧草伕役,其餘糧長、里長、水馬驛夫盡免。”;嘉靖二十四年議定如下則例:京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人丁二十四丁。以下每降一品,免糧額減二石,人丁減二丁。降至九品免糧六石,人丁六丁。內官內使亦如之。外官各減一半。教官、監生、舉人、生員各免糧二石,人丁二丁。雜職省祭官、承差、知印、吏典各免糧一石,人丁一丁。以禮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閒住者免一半。”

我點點頭道:“說得倒是詳細,那太祖皇帝爲何要定如此規矩?”

張採遲疑了一下才道:“這是因爲皇上體恤臣下,體恤讀書人,再者”

我打斷他的話道:“再者是因爲建國之初,國庫空缺,太祖以免納糧來填補官俸的缺額,同時也是給讀書人一點生活來源,但是大明經歷數百年之後,事情卻跟太祖皇帝的本意相反,官紳不納糧成爲了田稅的一大弊端。”

張採見皇上打斷他的話,而且將官紳不納糧定了論調,一時間不知怎麼說好。張溥見張採不敢說,只好自己出聲了。

“皇上,微臣也說一句!”

“好,你說!”

張溥道:“皇上,雖然官紳不納糧,但是在地方的官紳之家往往就是一地的領頭人物,建橋修路,倡議縣學,災年救濟等等都是他們主持完成。是以微臣以爲,雖然他們沒有繳納賦稅,但同樣將這些錢銀用於地方支出,還之於民,還之於朝廷了!再者官紳士林之流乃國家之元氣,微臣以爲應善待之!”

“嗯,且不說你說的對不對,但你敢跟朕說這個話就不錯!但朕要說的是,朕不能指望着靠官紳富商的良心來補這個賦稅的漏洞。國家是靠法律來管理的,而不是靠人心!”

我說到這,他們幾個人臉色都變了。我這個時候纔想起自己這個皇帝不就是最大的人治嗎!難怪他們這幅表情!我搖搖頭苦笑道:

“朕的意思是,張溥你說的最好的情況,但事實上地方仍舊有一大批爲富不仁的豪強。聽聽以前河南巡察御史毛九華上言說的是什麼個情況:‘縉紳之家,率以田廬僕從相雄長.田之多者千餘頃。即少亦不下五七百頃。勢豪之家,僕隸多至數百,奸民乘勢投獻,百姓受其魚肉。’國人向來不患貧而患不均,既然是官紳了還不納糧,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就是貧者日益貧,富者日益富。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飢寒切身,亂之生也!可以想象,普通的百姓根本就無抵禦災年的能力,一旦遇到災荒,他們就會賣掉田地度日,土地最終會不斷集中到少數官紳手中,如果天下有一半的土地都是免稅的話,你們認爲朕這個皇帝還做得下去嗎?”

“你們都是熟讀史書的人,上古到今田賦稅法改了不知凡幾。但朝廷上位者無不想法設法抑制豪強兼併土地,往往效果卻很差!從經歷大亂的開國初期,土地重新分配到後期土地兼併劇烈就是一個朝代的興衰史。大明開國二百餘年,土地兼併相當之嚴重。朕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朕還是卻要保證大明的田地都要交稅,這樣朕纔有足夠的銀兩來應付災年。只要官府肯救濟,朕相信沒多少老百姓是捨得賣掉自己的田地的!”

“再者,免稅的這部分土地,如果朝廷繼續官紳不納糧,這些稅收只不過是收入了官紳的倉庫,讓官紳的家產多增加一些而已,如果交納朝廷則可以用來救濟百姓!你們會說朕這是在劫富濟貧,但朕要說的是,除了本朝,之前歷代有何聖人之法說官紳不用納糧的!佛家還有云衆生平等,況且朝廷救濟百姓對於官紳富豪之家同樣是有好處的,如果朝廷國庫空虛,最終引發民亂,那麼首先遭殃的則是那些富戶官紳們,這種做法跟好處是相輔相成的!”

整一個下午,我就跟銘心堂的幾位主編探討土地政策。這也是我一直來思考的問題,如果大明沒有開海禁外貿的優勢,那麼土地兼併將會產生富餘的勞動力。在資本主義還沒有

萌芽的封建社會是很難安排他們的,他們將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成爲亂民。而我也不能打破現在的土地買賣政策,將土地收爲國有,這樣只怕不是官紳反對這麼簡單,連百姓也會跟着反對!對於百姓而言,土地是他們可以一代代傳下去的傳家寶,關鍵時刻還可以賣掉的財產。一紙詔令說歸國有,立刻就有人拉起隊伍造反!

張岱他們在聽了我思慮的土地政策之後,眼光不在侷限於既得利益者的短淺,而是從大明發展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雖然不可能讓他們一下子就改變想法,但是從他們的臉色來看,對於官紳一體納糧沒有那麼牴觸了。我當然會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來調整心態,在離開銘心堂之前,我給他們留下了數個疑問:

如果你是大明的戶部尚書,你該怎麼辦?

如果以後讀書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人不交稅,你又該怎麼辦?

土地允許買賣,如果朝廷放任不管,最後土地兼併會成什麼樣?

在張岱他們幾個的震撼表情下,我回宮了!

在我跟他們上了這一堂國民經濟課之後,他們的思想果然有了很大的轉變,首先他們不反對官紳一體納糧了,而是委婉的跟我提出一些補充措施,比如說嘉靖年間定下的規矩就很不錯,讓官員依照品秩減免稅額等等。

而我則較主張官紳跟百姓不再做區分,所以少不得找銘心堂的人談了幾次座談會。官紳有朝廷發的俸祿,讓他們交稅也沒有多大的問題,而我想的更多的是讀書人!

第65章 預謀南巡第93章 歃血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189章 何處尋君第314章 提審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5章 攻城初戰第241章 勸說(上)第310章 茶鄉武夷第225章 圍困布點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63章 殺伐第57章 退兵(下)第198章 屠戮(下)第57章 退兵(下)第135章 都在打算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296章 下一步第82章 殺懲第1章 謀而後動第70章 河道第90章 說服第286章 回京任職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37章 二度失利第140章 有點意外第88章 公主第280章 出發遠行第241章 勸說(上)第220章 惡鬥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81章 行路難第141章 發配東南第197章 屠戮(中)第31章 到收網的時候第91章 南國方略第6章 額哲歸國第198章 屠戮(下)第6章 額哲歸國第264章 兩位國公第46章 勢如破竹第170章 驚天計劃第182章 比試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87章 朝鮮使者第25章 驛館閒談第79章 多事之秋(上)第254章 到京第153章 載人熱氣球第91章 風花雪月夜(上)第16章 另設太學第178章 馬有失蹄(上)第133章 方案圖紙(上)第89章 遣使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183章 君臣暗鬥第309章 請旨第45章 計中之計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163章 困擾第103章 一箭雙鵰第197章 屠戮(中)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181章 會盟之行第37章 二度失利第305章 御史大人第64章 煩事一堆第164章 爭權第256章 封賞第132章 兼職說客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249章 消息第252章 佈置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79章 朝議第23章 眼淚的威力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167章 圍城第180章 放假&演戲第289章 官商第177章 峰迴路轉第281章 問題(上)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66章 出發第98章 愈演愈烈第263章 變革之年第197章 屠戮(中)第63章 殺伐第245章 詳情第249章 消息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308章 猶豫第20章 戰前風雲第81章 夏季攻勢(上)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39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274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