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口登陸作戰的失敗讓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徹底明白華北已經是銅牆鐵壁,想打垮華北軍隊只能打消耗戰。但是日本的力量太大,所以打不起消耗戰,什麼時候日本把華北的戰爭潛力消耗光了日本也就耗得差不多了,即使出現合適的機會也無力去搶奪富饒的南洋殖民地。這不合日本人的性格。
在7月18日,參謀本部已經下達指令要求研究“以更大的戰略迂迴解決華北問題”,說白了就是要把戰爭擴大到南京國民政府的控制區。但是參本的參謀們敏銳的意識到如果日本陸軍在中國南方投入大量兵力,就會被割裂成兩個戰區。而東北的日軍面臨被華北軍隊和俄軍夾擊的危險,如果俄國意圖對東北的日軍不利,日軍很難快速增援。即使是俄國象平時一樣在邊境搞點兒動靜牽制日軍,只要動靜大一點兒日軍應付起來就不是很方便。何況俄國幾乎是一定會採取動作牽制日本的,看看自從五一八事變之後俄國就沒斷了接濟華北就知道了。所以日本陸軍在中國南方能夠順利展開攻勢關鍵還在俄國的態度。
這個意見上報給陸軍的大佬們之後,大佬們指示讓參本搞一個計劃,年內要對俄國搞一次大規模武裝偵察,看看俄國到底是什麼態度,也看看俄國駐遠東部隊的真實戰力。話說這個命令有些倉促,等十天半個月後計劃做出來再花一個月準備,時間就到了10月,西伯利亞的冬天馬上就要降臨,留給作戰的時間就不多了。爲了節省時間參謀本部第二部俄羅斯班長土居明夫是個俄國通指着地圖上的一個點對參謀長閒院宮載仁說道“就是這裡吧,諾門罕。自從昭和10年(1935年)以來雙方經常在此處發生衝突,再衝突一下也沒有什麼。即使發生大規模衝突也可以解釋爲偶然事件。而且這裡有一個好處,這裡遠離俄國在遠東的軍事重鎮,不容易引起俄國的警覺。正因爲遠離俄軍集結地,可以觀察俄國人調動軍隊的水平如何,集中資源的能力如何。”
載仁仔細看了一下地圖問道“那讓那個師團執行這個計劃?”
“23師團好了。23師團不是常備師團,即使打敗了也沒有什麼。這個師團又是新建師團裡實力比較強的,加強戰車和炮兵後一定能夠試探出俄國軍隊的真實作戰能力。”
載仁想了一下“好吧,就讓23師團在諾門罕這裡幹吧。”載仁一句話就把歷史上在諾門罕慘敗的23師團又送到了火堆上。
由於時間緊迫,23師團剛接到命令向諾門罕方向移動時日軍駐海拉爾的騎兵就在邊境上與一股越境偵察的蒙古軍發生交火併一直追擊到蒙古境內。於是蒙古軍派兵反擊以優勢兵力把日軍趕回去,日軍再次增兵一個加強有炮兵和4輛坦克的步兵大隊又打入蒙古境內,蒙古軍一邊派出一個騎兵師再次反擊一邊向蘇聯求援。蘇聯1936年3月剛剛和蒙古簽訂互助協定就遇到這種事情自然不能含糊,派出一個機械化旅和駐蒙古空軍助戰把日軍這個大隊再次打了回去,同時斯大林感到遠東地區會有大事發生,下令組成遠東第57特別軍進駐蒙古。
從1937年8月開始雙方發生多次大小規模的戰鬥,蘇聯空軍也與關東軍航空集團發生數次空戰。至8月中旬日本23師團從海拉爾向諾門罕運動,同時行動的還有日軍第一坦克團,關東軍飛行集羣的第二飛行集羣也已就位。
1937年8月28日,日本航空集羣二百餘架飛機突襲了蘇軍機場和部隊集結地點,摧毀全部六十餘架飛機。然後23師團在第一坦克團的支援下向蘇軍發起攻擊,奪取了蘇軍陣地把蘇軍趕到了哈拉哈河對岸。蘇軍則拼命反擊,不但步兵一浪一浪前赴後繼的發起衝鋒,還發動了坦克旅級進攻。但是此時的蘇軍由於清洗掉了很多有經驗的中下層指揮員並且57特別軍部隊還沒有全部就位,在喪失空中掩護的情況下付出巨大的傷亡才把日軍擋在哈拉哈河邊。日軍第一坦克團的九五改重型坦克裝備了長身管70mm坦克炮,再加上日軍坦克兵練就的精確射擊技術,在防禦中依靠精確射擊讓蘇軍的T26和BT坦克損失慘重,往往能形成以少勝多的局面。雖然布柳赫爾親自乘飛機飛往蒙古指揮作戰,投入更多的坦克部隊也無法奪回陣地。
斯大林認爲如果不能給日軍有效的打擊可能會助長日本窺視西伯利亞的野心,遂決定將57特別軍擴充爲第一集團軍派朱可夫擔任指揮,以最堅決的決心擊退日本挑釁。斯大林同志強調了“最堅決的決心”,下面的人便立刻執行,到11月20日第一集團軍已經擴充到10餘萬兵力、六百餘輛坦克、四百餘輛裝甲車、六百餘門火炮、五百餘架飛機和四千輛卡車。而日軍只有23師團、第七師團一部、兩個國境守備隊和第一坦克團,重炮和坦克都不過百。並且戰場已經降下大雪,雖然開戰後美國和英國都援助日本一批卡車但日軍仍缺乏交通工具,補給成了大難題,相比蘇軍來說日軍也不熟悉在冬季大雪條件下作戰。無論從兵力火器數量還是戰場條件來說蘇軍都佔有絕對優勢。
1937年12月11日,蘇軍發起全面反攻,用了八天時間殲滅一線日軍大部,日軍損失所有坦克重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後潰退,蘇軍也沒有繼續追擊。然後蘇日雙方便開始談判。
英美法三國都派遣了觀察員對11月以前的日軍作戰進行了貼近觀察,對11月以後的作戰則向日本方面詳細瞭解了情況。在二戰後解密的文件中顯示了三國的軍官一致的結論是蘇軍的戰術仍停留在一戰早期水平,並且作戰缺乏組織,完全是拿人命往裡填。這樣的軍隊面對英美法這樣組織精密,技術先進的軍隊將一籌莫展。但是蘇聯具有強大的戰爭潛力,配合蘇軍的人海戰術和兇猛的打法必然會造成對手的嚴重損失。至於日軍,只能說步
兵戰術很優秀,善於發動突襲,但是火力和後勤和歐美列強比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只要堂堂正正的作戰,日軍面對具有強大火力和後勤能力的歐美軍隊將一敗塗地。自此之後,對日本在加拿大戰爭中日本海陸軍出現異動非常擔心的英國進一步加強了新加坡防禦工事的建設,不但爲了防備美國在亞洲衝擊英國的殖民地體系,更是擔心日本會在英美兩國發生衝突時趁火打劫,到1940年已經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座堅固的要塞。
戰後布柳赫爾元帥就沒再出現過,劉宗漢知道他肯定是被清洗掉了。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也在1938年1月拿出了對這次作戰的總結。田中隆吉沒有見到這份文件原本,只是聽參本的人說評估的意見是蘇軍戰鬥力很差,一個日軍可以打五個蘇軍,但是蘇聯可以調集龐大的資源,這不是日本可以比擬的。所以參本的意見是日軍在取守勢時即使面對佔絕對優勢的蘇軍也沒有問題,但是不能主動進攻蘇聯。由此,參本命令關東軍在邊境線修築永備要塞式支撐點,派駐精銳守備隊準備一旦遭到蘇聯進攻利用這些攻勢拖延蘇軍進攻速度等待縱深的日軍進行反擊打退進攻。田中隆吉因爲原來就有監視南洋華僑支援華北行動的任務也接到蒐集南洋英美法荷蘭殖民地情報的任務。看來日軍是準備南下了。
其實除了劉宗漢時刻關注蘇日之間的戰鬥,美英兩國爲蘇日開戰歡欣鼓舞外還真沒有幾個國家關注這場在荒涼的草原上發生的戰爭。那裡離歐洲太遠了。在1937年下半年人們更加關注歐洲的局勢變化。1937年10月,希特勒宣佈奧地利和德國合併。12月希特勒再次宣佈要保護捷克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要對捷克發動戰爭並在邊界集結兵力。1938年2月,捷克政府也宣佈局部動員,戰爭眼看一觸即發。
在1937年6月28日成爲英國首相的張伯倫對此一籌莫展。英國在加拿大戰爭中雖然沒有和美國發生交火但是光是龐大的艦隊遠渡重洋就花費了大筆的錢。現在英國缺錢,打不起仗,老百姓也不願意爲了一個非英聯邦國家上戰場。可英國和法國與捷克簽訂了互助協定,如果德國入侵捷克,英法就要按照條約規定的義務保護捷克與德國開戰。可是英國既不願意參戰更無法承擔拋棄盟友的後果。英國已經剛剛坐視加拿大被美國打爛,還可以用隔着大西洋救援不及作藉口,現在再拋棄盡在咫尺的捷克就會讓大英帝國的信用成爲笑話,所以張伯倫的選擇就成了出賣捷克,讓捷克把所有操德語地區劃歸德國。1938年5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在慕尼黑商討捷克問題,簽訂《慕尼黑協定》把捷克的土地劃給德國。希特勒保證“這是我最後一次爲德國要求領土”。張伯倫看起來很高興,在回到倫敦時在機場發表講話“我帶來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
1938年是希特勒極度輝煌的一年,他未經戰爭就爲德國爭得了大片土地,德意合作開發的利比亞油田也開始出產,德國的石油供應得到充足的保證,希特勒向德國人保證“每一個家庭都會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德國人已經對元首深信不疑,即使元首讓他們從懸崖跳下去他們也會毫不猶豫。
日本也在1938年上半年完成了南進的理論準備,陸海軍和相當一部分政客都認爲美英在十年內必然會發生全面戰爭,由於英美兩國勢均力敵,兩國都會受到嚴重削弱,此時日本正好趁火打劫搶佔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因此日本必須時刻做好進攻這些殖民地的準備,一搶在美國擊敗英國後有能力接收英國殖民地之前把這些土地搶到手,或者要在英國雖然戰勝但受到嚴重削弱恢復前搶先把英國趕出這些地方。日本時刻準備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侵華戰爭擴大到中國南方,不但可以戰略迂迴華北後方以求解決華北問題,而且要搶佔華南沿海作爲南下的橋頭堡。要南下就主要靠海軍了,這一點連陸軍都沒有異議。《華盛頓海軍條約》已經到期,各國都沒有了發展海軍的約束,本來日本就制定了雄偉的造艦計劃,現在這個計劃又進一步擴充成爲四艘戰列艦、四艘航空母艦的龐大造艦計劃。
爲了謀求儘快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便於日軍南下,日本一開始在與蘇聯的談判中虛張聲勢的要求蘇聯停止援助華北。但是華北的存在也牽扯到蘇聯的核心利益,斯大林很清楚如果讓日本東北做大就會牽制蘇聯大量兵力於遠東,斯大林想要使蘇聯的勢力前出巴爾幹或者土耳其只能是空想。所以蘇聯也是以強硬對強硬,不過隨着德國吞併奧地利和蘇臺德地區斯大林也很着急,眼看着德國就要把手伸進巴爾幹打破了那裡原來全是小國家的局面,已經很不利於蘇聯勢力在那裡的擴張。
到了6月份心急火燎的日本人開始軟化,談判代表表示願意維持邊境現狀。接着更進一步提出希望與蘇聯簽訂“永久性的友好條約”,希望用友好條約綁住蘇聯的手腳,讓蘇聯不再向華北提供武器。
這樣一直到8月份,日軍已經全面完成準備工作,蘇聯還是沒有鬆口。日本陸軍參謀長閒院宮和海軍軍令部長伏見宮聯袂壓服外務省,要求外務省接受蘇方苛刻的條件以求按照計劃入侵華南。8月22日,日本外相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中立條約》,規定兩國不採取敵對態度,不支持另一國的敵人。在條約中日本宣稱尊重蒙古國的獨立,蘇聯方面也響應的承認滿洲國。
這絕對是一個大事件,羅斯福在得知兩國簽署條約之後私下裡對史汀生說“看來日本人不打算進攻俄國人了,在中國人還能抵抗日本人的時候俄國人可以放心的去敲打歐洲”;而張伯倫則在下院發表講話稱“這個條約會放出一個歐洲的敵人,我們不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生”;常凱申公接到情報之後則一連罵了好幾個“娘希匹”。
華北方面一直通過各種渠道向常凱申傳遞日軍準備入侵的消息,以常凱申對日本的瞭解他根本不懷疑這些情報是真的。對日求和是絕無可能,他知道日本人的野心是滅亡全中國,求和就等着滅亡吧。在滅亡之前他就會被中國老百姓拋棄,因爲有華北和日本人打了7年在那裡比着呢,沒打就求和的話一個賣國賊的名聲是跑不掉的,會遺臭萬年啊。而且常凱申也從華北和日本打了7年仍然頑強的存在看到了希望——既然華北能挺住,沒理由能從列強購買武器的國民政府挺不住。幾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常凱申公下定決心:打,至少要打一下才能求和,說不定能堅持到國聯調停呢,打不了做做樣子去打華北一下唄。
從1938年5月開始常凱申便命孔祥熙向美國貸款購買飛機,向歐洲國家購買槍炮彈藥,孔祥熙這些購買飛機的訂單不少都落在了洛克希德公司手裡。波音被加拿大人燒了,洛克希德、格魯曼、道格拉斯和北美公司瓜分了波音的市場份額和技術人員。現在洛克希德和格魯曼由於有技術共享所以在陸海軍軍機方面死死的壓制着其他公司,總是能切下最大的蛋糕,實力越來越強,連孔祥熙都認準了洛克希德公司是美國最有名的飛機制造公司。1937年8月,日本政府通過田中隆吉的情報獲知人民軍開始生產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兩種新型大馬力航空發動機,懷疑是美國人暗自出售給華北方面的。此時美國剛剛和英國簽訂《哈利法克斯條約》,對英國的下一步行動還在觀望中,不能喪失日本這個盟友,無論是爲了安撫日本人還是確實擔心技術被竊取總之是大張旗鼓的對普惠公司進行調查,很多能接觸到核心機密的技術人員都被列入了審查名單。普惠在得知華北方面使用的確實是自己公司最新的產品之後也認爲公司機密被竊取,公司內部也對所有接觸這些機密的人展開審查。這下普惠公司技術人員人心惶惶,“雙黃蜂”發動機的研發進度便被嚴重拖延。直到1938年初緊張氣氛才逐漸弱化,聯邦調查局除了發現幾個人違規把技術資料帶回家過之外並沒有發現更多的線索。但是在一片排外和排赤的情緒影響下,十幾名移民身份和左傾的技術人員和主管或是被按上個罪名送進監獄或者驅逐出境。普惠公司則爲了避免政府的懷疑以爭取軍隊訂單又解僱了另外一些人。這麼一鬧普惠公司元氣大傷,一些僱員轉而投奔萊特公司,讓萊特公司的實力增強了不少。
在這個時候國強給了國民政府的採購人員也就是宋委員長的手下優厚的回扣,飛機的價格卻很低,扣除回扣後基本就是成本價。這讓宋美齡有了在國內有了自誇的本錢“誰說航空委員會貪污購買飛機的款項?你們看看這新買來的飛機又好又便宜,還有什麼可說的?”
國強對維託只好說是爲了維持生產線的運轉速度不掙錢也要生產飛機。可就是這樣在9月前也只交付了33架戰鬥機、4架轟炸機。
1938年8月27日,一個日本刺殺團成員以牀第向蘇聯出賣日本利益爲由刺殺了牀第。這下更沒有幾個人敢當這個倒黴的首相了,要當首相的人必須聽命與軍方纔能收到軍方的保護。日本藉此完全成爲了軍國主義國家。到了9月中旬,日本已經開始進行部署的最後階段,黃浦江上的日本軍艦不斷增加,日本內河艦隊甚至在長江逆流而上一直到達重慶進行偵察。
在這樣的情況下常凱申實在害怕戰爭一開日本軍艦就載着陸戰隊在南京登陸。1938年9月17日,常凱申下達密令調部隊向上海集結,26日又密令在長江上佈雷以便在開戰後殲滅日本內河艦隊。可是國民政府內部到處是日本間諜,行政院機要秘書晃浚父子把這一情報出賣給了日本,日本內河艦隊一夜之間駛出長江口讓常凱申措手不及。
1938年9月29日,日本兩名軍官駕駛摩托車強闖國民政府機場被擊斃,日本宣佈開戰,上海再次燃起戰火。
一開始常凱申公仍寄希望於國聯調停,棄劉宗漢逐次抵抗、以空間換時間的建議不顧集中兵力固守上海,並向日本海軍陸戰隊發起猛攻。同時還聲稱堅決不要華北的援助以同華北劃清界限。但是上海就處在黃浦江上日本艦隊的火力覆蓋之下,日本海軍的九六式陸上攻擊機也從臺灣起飛轟炸上海,上海的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最多時一天傷亡近萬。苦戰一個月國聯仍在不斷開會,毫無實質性動作。這時日本陸軍突然大舉在金山衛登陸,企圖全殲上海周圍的中國重兵集團,常凱申只得命令上海周圍的部隊撤往吳福線和錫澄線即設國防工事抵抗日軍。
由於撤退命令下的太突然,幾十萬部隊撤退混亂不堪。幸好是華北人民軍破譯日軍的密碼把日軍登陸計劃放在了常凱申的案頭,這才爲國民政府爭取了兩天時間,部隊總算是撤了下來。但是等這些部隊退到國防工事地域,卻沒有地圖、沒有作戰計劃、沒有人指定明確的防禦地域、沒有彈藥物資補充,一團混亂。即使這樣,這些虎口脫險的部隊也覺得總算有了一點兒安全感,可是一看所謂的國防工事就傻了眼,有的地方只挖了一道壕溝而已,修築的碉堡射孔大的象窗戶,一看就是鄉下泥瓦匠的手藝,水泥用槍托一砸就掉下一大塊也不知道是用的什麼水泥。就算如此,這些部隊還是在這一線阻擋了尾隨追擊的日本第10軍一週時間。
應該說這次“淞滬戰役”雖然也是在敵人優勢火力下消耗了大量寶貴的部隊,也是一樣的混亂,但是比歷史上的“淞滬戰役”要強多了。首先是破譯了日本的秘密爲幾十萬部隊撤退爭取了時間,二是常凱申內遷工業的準備工作做的早,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基本把上海、南京等地的重要工業設施內遷完畢。日軍也未能在上海殲滅中國重兵集團,這個仗註定是要打成長期消耗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