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

此時天漸漸黑了下來,華燈初上。自清早吃過早飯上朝,到現在粒米未進,徐平是真地感到餓了。趙禎卻意猶未盡,讓小黃門點起燈燭,就是不讓徐平出宮。

這裡是天章閣,供着趙禎祖宗的地方,吃喝都不合適,徐平心裡直叫苦。

讓徐平坐下,趙禎道:“銀行的事情你跟我說清楚了,其他新政儘管去做,只要跟中書商量妥當,我這裡不會阻攔。說起來從你在邕州建蔗糖務,到去年在京西路搞棉布,給朝廷增收了錢糧無數。可國用依然是年年趨緊,不見緩解,希望這一次有個根本改變。”

徐平沉默不語。怎麼緩解?賺的多架不住花的更多,而且莫名其妙就花出去了,都不知道幹了什麼事情。只能希望從下年建立預算決算制度之後,能夠管住花銷的口子吧。

趙禎又道:“開始你講什麼要做預算,把養軍之費也管起來。不是我不支持你做事,只是此事極不易做,你明不明白?養軍之費,必須從長計議,一個不好惹起兵亂,不是小事!”

徐平捧笏:“微臣明白,陛下必然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只是現在的養軍之費就是個無底洞,如果不改,三司賺再多的錢,也是填不滿的。”

“不是已經定了按總數預算,凡增加多少,都有明確數目嗎?只要總數管住了,至於這錢怎麼花,由三衙去定就好。其他衙門插手,諸將必然不滿,朕也就難做了。”

徐平道:“目前只能如此了,還能怎樣?臣怕的就是,日常花費是按總數管住了,但一些非日常的花銷,還是無章可循,讓人無所適從。”

趙禎點了點頭:“我心中明白,自然有分寸。”

徐平默然。他並不想跟趙禎討論軍隊,這個問題太敏感,很容易引起矛盾。由於西北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官員中上書對軍事獻計獻策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談,並不涉及最根本的問題。徐平是真正帶兵打過仗的,反而一直閉口不談兵事。要不是當了了三司使,必須限制軍費的無節制花銷,他連控制軍費的事情都不想提。

禁軍總數幾十萬,而且九成囤駐於北方,對天下的控制穩如磐石。這個年代,長江以南真正開發了的地區只有兩浙和江西,不具備動亂的條件。只要沒有對外戰爭,這個時候是皇帝睡覺最踏實的時期,說軍隊要改革趙禎怎麼可能聽得進去?

趙禎看着窗外,也不說話,過了好一會才道:“天下不聞兵戈數十年,自唐朝時安史之亂起,何曾有過如今天般的日子。常說國泰民安,不就是如此嗎?禁軍或許有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有今日局面,可見國家在軍政上無大錯。縱然多花一些錢,只要不出亂子,總是值得的。然而我聽你的意思,對軍政頗多不滿,只是因爲心中有顧慮,不想講而已。”

徐平斂目不語,只是靜靜地看着自己的腳尖。

趙禎嘆了口氣:“你少年登第,如今做到計相,年未滿三十,天下側目。說話行事格外小心謹慎是應有之意,我能明白。但真要說起來,自天聖五年進士及第起,到如今也近十年了,十年之間,做到權三司使其實也不是了不起的事。本朝十年由通判到參政宰相的也不乏其人,你只是年紀太輕而已。今日在天章閣,沒有外人,你有什麼不想說的話,儘管說出來吧。無非是我聽在耳裡,能不能做,心裡自然有主張。”

話說到這裡,徐平也不能再不開口,只好道:“臣就怕說出來,陛下心裡不快。世上有很多事情,不到事到臨頭,說了徒亂人心。”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這道理我懂。朕自認親政以來,還是能聽得進臣僚言語,不是什麼剛愎自用的人。臣僚言事是本分,說不說在你,用不用在我。”

這話說得好聽,但親政沒幾年,光范仲淹就因爲言論,被重貶了兩次了。雖然都是隨貶隨起,更多的是對他的敲打,並不是真地打入另冊,棄而不用。但這種大起大落,有多少人能夠泰然處之?范仲淹那鋼鐵一般的神經,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話說到這裡,趙禎一定要問,徐平便也就不能不說。反正說了就了說了,用不用趙禎心裡掂量就是。問題終有一天會暴露出來,現在先提個醒也好。

理了一下思路,徐平道:“本朝開國,自棄遷都西京之議,定都汴梁,雖然說是在德不在險,但實際上是在開封府聚天下之兵,國因兵而立。朝廷所議國家大事,必言軍國,地方州曰軍州,盡行軍制。州郡長貳系銜先軍後州,屬官或爲幕職,或爲參軍,地方儲財之庫曰軍資庫,天下財力用途稱之爲贍軍。概括言之,如今天下事最重莫過於軍,國家聚天下之財爲了養兵,本朝可謂依兵而立,以兵爲本。”

宋朝繼承五代軍閥政權而來,徐平所說的自然是事實,也是這個時代所有官員百姓都心知肚明,言語之間並不避諱的事情。雖然宋朝的政策是“崇文抑武”,後人經常把這個朝代稱爲文治,但實際上,當時人的眼裡卻不是如此,國家第一件大事就是軍。至於其他相應的政治、經濟制度,很多都是爲了養軍而出現的。

在趙禎心裡,這是理所應當,五代的規矩就是“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皇帝自然就要掌握天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天下太平。

徐平又道:“然而國家承平日久,武夫當國自然不可能,五代征伐不斷,天下受不了那樣的折騰了。國家制度是一切爲了養軍,然而真正的政事,則爲文治,武夫不預國政。”

趙禎皺了皺眉頭:“依你的意思,莫非還想讓禁軍參與國事?”

徐平搖頭:“臣沒有那個意思,再者說了,就是朝廷同意,禁軍將領又管得了國事嗎?”

很多將領大字不識,連自己屬下有多少人要發多少糧都不知道,讓他們管政事,那不是開玩笑嗎?武夫當國,治理國家靠的是屬下幕僚,不然現在州郡的那些屬官爲什麼稱爲幕職和各種參軍?讓武將管國事,惟一的辦法就是恢復藩鎮制度,那是不可能的。

徐平想要說的是,按他前世的知識,軍事是政治的繼續和延伸,必然是要服從於政治的。如果反過來,強行讓政治爲軍事服務,歷史上一個是秦,二世而亡,另一個就是二戰時的法西斯,一切軍事勝利都是曇花一現。

現在的宋朝,國家因兵而立,而又崇尚文治,實際軍國並提,是兩張合不在一起的皮。

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321章 兩萬匹馬第220章 星空(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24章 賭鬥第66章 以民爲師第13章 折支第40章 炸山第12章 治術(三)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16章 越次入對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84章 蓄勢待發第71章 少取多予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118章突然遭遇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10章 政事不過耍把戲第318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賜名第296章 輿論爭取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32章 小縣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2章 知己知彼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56章 緊急措施第4章 許願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第144章 僵局第1章 宰相第154章 攻城(中)第266章 走投無路第73章 田二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295章 強兵策第196章 補丁第166章 時機正好第75章 世道變了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92章 鑿齒蠻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255章 把放出去的錢收回來!第208章 如果你是元昊怎麼辦?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33章 公事中沒有我覺得第155章 接風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15章 對抗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94章 養起來第80章 花開富貴第23章 又想錯了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10章 新的生意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200章 營田務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7章 乾脆搞大第7章 實際演示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260章 宜將剩退窮寇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38章 軍法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74章 再堅持一下第165章 試探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7章 學以致用第132章 柳八娘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50章 京城故人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52章 從此各不相干第20章 西行第147章 此事極易爲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153章 各執一詞第119章夜戰第53章 萬民雲集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42章 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