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重商抑商

天終於放晴了,陽光灑在鋪滿白雪的大地上,明晃晃地耀人眼睛。

路上的冰終於化了,雖然有些泥濘,馬卻不再打滑。徐平騎在馬上,悠閒地看着路邊的風景,不緊不慢地向南行去。

巡視是例行公事,只要李迪的態度定下來,就沒有什麼麻煩事。只用了三天,徐平便就結束了自己在孟州的行程,完成了今年巡視治下州縣的任務。去了這塊心事,徐平整個人都輕鬆下來,心情也格外得好。

李迪支持徐平的做法,京西路官員內部就團結了起來,個別一般州縣官員的意見無關緊要。至於張耆,他本是武臣,又沒有治績與聲望,這種事情插不上嘴。

只要內部統一,徐平又何必怕呂夷簡呢?不管最後結局如何,一場思想的變革都已經拉開了帷幕,徐平也將正式走到這個時代的前臺。改革是時代的呼聲,早已經有了深厚的土壤,徐平不過是順勢而行罷了。大勢浩浩湯湯,強攔是攔不住的。

看着不遠處冰封的洛河,徐平想起離開孟州時李迪對自己說的話。官場上的事情,並不是以對錯論輸贏,如果徐平只想着說道理,靠道理說服別人,這次多半就要輸掉。道理自然是要講的,只有講明白了道理,才能夠掙取更多的人站到自己一邊來。但是在講道理的同時,也不要忽視了鬥爭的策略,不然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徐平印象最深的,是李迪說,這些道理可以說服他李迪,但十之八九是說服不了關鍵人物晏殊的。要想讓晏殊站到自己這一邊來,徐平還需要在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其他方面是哪些方面?李迪沒有說,徐平也沒有問,有的話說透了就沒有意思了。

晏殊宦海沉浮,世面見得多了,爲人小心謹慎。道理可以說服他的內心,但卻說動不了他的行動,在徐平想來,李迪說的只怕就是這個意思了。哪怕覺得徐平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不給他定心丸吃,晏殊只怕還是鼓不起勇氣反對呂夷簡。不然被呂夷簡找個機會,再一次貶出朝堂,晏殊可不想接受這個結果。

給晏殊什麼樣的定心丸能安他的心?徐平只能無奈地搖頭,他心裡現在沒有一絲一毫的頭緒。歷史上的趙禎特別喜歡換宰執,但不是這個時候,經常被換的人裡也不包括呂夷簡。真正做實事的宰相,實際上趙禎是很少換的。

擡頭看着天上白花花的太陽,徐平突然打了個很響的噴嚏,把周圍的人嚇了一跳。

冬月過去是臘月,新年近了,洛陽城裡漸漸開始有了過年的氣息。今年雖然遭了多年不遇的旱災,但河南府救濟及時得力,民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倒是城裡的人得益於新開的場務和棉布生意,手裡的錢比往年多了很多,今年就顯得分外熱鬧。

這個新年春節剛好趕上立春節氣,開年開春,難得的吉兆,比往年都要隆重。

轉運使司衙門裡,徐平的長官廳依然是忙碌碌,趙諴、李參、盧革和王堯臣等人都聚在這裡,緊張地整理研究着京西路這一年的經濟數據,爲下一步做準備。

旁邊的小書房裡,掛了一塊很大的黑板,幾乎罩住了半面牆。徐平坐在黑板前面,靠在椅子上,靜靜地看着,一動不動。

李覯和王拱辰和兩人在黑板前一左一右,向徐平講解着黑板上面的內容。

財富是什麼的問題由李覯解決,他已經有了大致的初稿,只差細緻的打磨。現在三人集中精力討論的,是財富怎麼被創廷出來,又是怎麼實現的。換句話說,他們正在討論生產和交換的問題。

只有從社會意義上來說,財富纔有討論的必要,對於單個的人,只需要滿足自己各種需求的物品,財富沒有意義。這一切的核心,都在於交換,或者用這個年代的話說,就是商。以前講商人,正面的說法是互通有無,負面的說法是不事生產,只是買低賣高,憑白攫取利潤,對社會並無益處。因爲要互通有無,所以不得不有商人,而不事生產,便就如社會的蠹蟲一般,所以必須要限制。

以小農經濟爲主體的自然經濟,講究的就是自給自足,商人是多餘的,這也是重農抑商政策的基礎。當然,從五代沿襲下來的習慣,入宋以後並不特別歧視商人,但一些限制政策還是存在的。比如爲官做吏,參加科舉,實際上還是有限制。不過這與其說是從自然經濟的經濟基礎上推出來的結論,不如說是商人重利而輕義的傳統觀念的影響。

商人做生意有錢,有錢就好做官。而又不講究精神文明建設,做了官之後便就要爲自己謀好處,影響政策的公平,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纔是這個年代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會主流對商人的看法,與對武將的看法有些類似,就是都重利輕義。

而商品經濟重要的核心便是交換,交換是獲得財富擴大生產最重要的途徑,所以必須從理論上把重農抑商批倒,商品經濟的鏈條才能進行下去。這之中的理論必須要紮實,僅僅是平等對商人的政策是沒有用處的,隨時都可能被翻過來。

“我的營田務裡產了棉花,送到場務裡織成了棉布,棉布賣出去便就得錢了。說實在話,從我這裡看,還真看不出來要商人做什麼。”

王拱辰把自己營田務的事情講完,兩手一攤,看着徐平。

徐平笑了笑道:“然而棉布賣出去了你並沒有得到錢。這裡說的商,並不是以前我們平常說的商人,但凡是貨物從一人那裡到了另一人手裡,這中間的交易便就是商。你把棉花給場務,是收錢的,君貺,你可記清楚了,不是白給,是收錢的!這個時候,你們營田務便就是商人,場務是買貨的。場務裡出來的棉布,也並不是自己賣,而是由三司的鋪子發賣的。三司鋪子就不用我說了,那根本就是商鋪,做着商人的事,不過是官商而已!”

李覯道:“我覺得都漕說得有道理,這裡談商,不能僅僅還是像以前那樣認爲就是住商和行商,凡是貨物買賣,就都是商。只有這樣講,很多事情纔好談。貨物產出來,如果不能賣出去,其實並沒有用處。比如棉布留在營田務裡,賣不出去,即使堆積如山又有什麼用?州縣庫裡的絹帛,如果不賣出去,也是沒用的,今年絹價一跌,平白不知少了多少錢。”

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67章 決心已定第210章 狄青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203章 進佔外城第69章 光耀門楣第30章 端午(中)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0章 早朝第113章 茶引商人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58章 軍政結合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89章 魑魅魍魎第115章 開戰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18章 老臣的勸告第9章 進殿面對第17章 回聲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161章 街上遇故人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43章 熊二焦五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03章 必要嚴懲第132章 柳八娘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66章 無所建明第54章 狗眼看人低第55章 左右虞侯第50章 大典(上)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69章 砲擊軍營第30章 攻略(二)第319章 使節第54章 官與民第4章 針尖對麥芒第62章 政壇動盪第96章 取他人頭來第240章 道理第65章 你放心去吧!第230章 約定第50章 防秋第140章 先聲第216章 狹路相逢第251章 多爭堂除第262章 應對之策第71章 少取多予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38章 出仕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196章 機遇第59章 夜戰(下)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230章 約定第46章 外戚第86章 兩全其美第54章 心有不足第42章 酒名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34章 導洛入汴第87章 猛虎入狼羣(五)第131章 三司歷代條例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53章 如和風光(下)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9章 端午(上)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81章 以毒攻毒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46章 收割機第49章 現場演示會(下)第335章 錢糧準備第78章 河南府來人第195章 衝突第43章 重逢第173章 夜對第323章 雅俗共賞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71章 戰場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4章 大動作第127章 堵門要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