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因地制宜

看過生產馬車驢車的地方,又到旁邊看了獨輪車的生產,模式跟馬車相差不大。作爲畜力車輛的補充,獨輪車也是必不可少的。馬車驢車運輸的距離長一點,獨輪車則用來作短距離的運輸。這種簡單車輛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靈活,與馬車驢車各有分工。

這一片場區主要是製作木材產品的,除了車輛,旁邊還有生產犁、耬、耙等等各種農用工具,甚至還有街頭小販專門用的移動式攤位都有製作。按徐平前世的話說,這裡生產的是各種生產工具,是爲社會提供生產資料的,是重工業。重工業是基礎,自然應該得到扶持,優先發展。這裡雖然用人不多,但佔的地方好,地盤也大。

工業是指採集原材料,並把它們加工成產品的工作和過程,最重要的標誌是形成了社會分工,從農業和商業中真正獨立了出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工業自然也就有不同的產品,不能因爲這時候只能做木頭產品,就不當是工業了。

正如蒸汽時代的工業區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鋼鐵的地方,形成煤鋼聯合體,這個年代當然要選有水力而且採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這裡上游就是中原難得的大片山區,有豐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順流而下,材料來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築壩之後,又有伊洛河豐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當於蒸汽時代建煤鋼產業的好位置。

至於以後生產力發展了,出現了蒸汽機,會出現更合適的工業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慮的問題了。在他前世,隨着生產力水平的變化,以前的重工業區也衰落下去,被新興的工業中心所代替,那並不表示以前建工業中心就錯了。

各處看完,到這場務監官的官廳裡坐下,徐平對楊告和種世衡道:“看過一遍,你們心裡如何想?有什麼建議和意見,儘管提出來。”

楊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這裡的場務一年可以制多少馬車驢車出來?對了還有一點,只說驢車馬車,這車牛能不能用?現在民間到底還是用牛的多。”

“當然也可以做牛車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換一下就可以。馬驢騾用的是短套,牛車最好用長套,短套雖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楊告和種世衡對視了一眼,都暗暗搖了搖頭。說來慚愧,徐平說的長套短套是個什麼樣子他們還真沒見過,也不知道爲什麼這樣區分。現在只好記在心裡,以後找人問就是。

道理其實很簡單,人類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這兩個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國的役畜品種,馬驢騾都是乘挽兼用型,換一種說就是既可以利用牽引力也可以馱負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負重能力,長時間使用盡量避免利用牽引力。因爲它們的瞬時牽引力,比如說馬,與牛比相差不大,但一兩炷香就會力竭,牽引能力迅速下降,強行使用會很快暴斃。而馱負能力則長時間使用也下降不多,軍馬可以馱着人數個時辰。所以拉車的時候,要分一部分載荷在它們的負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氣主要是在牽引力上,特別是長時間使用,牽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勞。古人說服牛乘馬,自然是有其道理。

與利用負重能力和挽力相適應,便就有長套和短套的區別。長套是儘量讓車的載荷都在車輪上,用人駕車,來控制方向,利用役畜的牽引力。短套則要分很大一部分載荷到役畜的身上,用俗語說就是車要前沉,乘力挽力兼用。馬車在拉貨物的時候要用短套,才能充分地利用馬力,空車就可以換成長套,讓馬得到休息。牛則剛好相反,拉貨物的時候用長套,利用牛的牽引力,空車時可以換成短套,讓駕車的人休息一下。

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特點,纔會用牛來耕地,用馬驢騾來騎乘或者拉貨物馱貨物。騎在牛背上的往往是牧童,年幼身輕,要麼就是神仙。而馬則一般不用來耕地,這個年代的驢了體型還不大,不堪使用,只有騾子可以勉強部分代替黃牛,但不能長時間使用。

至於後世所提起的馬耕,別說是現在中原及周邊的馬種,就連歐洲也沒培育成功重挽馬。沒有重挽馬,什麼馬耕和馬拉火車都是鬧笑話,牽引力重載的情況下,普通的乘用馬跑不了一里路就廢掉了。歷史上是歐洲有野生的重型馬,那裡的人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利用重型馬培育出了重挽馬,然後再與其它馬種雜交,得到了偏向挽力的乘挽兩用馬。有了重挽馬,纔有了歐洲人的馬耕,纔有了四輪的載貨馬車,纔有了馬拉火車。用亞洲的乘用馬,不管是蒙古馬還是阿拉伯馬,做這些都遠遠比不上老黃牛。哪怕牛的生活性不適宜跑長途運輸,必須花大量時間吃草,但最少不會一兩天就累死,還累死也跑不了幾里路。

中國建國初期開發東北時的馬耕,是建立在新培育的挽馬基礎上的。沒有那些雜交出來的挽馬,哪怕家家戶戶養上幾十匹也是白搭,中國的馬乾不了牛的活。

現在這個年代,就是從歐洲引重型馬進來,徐也等不及培育出堪用的重挽馬。那樣的時間是以百年計的,哪裡能夠等得起?做事情自然應該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

這裡製出來的馬車,賣的時候同時配備套具,長套短套各一副。而賣耕犁的時候,也用時配備長短套,與馬車不同的是那種套具是牛用的。牛和長套既可以用來耕地,也可以用來拉車,短套則就是駕車用,與普通的牛車套具基本相同。

其實與車比起來,這些套具的效果更大,是徐平利用自己前世多年在農村跑來跑去的見識,進行改良的。只是套具不顯眼,沒有引起別人的重視而已。

重定五等戶,馬、驢、騾、牛和駱駝等等役畜都不再算進戶等資產裡面,必然會刺激民間多養。有了更多數量的役畜,再加上新式的便宜車輛,便於社會的交通往來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能力的增強,再反過來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

徐平一切努力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商品經濟在這個時代發展起來。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便會促進生產力前進,會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到那個時候,哪怕就是減稅,官府收到手裡的錢糧也會有巨大的增長,這纔是長治久安之道。

第230章 約定第9章 科舉冤家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78章 入甕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59章 分歧第24章 大動作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235章 課餘時間第177章 重商抑商第44章 白酒代言人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185章 傾國之戰第8章 通判廳第151章 抓捕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99章 晚生司馬光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80章 天章閣夜對(上)第77章 你倒黴第112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4章 邕州城外第327章 攻守三策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20章 送行第39章 黃師宓第152章 渡河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155章 解套第298章 夜襲第14章 治術(五)第51章 大典(下)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78章 入甕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71章 意外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40章 從前第28章 出使歸來第134章 救星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201章 一舉兩得第79章 後苑飲宴第5章 家的味道第151章 新市場第165章 試探第86章 猛虎入狼羣(四)第85章 猛虎入狼羣(三)第80章 花開富貴第328章 下下之策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193章 煙雨三月第91章 不合規矩啊第87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上)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94章 春狩防秋第55章 晏殊之論第19章 忠州小衙內第91章 你只管去做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309章 徵募結合第25章 廷辨第195章 反攻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41章 串香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31章 端午(下)第91章 猛虎入狼羣(九)第4章 郊迎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79章 宣傳戰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55章 左右虞侯第21章 忠州的故事第126章 選差外州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97章 流年第68章 別跟着我第315章 亂戰第26章 峰迴路轉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192章 鑿齒蠻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87章 地方耆老第37章 夜對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91章 大勢第208章 進城走正門第18章 農田輯要第185章 三司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