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芳帶的這一二十個殿前司諸班直,地位與楊景宗自然是天差地遠,偏偏楊景宗還沒有辦法他們。按規制,別說他皇城司,就是三衙的其他侍衛馬軍和步軍兩司,路上見到了也是當作不認識,根本就不互相管轄。
有本事,楊景宗就去找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夏守贇去。那也是真宗的藩邸舊臣,只是他賣不賣楊景宗的面子,可就不好說了。得罪一個皇親國戚,還是得罪自己的手下以後沒有人聽自己的,一個沒有任何威望的管軍大將會選什麼都不奇怪。
看了看衆人,魯芳冷笑,讓人去把喬大頭扶起來,口中道:“我們先走,這賬慢慢有的算!京城裡面擡頭不見低頭見,不怕他們跑了!”
“走?往哪裡走!”楊景宗終於清醒了過來,大吼一聲:“來呀,把這些人給我圍起來!擅自闖我家門,一個也不許走了!”
一直到現在,楊景宗也沒有問過一句,喬大頭帶來的到底是什麼消息,可信不可信。眼看事情要糟了,纔想起來,如果這個渾人真有軍情稟報,那自己今天可就闖了大禍了。動用私刑不說,還貽誤軍機,趙禎再是迴護,也免不了一個降職外任。
不管是楊景宗的皇城司衛士,還是在這裡賭錢的武官,都被這幫邕州軍弄得面上無光,有點下不來臺。聽見楊景宗終於開口了,一個一個出了口長氣,一涌而上把魯芳等人圍了起來。
魯芳帶人來就是準備打架的,當下拉開架勢,把喬大頭圍住,跟這些對峙。
李璋看看天邊的一輪紅日,漸漸滑落西山,再看看對峙的兩幫人,如同烏眼雞一樣,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知道今天只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置身事外,平息事件也只有自己去想辦法。
想了又想,李璋向楊景宗拱手行禮:“阿叔,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你還要一直鬧下去嗎?地上的這個人,可是說的有軍情奏報,不能耽誤了。”
楊景宗見自己的人佔了上風,膽子又壯了起來,惡狠狠地對喬大頭道:“你這個賊骨頭,到底有什麼軍情,且說來聽聽!”
“我呸!”喬大頭啐了一口,“你個鳥太尉一看就不是好人,偏偏不告訴你!”
楊景宗冷哼一聲,只是吩咐自己的人把魯芳等人圍住。只要把人拿去,有的是辦法消遣他們,還怕撬不開一個莽漢的口!
李璋見天色已晚,再也不能耽誤下去了,對楊景宗拱手:“阿叔,事情到了這個田地,小侄也無能爲力,只好告辭!”
楊景宗冷哼一聲:“你莫不是要進宮裡去?我告訴你,你找太后來我也不怕!”
李璋苦笑:“我雖然是閤門的人,但都這個時候了,想進宮又哪裡進得去?”
楊景宗看看天色,知道李璋說的不錯。皇宮不是想進就進的,李璋是皇帝的親表弟也不行,沒有特別重大的事情,根本就不會有人給他通稟。
李璋的身份在這裡,楊景宗也不能把他怎麼樣,只好讓他離去。看李璋出門,楊景宗在他身後惡狠狠地道:“你只管到家裡好好呆着,不要到處亂嚼舌頭!”
李璋也懶得再理他,帶着兩個排軍出了巷子。到了巷口,卻不由躊躇起來。
這件事就此撒手不管是不行的,徐平那裡無法交待,後來問起來趙禎那裡也無法交待。但管,怎麼管呢?李璋有些迷茫。
一個辦法是去找楊景宗的上司,皇城使英州刺史王懷節。可王懷節平時就管不了楊景宗,這個時候去找他有什麼用?
再說王懷節的身份特別,他的父親王繼忠,鹹平六年與契丹作戰的時候被俘,被蕭太后看中,把自己的一個族女嫁給了他。當時大宋只當他已經殉國,對他家裡優加撫卹,錄了王懷節以下他的四個兒子爲官。澶州之戰的時候,契丹主帥戰死,契丹想和,讓王繼忠向宋上表,澶淵之盟的談判由此開始,宋也才知道他還活着。
這個故事可能就是徐平前世的《四郎探母》的原型了,只是當時宋和契丹兩國的關係非常奇葩,後人很難理解。王繼忠在契丹的地位很高,宋使每次到契丹,也會專門帶禮物給他。而王繼忠也一生忠於宋,自己多次要求返回,宋礙於和約竟然就不同意。這種情況下契丹待他還非常優厚,一直封到楚王。宋待王繼忠的兒子一樣也非常不錯,他兒子王懷節順順當當做到了皇城使,徐平都覺得難以理解。
李璋只是聽了一耳朵喬大頭髮現蕃邦細作,也不知道是党項還是契丹,代州跟這兩個地方都接壤。如果是契丹的細作,王懷節必須避嫌,去找他就不合適了。
要麼去找殿前司的長官副都指揮使夏守贇?李璋搖了搖頭。夏守贇就是真宗重用東宮舊臣,管軍大將怯懦無能的典型代表。讓他來管,他管得了誰?還不如不來。
想來想去,李璋不得要領。暗歎一聲,要是父樣在京城就好了,他見多識廣,在官場上陪了多少年的小心,一定有辦法。父親不在,徐平在也好啊。自己這位哥哥小的時候也不怎麼成器,等到長大了,凡事都有主意。在他眼裡,這肯定只是小事。
在巷口徘徊一會,看看紅日低垂,李璋裡越發焦急。
突然之間,李璋想一個人來,用手拍了一下腦袋:“我怎麼把段阿爹給忘了!”
騎着快馬,李璋回到自己家裡,快步來到段老院子的住處。
老院子正在帶着李璋的弟弟玩耍,見李璋急匆匆地進來,問他:“大郎,什麼事情如此焦急?今天不是你在宮裡當值?如此早就回來了?”
李璋上前,把今天遇到的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問道:“段阿爹,現在楊太尉的外宅裡,邕州來的那些人跟皇城司和幾個三衙武官拉開架式,看看就要火併。這事情我不知道也就罷了,知道了不管,以後會落無數埋怨。但怎麼管,心裡又沒有主意。”
段老院子讓李璋的弟弟自己去玩耍,在交椅上坐下來,對李璋道:“大郎,你這是關心則亂哪。其實,仔細想想,放對的那些都是什麼人?邕州來的那些人,本來是有些野性,只是幾個月下來,磨得也差不多了。至於楊太尉,跟那些不成器的兵痞和百姓耍一耍狠還是可以,對上這些人,十有八九是討不了好處去。至於在那裡的幾個三衙武官,本就是跟遊手好閒的街頭閒漢差不多,靠着祖宗蔭庇在三衙裡吃飯,又有什麼決斷了?所以,這事情多半是鬧不起來。”
李璋遲疑道:“段阿爹的意思,這事情我只要旁觀就好?”
“那自然不行!你已經撞上了,當不知道,事後徐平和官家都要埋怨你。依我看來,現在宮裡自然是進不去了,你不如乘着外城門未關,騎上快馬去中牟白沙鎮,把這事情說給徐平知道。他那裡正在收什麼棉花,政事堂和樞密院的相公都在,要有什麼決斷,反而比其他人都方便得多,也快得多。”
李璋想想道:“樞密院的李相公在那裡。只是,樞密院也不好插手三衙事務。”
段老院子笑道:“是不好插手三衙事務,但那個五臺山來的人,不是說發現了蕃邦細作?這是邊情,可就是歸樞密院管了。你儘管去,到底該怎麼管,徐平和相公們自然會有主意。你經過的事情還少,你想不出來的,他們會想出來的。”
李璋還是有些半信半疑,徐平也只是比自己大兩歲而已,又多經歷過什麼事情了?以前也沒覺得自己比他差不多少,就是自從中了進士,突然就一下子與自己拉開了距離。祖宗以來重要讀書人,中個進士就這麼厲害?
看看天色不早,李璋辭別了段老院子,帶了兩個排軍,出了家門,向新鄭門而去。
樞密院雖說是軍政大事無所不統,但三衙還是有很大的獨立性,政事堂和樞密院完全插不進手去。宰執們能夠限制三衙的,只是對幾個管軍大將的提名權,決定權還是在皇帝那裡。而且皇帝對三衙軍官與其他官僚的態度不一樣,一直把權力牢牢地掌握在手自己手裡,不允許其他人染指。
最極端的太宗時候,一些都指揮使之類的小官也是皇帝自己定,任何人不得插手。
皇帝掌握軍權並沒有什麼,問題在這些人事任免,皇帝又從哪裡知道誰合適誰不合適?管軍大將是帝王親信,除了聽話一無是處,又能提拔出什麼人來?
到了這個時候,三衙禁軍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地步。各級統兵將官,全部都是一個小圈子的,他們一靠資歷,二靠祖蔭,很多對軍隊事務一竅不通。而真正那些有能力的,又被這個圈子壓制,升不上來。僥倖升上來的,也會被排擠,鬱郁不得志。
這也是在歷史上與西夏開戰的時候,明明統兵官全部滿員,甚至還有剩員,滿朝上下卻都感嘆無將可用的原因。可笑的是,那些佔着位子的統兵官竟然自己也這麼覺得。等到軍隊出現了缺額,很多位置沒有合適的人提拔上去,偏偏又人才濟濟了。
趙禎從邕諒路那裡抽人補進三衙,又把三衙的軍官派到那裡去鍛鍊,策略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但問題就在於,這些新來的人與舊圈子裡的人矛盾如何解決。現在邕州來的人還是勢力太小,無法直接跟三衙舊將起衝突,算楊景宗倒黴。等到後來,如果趙禎堅持自己的策略,這種矛盾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