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巡視河道

不大一會,內侍帶着小黃門用盤子託了兩盤切好的西瓜進來,分給在座的諸位大臣。

趙禎拿一起片道:“李紘出使契丹,帶了些西瓜種子來,徐平便在莊子裡培育出了這西瓜。據說現在季節還有些早,不是十分地甜,不過口味已經是不錯了。”

衆人吃着西瓜,紛紛稱是,都道這口味已經是其他瓜果所無,十分地好了。

吃罷了瓜,衆人都淨過了手,纔開始正式談事情。

徐平朗聲道:“中原通東南,古有鴻溝,自隋煬帝開大運河,引黃河水入汴河,連通江南兩浙,自唐以來,得以江淮米養兩京,爲國家大計。然而黃河水多泥沙,水入汴河後泥沙淤積,必須年年疏浚,才能不影響漕運。疏浚汴河,不但使得漕運不便,而且勞民傷財,河岸百姓年年苦於勞役,逃亡者衆多。郭諮去唐、汝、蔡三州,沿路查看地勢,覺得可以導洛水入汴河,代替年年重開的汴口。洛河水清,如果能代替黃河水,則就可以省了疏浚汴河的麻煩,而且也不用冬天堵汴口,來年重開,可以省無數功夫。”

趙禎問呂夷簡和王曾:“相公以爲如何?”

呂夷簡捧笏道:“回陛下,不說疏浚汴河,就是每年重開汴口,還年年所在不同,就讓巡河廂軍不勝其擾。果能引洛水入汴河,僅此一件就功德無量。”

汴河接黃河的地方稱爲汴口,每年到了冬天旱季,必須把汴口堵上,不然引來的黃河水沒多少,泥沙卻不知有多少,跟泥漿一般。來年再開汴口的時候,黃河裡的泥沙早已把舊汴口填塞,而且會在附近形成巨大的河灘,必須重新找合適的地點重開。

年年開新汴口,塞舊汴口,那一段黃河岸堤被挖得跟篩子一樣。而且由於河灘的形成,河道逐年北移,汴口開起來越來越麻煩,都知道不是長久之計。

王曾也道:“此事若果然可行,真是利國利民之舉!省了開汴口的無數功夫,從此汴河可以常年漕運不息,不需要秋天之後便停了。而且徐平的奏章裡提到,利用夏秋雨水多的季節,用洛河清水沖刷汴河水道,也省了疏浚的功夫。”

趙禎點頭:“朕也覺得這是好事,只是不知道能不能修成。”

呂夷簡起身捧笏對趙禎道:“改汴河的引水口,不是小事,只怕要動用沿河州縣的數萬民夫,擾動不小,當要小心謹慎。臣以爲,此事可以責成徐平,選合適人手,去查看沿線。用一個月的時間,把路線查探清楚,所需人手錢糧,都一起算清楚。朝廷指派大臣專門提舉,在入秋雨水多起來前修建完畢。如果時間不足,則先開掘無甚影響的地方,等到了秋後雨水少了的時候,再一鼓作氣開掘完畢!”

王曾起身:“臣附議!”

“如此,事情便定下來。對了,原河北路轉運使王沿,在河北任上開溝治渠,灌溉農田不少,可命他爲徐平副手,一起去查看河道。”

聽了趙禎的話,徐平才明白爲什麼三司的幾位副使會如此變動,原來只是要把王沿安排到戶部副使的位子上。若按六部之制,開修河道應該屬工部,而三司是奪各部之權,與此有關的是鹽鐵司下的胄案和戶部司的修造案,留下王沿就是讓他參與到此事中來。

王沿這個人,想法很多,而且勇於提出來,勇於實行,惟一的問題就是他的很多想法都是一時頭腦發熱,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自己不同時間說的都對不到一起去。

在河北轉運使任上,王沿主張興修水利,修了不少水渠灌溉民田。以前朝中的官員大多都是認爲他貪圖功勞,實際上開的那些渠並沒有什麼用處。結果到了他離任的時候,邢州那裡民間爲了爭渠裡的水而出了人命官司,滿朝上下才知道那些水渠真的有用,對王沿的評價一下子就翻轉了過來。

剛好徐平上奏碰到王沿這件事情,朝中便想借助他在水利上的經驗,參與此事。不然不可能到了陛辭的時候,對他的差遣一下子來了這麼個大轉變。

徐平自己是用前世的知識一步一步摸索着做事,真心不希望有衝動型的官員與自己合作,會徹底打亂自己做事的步驟。

呂夷簡和王曾領旨稱是,徐平只能無奈地看着,這種事情上他可插不上嘴。心裡想着怎麼與王沿配合,儘量讓他穩重一點,不要想着一鳴驚人。

當下事情便就敲定下來,端午節之後,以徐平爲首,王沿爲副,郭諮陪同,前去查看洛水到汴河的水道。以一月爲期,拿出一個可以施行的方案出來。

徐平又道:“挖河開渠,土木建造,這些還是來到京城的橋道廂軍做得順手。此去查看河道,請那裡派得力人手來,隨我前去,他們做這些事情是慣了的。”

趙禎轉身對張士遜道:“那橋道廂軍就塹時先隸鹽鐵司之下,如何?”

張士遜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人天天在幹什麼,幾指揮廂軍,還至於讓他一個樞密使操心,當下點頭:“臣領命,樞密院便先撥他們去三司,水道修好再調回。”

其他的便是一些細節,如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提舉司如何配合,京西路轉運使司和沿路州縣如何配合,徐平等人出行的權限等等。這些都有先例可循,重複一遍罷了。

諸般敲定,徐平突然有一種放鬆的感覺。

以前在邕州的時候,一心想着回到京城過這種上朝退朝,進衙門料理完公事回家的日子。結果呆上一年,卻有些煩了,巴不得能夠有機會出京城走一走。

每天半夜起牀,披星戴月地去上朝,一站就是幾個時辰。再加上三司衙門裡的事情特別多,哪怕就是處理日常公務,一天也就差不多過去了。

天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徐平還能接受,但早起上朝真是受不了,與他前世相比,這簡直就是顛倒着時差過日子。如果十幾二十年都是這樣,徐平想想都覺得要發瘋,難怪大臣們年老了都是請個外郡養老,在京城裡還不被折騰死。

哪怕只是出去一個月的時間,也足以放鬆自己這一年積攢的不適了。

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97章 雪中論兵第46章 忠州事發第30章 攻略(二)第50章 牛羊滿欄第65章 智雲法師第50章 防秋第26章 龍門酒家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155章 攻城(下)第54章 將要離去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254章 出路第148章 由他們去吧第84章 蓄勢待發第38章 統計學第11章 潑皮第74章 埋伏第100章 鑄錢第74章 請君入甕第52章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第61章 按戶配炭第286章 長兄如父第81章 準備迎駕第152章 渡河第68章 示恩不招怨第170章 思家的情緒第176章 錢糧爲綱第53章 秦二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201章 陛辭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24章 談判第288章 斬了就是第96章 改天換地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92章 鑿齒蠻第109章 補天裂第96章 有錢萬事皆順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207章 離別第61章 裂痕第7章 學以致用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50章 露布報捷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179章 宣傳戰第29章 政本初心,從民所欲第187章 包拯第9章 詠梅第308章 戰爭也要本錢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44章 增兵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173章 夜對第123章 出書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36章 堵截第92章 可以招兵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71章 少取多予第65章 智雲法師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43章 插手忠州第241章 白壁題詩第16章 嶺南故人第156章 明爭暗鬥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83章 有放有收第83章 以打促和第92章 給我們看誠意第40章 清香白酒第101章 不能治家,焉能治國?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1章 徐家莊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02章 首告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139章 朝爭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160章 呂公綽第116章 清理後患第27章 辨司馬光第72章 魚水第67章 選擇第97章 試探第128章 換相第204章 換相(下)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72章 提綱挈領第215章 統一指揮第184章 爲什麼呀?第106章 邕州之茶第21章 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