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一日兩待制

剩下來的兩天平平淡淡,王拱辰和歐陽修等人由李覯陪着在莊子周圍遊玩。此時正是春季,到處繁花似錦,也不會單調。藉着這個機會,李覯也向他們請教文章。

徐平抽出空來,專心寫自己的《農書》,順便問莊裡的老農一些事。這處莊子在徐平手裡發展起來,從最開始的土質改造,水利設施,積肥改進工具,徐平都曾親手做過,過程比任何一個人都清楚,寫起來得心應手。

感覺得出來,歐陽修等人與徐平有些疏離。他們正雄心萬丈,徐平這種低調做事的風格顯然不中他們的心意。從西京幕府入館閣,在他們看來正是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怎麼可能再沉下心去學自己看不在眼裡的東西?

徐平也不放在心上,他一向抱着一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只管安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至於別人怎麼想,由着他們去吧。

從中牟莊園回來,徐平用三司條例編修所的名義上了《新編條例》的初稿。實際上公吏的培訓已經開始使用這套教材,現在只不過是徹底出齊了。反正是初稿,朝中大臣們有什麼意見可以提,後續的教材改過來就是。

然後又以自己的名義上了《農事八字》,就當是總結了自己的中牟莊園和在邕州爲政的經歷,把自己兩世爲人的農業知識大半都寫了進去。

就這麼過了五六天,朝廷的反應沒有下來,邕州的工匠卻先到了。

新開場務的時候就定了從邕州轉僱一批工匠過來,作爲熟手,免得新場務開了無人可用。這些人在邕州的時候是蔗糖務下屬的平民,與種甘蔗榨糖的並沒有區別,但到了京城身份不好確定,只是催着他們先來。

京城場務裡面的工匠分好多種,有隸屬於廂軍的,也有場務自己帶編制的工匠,還有從平民中僱來,所謂“和僱”的。待遇自然是“和僱”的最好,基本按照市價,一些手藝好的工匠比管理的官員收入都高。實際上真正的技術也大多都是在這些人手裡,場務直接管理的人大多都是雜工。

按徐平的意思,邕州來的工匠自然是按照平民“和僱”來算,不能虧待他們。庫務司卻不同意,要先看看這些人的手藝,實際上就是對場務的重要性才做決定。如果只是雜工一樣可有可無,他倒是想直接編到廂軍裡去,耗的錢糧少,還好管理。

這一天徐平在新的場務那裡忙完,回到編修所,剛一進大廳,王拱辰就道:“副使是到哪裡去了?剛剛宣敕的來,見你不在,又回去了,說是明早讓你千萬等在衙門裡。”

徐平怔了一下,問道:“什麼事情?衙門的事還是我的事?”

“自然是你的事!我特意問了,說是因爲前些日子新條例編成,再加上你上的《農事八字》深得大臣讚賞,升爲待制了。”

徐平有些蒙,這次升得有些過於容易了。編農書的歷朝歷代都有,真正編成,朝廷也會有獎勵,但一般都是給錢升點小官。徐平這次本官沒動,但一下子從館職升爲待制可是突破性的升遷,按例來說應該有人先給自己打招呼纔對,沒這麼突然襲擊的。

此時的官員拋開文散官和勳等幾乎不起作用的系統,表明身份等級的還有本官、職和差遣三個大的系統,爵位則相對不普遍。說官員的身份時都說官職,官和職自然是最重要的,官即是本官,職就是館職。有官未必有職,帶着館職本身就說明了身份不同於一般的官員,升遷也更加迅速。

職又分兩大類,待制及帶制以上的稱爲侍從,以下的稱爲庶官。從名字就可看出,侍從官的地位與皇上更加親近,也更加顯耀,升遷更加飛速。朝廷的一些重要職位,比如知開封府,三司使等等,都明文要求待制以上纔可擔任,本官反而無關緊要,只是決定官員的本俸罷了。實際上待制以上,本官飛遷也遠超其他官員,很快就能升到上層。

一般來講,要升待制上,必然是有大臣保舉,中書同意,進熟狀,皇上也不反對,纔會下制敕正式升遷。這個過程中肯定要先跟升遷的官員通氣,不跟人說還保舉什麼。

徐平這次卻是一點消息都沒有,突然之間升遷的敕書就下來了。這隻能說明一點,是皇上直接下手詔到政事堂,中書不反對,纔會出現這種情況。

一般的政事,都是政事堂里宰執商量妥當,寫成文字,宰執簽名,上呈皇上,這稱爲熟狀。皇上用印,熟狀成爲詞頭,回到中書,再下到中書屬下的舍人院。舍人院根據詞頭寫成制敕,宰相審查無誤,簽名,稱爲畫敕。如果對舍人院寫的不滿意,宰相有權直接修改。這中間當然還牽涉到其他幾個衙門,理論上也有封駁的權力,但主導權是在中書。就是皇上本人,實際上很多熟狀也是不過目的,直接由內尚書省看過根據慣例用印。

敕必由中書,不然沒有完整的法律效力。即使皇帝要下命令,也要用手詔的形式寫詞頭到中書,中書同意了纔會到舍人院,舍人院本來就是中書的下屬衙門。至於學士院,所擬的制書範圍很窄,比如宰執、使相和親王的大除拜之類,還有大赦德音等等,具體政事基本不參與。而不經政事堂的手詔,官員們是可以拒絕執行的。

徐平想來想去,還是想不明白,問王拱辰:“宣敕的來,我不在就回去了?他們沒有說什麼?難道不應該是等在這裡,派人去喚我嗎?”

王拱辰道:“本該是如此,哪有宣敕不見人,便直接就回去的道理。我問過了,是因爲他們要宣兩人升遷,副使不在,他們又時間緊急,便去了那一家。說是從那裡回來,再向副使宣敕,也誤不了什麼。”

“還有誰?難道也是升待制?”

王拱辰笑着搖頭:“副使可是說着了,正是還有一人今日升待制。一日升兩待制,這可是不常見,突然之間待制也不像以前那樣高不可攀。”

對狀元出身的王拱辰來說,別說是待制,殿學士也不是高不可攀,只是要一點一點地熬時間罷了。但對於一般的進士來說,升到待制就是麻雀變鳳凰了。

徐平想了一下,又問道:“還有一位是誰?也不知道我升的是哪一閣?”

王拱辰站起身來,口中道:“我問了,這是好事,宣敕的倒也沒有隱瞞。另一位是去年貶出京城的范仲淹,升爲天章閣待制,改判國子監。副使還是比他好一點,是龍圖閣待制,說起來都是相同,但總是聽起來強那麼一點點。”

王拱辰笑眯眯的,顯然是覺得徐平地位高了自己也跟着沾光。

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1章 宰相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120章 將相之家第265章 瀚海第121章過門不入第48章 風波第59章 合謀第76章 稅改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90章 各讓一步第79章 麻煩看清楚第3章 一路千里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48章 現場演示會(上)第47章 應對第282章 父子相殘第77章 訣別第76章 徐平的憤怒第62章 劉員外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25章 你們不懂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56章 銅版第224章 劉璠堡被圍第308章 怪物第2章 這個技術不好細說第66章 文臣武將第45章 白砂糖第309章 打個招呼第146章 泉布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59章 分歧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22章 三司集議第33章 我有秘法第83章 以打促和第42章 旬估第33章 我有秘法第275章 稅役改革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59章 夜戰(下)第13章 糉子第180章 我們錢多第6章 不同的做事態度第24章 富貴田園第49章 戰後忠州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218章 錢是什麼第190章 谷口初戰第202章 換相(上)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0章 定計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04章 焦慮的林素娘第293章 敕勒川第75章 契丹會如何?第198章 演練第63章 放生池第180章 投名狀第150章 各懷心思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49章 應有權變第232章 李覯出仕第170章 文人的優越感第70章 南下大道第47章 應對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205章 內外交困第72章 底氣第80章 小人難纏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章 矛盾第47章 應對第128章 換相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03章 事發第272章 換將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72章 能戰方能和第66章 新鮮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3章 屬下第12章 權在手,跟我走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130章 瘋狂時代(一)第123章 再嚇一嚇第80章 契丹的壓力第6章 手段第60章 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