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分頭行事

直到門外響起軍將的高聲稟報,徐平才把思緒拉回到現實中來。

開了門,雜吏引了兩個官員進來。

前面一個五十多歲的官員向徐平拱手:“新任御史知雜司馬池,奉臺主之命前來鹽鐵司,共同審理昨日三司公吏衝撞宰相御史一案。“

另一人道:“開封府推官吳遵路,奉知府之命前來。”

徐平忙站起身來,與兩人敘禮罷了。

司馬池是從鳳翔知府任上調回京來,年後才上任。本來年前就要調他入京知諫院,他一再謙讓推辭,直等到現在才入京。不過也正是因爲如此,躲過了年前廢郭皇后的那一場臺諫言官的大禍,因禍得福。

吳遵路則是天聖年間上書得罪太后,出知常州。在常州任上應對蝗旱災情得力,因范仲淹之薦調任權開封府推官。

兩人都是真宗年間進士,說起來資歷比徐平老得多,不過官職卻相差甚遠。御史臺和開封府派這兩個人來,也是此事以徐平爲主的意思。

說過幾句客套話,徐平向兩人介紹了目前案件的情況。

司馬池道:“我過來三司的時候,王相公親手交予我昨天記下的鬧事公吏的性名,還請副使差人,按照名單拿人。”

徐平笑了笑:“名單僅此一份,爲防意外,再抄錄一份如何?你們兩人都是奉命來參與此案的,什麼事都不好瞞你們,便與判官劉沆一起,一邊抄錄名單,一邊按名單檢視三司公吏名籍,同時差兵士出去拿人,可好?”

兩人一起拱手:“但憑副使吩咐!”

徐平便讓門外軍將喚了劉沆過來,對他道:“你帶知雜御史和吳推官去檢視名籍,備好人手,一切聽從司馬御史吩咐。何人該拿,如何審問,不可馬虎了。”

劉沆應諾。

司馬池對徐平道:“副使客氣,此事還請副使主持。”

“拿的是三司的公吏,我也不好過問太多,司馬知雜多費心。”

這種事情沒什麼花頭,徐平又何必參與進去惹人嫌疑。讓御史臺和開封府的人親自動手去做,親眼看着,也讓他們知道這事情有多麼離譜。

知雜御史雖然官位不高,但作爲御史臺的副長官,地位卻極爲尊崇,其出入導叢比徐平這個鹽鐵副使還要威風得多。既然徐平不參與,三人中便以司馬池爲主。

三人告別了徐平,由劉沆帶着去了兵案的官廳先覈查名單,再照名單抓人。

春天的陽光從門口窗戶爬進來,暖洋洋地烘得兵案官廳裡有些慵懶。

當值的吏人強打起精神,抱着各種名籍往來穿梭,供中間案几上的三位官員查閱。

司馬池手裡拿着昨天王曾府前記錄的名單,在中間高聲唱名,姓甚名誰,在三司裡的職司,一個一個念下去。

吳遵路和劉沆兩人趴在案几上,對照着名籍一個一個搜尋。對上了名字便隨手批一張傳票,讓旁邊的廂軍軍官帶人去抓人回來。

把手裡的名籍放在一邊,吳遵路嘆了口氣:“這是怎麼回事?不過才覈對了二十多個人,就有五個查無此人!難不成昨天有很多是隨口編的名字?”

這時司馬池正念道:“劉三水,鹽鐵司設案前行——”

劉沆聽到不由就笑了起來:“不瞞二位,昨天我也在王相公府前,報的就是這劉三水的名字。當時也沒有人查驗,也沒讓衆公吏互保,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估計有很多人也是跟我一般,當時隨口編一個名字糊弄了事。”

吳遵路搖頭:“這是圖的什麼?”

“哪個知道王相公記下人名來要幹什麼?心裡有疑慮的,自然就隨便編個名字讓書吏記下來,秋後算賬也找不到他的頭上。”說到這裡,劉沆的臉色嚴肅起來。“而且,那些帶頭鬧事的心裡有鬼,只怕他們根本不會留下真名。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只是按照王相公的名冊拿人,那多半就把主犯放過去了!”

這個道理很明白,只有那些一心怕被裁掉,對自己昨天行事又沒有什麼概念的人才會把名字留下來,這些人偏偏最無辜。

司馬池和吳遵路都是多年在底層摸爬滾打的人,如何不知道這個道理?

兩人對視一眼,問劉沆:“你昨天一路隨行,對事情經過比我們清楚得多,鹽鐵司這裡定然有了對策。何不說給我們知道,一起合力行事!”

“哪裡有什麼對策,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罷了。”劉沆只是搖頭,“現在惟有把能夠確認的人先抓起來,慢慢審問。數百人之衆,只要下功夫,總能問出點什麼來。”

與此同時,徐平長官廳旁邊的一間小偏房裡。

兩個壯漢被索子捆了手腳躺在地上,吃力地伸長脖子四處打量周圍的環境。

突然聽見門響,兩個漢子幾乎同時在地上打一個滾,回過身子來,看着門口。

徐平擡腳進房,看了看兩人,隨手把門關上。

見徐平一身紫色官袍,兩個大漢心裡不由緊張。活了這幾十年,還沒有跟紫袍官人打過交道,聽說這些人都上知天文,下吃地理,極難哄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徐平不說話,擡步走到小屋深處,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

兩個大漢身子在地上滴溜溜地轉,眼睛一直隨着徐平身子,須臾也不離開。

等到徐平坐下,兩人才發現房間的角落裡還站了六個兵士,正虎視眈眈地看着他們。

見徐平坐在那裡只是看他們,並不說話,兩人心裡不由發毛。過了一會,一個黑臉漢子再也忍不住,厲聲喝問:“我們兩個都是良民,從無作奸犯科的事情,官人爲什麼差人把我們拿到這裡來?這裡是什麼地方?看起來並不是公堂!”

徐平撣了撣官袍下襬,隨口道:“這裡當然不是公堂,只是鹽鐵司衙門而已。至於你們是不是良民——”

說到這裡,徐平稍微彎了彎腰,看着兩人道:“昨天你們兩個冒稱三司公吏,混在鬧事的人羣裡,又喊又叫,好不熱鬧!怎麼,今天又成良民了?”

第130章 重度近視第72章 三個關節第127章 素手解煩憂第100章 南來歸宋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253章 收網第54章 買馬第60章 慶功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205章 貨幣短缺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25章 誰得罪誰?第32章 五等戶制第124章 死城第209章 階下囚第42章 動盪第92章 餘波未了第79章 一劍平亂第214章 僵局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132章 戰爭的腳步第198章 鄧州集議第58章 步步爲營第172章 農事第122章 白髮浪蕩才子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6章 書生張載第254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7章 實際演示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1章 宰相第283章 管事還是管人?第299章 桃園三結義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19章夜戰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6章 嶺南故人第3章 一路千里第168章 大新聞第47章 吃點苦頭第276章 牽連衆多第4章 馬政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36章 堵截第86章 你有什麼可說的?第213章 天下父母心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182章 內部貨幣第124章飛來橫財第40章 出人意料第175章 農事八字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209章 楊文廣第35章 我有三策第85章 孫七郎的差事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45章 追來了第158章 高麗商路第97章 雪中論兵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50章 修兵書第182章 人事安排第69章 光耀門楣第114章 心經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75章 弒父第270章 以仁爲本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23章 誥命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290章 刀拿在手裡揮砍纔有用(上)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95章 強兵策第38章 兩地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90章 捉襟見肘第103章 官兵要分明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8章 還是找自己人第38章 出仕第209章 截斷後路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52章 渡河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73章 廢后風波(下)第146章 泉布第163章 榮耀之戰第210章 狄青第2章 父老第91章 大勢第55章 左右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