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世事誰能預料

雖然得了徐平的允許,徐昌心裡還是惴惴不安。在徐家執掌大權這麼多年,他還沒有做過這種事呢。尤其是那酒樓裡到處瀰漫的奢靡氣息,讓人心裡不安。雖然徐平說了讓徐昌每次跟那些人接觸,都寫一張行狀,把見了什麼說了什麼全都記錄下來,將來必然無事。徐昌還是覺得不安,好像瞞着家裡大人做了壞事的孩子。

徐平反而來了精神,在書桌上展開紙,飽蘸了墨,寫自己的奏章。

既然奏狀有這麼規矩,那就天南海北,先從遠的地方說起,比如交趾事務。到了最後再加上要寫的內容,只要有了個藉口實封就行。

新年長假很快過去,雖然到了衙門視事,但年還沒有過完,官員們多是在衙門裡虛應故事,得閒便四處走到,拜房親朋故舊。

不知不覺到了正月初九,立春節氣。

由於年前就有人上奏說明道年號寓意日月同輝,轉過年來大宋年號已經改爲景祐,月亮被去掉了,只剩下一個太陽在京城上空,整個國家迎來新的時刻。

徐平的奏章已經上去,還沒有消息回來,這幾天他有些無所事事。

立春這天沒有早朝,徐平早早出了家門,到祥符縣衙前看打春牛。徐平的新家位於萬勝門外,制度上屬於祥符縣管轄,雖然他從來沒進過祥符縣衙。

正常來說,開封城的市區是直屬開封府的,但開封府官員有限,廂官又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城西廂和城東廂便分屬祥符和開封兩縣,也是無奈之舉。本來附廓縣是隻管郊區的,有了這兩個城外的市區,開封和祥符兩縣也不至於太過清閒。

“鞭春牛”是這個時代立春最重要的儀式,徐平做地方官的時候自己也主持過,但到底合不合規矩一直心裡沒底,自然要來參觀下京城裡正規的儀式。開封府的春牛是在皇宮迎春殿裡,只好來看屬下縣裡的。

天剛矇矇亮,縣衙前的土牛還只能看見一個模糊的影子,周圍已經擠滿了人。這些大多都是周圍郊區種地的農民,開封城裡的居民大多不種地,就不大清早起來湊這熱鬧了。

縣衙的門緩緩打開,周圍的人羣發出了震天的歡呼聲。

不一刻,門裡就有官吏出來,天不亮,影影綽綽地徐平也看不清楚。

一邊的劉小乙小聲道:“官人,持杖的人都在牛前面呢。”

徐平點點頭。春在歲前,人在牛後;春在歲後,人在牛前;春與歲齊,人則與牛並立,今年立春在年後,所以人在牛前,看來自己在邕州沒有站錯。

之後的儀式便大同小異,徐平細心聽着劉小乙的解說。劉小乙的眼力極好,現在天還只是矇矇亮,他竟然看得一清二楚。

要不了多少時候,鞭春牛完畢。這本來就是個儀式,如果讓持杖者把土牛打碎,還不把這幾位持杖的官吏累死。

劉小乙隨着人流一起擠上去搶春牛的土,徐平無奈,只好站在原地等他。

約莫過了一炷香的工夫,劉小乙從人羣裡擠出來,手裡捏着一把土對徐平高聲道:“官人,我搶了牛角,今年莊上必然好收成!”

“春牛角上土,置戶上,令人宜田。”雖然有這說法,徐平卻不信這一套,他來這裡是學習這些常見禮儀的,不能只看書上說,不是來跟百姓搶這一把土的。

不過劉小乙既然搶到了,便也不好扔掉,找塊布包了,讓他帶在身上。

此時天時還是早,徐平便沒有騎馬,與劉小乙慢慢溜達着,到了州橋還買了兩碗餛飩吃了,才晃晃悠悠地到了三司衙門。

到了官廳,雜吏人上了茶,徐平喝着養神。

編修三司條例所石全彬已經帶着人收拾好,過了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徐平要闢好官吏帶着前去辦公。三司幾位副使是當然人選,還有三司的勾院主官,因爲業務直接相關,都是必不可少的。不過這些人不能天天在那裡當值,徐平要選出常駐的官吏來。

正在徐平想着雜事的時候,門外的軍將高聲道:“鹽鐵判官郭諮求見!”

徐平聽了,一下站起來,高聲道:“快快進來!”

徐平站起身,從案几後繞到前面,看着走進門來的郭諮,朗聲道:“中牟一別,不知不覺就已經近十年,主簿這些年一向可好?”

郭諮上來見過了禮,笑着道:“雖然有些小過失,終究還算順利。只是想不到當年的田間少年,如今已經封侯,貴爲副使,世事誰能預料!”

徐平急忙讓坐。

郭諮道:“如今你爲一司之長,上官面前,屬下哪裡有坐的地方。”

徐平把郭諮按到位子上,口中道:“當年我發解,還多虧仲謀保舉,纔有了今日,怎麼說這些見外的話?以後在我這裡,不用拘禮!”

說起來,郭諮是徐平來到這個世界見到的第一位官員,踏實肯幹的作風給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影響深遠。如果當時不是遇見郭諮,而是一個貪贓枉法的官吏,徐平未必就像現在這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人生的事,確實是難說得很。

郭諮離開中牟主簿任上,本來升爲大縣知縣,不過因爲部下犯法受到了牽連,曾經降職。幾經蹉跎,現在還是知縣,官職跟前幾年比並沒有什麼變化。

說起這幾年的經歷,郭諮無限唏噓。他當主簿的時候,徐平還在田園裡種地,天天想的無非是怎麼讓地裡多收幾鬥。幾年過去,自己與當年相比沒有多大變化,徐平卻從田園郎搖身一變爵封郡侯,官至副使,人生的際遇實在是難以預料。

雖然也中過進士,但郭諮在經義文學上並不精通,而是長於吏材,擅長機械田畝水利,是個實幹家。奈何這個年代實幹家不吃香,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吹的,會吹的又不如會寫的,能幹嘴拙不善於寫文章的只能沉淪下僚。

太祖太宗之時,國家初定,用的大臣多是精於吏乾的,典型的如趙普。到了太宗後期,天下太平,風向慢慢改變,真宗朝就徹底扭轉過來了。

這時候的官員,經常被分爲吏幹型和文士型,文士型哪怕政績平庸,只要文章寫得好,升遷也是飛快。而吏幹型再是能幹,往往也被壓制,機緣巧合冒頭,也會受譏諷。前有馮拯,被譏爲無學,就連現在的徐平,也受到非議。不是聖眷正隆,官也不會輕鬆。

第154章 攻城(中)第116章 微不足道的開始第123章 出書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22章 三司集議第61章 山歌好似春江水第181章 天章閣夜對(中)第13章 治術(四)第281章 西北同路人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38章 軍法第71章 戰場第34章 土豪的地盤第162章 看我打死你第6章 召對第212章 滿載而歸第11章 清貴之選第67章 挖三司牆角第58章 怪人知縣第83章 以打促和第3章 洞房第1章 桂州第91章 軒然大波第5章 報恩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9章 問道第27章 夜宴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212章 爭功心切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79章 我和你們講道理第247章 誰不知我高提轄!第33章 你是官了第162章 樞密院都承旨第3章 護衛鐵騎第17章 新的產業第20章 稅賦何所出第134章 救星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278章 殺人越貨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7章 小隱君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66章 同年知縣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48章 軟着陸第20章 西行第6章 知州第33章 你是官了第273章 示威第38章 軍法第104章 喪家之犬第285章 被俘之將第297章 大政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15章 理政(一)第316章 党項投宋的人第19章 出行第76章 血染清江水第60章 致太平(二)第138章 憤怒第186章 小人大惡第204章 換相(下)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28章 竹筐裡的少女第197章 物理性命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296章 內外有別第98章 東南茶法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64章 金光頂第146章 印錢吧第24章 富貴田園第29章 名人第199章 我給你換尊佛第95章 西瓜種子第107章 誰會那麼蠢?第239章 別做書呆子第150章 各有各的難處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50章 朝廷定了,你做西平王!第252章 詭異的格局第161章 文化往來第29章 邕諒路第4章 風雨邕州路第47章 跑了的狀元第76章 臨機處置第76章 增兵第195章 簡在帝心第116章 對衝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1章 回到從前第102章 人情世故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300章 閒着也是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