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我有秘法

四人行禮見過程琳,隨着他重又回到官廳裡。

分座次坐下,程琳看着徐平道:“徐史館,你到三司衙門任職也有些日子了,感覺還好?有沒有什麼不如意的地方,儘管向我講。”

徐平起身道:“勞省主動問,有諸位同僚幫扶,一切都還順利。”

程琳點頭:“你雖然初入三司衙門,但以前在邕州提舉蔗糖務,也是三司屬下,沒必要生分了。這些日子你整治金水河,操勞了些,日後有什麼事,只管找我。”

徐平謝過,才重又坐了下來。

寒暄過了,進入正題,程琳看看在座衆人,對鹽鐵副使任佈道:“人已到齊,天時也不早了,依中書指揮,我們便說一說鑄新錢之事。”

任布稱是,去門口喚了書吏進來。

集議是正式朝廷公事,不是私下閒談,事後必須形成書面文字,上報中書,以作爲具體政事決策的參考。書吏記述集議內容,形成上報的文狀,參與的各官員還要署名。

任布落座,書吏在邊上的案几攤開紙張。郭勸起身,到書吏邊看他寫好文狀格式,到官廳中向程琳施禮,又向兩邊的各位官員施禮過了,高聲道:“爲鑄新錢事,依中書指揮,鹽鐵司衆官集議,請諸位詳議!”

程琳點頭,郭勸到了記錄書吏邊站定,集議正式開始。正式公事,集議有監議官,郭勸本職就是審計督查,事務又與他牽扯不大,今日依程琳的命令任監議官。

見郭勸就位,程琳看着任佈道:“近日朝裡用錢的地方所在多有,三司乏錢使用,任副使動議朝廷鑄當十大錢,可否詳細說一說?”

任布躬身示意,沉聲道:“秦漢起來,銅錢流佈天下,歷朝歷代,依例遵循,未有大的更張。獨漢武和王莽時,因國用日耗,府庫空虛,鑄大錢行天下。雖有弊端,行用不久即廢,但都解一時之難。到了唐朝安史之亂後,第五琦主國用,初鑄當十大錢,不到一年間,國用充足,軍資不乏。唐肅宗賴當十錢所得財富,重整軍旅,得獲大勝!”

說到這裡,任布掃視衆人:“今日朝廷缺錢使用,效法第五琦,鑄當十大錢,解一時之急,也不是不可行。”

許申聽到這裡,呵呵一笑:“任副使,你既然提到了第五琦,不會不知道由於他擾亂錢法,不久之後就物價騰貴,餓殍滿地,民間盜鑄蜂起。第五琦被貶出朝廷,爲忠州刺史。全賴後來劉宴處置得當,纔沒有釀成大禍。前朝故事,歷歷在目,你現在重提當十大錢之法,是何居心?”

任布面不改色,沉聲道:“許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第五琦初鑄當十大錢,朝廷獲利頗豐,只是第五琦貪功冒進,又鑄乾元重輪錢流佈,才造成錢法大壞。凡世間事,過猶不及,只要適度,鑄大錢也不失爲良法。”

“副使是說,當十錢是良法,只是被重輪錢拖累了?”許申面上已現譏諷之色。

任佈道:“自然如此。不然地話,爲何鑄當十錢不久,第五琦即拜相?如果當十錢有百害而無一利,大唐上下就沒有一個明白人,由着第五琦亂來,還加官進爵?”

“無他,錢鑄出來,還要流佈出去。從鑄大錢,到第五琦拜相,不過數月之間,朝廷用大錢贖買民間物資,正是嚐到甜頭的時候。等到壞處顯出來,重輪錢又已經出來了,民間受害自然加倍地大。若不是如此,到了劉宴主持財政,悉罷大錢,全部與開元通寶以一當一流佈,而不留下當十大錢呢?”

集議的議題是提前幾天下發下去的,在座的人都在這幾天裡充分研究了第五琦當年的得與失,許申哪裡會被任布幾句話矇混過去。

任布一直繃着臉,道:“這些,不過是許判的猜測罷了。史書明載,當十大錢初行的時候,朝廷獲利不少,第五琦由此拜相,難道錯了?”

程琳在上座聽着,面上毫無表情,像尊泥菩薩一樣。

對於屬下,程琳還是很清楚的。任布這個人,做事情一絲不苟,還是可以的,但缺點就在於面對大局無力,只能處理一些瑣碎小事,爲吏有餘,爲官不足。這次他提出鑄當十大錢,可能就是被第五琦鑄大錢初期得利迷惑,想在鹽鐵副使任上做出成績來。

可大家都把唐史看得爛熟,三司裡的人也都知道日常事務是個什麼樣子,自然心裡都雪亮,第五琦只是受益於政策的滯後效應,並不是當十大錢真有什麼神奇效力。

本來任布提出這建議,大家都知道不可行,說一說也就過去了,就當任布腦子一時發昏就好。哪裡知道中書那裡不知吃錯了什麼藥,竟然把這建議真當一回事,又鄭重其事地發回三司再議,還頗有要推行的意思,這實在是出乎程琳的意料。

見任布和許申兩人爭執不下,程琳對一直不吭聲的徐平道:“徐判,對於此事你有何見解?不妨說出來讓大家參詳。”

點到名了,徐平不得不說,沉吟了一下道:“要鑄當十大錢,無非是在鑄這錢時朝廷能夠得利。利從何來?無非是括民財。可徵民間財富,辦法有的是,鑄大錢卻是爲害較大的一種,何苦來哉?卑職以爲,此法不可行。”

程琳聽了,點了點頭:“徐判說的直指要害,鑄大錢即使不壞錢法,也不過是括民財。皇上剛剛親政,如何能夠行此敗壞民心之舉?此事就定了吧,大錢不能行!”

一邊監議的郭勸見在座三人都點頭,只有一個任布沉默不語,上前兩步高聲道:“議定,大錢之法不可行!在座諸位,可有異議?”

程琳看着任布,任布閉上眼睛沉默了一會,沉聲道:“本官無異議。”

任布鬆口,其他幾個人都出了口氣,終於結束了這無聊的話題,紛紛表示無異議。

郭勸回身,到書吏身邊看着他寫好結論,正要拿文狀讓衆人畫押。

正在這時,許申突然道:“且慢,我有話說!”

程琳看看許申,向郭勸擺了擺手。

郭勸無奈,只好又走上前來,向許申拱手道:“許判可有別議?”

“有!”許申從懷裡掏了一塊烏黑的物事出來,舉起來讓衆人看過。“我有秘法,可用鐵雜在銅裡鑄錢!鐵賤銅貴,用此秘法,輕重不減,而鑄錢大省費用,可開財源!”

徐平看着許申手裡那黑不溜秋的一塊,心裡嘆氣,果然是石全彬給自己看的那東西。

第4章 馬政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28章 用纔不用德第39章 按律當斬第114章 兄弟情誼第331章 東頭西頭?第101章 抽血第33章 有錢纔好第190章 東還是西?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187章 時差第28章 唐大姐第173章 佈置第187章 攻防第105章 思想分歧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56章 緊急措施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60章 呂公綽第70章 風波起第220章 任福方略第21章 舊人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174章 公事公辦第31章 能否鑄錢?第89章 魑魅魍魎第240章 觀念衝突第233章 學習第201章 兩個合一第163章 恩出公門第24章 談判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265章 飛來橫禍第258章 拆借第59章 合謀第145章 三不朽第237章 任福之死第292章 兄友弟恭第48章 風波第302章 新制套曲第152章 橫死第44章 細鹽第9章 變夷爲夏第319章 使節第151章 抓捕第73章 田二第279章 破城第79章 一劍平亂第181章 陳公永歸宋第10章 生財之道第100章 小人難防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169章 樞府掌軍令第194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下)第9章 白沙鎮第27章 辨司馬光第198章 勞動創造價值第144章 各司其職第81章 各逞其能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63章 在路上第95章 契丹的算盤第94章 早晚要刷牙第106章 天下一家第48章 風波第304章 那便來戰!第135章 邊民的選擇第232章 狼煙第152章 防微杜漸第37章 一不做二不休第310章 最後爭取第251章 危機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250章 修兵書第323章 隴右軍制第64章 金光頂第54章 將要離去第287章 大丈夫要有擔當!第136章 小馬蹄帶來的戰事第35章 衆說紛紜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153章 破局的作物第34章 移民第93章 多方牽連第69章 山雨欲來(下)第195章 反攻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9章 永不加賦的困境第2章 準備第38章 出仕第170章 兩府並立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249章 一拍即合第15章 對抗第193章 威脅王城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