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以民爲師

小雨淅淅瀝瀝,天地間茫茫一片,宛如成了一個水世界。

還是那一間小店,王安石進了門,隨手把油傘放在門後,到一副座頭坐下。

小廝急急地跑過來,行禮道:“客官,要用些什酒肉?”

“若有煮好的羊肉,切一盤來,再來幾樣時鮮菜蔬。此時大酒,篩一壺來。”小廝應一聲,轉身就走,被王安石叫住。“這裡的主人家,還煩請來,我問幾句話。”

看旁邊站的伴當,小廝就知道這客人非富即貴,答應一聲,向後邊去了。

不大一會,孫二郎從後面出來,見到王安石急忙行禮:“小民見過知縣相公?”

“不須多禮。”王安石指了指身邊的座頭,“且坐下來說話。”

孫二郎是見過大世面的人,當初舉家逃亡,便是遇到了徐平,現如今的昭文相公,改變了自己一家的命運。這些年來,上至宰相,下到知州知縣,更不要說小官小吏,孫二郎實在見得多了。當下也產推辭,在座頭上虛坐了。

讓了兩杯酒,王安石道:“我聽人說,幾年前你家裡頗窮,曾經舉家逃亡。現在卻是縣裡數一數二的財主,由窮到富,有許多故事。可否說來佐酒?”

孫二郎道:“不瞞相公,小的命蹇。前幾年在洛陽城裡曾遇到一位神相,說小的命裡無橫財。這一生若想吃喝不愁,只要苦做。”

王安石笑道:“你命裡無橫財,現如今卻是個大財主,才讓人佩服。若是那等由橫財暴富的人家,故事聽來何用?你吃苦實做,由此發家,纔可勸民。”

鞏縣是這一帶的商業中心,一頭擔着河南府,一頭擔着鄭州,非是其他小縣可比。這裡臨洛河,當官道,水陸交通便給,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孫二郎的家離此不遠,有意把這裡作爲自己商業的基地。洛陽那種大城,還不是現在的孫二朗能去闖的。

有意要在鞏縣發展,面對王安石這位父母官,孫二郎也不矯情,直言說道:“不瞞相公,小的幼年時,家裡實在過不下去,父母帶着欲要逃到開封府去。因是公人阻攔,得一位貴人相助,得以重返家園,收拾產業,終於有了今日。”

王安石問道:“不知是哪一位貴人助你。”

“便是如今的昭文相公。當日昭文相公正查探引洛入汴的河道,恰巧遇上公人抓小的一家,便爲小民作主。後來相公挖通河道,在周圍各縣勸民立社,小的便是那時與同鄉人建了個買賣社。如此苦做了幾年,鄉人都得了便利,小的也積攢下了些錢財。”

孫二郎發家的過程沒有大風大浪,也沒有過天降橫財,就是靠着持之以恆,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家財。從最早的買賣社,到後來幾家信得過他的人家立社,向洛陽城賣當地的土產,從洛陽販貨物回鄉賣。他的生意利潤都不高,但一直穩定,慢慢走到了今天。

王安石要聽的就是這個慢慢發家的過程,商業怎麼互通有無,怎麼聯絡城鄉。孫二郎生意做大的過程,一直都跟三司鋪子有關。他收的土產是賣給三司鋪子,貨物也多是從三司鋪子販來。從開始的偶有賒欠,到後面的現錢現貨,規模越做越大。等到接唐大姐鋪子碎布頭衣服生意的時候,已經有資本積累了,發現市場很快就做大。

跟洛陽城裡的那些商家不同,孫二郎發家的過程,基本跟銀行無關。他們的餘財存入銀行,是貪圖有利息,而且安全,但卻從來沒有從銀行貸過錢。

小生意風險大,生意人怕背上債務,一有意外難以翻身。銀行也嫌貸錢給他們的風險太大,不願意做他們的生意。銀行的放貸業務,還是以公司爲主。

王安石留意的,是孫二郎這些年到底做了哪些生意。買賣社的時候,是以從城市向鄉間販運生活物資爲主。後來做得稍大,開始從城裡向鄉間販運農具。

說起販農具的時候,孫二郎來了興致,對王安石道:“不瞞官人,那幾年,小的靠着向鄉里賣各種農具,着實是賺了不少錢。最開始農具販回來,是賣給幾個大戶人家,他們有本錢,家裡的地也多,用得着這些。但不過一二年,這些大戶人家的生意便就不好做下去了。一是農具結實耐用,愛惜的人家,一副犁鏵用一輩子也不稀奇。再一個大戶人家知道了路子,官府又讓三司鋪子方便鄉下人買,我們的就賣不出去了。後來無法,小的想起當初昭文相公在周圍縣裡立各種社,其中就有牛社之類。便就又託人到京西路南面的幾州販牛,與我們的農具一起,幫着鄉里人立社。如此,又紅火了幾年。那幾年,着實是靠着各種農具賺了不少錢。鄉里人有了農具,地也種得好了,產糧多了,着實兩得其利。”

王安石對此事甚感興趣,問道:“既然做得好,後來爲何不做了?”

“做的人多了,官府又勸立社,沒大利息,便只好改做別的了。”

當年做農具生意,後來兼且販牛,孫二郎那幾年,不但是自己賺了錢,還帶動了周圍不少地方的農業發展。因爲這事,他在本鄉的名聲極好,有鄉間有德行的人之一。後來各種生意做得順利,與此不無關係,人人都信他孫二郎。

農爲天下根本,工商業發展要與農業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促進社會的根本進步。中國是個大國,與小國發展注重貿易不同,單純的重商主義畸形發展是不行的。

孫二郎的經歷,便就是把城鎮工商業的發展,及時跟農村對接起來,形成一條合理的鏈條,從中賺取利潤的過程。他的經歷很難複製,沒有當年在金水河邊的經歷,與喜慶幼年時的貧賤之交,就很難抓住洛陽工商業發展的脈搏。他無意中打了一個時間差,等到官府主動來做這些事情,市場空間便就很快縮小了。

正是聽了孫二郎的故事,王安石纔在今天親自來問。孫二郎的經歷,就是接下來的工商業改革,怎麼利用會社會組織,跟農業對接起來的寶貴經驗。跟農業對接起來,王安石才真正把握住了工商業改革的意義。明白了意義,王安石才知道該如何去做。

至於兩位押司爲首的吏人鬧事,對王安石來說就是一個小插曲。他的錯誤,是在剛剛任知縣的時候,過於忽略了工商業改革,給了吏人們上下其手的機會。改正這個錯誤,對王安石來說最主要的認識,具體的手段他有的是。

第127章 堵門要賬第280章 善後最難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68章 大新聞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53章 查稅第129章 你回京去吧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84章 自傷身世第33章 有錢纔好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187章 包拯第34章 雜事第152章 橫死第8章 大道佐君王第93章 猛虎入狼羣第61章 意外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22章 星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183章 中書條例第24章 談判第104章 學生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2章 秀秀(上)第310章 死局第23章 這就是俠客?第165章 連夜回京第221章 廢折支,發實錢第136章 衝擊宰相府第57章 原則第169章 應急安排第139章 朝爭第57章 夜戰(上)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25章 你不明白第9章 準備抓人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43章 賜姓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75章 別來無恙第217章 王拱辰開店(下)第159章 物價要漲第35章 我有三策第320章 不祥之年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202章 兵臨城下第256章 皇城司出馬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57章 手藝差了些第110章 小大人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62章 算計第7章 雜談第167章 血肉屠場第141章 甲峒低頭第55章 利用第13章 受歡迎的購物券第85章 軍權的收與管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35章 我有三策第174章 何必招安第135章 打探消息第165章 政令分掌第114章 千古佳對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112章 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3章 屬下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45章 白砂糖第70章 兩個榜樣第62章 算計第184章 商業機會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第221章 再對天章閣(下)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177章 天下大義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52章 一指點出佛主第1章 再臨鄭州第7章 尷尬的接風宴第211章 王素田莊第21章 黃白朮第87章 地方耆老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22章 忠州來人第77章 你倒黴第310章 死局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0章 治術(一)第11章 德政第226章 果酒燒烤第107章 以僞收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