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使節

依徐平建議,此次議和不再讓使節來回兩國京城,而是各駐雲內州和豐州。遇有重大到使節不能決定的事宜,則飛馬報朝廷。和約議定,則依澶州例各自去京城遞誓約。

澶州之盟後的慣例,使節都是一文一武,文臣爲正使,武將爲副使。宋的習慣,使臣的官階不高,一般是中下級官員。特別是文官,多是卿監以下,甚至有時用丞郎,武將的官階可能會高一點。契丹使節也是一文一武,不過依他們的國情還要加上一條,兩使節一爲契丹人,另一人爲燕人,即契丹境內的漢人。宋朝在接待的時候,對契丹人用番禮,對燕人則用漢禮。雙方對涉及國家地位的使節儀禮上斤斤計較,從坐次排列,到見什麼人穿什麼衣服,行什麼禮,參加什麼活動,甚至吃什麼,都各自有了一套對方認可的規範。

此次議和,宋朝的正使是禮部員外郎、直集賢院富弼,副使是供備庫使、恩州團練使張茂實。契丹則是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敵烈和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雙方地位大致相當。

真正主事的,實際是雙方各自在前線的統兵大將,宋是徐平和范仲淹,契丹則是蕭貫之和劉六符。他們認可了,纔會再報到各自朝廷,最後議定。

富弼和張茂實到雲內州的時候,正是最寒冷的時候,兩人凍得瑟瑟發抖。

徐平和范仲淹在都護府迎住兩人,接到官廳裡,分賓主落座。

層子裡設了火道,溫暖如春,富弼長出一口氣:“塞北天氣寒冷如斯,這一次可是凍得慘了!都護這裡設了火道,驅去寒意,我們兩人這纔算是活了過來!”

徐平道:“你們來得如此迅捷,想來是騎馬急行。最近這些日子正起大風,迎風趕路可不就凍得慘了!其實不用如此心急,可以坐在車裡慢慢來,就不會如此狼狽。”

富弼道:“如何能夠!都護塞北再次大捷,朝中人心振奮,恨不得立刻就見到契丹人是如何嘴臉,自然是能早一刻是一刻。”

這個時候兩人才緩過來,富弼和張茂實一齊起身,對徐平行禮:“祝都護大捷!”

徐平受了,對兩人道:“你們是朝廷使節,坐下說話。與契丹人議和,諸事紛雜,我們要好好商量一番。此次如澶州故事,要保許多年太平,馬虎不得。”

兩人重新落座,富弼道:“來前陛辭,聖上交待,議和之事由都護和經略主持大局,我們去與契丹人面議。等到大局已定,再報朝廷,以定可否。”

徐平點頭,對范仲淹道:“現在軍中事務不少,善後息兵是大事,我政務纏身,議和還是要經略多用心。澶州之盟後兩國和平數十年,一切都有成例,不要過多更張。”

范仲淹拱手:“都護只要主持大局即可,一切細務,我與兩位使節去辦。”

烤着火,徐平和范仲淹與富弼和張茂實說些閒話,問他們路上的見聞,以及朝中動向。

雲內州一戰把契丹逼退,羣臣給趙禎上尊號,上個月改元慶曆。從景祐之後年號多次變更,與元昊有關。康定跟他的一大串各種稱號、名字扯了關係,改元寶元,結果後來發現寶元又扯到關係,藉着這次機會再次改掉。

連番大勝,朝中一部分官員像打了雞血一樣,格外亢奮。不與契丹議和,一直打下去光復幽雲十六州的聲勢很大。朝廷壓都壓不住。正是因爲如此,富弼和張茂實才被要求儘快趕到塞外,把與契丹的和約定下來,不然這事情不知道吵到什麼時候。

身子徹底暖過來,富弼問徐平:“都護,此次議和,可否先向我二人說個大略?”

徐平道:“無非是按澶州誓約舊例,逐條再議罷了。現在朝中官員,是什麼想法?”

富弼道:“歲幣必然不能給了,至於疆界,多數官員要契丹把豐州讓出來。其他事務依然如舊,兩國還是兄弟之邦,輕易不得興兵。若是如此,只怕契丹不會答應。”

徐平笑道:“當然不會答應。不說把豐州讓出來,就是取消歲幣只怕他們也不願意。聖上和樞密院是如何吩咐你們兩人的?要怎樣才和契丹議和?可有底線?”

“疆界依都護先前所言,取豐州和雲內州之中的青冢爲界,兩邊各二十里爲禁地,不許耕種,不許樵採放牧。歲幣不能再給,如果可以,讓契丹仿前例給本朝納幣。”

徐平想了一會,道:“依我估計,疆界可以如此辦理,打下來的地方,沒有再讓出去的道理。但是取消歲幣,只怕契丹不會應允。一是他們的臉面,歲幣一沒有了,就意味着契丹向本朝低頭。再一個契丹王公,不少人靠着歲幣發財,沒了怎麼會願意?”

富弼一怔:“依都護的意思,難道以後繼續向契丹給歲幣?如此朝中無法交待!”

“不要如此直來直去吧,議和,要照顧雙方臉面。不如這樣,歲幣依然給契丹,但同時讓契丹每年給朝廷提供馬匹,都用助兩朝軍旅之費之名。歲幣買多少馬,你們仔細合計一番,可以讓契丹每年多給兩千匹馬,以贖前四十年我們給他們的歲幣。如此一來,契丹每年都如以前一樣收到歲幣,不失臉面,對內有交待。我們得到馬匹,也不吃虧。”

富弼點了點頭,對身邊的張茂實道:“都護所言,團練以爲如何?”

張茂實道:“如此倒也可行,就當是我們每年向契丹買馬,雙方俱不失臉面。只是如此大事,我們決斷不了,當上奏朝廷,恭請聖裁。”

范仲淹在一邊合計,徐平提出這個辦法來,確實是給雙方臺階下,比較能接受。不要以爲打敗了契丹,他們就會乖乖承認自己實力不如大宋了,條件太過苛刻,可能會逼得他們兇性發作,乾脆打大仗。此時宋軍並沒有準備好,數十萬禁軍面臨着軍制改革,真大打起來後果難料。暫時議和,在邊境保持某種緊張形勢,對內改革軍制,纔是穩妥的辦法。

歲幣對宋朝不是太過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對現在的三司來說,只是一年收入的九牛一毛而已,主要是臉面。但是對契丹可不是如此,白銀不說,絹在兩國的價錢相差數倍,這契丹王庭的一大項收入。斷了歲幣,就是斷了王庭的收入,他們反應必然激烈。而讓他們用馬來換,契丹王室可以把代價轉移到地方,甚至轉移到周邊的那些附庸部落身上,耶律宗真並不會吃虧。以前契丹不向宋賣馬,是因爲宋朝沒有牧馬地,馬匹奇缺。滅了党項之後牧馬地已經有了,再禁止向宋朝賣馬意義不大,他們比較容易接受。

看起來,徐平是真心想跟契丹議和。

第127章 大捷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4章 邕州城外第187章 時差第187章 包拯第192章 殿中演武(爲勿忘黑島加更)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14章 僵局第113章 舊時浮浪少年第145章 自殺的晉州進士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200章 營田務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66章 以民爲師第56章 驚變第99章 前奏第93章 多方牽連第189章 棉花推廣第158章 機器作業第326章 要交給你了第103章 事發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94章 萬事俱備第144章 機動利器第168章 交權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13章 諸事要請示第56章 驚變第109章 殺人越貨第225章 四輪馬車第249章 示之以強第171章 萬事操之在我第11章 清貴之選第17章 盼盼第33章 有錢纔好第20章 定計第265章 瀚海第122章左弼右輔鎮南關第216章 新的貨幣第134章 救星第119章夜戰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92章 鑿齒蠻第79章 皇帝的後花園第29章 名人第233章 學習第287章 祖宗有深意第187章 時差第259章 要有自己人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271章 君子至善第268章 幕中的年輕人第15章 軍改第9章 問道第29章 孫沔的麻煩第31章 攻略(三)第66章 金光洞第56章 城狐社鼠第100章 官不聊生第6章 手段第59章 掃雪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01章 莫做儒巫第91章 災年第137章 瘋狂時代(八)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3章 得失之間第75章 世道變了第4章 郊迎第156章 做事就好第62章 宰相氣度第69章 光耀門楣第7章 何妨拼一醉第225章 新消息第138章 要考覈了第198章 鈍刀割肉第120章 破陣子第17章 回聲第192章 不許調一兵一卒第164章 新舊衝突第63章 你怕死人嗎?第93章 新格局第92章 猛虎入狼羣(十)第186章 刻擺錯了第107章 以僞收假第207章 戰還是和?第84章 沿邊入中的弊端第189章 心在西北第8章 通判廳上架感言第131章 瘋狂時代(二)第68章 別有出路第147章 破綻第187章 攻防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36章 握成拳頭打人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54章 解散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