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戰還是和?

元昊看了看剛剛建好沒有多久的宮殿,回過頭來,面色陰沉,對站在下面的野利仁榮和張陟道:“依昨日竇維吉來使所言,西壽監軍司必然不保,我們在天都山待下去沒大意思了。那裡一被宋軍佔住,便就斷了我們回靈州的道路,極是兇險。爲今之計,只好先棄了這裡,我帶大軍西出,去往韋州。如果有機會,予那兩路宋軍以重創!”

野利仁榮面色沉重,對元昊道:“烏珠,這裡只有我們三人,請明言。隴右軍對我們步步進逼,打了一年多,我們一點辦法沒有。不管是正面對戰,還是據險地而守,我們都不是他們的對手。那裡可是十幾萬大軍,天都山一失,本國就再無翻身餘地了。現在看哪怕是涇原和環慶兩路兵馬全都沒了,我們也打不過隴右文明老子,全是死路。到韋州去又能如何?終究還是要被圍在那裡。現在就請烏珠明言,到韋州之後,我們是戰是和?”

“野利大王說得不錯,烏珠要下決心了。此戰之後,是戰是和?”作爲党項最重要的謀主之一,張陟知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不能模棱兩可。“定下了是戰是和,我們才能做出恰當的佈置,不至茫然。事非尋常,烏珠早下決斷!”

元昊手緊緊握住座椅的扶手,青筋暴露,兩眼像是要噴出火來。過了好久,強自平息怒火,才沉聲問道:“戰又如何?和又如何?”

張陟斷然道:“一定要戰,死戰一條!如果求和,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保得住眼前的疆土和富貴。只要留下了這線生機,便就不愁以後東出再起!”

野利仁榮也道:“烏珠當學父、祖故智,既然事已不可爲,暫時稱臣又何妨?只要還有基業在,便可靜候時機,徐平總不可能在隴右都護府一輩子!”

元昊到底是梟雄人物,心神漸漸平靜了下來,重重嘆了一口氣:“真是隻有稱臣一條路了嗎?只是我要和,宋人願不願意?現在他們正佔上風,只怕——”

“只要定下來要和,就一切好辦!”張陟看了野利仁榮一眼,向元昊拱手。“此時環慶路宋軍集結於慶州以東華池寨那裡,暫時沒有西來的跡象。而涇原路宋軍分散於各寨,因爲今年戰事打得早,沒有來得及集結。烏珠帶大軍出天都山,急攻鎮戎軍。只要把鎮戎軍打下來,再把天都山守住,便就向宋稱臣求和。”

野利仁榮道:“張相公說得有道理,烏珠深思。我們這裡緊急,我們知道,隴右都護府知道,大宋朝廷裡未必知道。打了一年多的仗,宋國在陝西路佈置了幾十萬兵馬,花費極大。他們朝廷裡面,巴不得停戰跟以前一樣相安無事的大臣必然不少。再者,那些掌權的宰執相公們,也會怕前線大勝,武人乘此勢力大漲,以後不好管束。”

元昊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這個道理他當然也知道,從少年時候起,他便注意收集大宋的情報,對那裡朝堂的爭鬥並不陌生。不過元昊自幼桀驁,一心要做皇帝,跟大宋和契丹平起平坐,怎麼會甘心再向大宋稱臣。如果党項就他一個人,那是寧死也不願再向大宋稱臣求和的,但現實是不是。

野利仁榮和張陟已經是他最信得過,也是最支持他的人了,如果問別人,得到的答案會更加讓元昊難堪。西壽監軍司的竇維吉已經連臨陣投降的話都說了,還恬不知恥地派人來問元昊同意不同意,說個是字他就降了。至於其他的人,主張趁着路還沒斷,趕緊逃回靈州去的已經是對元昊忠心的了,其他人開口就是一個降字。

在隴右諸軍的重壓之下,此時的元昊已經衆叛親離,想打也打不下去。高大全一路進展緩慢,是元昊用人命生生拖住的。這樣打下去,要想在天都山守一個冬天,天都山党項的十萬精銳要全填在高大全進軍的路上,那裡候也就沒有守不守的問題了。

見元昊的面色緩和下來,張陟和野利仁榮出了一口氣。這位烏珠自幼便野心勃勃,桀驁不馴,輕易聽不進去別人的話,一言不合就要殺人。還好,到了生死關頭,他能夠認清形勢,不憑着意氣讓全部人跟着他一起送死。

殿裡的氣氛不再那麼凝重,張陟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烏珠出山打幾場勝仗,我們與大宋休兵便就沒有什麼。世人只會說烏珠存悲天憫人之心,不願讓百姓受苦,而不是我們打不過宋軍才求和。太祖與宋爭戰數十年,戰戰和和,不求一時意氣。太宗皇帝依太祖舊命,向契丹和大宋稱臣,西拓河西之地,南壓吐蕃諸族,終於建此基業。此時局面遠不到太祖的艱難時刻,只要烏珠暫且稱臣,重整河西,靜候時機,不難東山再起。”

野利仁榮也道:“張相公是老成謀國之言,我們現在難過,只是因爲隴右文明老子一軍太過詭異。若是沒有他那裡連打幾仗,對面宋軍並不是我們對手。如今我們委實不是隴右諸軍的對手,不如暫忍一時,用向宋稱臣。只要雙方各守開戰前的故土,我們再整河西諸郡,壓服吐蕃諸蕃落,斷了隴右根本,那時又是另一番天地!”

元昊重重吐了口氣:“說到底,現在最要緊的是天都山要守住,與此同時出山打幾場勝仗,收拾人心。不管用多少代價,只要天都山還在我們手裡,敗宋軍幾次,而後及時向宋休戰稱臣,便就一切如舊。只是可惜,這一年多的伏我們白打了!”

說到這裡,元昊重重拍了扶手一下:“委實可恨!我如何嚥下這口氣!”

張陟和野利仁榮對視一眼,都出了一口氣,靜靜站在那裡不說話。

在天都山前線的人,對當前局勢都看得很清楚,這仗党項已經打不下去了。如果堅持一定要打,那就是死路一條,先心存僥倖的機會都沒有。現在最好的出路,便就是趁局面沒有完全惡化,放手一搏,在東邊把西邊的失敗找補回來。

只要在涇原路和環慶路有一兩場三川口一般的大勝,再及時向宋求和,則就會重新贏得生機。運氣好了,說不定還會討回被隴右攻佔的土地,能夠要些會賜也說不定。

党項的實力不足,大宋內部一樣矛盾重重。文官階層面臨着新舊換代,加上根深蒂固的文武矛盾,再加上隴右諸軍與三衙禁軍的矛盾,操作得當,党項一樣能夠爲自己爭到足夠的好處。戰場上得不到的,未必不能在談判桌上要回來。

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93章 新格局第51章 菩薩轉世第20章 送行第138章 翻唱新聲第216章 王拱辰開店(上)第36章 組織第120章 不如降了?第77章 歲幣不須再提第267章 一定要查清楚第70章 風波起第65章 要將功贖罪第229章 講不清楚第70章 無所不包的三司第207章 玻璃產業第177章 用番錢的人第267章 許懷德也不容易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12章 空調第191章 慨然以天下爲己任第20章 送行第84章 重奪甘谷城第19章 遊園第140章 兵發廣源州第146章 印錢吧第210章 狄青第149章 伏閤夜對第137章 馬踏諒州(上)第56章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第112章 五軍齊出第122章 甩鍋第45章 京城故事第305章 《景祐會計錄》第26章 龍門酒家第67章 找盟友第240章 身後殊榮第172章 夜戰第129章 刻漏社第21章 割稻第142章 想去五臺山第13章 治術(四)第44章 往事難回首第78章 提攜第82章 牙痛不是病第155章 徐徐而進第76章 臨機處置第222章 軍國兩張皮(上)第200章 謹守其成第97章 布衣上書第108章 茶法之辨第28章 文明世界纔有德第64章 編修三司條例第55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100章 鑄錢第59章 洞若觀火第117章 意外之喜第175章 火海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195章 簡在帝心說一下最近情況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47章 吃點苦頭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32章 春暖花開第75章 弒父第146章 立言之志第214章 內朝外朝第153章 攻城(上)第192章 鑿齒蠻第43章 賜姓第131章 亂起欽州第101章 七源州第235章 隴右軍來了第244章 願爲天子牧牛羊第14章 邊亂第320章 一切要講好第159章 喬大頭進京第42章 酒名第4章 邕州城外第273章 示威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123章 呂夷簡的擔心第191章 我也不管第21章 同年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67章 找盟友第103章 衆人登門第3章 進城第225章 新消息第80章 起風雷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171章 呂夷簡的憂慮第47章 生意第108章 彎弓射箭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98章 演練第173章 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