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突圍

卓羅城南五里外的一處廢棄小村莊,徐平翻身下馬,進入早已設好的帥帳。

王凱正帶領本部屬下緊張地整理各種軍情,見到徐平進來,一起叉手唱諾。

在帥位坐下,徐平問王凱:“現在卓羅城如何?天已近午,該有個結果了。”

“稟經略,昊賊已帶本部兵馬出城,集結於城東,看來午後就要渡過喀羅川,向靈州方向逃竄。卓羅城緊閉,還有不少兵馬駐守。着依我們估算,番賊當是留下一部分兵馬斷後,掩護昊賊。高都指派人來問,是不是提前攻城,以免追擊時有後顧之憂。”

徐平想了想道:“吩咐他們不必了,喀羅川東岸山丘低矮,這個季節又沒有荊棘草木阻擋,很難擋住昊賊突圍。貪多嚼不爛,達成我們的目的就好,強行要留下昊賊,反而容易出現意外。吩咐桑懌和高大全,只在山中阻截番賊,他們逃出山,便就任他們離去好了。”

王凱應諾,轉身吩咐屬下的人去告知桑懌和高大全兩人。

徐平探身在桌子上,看着草繪的周邊地圖。

石全彬喝了茶,過來在徐平身邊一起看。他看不懂地圖上標的圈圈點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又不好詢問,只是站在那裡裝個樣子罷了。

卓羅城北,元昊騎在馬上,擡眼看四周,喊殺聲連綿不絕,也不知道周圍到底有多少宋軍。嘆了口氣,對野利遇乞道:“勞累阿舅,你不要回城去了,就守在這裡。等我帶人向東殺出一條血路,你就緊緊跟上,我們一起到靈州。人多保慶是本地大族,輕易不會放棄卓羅城的,讓他幫我們抵擋一陣。等回靈州點齊兵馬,再來爭奪這裡!”

野利遇乞拱手:“陛下儘管放心去,我自會擋住城北的宋軍追兵,不讓他們騷擾你的後路。看城東去靈州的路上,宋軍安排的人馬不少,少不了一場血戰。”

涉喀羅川而過的時候,宋軍騎兵不斷衝殺,嚴重拖慢了元昊所部過河的速度。等到一切準備妥當,準備向東強行突圍的時候,已經到了午後,元昊真地慌了。

到了晚上,宋軍很難守備嚴密,利於元昊帶人突圍是不錯,但夜裡也很難保持軍隊建制,突圍出去,還不知道身邊能剩多少人。元昊身邊的精兵都不是普通人,士卒是從党項全國精挑細選出來的自不必講,其中五千最貼身的護衛,仿宋制稱爲“六班直”,選的是豪族子弟。“六班直”輪流當值,此次他帶在身邊的有一千多人,這些人少一個,就意味着國內一家大族爲他流了血,不給出巨大的好處無法安撫。

看看天色,元昊一咬牙,對野利遇乞道:“阿舅保重,我先去了!”

野利遇乞看着元昊帶着大隊向東緩緩而去,臉色陰沉。他老於軍伍,自然知道現在元昊突圍要用的是斷尾求生之策,自己就是斷掉的第一截尾巴。什麼尾隨突圍,想都不用去想,那只是元昊用來安撫人心的,雙方心知肚明。野利家族此時是僅次於元昊家族的党項第二大族,兄弟兩人分掌地方軍政大權,爲了家族着想,明知道元昊把自己置於死地,野利遇乞也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長出了一口氣,野利遇乞對身邊的將領道:“你帶三千生剛捉生,遊弋各處,如果有宋軍來回馳突,迎上去對敵,不要讓他們縱橫自由!哪怕就是多折些人手,也要擋住!”

將領應諾,去點齊人手,帶着去了。

賈逵手持長斧,嘴裡咬着一根枯草,看着慢慢自己這裡移動的元昊大隊,雙目圓睜。

這是一處從喀羅川河谷裡上來的緩坡,到了山上之後,有一道相對平緩的山脊,可以直通羣山之外。谷中爲關,山脊爲隘,要把卓羅城建成一處真正的軍事要塞,這裡本來應該設城據險而守,作爲卓羅城防守體系的外圍。党項經營卓羅城並不用心,只是築了一座小城而已,配套的防禦體系一切空白。也正是因爲如此,才被秦州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不過此時壞事變成了好事,此地沒有城,堵截的宋軍也失去了憑藉。

党項軍吸取了先前的教訓,到了坡前,鐵騎下馬,換了長矛,與宋軍步戰。

賈逵把嘴裡的枯草吐出去,啐了一口道:“直娘賊,這些番賊也學得精了,知道上山不易,不再騎馬。兒郎們,去了長斧,換長槍捅死他們!”

讓屬下換了長槍,賈逵自恃勇力,依然手持長斧,站在隊前。

反衝鋒要在對方強弩之末,上山的時候,宋軍自然不會衝下去與他們作戰。楊文廣看山下敵人來得近了,一聲令下,弓弩如飛蝗,向党項軍當頭灑落,刀槍手則撿山上的石塊向山下拋擲。路上來得匆忙,帶的軍械不多,不然此時擲出去的標槍威力更大。

等到党項軍到了山頂幾十步遠的時候,賈逵一聲大喝,手持長斧躍了出去,帶着本部刀槍手反撲向衝上來的党項軍。

元昊在遠處看見第一次攻擊很快被打退回來,臉色陰沉,對身邊的五里奴道:“你帶兵馬從側面繞過去,把宋軍逼開正道,讓大軍通行!大隊去得遠了,你再跟上來!”

五里奴應諾,去揀選本部兵馬,從旁邊的小山攀援而上,攻擊宋軍側翼。

楊文廣手拿望遠鏡看見,讓人把賈逵喚到自己身邊,道:“我們人馬所限,不能把整道山樑封死。那邊番賊已經上山,過不多久就要繞到我們的側翼。與其等他來攻,不如我們先動。你帶人向讓開大道,讓番賊大隊過去,我們留下他最後的尾巴就好。”

賈逵道:“番賊要攻破我們這裡,一時半刻可做不到!不如我們多守一會,讓番賊死上一些,才讓道不是更好?”

“不必了,要出山還有二三十里路好走,過了我們這裡,後邊還有本朝兵馬。我們截住番賊的尾巴,及早料理了,還能繞到前面,再打一仗。”

桑懌和高大全沿着這條山中大道佈置的人馬,不過一萬多人,數十里路,分成幾股沿路而守。不死堵大道,是不讓党項軍急了散開跑進羣山裡去,那時更難追堵。一萬***流截聚党項大軍的尾巴,能留下多少是多少。元昊帶着突圍的党項精銳足有兩萬人,堵得緊了,個把時辰就會全面散開。真正兩軍全面接戰,宋軍就很難再堵住這條路了。

這周圍的地形,除非有奇蹟,不然徐平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用五萬人圍死元昊三萬。

第17章 奴僕無私財第92章 可以招兵第253章 收網第65章 永寧侯府第142章 配合第73章 報信的嗢末人第22章 新米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20章 繡花枕頭第239章 馬帥第113章 惹人生疑第151章 席捲諒州(下)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71章 兩隻雞惹出的慘案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149章 席捲諒州(上)第201章 陛辭第128章 優遷第80章 起風雷第4章 邕州城外第97章 試探第52章 童七郎第42章 旬估第19章 共剪西窗燭第64章 歸來第98章 定策第7章 雜談第104章 天下人之天下第102章 何以道理最大?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293章 皇子降生第25章 官身第239章 該論功過了第44章 細鹽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212章 薅鼓田漏第214章 僵局第73章 點將第73章 童大官人第110章 小大人第196章 不用其人,可用其術第114章 盛宴第25章 對決第1章 桂州第107章 再見已非當年第293章 敕勒川第109章 補天裂第97章 試探第13章 兩手都要硬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7章 貴人相助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57章 千里西來第77章 訣別第40章 軍令之外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80章 投名狀第177章 決戰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60章 慶功第259章 前途未卜第15章 久違的京城第187章 時代特色第113章 教閱第176章 李迪的轉變第66章 同年知縣第153章 順勢而爲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62章 風波驟起第69章 財帛動人心第99章 刻書準備第106章 我怎麼小心眼了?第313章 三司編敕第134章 假于闐國第133章 廣源州南衙王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7章 最難是缺人第181章 我喜歡這個第164章 我也不想來啊第34章 移民第103章 李覯趕考第31章 能否鑄錢?第117章 僵持第110章 過河拆橋第84章 猛虎入狼羣(二)第117章刀鋒下的小山村第60章 新的門路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42章 方田均稅第204章 一日破五寨第37章 階級法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268章 驚天噩耗第35章 災民第175章 火海第66章 文臣武將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37章 月夜雜談第179章 意外第103章 李覯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