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軍改

在酒精的刺激下,得賜新名的衆質子都進到一種興備得發狂的狀態。

徐平特意吩咐種世衡,這種時候尤其留意,讓所有的人都守規矩。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一刻都不難放鬆,要讓紀律意識成爲這些人的本能。只有熬過了最開始的這段痛苦日子,以後纔有放縱的本錢,現在不管什麼事情,什麼情緒,都不能由着他們自己。

在營地裡轉了一圈,徐平讓種世衡與張載留在這裡,自己則和李璋到了附近的高大全的軍營裡。到達秦州之後,高大全的歸明神武軍駐清水縣和隴城縣,接鳳翔府、隴州和渭州,保障秦州的後路。桑懌的宣威軍則駐秦州駐地成紀縣以西以北,西到寧遠寨,北到安遠寨,主要監視秦州周圍的生熟蕃落。秦州原有的駐泊禁軍,全部劃到兩人名下管轄,秦州州衙之下管的軍隊,主要是廂軍,以及一部分蕃兵的步軍。

景泰由原來的宣威軍都虞侯,改任歸明神武軍的副都指揮使。這是徐平一直堅持的原則,無論軍隊還是地方,都使用雙首長制。原來禁軍的體制過於僵化,一旦政出多人,便會產生混亂,所以邊地的將帥,一直強調將要專權。

新軍的軍制要改,補充進指揮、訓練、組織、政治、後勤等職能機構,統兵官專權反而不便。以前在京城的時候,徐平想改宣威軍的軍制,引起禁軍將領反對,現在到了秦鳳路,終於沒有人咶噪了,當然要極早動手。

按徐平的想法,要在最初的幾個月裡,要對秦州的禁軍進行整改,改組爲以宣威軍和歸明神武軍爲核心的兩個戰鬥集團,主要負責進攻,是秦鳳路的機動力量。廂軍和蕃軍則重新進行編組,與地方政權結合,主要進行防守。整個秦鳳路的政策,在這幾個月裡同樣重在守成,不做大的更張,務求安靜,先把周圍的人心穩下來。

高大全和景泰兩人得了消息,早早就等在轅門,把徐平一行迎進軍營。

一進軍營,便就感覺到了一種熱火朝天的狀態,與剛纔的景象完全不同。這是歸明神武軍在秦州的常駐營地,一樣在蓋房子,不過他們的進度要快得多。軍營中央大道的兩軍新立了不少木牌,上邊寫着“有組織,有紀律,聽朝廷指揮”諸如此類的標語。

徐平看了不由面露微笑,這是他讓田況和柳三變搞的,土確實是土了一些,但對軍隊確實有用。伴隨着這些口號的深入人心,新的軍制整改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軍隊裡的軍官士卒白天訓練、蓋房,晚上還要學習認字。軍中的紀律不再以嚴酷的刑罰來保證,而是以讓官兵理解爲主,刑罰爲輔。徐平要求軍中做到,犯了錯的官兵,首先要從內心深處感到羞愧,其次纔是按軍法制裁,而不是對軍法的恐懼。

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軍隊要的就是敢打敢衝不怕死的將士,如果爲了讓這些人守規矩,用殘酷的刑罰動不動要打要殺進行約束,本來就自相沖突。首先是讓將士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正確爲榮,以錯誤爲恥,纔是真正爲了打仗的軍隊。

軍法對於軍隊的組織紀律只是輔助,組織紀律不能夠依靠軍法來維持,而應該要求軍中將士自覺遵守。在這個基礎上,嚴格的軍法才能保證鐵的紀律。如果到了必須要靠嚴刑酷法才能保證基本紀律的時候,那軍紀也就無從談起了。

高大全隨在徐平身後,對這一切見怪不怪。他隨在徐平身邊十多年,對於這種做法早已經司空見慣。景泰卻有些不自在,在他眼裡,這支歸明神武軍總是看起來怪怪的,很多做法土得像廂軍,但嚴明的紀律又比禁軍有過之而無不及,總有一種詭異的味道。

到了帥帳,徐平安坐帥位,高大全帶着手下將領唱諾。點卯畢,徐平讓衆將領各自退去,該忙什麼繼續忙去,把高大全和景泰留了下來。

士卒上了茶,幾個人落座,徐平對高大全道:“來秦州有些日子了,感覺如何?”

高大全道:“自到秦州,基本都是待在軍營裡,連秦州城都沒有去幾次,感覺其實跟在京城並沒有太大分別。而且這裡沒有其他禁軍說三道四,沒有三衙和樞密院指手劃腳,反而更加自在一些。不瞞節帥,現在的日子,比當年在邕州不知好了多少。”

聽了高大全的話,衆人不由一起笑了起來。景泰說道:“當然在邕州,節帥只是一州通判,手中職權有限。而且當時軍主只是廂軍身份,當然跟現在不能比。”

高大全搖了搖頭:“不只是如此,那時雖然身份卑微,但日子過得還是快活。特別是有七哥和黃金彪混在一起,日日飲酒歡樂,也是一種活法。”

“是啊,現在身份不同,手下管的人多了,操的心事難免也多了。”徐平同樣感慨,“當年在邕州,你們並不是朝廷官員,肩上不用擔着重擔,自然諸事不愁。現在不一樣了,你手下管着幾千人,是方面之將,日子過得好了,心事自然也多了。”

說過幾句閒話,徐平把話題轉到正事上來:“到了秦州,再無掣肘,以前在京城對宣威軍的軍制改變沒能做下去,現在我們要把事情重新拾起來。上一次試的武舉,因爲三衙沒有職位安排他們,大多都到禁軍中做了最低級的統兵官,諸般不得意。此次西來,我上稟朝廷,把這些人要了過來。他們編隊而行,算算日子,也該到了。等這些人來,全部編入軍中的各都裡,做副都頭,職權類比周卿。”

高大全和景泰一起叉手應諾。

徐平又道:“古人談兵,往往都說要軍紀嚴明,千萬人如一人,主帥軍令一下,如臂使指。如今的禁軍,廂主管軍主,軍主管指揮,指揮管都頭,看起來層級鮮明,實際上一旦臨戰往往茫無頭緒。朝廷安排的原因當然有,駐泊禁軍都是按指揮駐紮,臨戰才匆忙編伍應敵,臨時指派主將,要做什麼大家心裡都沒有底。但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根子其實還是在軍隊沒有準備好打仗上。行軍打仗,千頭萬緒,怎麼可能主帥軍令一下,屬下軍隊便就按令而行?你讓他半天對面山上去,結果根本沒有路,非要走上三五天怎麼辦?遇到這種事情一旦戰敗,主帥可以推說是統兵官的責任,但下的軍令無法執行,統兵官又何其冤枉?主帥下令,不能靠着心血來潮,讓屬下將領做事,心中先要有數如何去做到。你讓他半天行軍三十里,則如何行軍,如何休息,吃飯飲水,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人力有時而窮,要做到這一點,單單靠主帥一個人是不行的,所以必有僚佐,必有幕職。帥府是如此,下面的各級統兵官又何嘗不是如此?術業有專攻,職事各有職掌,所以每一級統兵官都必須有左右手,幫着做事,才能萬無一失。僚佐層層減少,到了隊一級,纔可以說不要。”

第1章 宰相第38章 青苗貸第15章 理政(一)第56章 官督民辦第45章 扶你上馬可好第226章 自助餐第129章 山雨欲來第79章 坐觀成敗第24章 談判第221章 細腰城第260章 趕緊還錢!第114章 甲峒來的少女第105章 神道設教第90章 病來如山倒第171章 隴右都護府第164章 口袋陣第3章 一路千里第191章 反擊第163章 邕州舊軍第217章 追獵第74章 無妄之災第72章 廢后風波(中)第219章 再對天章閣(上)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258章 拆借第126章 時機到了第121章 彈破琵琶第139章 謀反誅全族第27章 小隱君第163章 兩府議事第60章 騷亂第21章 衆人到來第39章 兄弟夜話第109章 怪獸蔗糖務第54章 心有不足第66章 心中無血,出師大吉!第143章 幕後主使第88章 改制第238章 天聖寨攻防第97章 錢入戶等影響了誰?第88章 早說過數字會說話(下)第140章 党項細作第41章 宰相的日常第274章 我有一計第135章 **未遂第114章 盛宴第52章 童七郎第74章 相互利用第25章 要不我們換換?第13章 糉子第99章 壞事總容易第235章 天機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5章 高大全第242章 世間哪有這種大臣第243章 存利去弊第130章 我要做土豪第224章 數字會說話第31章 端午(下)第88章 南來的漢人第118章突然遭遇第46章 忠州事發第133章 殺人不見血第89章 猛虎入狼羣(七)第111章 故人來信第228章 歐陽修論錢第174章 砲戰第5章 月是故鄉明第154章 做事過急第155章 接風第10章 詔旨回京第172章 你需忍耐第200章 各懷心思第96章 移風易俗第53章 甘谷歸附第4章 郊迎第27章 牧草換豆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77章 賬目第21章 矛盾第200章 聯袂而來第11章 潑皮第113章 赤子與行者第174章 今夜別出宮了第55章 藥銀第211章 困獸之鬥第12章 私下商量第126章 柳三變的煩惱第146章 柳暗花明第281章 最後期限第229章 相公之德,山高水長第128章 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第179章 請從三司始(補上月欠更)第154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85章 來的都是豬嗎!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11章 根源第18章 內無寇,外無民第199章 三司的難處第133章 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