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以鹽制蕃羌

此時天邊一輪紅日緩緩下墜,散出萬道霞光,好似整個天地都暖洋洋了起來。

過了河南府,向西是陝州,就到了陝西路了。馬上就離開中原,徐平只覺得這天這地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格外親切,好似看不夠一般。貪看這風景,便就不進驛館,讓譚虎派人取了幾把交椅,與種世衡在外面坐着閒談。

太陽剛剛趴到遠方的山頭上,張大有趕了過來。前些日子徐平舉薦他爲陝西路權制置解鹽使,主管陝西鹽政,剛好與徐平一等同往陝西,順便商量解鹽的事情。

自從新政推行之後,茶、鹽、酒的禁榷收入對於朝廷財政已經不重要,法禁慢慢開始鬆馳。其中酒禁相當於奢侈稅,只是原本不許跨州銷售的制度改變,禁還是一樣禁。鹽因爲相當於人頭稅,法度就鬆了很多,三司基本不再從民間抽鹽利。茶界於兩者之間,而且種茶是在山上,不浪費糧食,也不跟糧爭地,已經慢慢放開了。

現在與黨項開戰,酒不便於長途運輸,可以不管,茶則由於唐朝的大規模推廣,現在已經成了遊牧民族的日常必需品,需要限制。河北、河東和陝西沿邊三路,茶禁比以前更加嚴勵,不許商人長途販運,只能從三司鋪子的渠道進貨。三司鋪子有定好的運輸量,同時對分銷商人進行控制,防止他們走私茶葉到境外。茶葉貿易,由官方壟斷,基本是用來交換馬匹。按徐平的計劃,整個系統理順之後,北方境外民族必須用馬換茶,其他一切物資都不許交易,強制進行茶馬貿易。對於宋來說,馬纔是真正有用的物資。

鹽的情況則比較複雜。陝西路按法度應該是通行解鹽,但因爲党項和秦州屬下的青唐羌都有大規模的鹽池,以前對他們行懷柔政策,允許他們的鹽進入宋境銷售。現在党項既然已經反叛,貿易斷絕,肯定不許党項的鹽入境了。

鹽利是党項的重要財政來源,官方貿易斷絕,必然會大規模地走私。鄜延和環慶兩路的邊境地區,生熟蕃戶主要是党項族人,往來於兩國這間,不管怎麼嚴禁,也很難防住他們走私。而党項的青白鹽又比以前的解鹽質量更好,不愁銷路,難斷他們的這條財路。

徐平還沒離開三司的時候,便決定針對党項的鹽利行釜底抽薪之策。一是改革解鹽的生產和運輸,把質量提高上去。鹽的提純並不難,只是以前因爲官方禁榷,相當於普收人頭稅,有的地區就是直接按人口攤派,沒有提高質量的動力。現在國家需要,強行要求提高質量。再一個利用三司鋪子分銷,官方進行補貼,按成本價銷往陝西路,強行把食鹽的價格壓下來。對付走私,最徹底的辦法就是消滅價差,讓走私無利可圖。

歷史上實行不了這種政策,是因爲陝西路的軍事行動費用非常倚仗鹽利,實際上就是利用食鹽對民間進行搜刮。用這種辦法斷党項的鹽利,宋朝自己的財政就先支撐不住。現在三司的手裡不缺錢,鹽利可有可無,就可以對党項進行經濟戰了。

張大有便是爲這件事去解州的,以前的制置解鹽使多是陝西路的提刑或者都轉運使兼任,並不設專門官員。現在經濟戰先開,就有專門設官的必要了。

見禮畢,幾個人坐在驛館門口,聊起了將要面對的局面。

徐平對張大有道:“損之,**制之法,我在京城向你多次演示,還派了幾十個匠人去解州,教導匠戶。你到了那裡之後,一定要看緊此事,不要跟往年一般,讓鹽粗劣無用。”

張大有拱手:“雲行安心,我知道此事要緊,定不會誤事!”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解州鹽並不少,年前檢點,存在那裡沒有賣掉的有無數,最久遠的有十幾年前的存鹽。本來党項不反,解鹽司還上奏說要停製鹽一兩年,把舊鹽銷掉再說。如今既然党項反了,朝廷又不倚仗鹽利,此事便就不必再提。你到了那裡之後,先把往年的存鹽重新精製,轉給三司鋪子。往年運鹽,多是用草蓆,路上運鹽的廂兵和吏人協同作弊,偷鹽出來,摻進泥沙,所以說離解州越遠,鹽裡越是鹽少沙多。今年洛陽城裡的工場專門制了木箱,從洛陽陸路運米到陝州,然後裝船沿河運往關中。在那裡空下來的木箱,全都發往解州,精製後的鹽全都裝進木箱裡,妥善封存,不許路上拆封。”

張大有點頭道:“好,雲行既然做了安排,那就一切無虞了。”

徐平又道:“還有,往年解州鹽池製鹽,都要候到仲夏南風起,用南風曬鹽。當年我們試進士,詩題便就是《南風之薰》,上古之時對這南風看得極重。其實鹽池製鹽,並不一定非要等到南風不可,用南風只是少了煎煮之費。你到那裡之後,如果精製存鹽之後還有餘閒,而陝西路的鹽又不足的話,也可以直接煎鹽。解州盛產石炭,煮鹽不需要薪木,石炭地中取之不盡,只要有需要,便就一年到頭煎煮便是。”

張大有笑道:“這就不必了。我看過解鹽司的奏報,每年只是用風曬的鹽,便就足夠附近幾路使用。現在又有多年存鹽,應當不會缺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你到那裡之後還是先找給石炭產地,反正精製鹽的時候也用得着。而且以前所謂的夠用,是在鹽價高企,鹽又粗惡難食的條件之下。並且爲了懷柔党項等蕃胡,銷他們的鹽,故意壓住解鹽不銷。現在鹽進行了精製,鹽價又壓了下去,又禁絕了党項的青白鹽,夠不夠用可就兩說了。”

張大有想了想,道:“雲行說的是,我到了解州,就派人找石炭就是。對了,還有我看以前奏報,鹽池的鹽戶分爲幾種,有的活得極爲艱難。此次我到那裡,想按三司公司的法度,一切改爲僱募,發給工錢,以安人心。”

“好,就這麼辦!做事最難的就是得人心,只要有了人心,何事辦不好!以前朝廷從解鹽司得利不少,現在不需要鹽利了,你儘可以用這去安撫製鹽的鹽戶!”

其實一切政策的弊端,根子都在朝廷依靠解州鹽池的鹽利上。一旦三司不需要這些錢了,所有問題都應刃而解,並不複雜。利用解州鹽池,加上三司鋪子的商業體系,足以禁絕党項的青白鹽銷售,先斷了他的這一條財路,讓元昊知道反宋的後果。

種世衡在一邊靜靜聽着,見徐平和張大有談完,不由道:“節帥,此去秦州,古渭州有青唐羌,境內也有鹽池,往年得利不少。禁了党項的鹽利,只怕也會影響到他們。蕃羌之人重利,突然間從這上面賺不到錢了,只怕會有異變。”

青唐羌是居於唐朝渭州境內的一支羌人,族人不少,勢力頗大,屬於秦州管下。他們雖然叫這個名字,但與位於青海湖邊的唃廝囉的青唐並沒有關係,族羣也不同。古渭州境內有鹽池,供應秦鳳路和涇原路的不少地方,佔鹽池的那幾族得利甚厚。

徐平對種世衡道:“秦州的事情,我們到了那裡再商量,現在邊情未知,也說不明白。”

第138章 馬踏諒州(下)第186章 應對第213章 速回慶州第43章 插手忠州第60章 窮人當家第214章 僵局第140章 寬嚴並用第97章 布衣上書第41章 陳公堤徐公路第217章 追獵第85章 閒適日子第179章 你知道傻子多嗎?第234章 獨自撤退第66章 以民爲師第228章 大戰將臨第15章 分工第76章 增兵第36章 往事如煙第197章 人非少年時第32章 道路所達,便爲宋土第107章 無奈和稀泥第14章 歐陽修認輸第195章 荒蕪的土地第160章 誰的官大?第125章 終於有事做了第69章 失意者第178章 賈憲三角第203章 農工商聯合體第59章 分歧第124章 我是你們學不來的第57章 孫二郎的生意經第126章 你在騙我們?第230章 審計司第16章 煤球爐第94章 春狩防秋第119章 月黑殺人夜第283章 斬于軍前第37章 月夜雜談第67章 晾到一邊第314章 話不投機第27章 歷史的輪迴第237章 豪華馬車第98章 破上思寨第80章 花開富貴第122章 甩鍋第28章 出使歸來第72章 三個關節第223章 小術還是大道?第200章 前方升龍府第110章 清除後患第58章 怪人知縣第101章 要出人命?第167章 準備做大事第119章 小令與慢詞第306章 貨幣循環第25章 官身第111章 封堵第275章 驅虎吞狼第289章 唐龍鎮第114章 盛宴第87章 言官的反擊第3章 秀秀(下)第178章 大獲全勝第54章 買馬第198章 演練第36章 孟州通判第136章 瘋狂時代(七)第26章 峰迴路轉第23章 生意第161章 特旨升遷第214章 蠟丸第26章 不要失職第126章 不是盜賊的盜賊第81章 談不攏第86章 徐昌的生意第189章 連鎖反應第104章 多賣酒第104章 黃從貴的末日第125章 搜尋第220章 再對天章閣(中)第152章 不可推行第44章 細鹽第272章 換將第25章 對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325章 還可以做朋友第31章 霸王鏖兵處第171章 坐而論道第140章 最大債主第132章 柳八娘第92章 可以招兵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276章 想的太多第224章 安守本分第53章 炭價風波第40章 冬雨第9章 詠梅第190章 請廢西水磨務第313章 揚長避短第146章 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