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苟且豈能偷安

趙禎沒想到徐平是爲此事而來,雖然有些不太高興,還是點頭道:“確有此事。年前山遇惟亮因在党項不得意,欲投本朝,已令延州都監李士彬推卻。但不知因爲何種緣故,惟亮終是在党項待不下,還是帶着家人族衆共三十二人,投保安軍。保安知軍宋吉與延州知州郭勸以及鄜延路鈐轄李謂聯名上奏,認爲不當納党項降將,當令惟亮自回。”

徐平不由皺起眉頭:“山遇惟亮縱火毀家,舉族來投,自然是下了莫大的決心。朝廷堅決不納,但如果惟亮也堅決不回呢?又該當如何?”

“此事樞密院計議已定,邊臣自有主意。徐平,你在三司,不當插手樞密院之事。”

徐平捧笏站在那裡,沉默了一會,道:“陛下說的不錯,官有專責,臣是不應當去管樞密院的事務。不過,又有一句話,路不平人踩,事不平人言。臣認爲此次樞密院處置極其失當,不但丟了人心,還失了本朝的體面。臣爲侍從大臣,豈能閉口不言!”

趙禎並不想討論這個問題,對徐平道:“最近三司事務繁多,你還是不要分心他用。似邊地等事,自有樞密院處置,他們掌機密,很多事情是其他衙門所不知道的。”

徐平抗聲道:“臣自然不知道軍情機密,但山遇惟亮的事情是明擺在那裡的,又有什麼不能說的?無非是樞密院和邊臣不想多生事端,才堅不納惟亮等人。臣就是問一句,如果山遇惟亮死了心,無亮如何不回党項,朝廷要怎麼處分?邊臣自有主意,難道讓他們把惟亮一族當作囚徒,用囚車送回去?那樣如果元昊殺山遇惟亮一家,朝廷顏面何存!”

見徐平的情緒有些激動,賈昌朝輕咳一聲,說道:“徐諫議,此事樞密院已經議定,你又何必多生事端?一個蠻酋,械錮送回又有何不可?總不能爲了這麼一個小人物,惡了元昊,令邊境不寧。自德明向本朝稱臣納貢,西北四十年不聞兵戈,凡是党項來人,本朝一向不納。樞密院此舉,不過是循舊例而已。縱然有些不合適的地方,也只是不得已!”

“舊例?舊例是本朝不納党項叛臣,党項同樣不納本朝的人!可自從元昊繼位,公開招納宋人,這兩年更是變本加厲。去年兩個落第進士名爲張元、吳昊,元昊不但是接納了他們,而且還寵以高位,大肆宣揚。元昊這樣做,無疑是當衆打本朝的巴掌,現在再把山遇惟亮一族送回去,是把臉換一邊讓他接着打?”

賈昌朝學問出衆,但聖賢書讀得多了,可沒把他自己讀成聖賢。實際上賈昌朝的心胸不但不寬廣,而且小心思特別多,只是一直做侍講之臣,無用武之地罷了。此時見徐平在皇帝面前絲毫不給自己面子,不由動了些火氣,道:“徐諫議,你我爲侍從大臣,豈可出言如此粗俗。本朝對党項,尤如長輩待子侄,理當以德服人。我朝待德明、元昊父子撫愛哺養如父母待嬰兒,無毫髮之負。禽獸猶知感恩,党項雖有小錯,必不會釀出大亂。”

徐平冷聲道:“禽獸亦知感恩,只怕元昊之心猶惡毒過禽獸,那又當如何?”

“天朝待小國,如父待子,自當以德報怨,縱有小錯,也不必誅罰,候其改過可也。”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党項可以縱兵入本朝擄掠,可以招納本朝叛臣,現在到了讓邊臣小心翼翼,生怕引起元昊一點不愉快來。子不教,父之過,世間真有這樣養兒子的父親,也要受人指責!再者說了,本朝視党項如子侄,則山遇惟亮等蠻酋則就應當視爲本朝之孫。孫子被兒子欺負了,來找祖家不是人之常情嗎?祖父不但不管孫子,還五花大綁把孫子綁起來讓兒子打死,試問世間有這種事嗎?!”

見趙禎一直不說話,賈昌朝只好黑起臉道:“徐諫議,你強詞奪理了!”

“強詞奪理?這算是強詞奪理,那朝廷堅決要把山遇惟亮一族送回去又怎麼講?滿口說着大道理,其實不值一提!比喻失當,舉止失措,其實說穿了,不過是怕事而已!賈侍講,我問你,你們講的這些道理自己信不信?能不能講通?大丈夫光明磊落,要講話就講得清清楚楚,不要說一半藏一半!樞密院不納山遇惟亮,到底是因爲要對党項示恩,還是就是膽小怕事?如果是要示恩,那不是拋媚眼給瞎子看!”

賈昌朝有些後悔,自己何必多嘴去接徐平的那一句話,樞密院的事情跟自己有什麼關係?趙禎一直不說話,顯然正是藉着賈昌朝的口,讓徐平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現在朝廷手裡有了錢,底氣是比以前足了,但對党項綏靖求和的意見還是佔主流。有的是還沒有轉變過來觀念,更多的是對軍隊沒有信心,不相信他們能滅了党項。如果打到最後又是跟真宗年間一樣的結果,無非是個議和,那打仗除了費錢糧又有什麼意義呢?

党項的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元昊想反,自然就有不想反的,山遇惟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元昊的母家即是山遇,山遇惟亮應該是元昊的舅舅,他的家族在党項的勢力不小。因爲一直反對反宋,山遇惟亮受到元昊的猜忌排擠,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下決心離開党項投宋。最早他是送財寶給都監李士彬,結果李士彬貪財,延州知州郭勸問起來時矢口否認。沒有辦法,山遇惟亮一把火把家燒了,帶着關係最近的子女親人和族人三十二人投到保安軍。那裡主事的郭勸和鈐轄李渭,便是剛纔賈昌朝這套說辭,建議不納,把山遇一族重新送回党項,以免惹即了元昊,在邊境生事。

此事反反覆覆已經有幾個月,最後在郭勸和李渭的堅決要求下,朝廷同意延州把山遇惟亮一族送回党項去。其實山遇惟亮從党項離開得這麼堅決,任誰都知道他不可能願意回去,回去是死路一條。朝廷的詔令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是默語郭勸和李渭用武力把山遇惟亮一族關送回,至於元昊怎麼處置,當然是他高興就好了。

正是因爲如此,才讓徐平覺得這事情離譜得過分。什麼示之以恩,原來舊例,實際都是託詞,根本就站不住腳。說白了,就是在邊地的守臣將帥生怕惹怒了元昊,一怒之下舉兵來攻,他們抵擋不住,所以千方百計,甚至不顧廉恥也要把人送回去。

見賈昌朝不再說話,徐平對趙禎捧笏:“陛下,苟且豈能偷安!此事如果就這樣處置的話,後世必然被人嘲笑,朝廷臉面蕩然無存,而且會失去西北蕃漢人心。臣請讓樞密院暫時收回成命,此事付朝廷再議!現如今錢糧不缺,對西北諸事都有條紊地準備着,何必懼怕元昊一個跳樑小醜!一退再退,終將無路可退,一忍再忍,終將忍無可忍!本朝天朝上國,自當萬事操之在我!只要佔住了一個理字,不必在意元昊怎麼想!”

第99章 就鬆不就嚴第229章 圍寨第65章 永寧侯府第98章 破上思寨第105章 各有道理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90章 原來是花槍第39章 文理荒謬第248章 送到口邊的肥肉第188章 開戰第66章 新鮮第94章 輕兵過山崗第26章 秀秀啊秀秀第1章 桂州第121章過門不入第261章 胡風漢風第7章 貴人相助第329章 私下奏對第167章 有虛有實第186章 應對第108章 邕州的路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07章 交錢保平安第244章 孤單應對第94章 我遇到了貴人第147章 主其事者,不智也!第109章 補天裂第42章 旬估第62章 依稀似舊年第98章 破上思寨第89章 定論第192章 此一策,可安天下(上)第14章 邊亂第301章 談的人來了第115章 徐昌聽到的消息第201章 猛虎掏心第108章 另一個世界第33章 科舉第一步第62章 這有何難?第162章 原來如此第85章 你理解錯了第68章 山雨欲來(上)第232章 培訓中心第34章 移民第40章 從前第294章 養起來第34章 雜事第6章 攔路的強盜第62章 劉員外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6章 仁義者何?第146章 印錢吧第12章 空調第9章 準備抓人第210章 札付兩路第73章 點將第2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36章 手舞足蹈第16章 難處第108章 對面的人家第324章 党項叛宋第47章 帶毒的餌第155章 攻城(下)第6章 手段第144章 僵局第248章 仿三州故事第105章 先生第242章 節制三路第77章 賬目第132章 瘋狂時代(三)第282章 桑懌歸來第188章 開戰第24章 富貴田園第64章 一拍兩散第26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4章 邕州城外第63章 瞎氈來歸第34章 一城二虎第73章 地方反應第24章 祖先的呼喚第194章 富礦之地第81章 臭味相投第166章 我們不同意第170章 早晚會反第5章 歲除第20章 市場的車輪第97章 黃金彪的難處第137章 何爲神?第60章 陽光明媚第53章 查稅第132章 兵進門州第280章 狄青離去第220章 星空(下)第227章 左右爲難第110章 廣發邀請帖第100章 虎威第145章 彩棉的用途第11章 潑皮第12章 一山難容二虎第97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