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工作牽涉面寬,除了安置好災民,讓他們有臨時居所,有維持生命的食物,安撫好人心,使之對未來有希望。
另外一重要方面的工作,就是災後重建。只有將災後工作做好,豫南地區纔不會因爲黃河決堤而完全破壞。
災後重建工作的推進,首要的就是要把決堤的黃河給堵上,使得水淹區域能夠逐步恢復。沒有解決溢流出來的黃河水流,就談不上災後重建了。
然而,這一次黃河決堤,似乎非常徹底。決口之前楊繼業也看過,真要將比黃河的河牀還要低幾米的決口堵上,工程量非同小可,說不定還無法在短期內將之堵上。
在二哥離開裕口縣之前,楊繼業與二哥討論了這個事情,但也沒有得出什麼結論。重建之前,該如何決策,目前的思路還是側重於將決口堵上。
二哥和欽差大臣團隊會離開裕口縣,去其他災民聚集點視察,楊繼業也不會留在這邊。裕口縣要做到事情已經做了,而且,張新遠既然做了選擇,也不可能返回,只會在賑災工作上,做到盡善盡美,纔是他最好的前途。
到豫南好幾天了,可一直沒有陳老頭和陳羽霏的消息。他們前往豫南,不過比楊繼業他們提前一天多,然後在路上,可能也會行速更快,但到這邊後,沒聽說起有這麼一批人。
稍微思索一番,也明白像陳老頭這羣人,他們要做的,可能是在洪水氾濫時救援最危急的人羣,然後是在聚集點四處尋找有災病的人羣,然後出售醫治。
疫病的防範,不僅是後世有明確的概念,古代的醫療體系同樣有這樣的概念。熬製湯藥給可能感染疫病的人做好預防,這是他們最常見的工作。
對於防疫、放傳染、疫病的起因等,古代的人羣認知上自然遠不及後世。楊繼業之前提到的賑災陳條要求,主要就是後世的理念,從源頭開始防疫,在途徑上進行阻隔。
陳老頭等離開京都之前,楊繼業提出過,將感染疫病的人羣,要進行嚴格的隔離工作,也不知陳老頭有沒有聽進去。
當然,文朝這邊普世價值是難以接受隔離的,親屬們對生病的人,要說都不接近,估計很難。但古人對疫病的恐懼也是必然的,因爲一旦疫病傳開,死亡人數很難控制。這樣的實例不少,自然可威懾到這些人。
黃河潰堤後,水流沒有得到梳理,如今還在四處溢散。楊繼業準備順着江水主流,查看沿途的情況。如果說,確實能夠對黃河改道做一些事情,或者黃河改道對接下來的重建更好,就可提供需要的資料,爲接下來賑災工作的推動提供幫助。
離開裕口縣,這邊留下幾個青年軍戰士,對於王家的後續工作,特別是查抄王家一族的資產,張新遠也不敢一個人做主。楊繼業留下青年軍的兩組人手,可協調縣衙做事,他們代表了欽差大臣的身份。
如此,王家的每一分錢都不可能被貪墨,而是用在賑災之上。王家囤積的米糧數額大,留給王家那些並沒有涉案人員一部分作爲生存口糧外,其他的都集中到縣裡,然後分散到豫南各賑災點,作爲彌補朝堂劃撥銀錢的不足。
有了王家作爲反面教材,欽差大臣楊忠良每到一地,地方的大族大戶,也會根據自身的能力,向賑災點提供米糧,而不需要楊忠良多做勸說。
張新遠送楊繼業他們出城後,沒有立即折回的意思。也不知該送多遠纔是最恰當的。楊繼業笑着說,“縣尊,縣裡事務繁多,就別再這些虛禮上多費時間和精力。災後,我們到京都一起坐坐。”
“好,我聽楊先生的,請楊先生放心,裕口縣的賑災事務,我一定做好,不會令欽差大臣失望。”張新遠也知道,面前這個年輕人真的不一般,是楊家公子無疑。而楊繼業在裕口縣對王家出手,早將張新遠等人嚇破了膽。
想沿着黃河水流而走,難度可不小。稍微低矮的區域,都會有積水,路也被阻斷。想通過,就得繞道,或搭建臨時木橋之類的。好在張思同帶着兩個連隊青年軍跟在身邊,往哪裡走,前面有斥候先探路。
如此走走停停,看着黃河水流對地方的破壞,到如今,水勢雖說變小,但黃河作爲國內第二大河,水流量本身就不小。如今在夏秋交際時節,遠沒到枯水季節,洪水滾滾,讓楊繼業多少有些敬畏。
自然的力量,目前而言,人們當真沒有抗拒和改變的力量。文朝時代,按照後世的歷史事件來界定,即將到達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間節點。
明朝的危機,特別是後期的危機,主要的還是自然災害,導致民不聊生,無法生存,才紛紛走向所謂的起義大軍。李自成是最爲有名的一夥,張獻忠等,將整個大明版圖都掀翻起來,普通人根本無法正常耕種和生活,只能逃走成爲流民,最後被裹挾造反,成爲草芥。
走兩天,總算有了結果。潰堤的黃河水流,雖然彎來彎去。最後還是在一個叫春塘的地方,注入了原本的黃河河牀,隨後往下游而去,歸入大海。
距離水流入黃河口不遠,有一縣城,叫排禾縣。排禾縣城地勢要比水流高出百來米,也就是說,即便以後有洪水,也不會影響到縣城,不可能水淹排禾縣。
在入水口觀察一陣,楊繼業帶着人往排禾縣成而去。進城,首先就是打聽賑災的聚集點,想看看賑災陳條落實情況。按時間看,這裡應該接到府州傳令,在賑災工作上要以落實賑災陳條爲要。
排禾縣災民聚集點也是在縣城邊,一個山坳裡,與春塘方向相悖。楊繼業帶着幾個人進災民聚集點,見這邊居住地,落實要求並不嚴格。
見到這樣的情況,楊繼業也不生氣,對於文朝的人羣而言,統一如廁點,還是很難改變積習的。對於管理者而言,也是重申上面規矩和要求,落實起來,難度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