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會不會到李家寨來報復,這是誰也無法判斷的事情。但倭寇在蘇杭這邊極少吃虧,以倭寇囂張的性情,還有他們要保持不敗的猖狂,都是倭寇報復李家寨的必須選擇。
這一次,倭寇的人數不可能多,因爲李家寨不是大城,來太多倭寇,即使將李家寨攻佔下來,大家也分不到多少錢財。不過,杭城周圍的村寨不少,有較強防禦的寨子卻不多,真要是倭寇過來,很可能成片地攻打,徹底攪亂杭城的外圍。
“所有,倭寇隨時都可能過來,你們要麼留在杭城,要麼留在李家寨吧。”巫虎擔心楊繼業等遭遇倭寇,說不定出現危險的情況。
“我心裡有數。”楊繼業微笑地說,“二哥,倭寇名聲在外,但真正遇上我們,他們肯定不夠看。蠻族軍目前還算不上世上的最強軍啊。據我所知,北方的蒙匈族如今他們的鐵騎縱橫萬里,只是蒙匈族暫時還無法東顧,想來,用不了多少年,他們的鐵騎肯定會衝破我們北方邊防,縱馬內地,文朝京都能不能保住還是兩說……”
“少爺,如此說來,蠻族軍那就太少了啊。”巫虎說。
“確實太少,也因此,這次到蘇杭來,如果能夠收到一點軍兵,也是好的。”
“少爺,蘇杭這邊的人如何能用?”巫虎對蘇杭人的印象是怯弱。
“二哥,其實不是每一個人都怯弱,關鍵是要將這些人的心抓住,讓他們擰成一股繩,就有膽氣、有力量了。如今的蘇杭,一片散沙,又有誰能夠站出來抗擊倭寇?”
幾個村寨的青壯組織起來,哪怕幾百人上千人,因爲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自然打不過兩三百亡命的倭寇。除非堅守寨子,依靠着寨牆,纔可能一戰。如果見這些備受倭寇蹂躪的蘇杭人,組織起來,進行嚴厲訓練,血性中的暴戾因子被激發,到時候就是最好的軍兵。
家破人亡之後,餘留下來的人,往往都是強壯、機敏,綜合素質偏高的人,纔會在那種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找到這些人羣,吸納到榮盛鏢局系統或蠻族軍中,都是不錯的選擇。楊繼業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想讓巫虎改變觀念,除了蠻族人羣之外,完全可吸收那些敢戰之兵,來壯大自身的實力。不然,僅靠這三千人的軍兵,還是做不成大事。
這一次到蘇杭來,楊繼業原本也沒多做完備的設想,一路走,一路看,自然也在思考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推翻文朝而自己上位,這樣的事情,楊繼業是不想的。因爲老爸自小就訓導自身,爲國爲民做事可用一些手段,但不能將這些用在自己謀求非分之物上。
老爸楊盛文雖說離開朝堂五年多,但對文朝的感情卻很深,畢竟他在文朝多年,特別是十年右相生涯,是他最爲鼎盛的人生十年。
楊繼業一開始邁步和設想,也是想將右丞相府扶起來,完成老爸未盡之志。至於文朝劉家,如今文昭帝昏庸、老邁,文朝上下也是軍力孱弱、文官體系腐敗、地方宗族勢力強盛,整個文朝的力量都用在內鬥和爭利上,就讓文朝看起來垂垂老朽。
從蠻族軍駐紮地出來,帶着巫虎到李家寨,見了李強和李鋒。在密室中,楊繼業介紹了巫虎的身份,蠻族軍首領,與榮盛鏢局的鏢頭是兄弟關係,是巫豹的二哥。
李強兩人得知這個情況,對於李家寨接下來的安全問題,就不擔心了。不過,這個消息卻絕對要保密,免得寨裡的青壯在操練時有所懈怠。
人在強大外在壓力的情況下,會有更好的狀態,也會讓每一個人的承受力發揮出來。李家寨的青壯原本就經受幾天的訓練,身體的承受能力得以提高,然後再跟隨在鏢局的人手進行訓練,雖然不能跟上鏢局這些人的訓練量,但減半訓練,也讓李家寨的青壯們實力有絕對提升。
李強等人也知道,外來的援助確實重要,但外面的幫助不會總留在寨子,寨子要保住、要安穩,終究還是要自身強大才行。
巫虎也不說他們的軍兵駐紮在何處,在李家寨吃過飯,又接受李家寨一些犒軍之物,便告辭離開。
有蠻族軍到了,鏢局的人手就可放出更多人員,削勁留下一百人陪着青壯們一起訓練,其他的人都撒出去。這也是無可沒來到,有三開在外幾十裡遠的探子,不擔心李家寨會受到突來的襲擊。
只要倭寇沒有第一時間攻佔李家寨,王府軍、蠻族軍都會對李家寨進行援救,圍住倭寇人馬,然後進行絞殺。這樣的設想,在王府軍抵達李家寨十里遠駐紮下來後,倒是完全可實現之前的預設方案。
楊繼業不留在李家寨,而是再次趕往杭城那邊。杭城大城外,如今有衆多的流民聚集。一是這邊相對安穩,倭寇沒殺過來,二是杭城這邊未了穩住民衆的心,每天有大戶在城外定點施粥,讓這些離開家園的蘇杭民衆有一口吃的,免得鬧出更大的災禍。
這幾天,楊繼業在杭城外,也辦了一家粥場,每天在這邊施粥。三天前,開始施粥,召集了二十來人做事。辦粥場,要四處收集購買糧食,要燃料等,還要有人來操作。所以,楊繼業從流民中選收了二十幾個人,又從這些人做事時表現的能力,制定三個人,各負責一攤子事。
至於購買糧食,目前在杭城外確實不容易。好在楊繼業在出發前,也預料到這種情況,削勁的鏢局運送的糧食,除了軍糧之外,大部分是楊繼業帶來的陳糧。
這些陳糧如果售賣,價錢也不會少多少。但用來施粥,繼而溶入杭城外圍,那會划算得多。
開始幾天的運作,大家都顯得笨手笨腳。特別是外出收購米糧的那一隊人,這些人有十二個,帶了板車、銀錢等,到各村寨去收購米糧。可以開始,一直都沒收到米糧,反而耗費更多人力和時間。
楊繼業要他們別灰心,每一天這些人都會想楊繼業這個書生,彙報自己所作的事。楊繼業再讓他們總結,然後覺得那些地方沒做好,如果改進之後,會不會就說服別人,買到米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