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皇對皇

到了第十二天。

還有五天便是除夕夜。

忽然宋軍又運來大量猛火油,澆在濡水上,然後點燃。

蕭撻凜忽然放聲痛哭。

他不會被當豬養,故作當豬養……這是爲了拖延時間,等候濡水冰再結厚一點,然後兵士下馬,拉馬挺進濡水,拼命衝過濡水。

然而這把火將他所有希望都燒了。

其實這一戰成也是遼國皇帝耶律隆緒,敗也是耶律隆緒,自在澶州會戰後,士氣最旺盛時乃是蕭燕燕自殺之時,可惜被李繼隆曹瑋敏銳察覺,果斷放開通道,讓了過去。

那時若是在邊境開戰,那怕宋軍派出一百萬大軍過來合圍,也逃走了。可是離邊境太遠,然而因爲耶律隆緒的凝聚力,無論李繼隆在後面怎麼殺,遼軍主力部隊一直沒有潰散,但敗也就敗在於此,若是遼軍真四面八方逃散了,他們那時兵馬還有不少的,宋軍也就無法聚殲了,會讓許多遼軍成功逃回去。

然而主力一直圍在耶律隆緒身邊,李繼隆只要咬住這支軍隊不放,餘下的逃兵交給各州縣的駐兵以及鄉兵就可以了。

可是宋軍也有了動靜。

李繼隆讓兵士押着數千名契丹戰俘來到前面,對遼軍喊道:“我乃大宋河北河東陝西三路安撫招討使兼三路兵馬總部署。”

沒辦法,宋朝官職就象王媽媽的裹腳布,又長又臭,若是李繼隆將他的所有官職說全了。還要說六七個官名。實際就是宋朝總攻大元帥吧。

他也不怕遼軍放箭,原因同樣簡單。若是遼軍這麼做,他們就要考慮好全軍覆沒後。耶律隆緒以及蕭撻等人的下場。

“請你們聽好了,若是你們沒有屠殺我朝百姓者,請快速投奔過來,我們會無條件將你們送回去,回家,就象他們一樣。”

李繼隆手一指身後的數千遼軍降俘。

現在遼國三十萬大軍打着五十萬軍大軍南下的旗號,然而究竟多少人,有多少遼兵逃回去,還沒有弄清楚。實際若是將這路遼軍殲滅。數量會進一步放大,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一部分州縣被攻破後,宋軍投降了,對投降與懦戰,宋九是最恨的,因此這些人休想有好下場了,多被擊殺。還有一部分那就是河東的戰績,這些遼軍並不計入三十萬遼軍當中的。而且河東河西兩路軍隊也打響了總攻山後的戰鬥。而能逃回遼軍的兵士會很少很少。所以最後數字肯定不止三十萬之數。

不過大約數字出來了。河東那邊不管,僅是河北就擊殺了十六萬多遼軍,其中各州縣駐兵、衙役與鄉兵、廂兵就斬殺了近四萬遼軍。

還有六萬多降俘。

這個數字還要放大,畢竟大搜捕纔剛剛開始。

老百姓可不管的。捉住了就用棍棒活活打死了,然而官兵不能那麼做。

因此做了進一步甄別,有的屠殺了百姓。有的沒有屠殺百姓,或者有的屠殺了百姓。然而沒有問出來。問出來的,送到礦坑裡進行勞動改造了。實際在路上宋九就提出一個建議。

宋朝礦業在擴大了,除了少數多外國擄來的奴隸外,多是真正的百姓在從事這一危險職業。對於罪犯,還是以前的宋律,一是笞杖,二是流配,三就是死刑。

正是因爲這種制度,有的人死不足惜,流配又嫌太輕了,說不定一個大赦下來,又放出來害人,因此也被判成死刑。或者大多數因爲趙恆量刑寬鬆化,僅是流配,這種制度依然不完善。因此宋朝建議,對一些屢教不改的慣犯,以及一些情形惡劣又不足判處死刑的罪犯實行三到十年勞動改造制度,送去官辦礦坊挖礦改造,不得大赦,但若是表現好,可以減刑。並且改造過程中安全生活待遇與普通礦工等同,每月還發放一些薪酬,給他們自己花銷,或者寄給家人。若是礦監爲非作歹,可以上訴。

包括此次入侵的遼兵,有的遼兵十分兇殘,然而若是投降了還要殺,對以後治理北方不是很有利,於是也執行這條制度。讓他們改造好了,放出來依然能全家團圓,也讓河北的百姓憤怨得到發泄。若是因塌陷而死亡者,國家也象對礦工那樣,發放一筆撫卹費用給其家屬。

宋九的提議得到大家同意。這種用犯人挖礦制與唐朝的犯人挖礦制有着本質不同,它還是以仁慈爲主,而且礦坑業壯大,每年因此會死許多百姓匠戶,其危險度甚至超過了出海的風險。

爲什麼坐看良民死,不能看人犯死?

然後剩下的就打算往北方遣送了。

爲什麼要這麼做?

一是拉攏。

釋放部分兵士回去,俺們宋朝仁義了。

二是宣傳。

這些人都被嚇破了膽,一旦回去會宣傳起來,會讓北方各部產生害怕而不敢應戰。

三是大義。

不要問爲什麼那些人在挖礦,爲什麼要屠殺平民百姓?也如同斥候潛入遼境宣傳那樣,宋朝皇帝愛護老百姓,是好皇帝。

“回家……”不知多少遼兵幾乎在熱淚滾滾而下,這個詞對他們來說,太震憾了。

“從這裡到易水還有一百來裡,若是走得快,明天上午就會到達拒馬河之北。過了拒馬河,讓他們帶上狼煙,點燃狼煙,你們看是不是如此。相信你們大約距離能目測出來吧。”

李繼隆說完,押着戰俘下去。

遼軍紮營所在,還有幾個小土丘,雖不高,但足以擡遠人類的視線距離。遼軍還在上面建了幾個小塔樓,觀看宋軍動靜,連土山上的樹木同樣也砍伐下來。做了柵欄。

果然第二天上午時分,易州方向傳出大團濃煙。

若走路是得要走一百多裡。沿途有一些樹林,一些湖泊。不過拉成直線了,這裡離拒馬河也不過六七十里路,看人是看不到了,但看狼煙還是沒問題的。不然古代也不會花大錢去建烽火臺。

不可能因爲這個,遼軍就會全軍投降。李繼隆也沒有刻意去勸降,大家拖着吧,馬上陛下就到達了。

而且蕭撻凜又造謠,說是幾千降俘實際早被宋軍屠殺,那烽火是宋軍燒的。

可是無論他怎麼說。軍心進一分離散。

此次南下,遼軍兵力多,宋朝提前爲了減少百姓傷害,堅壁清野,非是所有遼兵都殺害宋朝百姓,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未給他們機會,至少這次他們不是百姓的劊子手。而且佔的比例不少,這部分兵士漸漸動搖了。

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想家,也想回家……

李繼隆沒有管他們信不信,離開了軍營。前去迎駕了。

第十五天,除夕前兩天,趙恆帶着大部隊來到軍營。

此刻。河北前線最少聚集着三十萬大軍,僅是這一地區兵力就快接近了二十萬人。

後面還有。他們配合着民夫,押着大量物資也在向前線靠近。

今年黃河水勢不小。畢士安花了很多錢帛,終於將王明的治河工程竣工,起到了部分作用,至少去年沒有河決,然而內澇是避免不的了。

因此於遼軍發起進攻前,打着平穩糧價的口號,運了許多糧草,調向河北各州縣,但是河北路南部地區,與北部無關,也包括大名府與澶州,貝州,博州、德州等地。

當時寇準還竭力反對,與宋九鬧了小矛盾,救災歡迎,可運的糧食太多了,這也救得過火了吧。莫要忘了,雖救了河北災民,這些糧草還是從百姓身上斂出來的。

這話兒說得有些不對,今年雖黃河水勢不小,這兩年全國糧食總的來說都是大豐收年。特別是東南,在宋九帶動下,又開墾出許多圩田圍田,這些高產田的增收,造成全國糧價低廉。

因此夏天的大肆購糧,也是調節糧價,實際是節費了國家費用。若是此時全國徵糧,看看糧價會漲到什麼地步!

不能怪寇準,當時寇準同樣蒙在谷裡。

於是現在發揮了作用。

儘管錢用得三司官員感到心寒,可這時候不用錢,那麼錢用來幹嘛?封禪,拜神仙!

當天趙恆休息。

而且軍隊漸漸到齊了,目標不再是眼下這兩三萬遼軍了,而是燕雲,甚至更北方。因此要重新編制,以及制訂詳細的計劃。

可憐的。

即便是宋九,當時制訂的計劃也不過是藉着蕭燕燕的心態,順勢而爲,讓遼軍深入到澶州腹心地區,然後圍殲。至於後面怎麼辦,宋九也不敢想啊。

這個必須現在就制訂好。

第二天,趙恆親自來到前線,秦翰到遼軍大營前面喊話:“貴國皇帝聽好了,我們陛下要與你見上一見。”

說着退後,人不多,僅是宋九、張齊賢幾個宰相,以及荊嗣等幾名勇將隨身保護。

這次幾乎所有大臣一起反對,不過宋九反問了一句:“蕭燕燕與遼國皇帝多次親自侵犯我朝,爲何陛下在軍前與他們皇帝見上一面,都不敢?”

情況不妙,立即撤回來就是。

其意義不是趙恆是否見面,也不是爲了表示一點兒小尊重,能利於逼降耶律隆緒,而是讓趙恆心態變得更積極,思想變得更進取。

如此宋朝政策也會隨之變得不那麼保守。

大家只看到澶淵之盟帶來的城下恥辱,至於那點錢帛真的不能計較。或者看到澶淵之盟,帶給宋朝的喘息時間與百姓的安居樂業。

卻沒有看到中國自此以後變得如何內斂,甚至滿清都受到這種思想的侵害。

可能因爲獲得一次超級大大捷,燕雲收復在望,超過了兩個先帝的功績,趙恆居然選擇了宋九的意見,同意下來。他同意了,宋朝大臣也沒辦法了,況且若談得好,馬上第一步戰役就結束了。然後好安心兵臨幽州。

宋朝皇帝都敢這樣做,耶律隆緒無奈,帶着相同的人員,來到兩軍前空地上。

不過兩軍所有人都睜大眼睛,準備隨時去“救”各自的皇帝。

宋九努了一下嘴,秦翰從後面搬來兩個椅子。

兩個皇帝坐下。

趙恆從容說道:“朕聽聞你博學多才,也應當知道契丹族的歷史,你們之所以存在,是倚居各個大國才得以存在並且壯大的。”

契丹族發源於鮮卑宇文氏與庫莫奚,但是他們的一支,北魏時,東胡各部入貢北魏文成帝,契丹部只能位於東胡各族末席。由是發恨知辱,吸收中原先進文化。後來高句麗與柔然想瓜分契丹,契丹向北魏請求內附,北魏將他們安排在白狼水,那時舉族不過一萬餘人。後來中原諸國再亂,契丹乘機吞併諸部族,然後入侵中原,以至高洋親自出徵,虜獲十萬餘口,都沒有將契丹族滅掉。

唐朝時突厥強大,契丹向李世民請降,換取了李世民的庇護。可是武則天時李盡忠與孫萬榮再叛,有人批評武則天的民族政策,那是錯誤的,爲什麼有非我族內,其心必異,無論草原那一個部族壯大後,都會對中原發起進攻。不是契丹一族這樣幹,無論中原王朝對他們加了多少恩。

唐武宗時回鶻壯大,契丹再次向唐武宗請降,換取唐朝支持。然後一直到五代,到阿保機……

“你國太祖太宗之所以成功,乃是中國內亂,一旦中原統一,你翻翻史冊,那一個北方遊牧部族能將中國滅亡?即便是唐朝,有突厥與吐蕃之大敵,你們契丹仍然敗多勝少,更不用說兵指中國王都了。況且我朝西北安定,沒有大害,僅憑你們契丹,就想滅掉中國嗎?古今往來,有那一個遊牧民族能實現這一目標,即便東晉龜縮於江南,都無法殲滅中國。哦,朕想起來了,隋朝統一江南,然而隋文帝是胡人嗎?他的軍隊多數是胡人嗎?”

耶律隆緒不語。

勝者爲王,敗者爲寇,說這些有什麼用呢,開條件吧。

“朕再說一件事,你看這快報。”

趙恆遞了快奏給耶律隆緒,昨天晚上剛剛送達的。耶律隆慶聞聽大哥有危險了,不但不發兵來救,反而在中京做了皇帝。

這就是宋九說的那句話,權利是毒藥,救個頭啊,大哥早死早投胎吧。

“朕以德治天下,故派使多次向你們議和,可你們每每開發讓人無法承受的條件進行阻攔,又兵臨黃河,意欲殲滅我大宋。你們不義在先,就不能怪朕不仁在後。相信大草原上有許多部族想取而代之吧。若是朕率幾十萬大宋精兵北上,開出若干條件,你們契丹會不會就此全部滅族。不要以爲朕不敢這麼做,朕北上時刻意繞道德清軍城看了一下,當時朕的心情都想讓三軍下令學習薛仁貴,盡屠你們契丹所有兵民!”

“朕派李重誨向你下旨,讓你歸降我朝,不是爲了你自己,而是爲了你們整個契丹部族。只有你歸順我朝了,我朝纔會在大軍北上時,留你們契丹一族。那時你聽不下去,但現在你聽不聽得下去?”

“朕等你好消息,這些兵士逃到這裡,相信都是對你忠心耿耿的手下,朕想你不會想他們全部陪你陪葬吧。現在你歸順,那個條件朕還會答應。並且對你的部下,除了作惡多端,屠殺了許多百姓者,朕一律不計較,全部釋放回去。即便那些劊子手,朕也不過讓他們挖幾年礦,以示警戒,懲戒幾年後,還會承諾讓他們回去。”

“明天就是除夕,後天就是元旦,希望新年到來之時,給你部下一線生機,給你們契丹全族一線生機。”(未完待續。。)

第422章 定(上)第39章 信(下)第168章 鏡子(下)第318章 搖擺第512章 澶州大捷第217章 歸來(上)第423章 定(中)第394章 持續性的打臉(下)第434章 神的黃昏(三)第51章 負荊第208章 遊園(中)第174章 嘉禾第264章 人才第465章 很短的飆風(上)第37章 果子(下)第301章 高下(上)第244章 獻酒(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49章 盛況第409章 鐵血之路(九)第90章 又玩大了第463章 前戲(中)第101章 宇文愷第478章 幹嘛不站隊第305章 不殺人(上)第224章 誰敢惹(下)第144章 事了(下)第162章 提親(下)第102章 好東西第458章 朔州之戰第322章 好深的水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76章 卷(中)第341章 傲嬌的戰友第467章 很短的飆風(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346章 輕敵第136章 夜審第352章 安定第367章 相才第180章 開業(下)第183章 求實(上)第279章 二敲第256章 兩知州(下)第283章 春闈(上)第312章 同病相憐(下)第143章 事了(上)第41章 挖祖墳(下)第37章 果子(下)第63章 可怕的學生第18章 君子第246章 官家的妙算(上)第51章 負荊第213章 肥羊(上)第23章 父輩(上)第258章 天堂的**第295章 詛咒的國家第56章 可憐的老師(上)第508章 口袋第303章 打獵(上)第260章 保護(上)第470章 將功折罪第122章 吃肉第352章 安定第29章 這世界太危險(上)第17章 約戰(下)第102章 好東西第457章 我非張說,彼非姚崇第180章 開業(下)第131章 詰問(下)第460章 小寇纔是禍第475章 一(上)第410章 鐵血之路(十)第61章 愛因斯坦第408章 鐵血之路(八)第519章 景德第114章 教材(下)第489章 大事不糊塗第223章 誰敢惹(上)第317章 學問第30章 這世界太危險(下)第142章 又是豪賭(下)第87章 巡察(下)第475章 一(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160章 提親(上)第481章 等的人第353章 莫明的處罰第188章 立必行第221章 夜宴(六)第188章 立必行第302章 高下(下)第285章 論語第232章 王者之城(下)第157章 勁弩(上)第215章 踢第506章 殘忍的計劃第438章 神的黃昏(七)第282章 可怕的誤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