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安道全的話,那麼這些名貴的中藥材交給他來使用那就完全不能算是浪費了,反而給他用纔是最合適的,畢竟只有到了他這種程度的醫師,才能將藥材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不過此時的安道全還在建康府生活,怎麼把安道全弄上山,這還是個問題呢。
而且說實話,以現在山寨的情況而言,就是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山上的大夫完全能夠處理,暫眼下還用不着安道全這種水平的醫師。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梁山想要繼續發展,安道全這樣的人才是必須的,尤其是一旦爆發戰事,亦或是山上的哪個首領生了病,安道全的醫術就非常重要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儘快把安道全弄上山最好,但這件事絕對不能是放在第一位重要的,因爲還有一件事比賺安道全上山要更加重要——那就是馬上面臨的梁山圍剿戰。
因爲曹巖殺死了高衙內,高俅一心想要替兒子報仇,他將梁山諸人潛入東京的事情彙報給了宋徽宗,宋徽宗一怒之下,命高俅點起人馬,剿滅這貨山賊。
說這話,已經是半個多月快一個月前的事情了,這麼長的時間下來,高俅已經把該準備的東西全都準備好了。
或許有人會單純地認爲,高俅僅僅是因踢得一腳好球而得到皇帝寵愛以至平步青雲。這未免小看了高俅。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爲官弄權上還是有些手段的,所以能居高位數十年而不倒。首先他乖巧善佞,對上司尤其是皇帝徽宗百般討好,迎合徽宗志大才疏,好名貪功的心理。
出身寒微的高俅何以後來會平上青雲?他發跡的原因是什麼呢?《水滸傳》中說他後來遇上了貴人,小王都太尉和內侄端王交好,小王都太尉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物,由此結識了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徽宗,被端王看上,從此留在端王身邊。
更爲湊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駕崩,端王幸運地被太后選中繼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這個搭上末班車的潛邸“舊臣”,也鴻運當頭,一下子從一個閒散王爺的玩伴兒,一躍進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場。並且在官場中青雲直上。
宋王朝在仕進制度上採用“揚文抑武”的政策,不過這是針對權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祿和品級實際並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佔先,對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有宋一朝,擔任縣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進士資格,對於像高俅這般的閒雜人等,要想要擠入文官圈子是不現實的。
而武臣體系相對望低權小但用人的資格方面比較低,升遷的伸縮性也大。對於高俅這類人物來說,顯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徑。不過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沒有邊功,就不得爲三衙的長官。徽宗爲提拔高俅可謂煞費苦心,先讓高俅下放到基層,託給守衛邊境的大將劉仲武,以此來“鍍金”,爲以後升遷打下基礎。
所以他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要說他只是一個純粹的奸臣,那是不正確的,高俅此人腦子活,也確實是有些本事。
就好比這一次圍剿梁山,他就專門調查過樑山,知道梁山是一個巨大的水泊,所以他在起點兵馬的時候,還找來了大量的船匠,準備在梁山左近就地造船,通過水路直搗黃龍。
而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就必須要分散梁山人馬的注意力,所以他清點了二十萬兵馬,還推薦汝寧州統軍司統制呼延灼爲將,呼延灼又推薦陳州團練使韓滔、潁州團練使姓彭玘分別擔任正、副先鋒。
整整二十萬兵馬,備足糧草,又把幾員大將安排到位,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然後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的朝梁山附近走來。
梁山上上下下只有幾千人而已,面對二十萬大軍,說實話,換給誰,這都是一場以卵擊石的戰鬥。其中梁山是卵,朝廷的大軍是石,這樣的碰撞,後果如何,不用說也知道了。
更何況高俅找來的這幾人,也都不是泛泛之輩。
先說主將呼延灼,此人乃是宋朝開國名將鐵鞭王呼延贊嫡派子孫,祖籍幷州太原,也就是未來的山西太原,此時他還是汝寧郡都統制,武藝高強,殺伐驍勇,有萬夫不當之勇。因其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不過後來他還是被俘上山,原著中,他在梁山排座次時,坐第八把交椅。
呼延灼本人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應“天威星”,爲梁山第八名好漢,又被封爲“馬軍五虎將”之第四員。
而他所推薦的韓滔和彭玘也都很不簡單。
韓滔綽號百勝將,東京人氏,目前是陳州團練使,善使棗木槊。原著中他隨呼延灼征討梁山,被劉唐、杜遷生擒,遂投降梁山。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十二位,上應地威星,是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之一,常與彭玘搭檔。
韓滔的這位搭檔彭玘,綽號天目將,東京人氏,目前是穎州團練使,善使三尖兩刃刀。他同樣隨呼延灼征討梁山,卻被扈三娘生擒,遂投降梁山。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四十三位,上應地英星,是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之一,常與韓滔搭檔。
這兩人能做到團練使,本事那肯定是不簡單的,再加上一個呼延灼,以及二十萬大軍,作爲首腦的高俅,實在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理由會輸。
不僅是他想不到,事實上梁山諸人也想不到自己怎麼能贏。
所以當朝廷大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傳上山的時候,梁山上上下下都很緊張,絕望的氣息傳遍了山頭。
大家都以爲梁山完了,他們都覺得梁山沒戲了。
當然了,這些想法僅僅只侷限於最下層的小兵,真正的高層,好比曹巖和他的一干好漢兄弟們,就不會有這種擔心了。
“哥哥!林沖請戰!我必將那高俅老賊生擒活捉回來!”
林沖第一時間就站了出來。
他和高俅之間的仇恨,已經到了罄竹難書的程度了,雖然如今他妻子也在山上,小日子過的算算圓圓美美的,可他會落得如今這個境地,還是全都拜高俅所賜。他不是說上山不好,事實上他在山上待了這麼久,已經反倒喜歡上了山上的這個環境和氛圍,他感覺自己在這裡的生活比在東京要充實太多。
可這並不能代表他就能忘卻之前的那些仇恨,他與高家的仇恨,早就無法抹消。
“哥哥,宋萬請戰!”
“哥哥,劉唐請戰!”
“哥哥,阮小二請戰!”
……
可見林沖的人緣是有多好了,他的遭遇大家都知道,現在得知是高俅率軍前來,大家都憋着勁的想要找高俅的麻煩,想要替林沖報仇。
曹巖看着面前站成一片的一夥人,心中感慨人心可用。
不過他卻並沒有頭腦一熱就答應了這些兄弟的請求,他虛按了按手,讓大家稍微冷靜一下。
“各位兄弟,你們的好意我明白,我也想要爲林沖兄弟報仇,這個仇是咱們所有人的,高俅也是咱們所有人的敵人。但你們要明白,咱們這一次要面對的,是整整二十萬久經訓練的大軍,高俅這一次點的可都是禁軍之中的精銳部隊,禁軍的戰鬥力如何,林沖兄弟是最清楚的,林沖兄弟,你現在說說,這禁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曹巖看向林沖。
禁軍不是禁衛軍,在北宋,通常習慣稱正規軍爲禁軍或禁兵。從各地招募,或從廂軍、鄉兵中選拔,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握,分隸三衙。除防守京師外,並分番調戍各地,使將不得專其兵。每發一兵,均須樞密院頒發兵符。禁軍士兵實行募兵制,且沿五代朱樑定製,文面刺字,社會地位低於一般人民,一旦入伍,終身服役,直至老疾退役。
北宋亦有廂軍、鄉兵和蕃兵,但廂軍俸錢只有禁軍的一半,故戰力不高。
《宋史·兵志》中就曾有云,“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諸州之鎮兵,以分給役使,曰廂軍;選於戶籍或應募,使之團結訓練,以爲在所防守,則曰鄉兵。”
北宋的禁軍數目非常大,所養兵員爲歷朝之冠。據錢穆《國史大綱》說,宋開國之初禁軍有二十萬左右,以後則愈增愈多,至北宋中葉,禁兵增至八十餘萬人。《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八年》:“向因夏人阻命,諸路增置禁軍約四十二萬餘人,通三朝舊兵且八九十萬人,其鄉軍義勇、州郡廂軍、諸軍小分剩員等不在此數。”
北宋禁軍分爲馬軍、步軍、弓軍三科,分別設置教頭;之上又設置總教頭。王安石變法時裁減兵額,置將分領,戰鬥力有所提高。
所以這禁軍很厲害,不要以爲北宋整體戰鬥力不行,就覺得禁軍威脅不大。事實上但凡是正規軍,就肯定要比山賊強大得多。雖然梁山如今也走正規軍的路子,但時日太短,要說梁山軍能輕鬆擊敗禁軍,那是開玩笑呢。
不說雙方兵源數量差距巨大,就算是同等數量對剛,梁山軍也絕不是禁軍的對手,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說有一腔熱血就能將這種差距抹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