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靈趁着幾天的休假,精心地構思着電影劇本,這也是她第一次嘗試寫電影劇本,雖然翻譯過不少靈脩書籍,也創作過幾部中長篇小說,但對於第一次踏入電影這個對她來講全新的領域,夢靈還是心懷敬畏的,但好在,她一直是一個願意嘗試的人,否則,她不會有這麼多的身份和現在的成就。她喜歡這種不斷嘗試的生活,如果讓她一成不變的天天去做同一件事情或是一生從事同一種工作的話,她會覺得自己過得是一頭驢子的生活,每天過着打着圈的生活,她實在過不下去,還不如現在就讓她了結自己的生命好了。當然,在她的人生當中,確實也存在着讓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自己的一些做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和質疑。
有些不喜歡的事物,她也會假裝沒看見,但不喜歡的事情卻一直在那裡,不增不減。當她逃避不了,又不想面對的時候,思想和行動,有了一次短暫的停滯,想把一切都消除,有時候甚至是想消除僅有一次的生命。那是她在二十四歲前曾做過的傻事。
還記得電影《甲方乙方》裡,葛優和站在岸邊練氣功的女士的對話,葛優說:“自己以前很糊塗,跳下去之後又被救了上來,之後再也不做傻事了”
。女士迴應,“你現在就不糊塗了麼?”確實如此,每個人當下都有糊塗的時候,如鄭板橋先生所說:“難得胡塗”。有時候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在重大事情上的糊塗,可能會導致無法彌補的後果。這是老天有意的再提醒你,讓你及時調整方向,而有時我們卻認爲是對自己的不公。當你感覺不公的時候,停下來,放下你的匆忙,靜下來,慢下來,也許一切都不是那麼糟糕。找到心的節奏。靜享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讓生命可以更漂亮的綻放!所以,在她這個已過而立之年的年齡階段,她仍然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讓自己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不斷接收新生事物,新奇於新生事物,讓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都在成長,接納新的事物,像初生的嬰兒般,新奇地觀察着整個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美好的。值得探究和探險的。是的,世界上還有好多她還沒有做過的第一次呢。
夢靈從自身的靈脩經歷中,了悟到真正的大師能從虛無中看到全部,也能從全部中看到虛無;所以她會經常花時間與“虛無”相處。把自己看得更清楚,看到了真正的自己,纔會釋放出內在無限強大的“零點能量”。 量子力學的所有結論都與現代的靈性理論相契合;比如,真空不是真的空,而是時時刻刻充滿了不斷產生並湮滅的正負粒子,構成了即使空無一物也存在的“真空零點能”。
夢靈對“變化”感興趣,而對“變化的東西”暫無興趣;因爲“變化”是永恆的存在,而“會變的東西”只是短暫的幻象。真正的幸運來自內心的喜悅、契合與共鳴,因爲它是永恆的能量而非變化的物質。
每做成功一件事情。結束後,夢靈便會迴歸零點,或做一個清零的工作,然後一切從頭再重新開始,就這樣周而復始。輪迴往復,每一次都會讓自身的能量層級、靈性覺察力還包括思想層次都又得到了一次螺旋式上升。
這一次的新嘗試,會一如既往地成功,她對些堅信不已,因爲她的歷次經歷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只要她下定決心要做的事,還沒有做不成的呢,她的心想事成的能力已經到了非常驚人的地步了。她的電影劇本會在短期內成功完成,電影拍攝會如期完成,這部電影將會在人類靈脩史上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大幅度提升人類整體意識,提升人類整體能量層級,促進人類身心靈整合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過去這幾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與印度相關的電影,開始受到世人注意。從《貧民百萬富翁》到《心中的小星星》,乃至於最近的《三個傻瓜》,每一部都相當精彩,令人印象深刻。明眼的人也注意到,印度電影最大的特色,就是隨著劇情的演變,劇中主角會突然跳脫出來,開始唱歌跳舞。
其實,印度的電影從很早以前就相當發達,他們的寶萊塢多年來更是全世界生產電影最多的地方,甚至超越了好萊塢。至於電影中常常出現唱歌和舞蹈,則有宗教學者分析,應該和印度教的傳統有關聯,例如他們的宗教經典《薄伽梵歌》,就常常可以看到各種神用詩歌的方式彼此對話。
那麼,如果要和置身在這種傳統中的印度人談基督信仰,那會是怎樣一番情形?《今天也要在基督裡》的作者鍾斯,就是一位遠渡重洋到印度傳講福音的宣教士,怎麼樣讓印度人跨越文化藩籬,明白聖經所談論的上帝、耶穌,始終是鍾斯念念不忘的問題。如果從鍾斯生前是何等受到印度人的喜愛,多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爲要表彰他的貢獻,甚至還和甘地成爲非常要好的朋友等跡象看來,鍾斯在跨文化的溝通這件事上,無疑是成功的
。
到底,鍾斯的秘訣是什麼?透過這本從鍾斯著作精選而成的三百六十五天靈脩日糧 ――《今天也要在基督裡》,我們可以窺見一些端倪。首先,鍾斯有著豐富無比的想像力。正是這想像力,讓他有辦法將大多數印度人感到陌生的基督信仰,用有畫面、有故事,非常具體可以瞭解的方式,轉化出來。例如基督信仰相當重要的上帝國度概念,在鍾斯出神入化的想像力運作下,就讓我們習以爲常的國度觀,有了非常特別的卻又不至於偏頗的詮釋。他用上帝的國度和自我的國度做了對比,一一揭示兩個國度間的差異,並且一再地強調,除非我們從自我的國度出來,進入上帝的國度,否則生命無法變得更豐盛。
其次,鍾斯的思想是故事性的,任何一段論述,他都會舉生活中周遭實際的例子來做說明:電燈、磁鐵、蓮花,等等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鍾斯在書中談禱告的那幾篇,他開宗明義就把聖經中的一卷書使徒行傳,定義成禱告行傳,然後按著使徒行傳裡面的故事,開始講述他對禱告的理解。這使得鍾斯的禱告神學,不會只是抽象的探討,而是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讀來就像看了一場與禱告有關、精彩萬分的電影。
講到電影,鍾斯文章中的第三大特點,就是他經常使用階段的方式來畫分文章重點。這就有點像是導演在做場景畫分,把一個大觀念,畫分成五到八個場景(甚至更多),於是乎再抽象、再難以理解的理論,也都因爲場景的畫分,產生出移動感,甚至因此變成像故事一樣,讓讀者不禁期待下一個情節的發生。翻開《今天也要在基督裡》,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好比學習禱告的九個階段領受聖靈的十二個步驟脫離恐懼的八個步驟等等。
沒錯,想像力、故事性,以及階段式的呈現,正是鍾斯用來與印度人溝通基督信仰的方式(相信應該還有更多,例如也有人注意到鍾斯善常用對比的方式,來寫文章)。事實上,鍾斯用來介紹分析闡釋基督信仰的方式,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或是對信仰有興趣的朋友來說,也同樣有很大的啓發性。像是信主許多年的基督徒,許多信仰的辭彙早已沒了新鮮感,甚至開始覺得單調乏味,鍾斯充滿想像力的信仰詮釋,能夠幫助我們再次品味基督信仰活潑有生氣的一面。至於剛開始接觸基督信仰,慢慢產生一點興趣的朋友,鍾斯用來與印度人溝通的方法,充滿畫面,像拍電影,深入淺出,容易理解,正是踏上這條信仰之路必備的入門好書。
近幾年,靈脩慢慢成爲一門顯學。人們絡繹不絕地開使參加靈脩營、禱告、靜默、禁食。不過隨著風潮過去,也開始有人在問,我花了那麼多時間靜默、禱告、禁食,卻不太知道自己安靜在上帝面前要做些什麼,禱告應該要禱告些什麼。身爲靈脩大師魏樂德與傅士德都相當推薦的鐘斯(魏樂德《上帝的聲音》更是大量引用鍾斯的觀點),深諳靈命塑造的意涵,《今天也要在基督裡》就像是這位二十世紀屬靈巨人的靈脩札記,他在靈性生命上的智慧,將一天一天地陪伴我們,對付身上的老我,深耕靈魂與生命的沃土。這本書實在值得我們細細品嚐,一起學習活在基督裡,讓基督成爲我們室友、我們家人,隨時隨地擁有他的鼓勵、安慰、扶持、砥礪,以及永不離棄的同行和陪伴。
夢靈曾經看過臺灣的淨空法師與清華北大的教授們談論世界宗教問題,淨空法師有一段話深得夢靈欣賞,大意是說,世間的一切宗教的主旨和本質都是一致的,就像道家所說的一,只不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象,宗教也是如此,西方信奉的是上帝,東方的是佛陀,語言文字不一樣,披的外衣不一樣,但宗旨和本質卻是一樣的。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