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說道:“樑國業已名存實亡,我軍佔據樑國大部分疆土,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愈發有利,沒必要在這個時候,非要與西楚死磕,意圖一鼓作氣,將西楚滅掉,本侯覺得,理應立刻派人,與西楚罷兵休戰。”
顏秀認同道:“這場仗打了這麼久,前線將士們,縱然軍心正盛,鬥志高昂,可想必也是人疲馬乏,是該讓將士們歇息歇息了。”
劉雍捻鬚說道:“劉某早有此意,西楚再強,可咱們大齊卻已然是今非昔比,只消循序漸進,終有一日,必能吞併西楚,雄霸天下。若急功近利,迫切的與西楚決戰,沒準會適得其反。眼下罷兵,勢在必行,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根本無須着急。”
韓光顧慮道:“可我們想要罷兵休戰,楚人卻未必願意。楚人攻破樑國,死傷無數人,幾乎動了家底,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我齊軍搶佔樑國大部分疆土,楚人如何能夠忍得下這口惡氣?再者,楚人不會不清楚,若罷兵休戰,我大齊的實力只會越來越強大,到時我大齊消化土地,子民一心,他楚國國弱民貧,如何能夠抵擋?”
朱恪微微笑道:“韓小閣老多慮了,相較於我們大齊,楚國必定更想罷兵休戰,楚軍在樑國這個戰爭泥潭中已經陷足太久了,幾乎是舉國之力,以楚國的國力,能夠打到現在,只怕已然是傾盡全力,如果再打下去,不說楚軍吃不吃得消,西楚朝廷還能不能拿出來銀子維持軍隊打仗,難道楚國皇帝,就不怕國內民怨沸騰,四處揭竿造反?”
韓光無言以對。
蓋因朱恪並非捕風捉影,胡亂臆測,而是針對楚國國情,說的皆是一定可能發生的事。
楚國民風彪悍,且歷代帝王皆行苛政、暴政,國內本就造反之事頻頻,那些綠林草莽,更是熱衷於與朝廷作對,素來讓楚國朝廷頭疼的緊。
可以說,楚國國內,矛盾重重,情形類似當初的東晉,唯一不同的,便是楚國有強大的的軍隊,能夠將異樣聲音鎮壓下去,然而楚軍的形成,亦是離不開氏族,連年征戰,死傷無數,那些氏族勢力受損,豈能甘願?
以往楚軍打仗,之所以能得到那些氏族的鼎立支持,全因他們能收穫到可觀的利益,可一旦沒有足夠的利益支撐,甚至利益受到侵犯,他們豈還能與朝廷同心同德?
若朝廷一意孤行,非要與大齊決鬥到底,只怕那些氏族就會第一個忍不住造反了。
再就是楚國的普通百姓,大齊如此強盛國力,打仗所需軍餉,尚且需要分攤在百姓頭上,何況是楚國呢?
楚國強加給國內民衆的賦稅,必定更加沉重,以楚人的彪悍,絕不逆來順受的性情,太平盛世,安居樂業,尚且都想反了他孃的,何況是日子過不下去了。
這場攻樑之戰,楚國可以說是賠到姥姥家了,國內必定已經反對聲層出不窮,如果再打下去,只怕不用大齊出馬,那些氏族、百姓,就會將那位只知窮兵黷武的拓拔皇帝給掀翻了。
韓光無法反駁朱恪的話,只能話鋒一轉,說道:“可陛下迫切想要統一,恐怕未必會答應與楚國罷兵言和。”
氣氛一時間變得壓抑起來。
有些掏心掏肺的話,礙於韓光,陸沉,還有幾位閣老,卻是不好明白說出口。
便是對顏秀,陸沉,劉雍,朱恪,或許都能打開天窗說亮話,可對於這個韓光……
當然,以顏秀的老奸巨猾,便是不說,他也理應心中有數,絕不會說出這般幼稚的話來。
陛下未必會答應?
現在已經不是他老人家答不答應的問題了,而是他還能不能說得出來話、還能活多久的問題。
難道陛下病重,還要非得唯陛下的聖意行事?
這並非是抗旨,因爲文帝根本沒有明旨降下。
若陛下一日不清醒過來,前線就得一直打仗?
許多重要國事就不決策了?
這位韓小閣老……
陸沉暗暗搖頭,這位韓小閣老,從其說話行事來看,可見稚嫩,陛下居然將他擢入內閣,不是病重糊塗,就是有什麼其他不爲人知的原因。
若說是看中他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
實話實話,迄今爲止,陸沉是一點都沒看出來。
衆人沉默,到底還是劉雍首輔風範,將話攤開,畢竟韓光資歷再淺,終究亦是在閣的閣老,文帝病重,內閣全權主理軍國大事,唯有保持一心,才能共渡難關。
“陛下龍體垂危,也不知還能撐到幾時,若陛下還能做出決斷,我等必然是要請示過陛下,唯陛下聖意行事,奈何陛下時常處於昏迷之中,便是醒來,亦是渾渾噩噩,無法處理政務,這個時候,我等內閣大臣,便要拿出魄力,代替陛下做出決斷,此乃內閣之責,也是陛下賦予內閣的權利。”
劉雍緩緩說道。
自方無行被貶後,許是顏秀沒有了對手,又或許是被殺雞儆猴,不敢再造次,顏秀委實安份了許多,在如今的內閣,聲音並不如何強烈,隱隱有劉雍馬首是瞻的意思。
劉雍話音一落,顏秀便緊跟着說道:“首輔大人說的沒錯,眼下對於我大齊而言,罷兵休戰,方爲上策,陛下無法下旨,這個命令,便得由內閣來下,這是爲了前線將士着想,同時也是爲了大齊的江山社稷着想,便是陛下有朝一日清醒過來,也絕不會因此而怪罪我等。”
劉雍也是個乾脆利落之人,當即拍板道:“就這麼定了,這三兩日內,內閣便拿出個決斷來,先去秉明陛下,若陛下仍未清醒,便直接着手施行。”
衆人紛紛拱手,“謹遵首輔大人之命。”
劉雍看向陸沉,說道:“煥章,諸王那裡,還得有勞你多多費心,對於如今的大齊而言,統一之戰,尚是次要,最緊要的,乃是帝位更替,若陛下真的有什麼三長兩短,我等務必要擁護儲君,順利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