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永曆朝的升遷之道

最終,十名得圈最多的答卷送到了朱由榔的案頭。

朱由榔逐一御覽。

不得不說,這十名貢生的文章都非常不錯,字好,卷面清晰,而且對於朱由榔給出的問題,都從不同側面進行了回答。

朱由榔看了看,對於從前朝汲取的教訓,有說黨爭的,有說土地新政的,有說婦女解放的,有說“以民爲本”的,總之,都與自己的治國方略基本一致。

當然,瞿正博的《強國論》最合他的心意。

十篇答卷看完,朱由榔問吳炳:“怎麼不見會試第二名張永祺的答卷?”

“回陛下,張永祺年少狂悖,言詞激烈,義理之辨欠通,恐瀆聖聽,故而未入選前十。”吳炳答道。

“哦?”朱由榔一聽吳炳說的如此嚴重,倒生起了幾分興趣。

“將他的卷子取來,朕看看。”

“遵旨。”

吳炳趕緊命人將張永祺的卷子取來。

朱由榔看完,笑了:“可先,朕看張永祺答得很不錯嘛。文章綿裡藏針,字字珠磯,如同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若單以文章論,朕看還在瞿正博之上。”

“回陛下,文章雖好,立意差了,臣只能說謬之千里。”吳炳答道。

朱由榔想了想,知道前幾日剛剛發作了呂大器,大家對“垂拱而治”、“無爲而治”正在敏感的時候,所以,誰也不敢給張永祺劃圈,怕惹了自己不滿意。

不過,張永祺的本意並非弱化皇權,而是擔心如此強大的權柄若付於昏君之手,則對社稷的危害就更大。

也不怪張永祺產生這樣的擔憂,自英宗之後,大明的皇帝確實少有賢君。

荒淫的正德,煉丹的嘉靖,荒政的萬曆,小木匠朱由校,哪個算是有道明君?

所以說,張永祺的觀點非常正確,正可以提醒自己好好選一選接班人,並好好培養,勿使後代出現昏君。

只不過這傢伙有點文青。

“可先,張永祺所持觀點並不錯,言詞雖激烈,但朕相信他是善意。唐太宗能容納一個魏徵,朕胸懷四海,難道還盛不下一個張永祺?”

“是是是,陛下雄才大略,自不會跟一介書生計較。”

“朕看此人心思綿密,就是有些迂腐之氣,此乃缺乏世事磨練之故,不像瞿正博,雖然年少,卻沒有讀死書。”

說罷,朱由榔十一份答卷遞給吳炳。

吳炳接過來一看,最上面的是瞿正博,其下是張永祺,再下是沈荃,也就是說,這三人就是本次恩科的前三甲了。

吳炳心道:“張永祺命真是好,多虧了遇到皇上這樣大度之人,若是遇到一個心胸狹窄的主子,這小子不被黜落就是好的。”

“陛下,瞿正博、張永祺、沈荃中否參照舊例進翰林院?”吳炳問道。

“不,這批進士一律授州縣官,南京一個不留。若無有空缺,則授府州佐貳之官。”朱由榔答道。

“啊?”吳炳一聽,驚地說不出話來:“皇上這是什麼意思?難道這些人的前程就定下了?將來無有一人進內閣了嗎?”

“可先,你不必驚詫。朕不是把他們的前程定死了,是要改一改‘非翰林不得入閣’的規矩。朕治國‘以民爲本’,用人也要用親民之官。內閣大臣身居宰輔之位,僅有才學是不夠的,若不知民生之艱、稼穡之苦,不通世事,遇事無方,難免會有照本宣科之虞,所以,朕把這批進士全部發到下面去歷練,等歷練出來了,六部九卿任他們做,內閣大學士也任他們做。”朱由榔一番話,解開了吳炳的疑惑。

“升遷之道從地方州縣歷練開始,皇上這也算是開了歷朝歷代用人之先河了。”吳炳心道。

……

黃榜貼出,張永祺被點爲榜眼,自是非常興奮,與瞿正博、沈荃三人披紅戴花,跨馬遊街,在南京很是風光了一把。

聽着耳旁鞭炮之聲、讚歎之聲不絕,看着街道兩邊無數百姓豔羨的目光,張永祺感覺心得志滿:“今日之榮光,可謂人生之至樂也!”

參加完專門爲新科進士舉辦的瓊林宴之後,沈荃張羅着,約上一衆同年於當晚去老師府上參加謝師宴。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瞿正博、張永祺等自是不會推辭。

於是,三人同行,相跟着一塊往吳府而去。

“瞿賢弟,瓊林宴之後,按說賜我三人爲翰林的旨意就應該下了,接下來就該去吏部領取告身文書,卻不知是不是哪個環節出了差子,怎麼沒有旨意啊?有沒有從世伯那裡聽到什麼?”沈荃問道。

沈荃,字貞蕤,松江人氏,生於天啓四年,三人之中最長。

“家父從不在家裡說政務,像這種事朝廷自有法度,小弟也不敢打聽。”

瞿正博雖最年輕,因爲是狀元,所以走在正中。

他手裡揮着一把摺扇,笑着回道。

“張賢弟,你也沒有聽到什麼消息嗎?”沈荃轉頭問張永祺。

“沒有。沈兄,看你如此急迫,一會兒見了老師當面問一問就是了。”張永祺面色平靜,淡淡地答道。

他對沈荃如此耐不住性子很是不爽:“該來的自是會來,何必着急呢?心性不穩怎麼能當大事?瞿正博別看年輕,心眼可不少,你問他就會告訴你嗎?”

“呵呵,愚兄可不是急,這有什麼好急的?照例瞿賢弟授翰林院修撰,你我二人授翰林院編修,這都是定數。”沈荃被張永祺暗刺了一句,呆了一呆,呵呵一笑說道。

“是啊,我三人同入翰林,日後登閣拜相,輔佐聖君,大展宏圖之志,自是指日可待啊。”張永祺聽沈荃提到翰林,一下子撩到了他的癢處,一副雄心萬丈的語氣說道。

“二位仁兄,當今聖上行事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不可以常理度之啊。”瞿正博笑着輕輕點了一下這兩個心如熱炭的同年。

“瞿賢弟,當今行事再不可以常理度之,你我授翰林卻應該是不會變的,你大概想多了。”張永祺道。

瞿正博笑了笑沒有搭腔……

第一百零一章 紅袖添香本雅事第九十章 冊封風波(七)第二百九十六章 三王鬧殿第三百一十章 初顯派系端倪第二百三十九章 差點吐血第二百五十七章 我是你爹第二百章 火力全開的懟神第二百一十八章 決意投降第九十四章 面帶豬相,心頭嘹亮第二百九十九章 挑撥第四十章 土匪變美女第二百二十章 勁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烏石山大戰(六)(祝各位書友中秋快樂)第三十六章 貪腐背後的骯髒第六章 怒打惡少第十六章 不知羞恥第一百零八章 游龍戲鳳(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濟爾哈朗的大話第七十三章 君臣爭執第一百八十九章 阿花病危第七十二章 留下買路財第一百四十八章 被玩死的都是傻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線飄紅,牛市!第一百五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已第二百六十八章 定計梧州(三)第五十三章 不幹也得幹第四十八章 心正則身正第二十七章 暫不立太子第三十三章 摻沙子(一)第一百二十章 梨花帶雨淚美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狼狽的王夫之第二百九十八章 埋雷第二百零五章 漳州之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沒有鬼?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術傳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給顧炎武改字第四十三章 罕見“妻管嚴”第一百七十三章 你真是個傻13第三十四章 一死百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頭櫞子第十一章 詐降(三)第八十三章 焚琴煮鶴第六十九章 火器營內哈提斯第二十三章 分工第四十八章 心正則身正第八十四章 殺人還要誅心?第五十一章 歸順條件第二十章 丁圩密陳第十二章 九江歷險(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計梧州(一)第二十一章 李成棟凌亂了第四十六章 有兵就是草頭王第一百零一章 錯把奸雄當豪傑第五十章 你的媳婦朕包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下必殺令第一百二十三章 特立獨行的邢小棗第二百九十三章 烏石山大戰(十四)第一百七十七章 君恩重第二百六十章 范文程巧施妙手第一百一十章 豈能讓英雄蒙羞?!第二十五章 你先噁心到朕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擊則已,一擊必中第三百零二章 李定國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越之死(一)第一百章 新領悟,更服氣第四十五章 妻太聰明夫太怪第一百零一章 御花園裡的旖旎第一百六十一章 撿到寶了第七十九章 歪說聖言(一)第二十八章 真服假服第二百九十三章 烏石山大戰(十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氣質美人第八十五章 《大明週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還吹不?第一百五十二章 貪財君遇到上打劫臣第二百四十三章 秀才遇見兵第五十一章 巧遇名醫父祖第一百二十五章 錢謙益的自我剖白第一百六十二章 膽敢質疑聖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合圍索尼第一百七十三章 你真是個傻13第二百章 火力全開的懟神第三十八章 妖精第一百六十六章 親征在即好事近第二百四十九章 如朕親臨第一百六十章 太陽一出萬民歡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殺錢謙益第二百四十二章 殘花敗柳又逢春第一百零五章 俺也詐一回降第四十九章 祝家虎第六十九章 火器營內哈提斯第一百七十九章 就是要打皇帝的臉第十六章 病癒忘郎中第四十九章 祝家虎第五十一章 巧遇名醫父祖第一百八十一章 小卒子過河頂大車第一百五十八章 女訓父第七十九章 歪說聖言(一)第二百零九章 漳州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烏石山大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