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賦稅第一

朱由榔回到皇宮,來到勤政殿東配殿。

陳子壯、張家玉和陳邦彥暫時在這裡集中辦公,以備皇上諮詢顧問。

事實上,朱由榔也打算把內閣設在此處,不圖別的,方便啊。

“皇上駕到!”

守門的士兵一見皇上來了,連忙喊了一聲。

“臣等叩見皇上。”陳子壯、張家玉和陳邦彥連忙跪倒迎接。

“平身。”

朱由榔隨口吩咐一句,走到東牆邊主位的一張椅子上坐下。

環視一週,朱由榔發現屋裡安了四張桌案,除了自己身側這一張,他們三人各據一張,除了他三人,還有幾名士兵在打下手。

“卿等在做什麼?”朱由榔隨口問道。

“回皇上,還有三天,就是永曆元年,臣在擬建元文告。皇上來了正好,臣正要稟報皇上呢。”陳子壯說着,把一張文告遞過來。

“元子,你呢?”朱由榔把文告接過來,隨手放在桌案上,先問張家玉。

“回皇上,臣在彙集各處報來的軍情,想着如何儘快把清兵趕出廣東。”張家玉稟道。

朱由榔掃了一眼,見他桌案上堆積了一疊公文,旁邊還攤了一張地圖。

“令斌,你呢?”朱由榔問道。

“回皇上,臣正在草擬戰後廣州城幾項臨時法令。”陳邦彥答道。

“好嘛,人家李大將軍還在做着當廣東王的美夢,你們一點不把人家放到心上,太不給面子了吧?”朱由榔笑道。

他本意是想開個玩笑,活躍下氣氛,可除了幾名士兵附和着笑了兩聲,那三位互相看了看,卻是誰都沒笑。

君上怎能跟臣子狎笑?不是有損君王之威?

朱由榔尷尬了,摸了摸鼻子,拿起手中的文告看起來。

陳子壯起草的文告其實就是個通知,通知軍民人等,明年就是永曆元年之意,很簡單。

“集生,朕覺得有一層意思是不是在文告中加上?”

“請皇上訓示。”

“紹武年號是僞號,朕的年號纔是正朔。隆武帝罹難前,曾下詔令朕監國,這層意思應該在文告中曉諭軍民人等。”

陳子壯聞言,眼睛一亮,是啊,紹武帝雖在位僅四十天,但難免有人會念其好,如果別有用心的人在皇上皇位來歷上做文章,無知百姓不免會上當受騙。

此事雖小,但意義不小,確實應該早早堵住宵小之口。

“皇上聖明,是臣疏忽了。”陳子壯服氣地說道。

“另外,朕想下一道詔書,闡明朕之治國理念,使天下臣民皆知,以便凝心聚力,也利於吸引天下有識之士來投。”

朱由榔說道。

他說話旁人無人插話,無人應答,全是一副聆聽狀。

“大家討論嘛,都發表發表意見嘛,怎麼讓我一人唱獨角戲?難道這就是爲君之道?這就是孤家寡人?”朱由榔見大家都不說話,心裡不禁有些氣悶。

無奈,只好自己一路說下去。

“朕之治國理念,不想全盤接受祖宗成法,有些弊病必須根除。其一,富民。朝廷仍以勸耕爲主,但也要鼓勵工商。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士農兵工商,皆我大明子民,區別對待是可以的,但不可過。過去對工商的打壓太厲害,以後要改,要給工商業者更高的地位,比如,軍戶子弟完全可以參加科考,工商子弟可擇一人蔘加科考等。”

“稅賦也要改,農耕者十稅一不改了,可循成例,而工商三十稅一太低了,也改爲十稅一。另外,除了朝廷有制定稅法的權利,任何地方官府不許另找藉口,另設稅目,否則,一律嚴辦。”

說到這裡,朱由榔覺得還是有必要集思廣議,看看這個時代的人怎麼看待他的改革。

“諸位愛卿,大明立國二百多年來,國力每況愈下,以至於反賊橫行、清兵倔起,爲何?原因很多,諸如天災不斷、吏治腐敗、黨爭激烈、苛捐雜稅等,朕以爲最重要的還是稅賦制度出了問題,一方面沒有統一稅法,稅賦名目繁多,除了朝廷不斷加賦外,地方官府還巧立名目,對百姓盤剝太甚。另一方面工商業者財富更多,卻稅率更低,以至於百姓難以生存,而財富又集中到了少數人手裡,百姓活不下去,如何不反?所以,朕首要進行稅賦改革。諸位愛卿,大明中興任重道遠,還需諸位戮力相助。朕不想搞成一言堂,還望諸卿擡遺補缺,說說各人的想法。如何?”

朱由榔說完第一條,三個臣子陷入了沉思。

很明顯,皇上最終的意思還是要錢糧。

確實,當前的急務自然是軍務,可軍務最終還要落到錢糧二字上。

剛纔皇上說了那麼多,核心的不過就是提高工商稅賦,同時,爲了鼓勵工商業者,不至於引起他們的反彈,在社會地位上給予一定的提高。

“皇上,臣覺得提高軍戶的地位很有必要,畢竟接下來戰事是最主要的,此舉可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過,將工商業者的地位提高到跟原來軍戶一樣的地位,是不是過了?有違聖人之意啊。”陳子壯提出了不同意見。

而其他重要的戰略物資,比如鹽鐵等,都是由統治者專賣。所以,古代商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沒什麼條件,其次,在統治者眼中,商人這些經濟活動並不能產生價值。所以,商人自然沒有存在感。

二是政治制度方面:古代中國封建王朝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必然對應的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專制和家天下,只要將農民和土地這兩方面的問題處理好,那麼統治就很穩定。而商人的經濟活動造成了人員流動和錢財貨幣流動,同時,聖人認爲,商人都是重利輕義,這些對於非常重視以德治國的統治者來說都是影響統治穩定的,所以當然,就要重農抑商了。

三是文化方面的因素:中國傳統文化認爲民以食爲天,而佔主體地位的漢族羣體的性格趨向於內斂保守,這兩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老百姓自給自足,小富即安的心態,對於商業活動不那麼熱衷。

第一百二十六章 風馬牛不相及第一百七十九章 譚泰的艱難選擇第二百二十二章 獨善其身何其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踩你踩誰?第五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求推薦票)第一百一十八章 脫險第八章 推行土地新政如同舊房拆遷第二百二十二章 兩個活寶第一百七十四章 右路軍的胃口第四章 陰謀第一百八十章 養氣功夫不到家第二百零三章 美女愛英雄第一百三十九章 紅顏薄命實可憐第二十三章 出兵成都第八十一章 歪說聖言(三)第二十三章 衾溫衾冷第二百零八章 楊愛並不服氣第九十章 柳如是撞柱第二百九十二章 烏石山大戰(十三)第五十六章 勁敵?他也配!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當猴耍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右路軍的胃口第一百九十五章 吵成一團第八十八章 冊封風波(五)第八十一章 正牌子老丈人到了第十四章 笑裡藏刀第十三章 “吃貨皇帝”創“火鍋”第二百三十七章 出使清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頭太過第七十一章 演員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三章 何以解憂?唯有麻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馬寶入甕第二百九十九章 挑撥第八十二章 母慈子孝第四十章 攻守大戰(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場關於頭髮的辮論第一百七十五章 做戲做全套第二十九章 牛頓來了嗎?第十九章 順治的心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計城破(爲書友往事如煙月票加更)第二百三十六章 出頭櫞子第八十八章 秦良玉撒潑戰侯恂第二百零六章 愛聽牆角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一百四十八章 牢騷太盛第四十九章 紅燜羊肉加燒烤第三十四章 一死百了第二十六章 生男生女不一樣第三十七章 攻守大戰(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論氣氛濃第二百八十章 烏石山大戰(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武鬥第七十四章 朱氏軍事思想課(一)第十八章 兩長兩短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切都是爲了愛第四十四章 歸奇=奇葩?第二百三十一章 不靠譜老丈人出損招第七十八章 新婚還是發昏?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擊則已,一擊必中第三十一章 鋼槍誕生了!第五十一章 歸順條件第二百二十五章 嚇壞春蘭第六十二章 賢人殘詩服賢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見兔子不撒鷹第一百三十三章 楊蕙怡身份成疑第二百三十六章 第一印象第七十四章 莽漢氣壞智多星第十七章 有緣千里來相會第十五章 邪陷心肝第一百一十六章 錢謙益受寵第一百二十章 梨花帶雨淚美人第二百一十章 漳州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二百三十二章 拍馬蹄子上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請降條件全應第一百一十六章 錢謙益受寵第八章 這回恩賞大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烏石山大戰(三)第六十四章 形勢危急第二百七十六章 牛皮將蔡人雄第十四章 笑裡藏刀第一百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八十三章 海上歷險(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處可去第三十五章 酬功不知情之臣第四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二十四章 崇陽溪之戰(一)第二章 “遷都”之爭第二百一十七章 如墜冰窖第二百九十五章 反差太大必有緣故第一百章 蘇“政委”的快樂生活第七十二章 留下買路財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擊則已,一擊必中第六十章 楸枰三局第一百一十二章 究竟有沒有鬼?第三百一十九章 君臣生隙第二十六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第二百一十三章 粗漢柔情第三百零五章 危機第五十一章 屠村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