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變化

“中國人還沒有傳來讓我們在歐洲動手的意思麼?”威廉二世在他華麗的皇宮中接見他最信任的手下們。

現在,在北疆中國國防軍打出的一系列漂亮的戰鬥,雖然整個戰役還沒有結束,但是戰果已經是顯而易見,德意志的軍事家們從中已經是完全預見出了中俄之戰的未來。也看出了世界的未來。

即使是最差的情況,也是從此遠東地區不再歸俄羅斯所有,俄羅斯費盡數百年心血打造的東方出海口計劃完全覆滅!驕傲的俄羅斯也必將在這次戰爭中倍受打擊,一蹶不振,在歐洲,曾經的歐洲憲兵的雄風必將不在了,

面對這種戰果,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必將對中華帝國的軍力改變態度,中國國防軍在這場戰爭中所表現的一切,對於每一個真正懂軍事的人都是萬分的珍貴,以至於每一個人都不得不對其致以它本身所應該具有的敬畏,威廉二世毫無疑問也是如此”“。

現在,他甚至是已經有一點被中國的表現折服的意思了,不再擔心和英法之間的正面對抗,以至於甚至是期待着和中國一起進行那偉大的堪稱是驚世駭俗的戰略計劃肢解俄羅斯!多麼美妙的以致於令人驚歎的想法!

“沒有,我的陛下!”小毛奇參謀總長,皇帝陛下最信任的軍事將領恭敬的答道。

“中國人似乎真的是在一步步的獨立的進行他們事先制定好的計劃,並沒有在一開始就讓我們德意志幫手的意思。當然,現在我們的新軍事改革還沒有完成。戰爭的準備還沒有完成,這一點。中國是知道的。

事實上,在東方。他們的目光不僅僅是遠東,還有西伯利亞,中亞,甚至是高加索、土耳其!中華帝國正在一點點的在恢復着在這一地區的周邊國家對中國的信心。以實現中國在東方古老的世界中心的傳統。

不得不說,中華帝國的皇帝陛下是一個和您同樣的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當然,其貪婪的野心,也同樣是和您一樣大得令人咋舌!”

“不不不!我敬愛的總參謀長閣下!我要事先聲明一下,我這個可不能叫做貪婪。”聽了小毛奇的說不清是恭維還是暗諷的怪異語氣的評語,威廉二世開朗的笑了起來!

“作爲一個國家的帝王,這只是我應盡的責任。坐在這個位置上,我不得不爲他的帝國,爲我的臣民們的未來早作打算!德意志,需要陽光下的土地,需要和他們對世界的貢獻相符合的世界地位!

偉大的德意志!在哲學,文化,工業。科技,在所有的領域內,我們都擁有了令世界生輝的貢獻,憑什麼。就應該只能龜縮在這歐洲的內陸的一隅呢?不列顛,法蘭西,他們應該爲德意志的不可阻擋的大踏步前進讓出道路。否則,就要爲之付出代價!

這是德意志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

威廉挺胸凸肚的對着自己的臣子們吼出了一番氣魄沖天的話,接下來又降下音調續道:

“當然。在這樣一條道路上,德意志不能獨自面對世界,他需要一些同行的小夥伴!中國,只是在這條道路上,德意志選擇的夥伴之一而已!”

……

“呵呵!夥伴嗎?是的,我們和德國註定是一條道路上的夥伴!”

李哲在中華宮中承認。

作爲同樣的世界格局的挑戰者,中國同樣需要德國,正如德國也同時需要中國一樣。因爲,一種新興的政治力量的崛起,要面對的舊有勢力格局的巨大阻力,不是那麼輕易的就能被排除的,和德國一樣,中國面對的同樣是巨大的戰爭壓力。

遠征軍雖然強大,但不可能是單單憑着李哲的空間運輸來打一場現代戰爭。一場未來的世界大戰,需要的坦克飛機戰艦,無數的槍支大炮彈藥,是絕對不可能憑着現在的中國這樣的基礎打起來的。中國需要借勢。和德國之間的同盟是中國的戰略選擇的必然。

戰爭,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乃至政治集團之間利益紛爭的結果。

中俄之間,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以及美國,中國,各自背後所代表的明面上的力量和暗地裡的力量之間,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必然會產生各種利益上的矛盾,而這些聯繫產生的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得不通過一次戰爭來解決。

而戰爭,這種人類力量的終極體現形式,其中的每一步過程,都必然會深刻的影響着世界的歷史。

正在進行中的中俄之戰,雖然是僅僅過去了一個多月,僅僅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果,已經是開始撬動世界格局,俄羅斯在遙遠的東方投入重注,兵力在歐洲開始萎縮!導致的結果是協約國在歐洲東線陷入被動,巴爾幹地區的博弈德奧兩國開始佔據主動權,這一切的一切,毫無疑問都是改變着世界格局。

曾經的一次世界大戰的軌跡,是不是還像原來那樣打開,都不一定了,在現在的形勢下,各國原有的軍事力量準備在中俄之戰中出現的新軍事理論和戰術的衝擊下都一夜之間變得一錢不值。

中**隊在中俄之戰中展現出來的,對舊的軍事體系的壓倒性的軍事力量不僅僅是摧毀了遠東的近二十萬俄軍,更是摧毀了這個時代所有有遠見的軍事家們的對自己國家在戰爭中戰勝敵人的信心。

人們是第一次發現,新式的武器戰術,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優勢竟然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讓同樣兵力的兩隻軍隊在對戰的時候出現了摧枯拉朽的局面,甚至是被全殲!這是何等可怕的戰場優勢!

面對中國這樣的新軍事力量,各國列強都是不得不投鼠忌器!在沒有做出應對的準備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對未來的大戰做出更詳盡的準備!畢竟,打一場戰爭,沒有國家是衝着失敗的結果去的。

而遠東,更是隨着中國的崛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僅是近期發生的中俄之戰,這種變化,甚至從中華帝國正式成立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發生!

曾經在這個地區衆列強分居一方,各擅勝場的局面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生的中華帝國,像一個光芒萬丈的太陽一樣輻射四方!

朝鮮琉球,自日本戰敗之後,就重新回到了中華大家庭體系,琉球王室正式宣佈內附,成爲中華帝國內藩,而從日本手中歸來的朝鮮王室,雖然沒有正式內附,但在這個關鍵時刻,國內一切內政外交也全操於帝國之手,唐紹儀暫任朝鮮國相,朝鮮人金鐘國任朝鮮禮部大臣,朝鮮新內閣中,大部分人都自認中華帝國臣民。

新生的中華帝國憑藉着軍事優勢和政治經濟手段牢牢的控制住了這兩個地區。並還在不斷的將自己的政治經濟影響力向周邊地區不斷的擴大。

暹羅、緬甸、越南、菲律賓……

中國經濟的崛起,和中南亞國家的經濟往來不僅僅是恢復的程度,更是往前前進了一大步,中國政府在越南北部地區投資的煤礦和鐵礦聯合工業建設大大促進了越南本地的經濟開發,也將北越這一週邊地區新興的礦業民族資本牢牢的控制在中國資本的周圍!

而中國建國初期一直不間斷的進口東南亞的稻米,也讓東南亞傳統的民族商人對中華經濟的依賴度大大增加!

隨着中國汽車石化產業的飛速發展,爲東南亞地區的石油開採和橡膠種植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讓這一地區的英法荷歐洲列強資本受益匪淺,更籠絡了這一地區廣泛存在的南洋華人經濟和土邦王室。

自1911年下半年到1912年底,中國向南洋的殼牌石油公司進口了超過一千兩百萬桶原油,創造了殼牌石油在南洋地區的歷史記錄,這大大刺激和促進了南洋的產業開發。現在,荷屬東印度羣島,已經成了協約國海外殖民地發展最快速的地區之一。

而且,更重要的是,自1913年開始,中國的石油消耗更加顯示出了一個顯著增長的趨勢,幾乎每一個月都在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速率上升,在以往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產業經濟能發展的如此之快。

事實上,整個世界石油化工產業的興起,也深刻的以及正在改變着世界經濟的格局。

以鋼鐵汽車爲主導的德國美國等新興國家的產業力量正越來佔據這個世界經濟的主導性力量,而隨着第二次電力內燃機爲核心的產業革命的苗頭開始顯現,中國憑着巨大的投資先進的技術發展起來的內燃機工業以及在化工產業上的統治地位也開始逐漸凸顯。

各種汽車,越來越多的在世界上出現,成爲人們越來越常見的交通工具,而飛機,這種新興的交通工具,爲人們帶來的飛上天空的夢想的可能,也讓人們爲之越來越瘋狂着迷。

新興產業創造的巨大需求促使着各列強國家在石油開發上的投資迅速增長,現在,在遍佈全球的列強的殖民地上,已經掀起了一輪新的石油勘探的**,對這種黑色的yèti黃金,從來沒有哪一刻,世界是如此的需要!(……)

一百八十五章 大炮轟鳴第75章 改變一百三十五章 戰勝第140章 視覺極限傳媒第86章 現代二三事第76章 時代一百九十一章 樞密院第59章 過年第118章 前線身後一百四十八章 南海一百七十章 具裝甲騎一百一十六章 空襲第93章 衝突一百五十二章 變第72章 空軍時代的序幕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兩百零九章 改變一百四十七章 宣傳兩百零五章 危機下的美利堅兩百三十六章 太空爭霸一百五十七章 論道第14章 打響第80章 整編一百八十章 石油一百八十八章 中國海軍第8章 超時空戰爭樂園一百八十八章 中國海軍第35章 問策一百八十四章 201年年關朝會第64章 冷卻與升溫第1章 出場一百八十八章 變化第92章 rpg7第69章 杜立第73章 結束兩百一十五章第30章 升級換代第2章 上船一百四十三章 排兵佈陣第103章 北進第81章 春耕騷擾第51章 帝國艦隊出擊第51章 諸葛一百三十二章 徵倭八第43章 對峙第33章 野火燎原第20章 北面第54章 孔明第60章 浪漫第120章 原真一百九十四章 廟島海戰上第63章 中德兩百零二章 恐懼第25章 到來第90章 馬尼拉灣上第89章 各所思第87章 農業第79章 一次虛擬前提下的討論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第128章 橫掃一百七十四章 暗逃第61章 進軍東北旅順一百五十一章 三英第111章 可能第12章 燧發槍電磁學鍋駝機第97章 滅第34章 悲痛狂熱和治癒兩百零九章 改變一百五十章 末日獅城第91章 考驗第29章 突襲第8章 超大規模鬥毆一百四十六章 進軍一百三十四章 徵倭十兩百一十二章 收尾一百七十六章 時空系統第26章 搶一百七十二章 洪流一百零九章 虞洽卿胡佛第1章 出場第108章 羣雄第58章 小事第30章 轉換一百五十章 二代一百八十章 燧人一百四十二章 大亂第35章 問策兩百一十三章第58章 詫異兩百二十八章第34章 悲痛狂熱和治癒第22章 軍火貿易第31章 陣地上第56章 銀子一百八十六章 戰爭一百九十二章一百五十二章 變第97章 滅第40章 國體之爭一百二十八章 中俄戰局裝甲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