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關支持了五天——這幾天來,李自成一直髮動人海戰術,幾十萬人馬前仆後繼,不停的進攻。√∟,寧武關中火藥、彈丸、箭矢乃至土石全都用盡了,城牆被順軍的火炮擊開而倒塌……軍士們在城中與順軍巷戰,周遇吉的家將和部屬個個奮勇肉搏,抵抗了將近三個時辰後全數戰死。
周遇吉在與敵人肉搏的時候砍殺了數十人,身中數箭仍不罷手,在坐騎中箭倒地之後,他以身拼敵。但是,周遇吉終究是血肉之軀,身受重傷之後,面對着成千上萬包圍他的人,也只能戰到力氣用盡……被俘後周遇吉不只不肯投降,還罵不絕口,於是被惱羞成怒的李自成派人綁在木樁上,以重炮轟擊致死。
周遇吉的妻子劉氏在巷戰的時候率領着健婢爬上屋頂,從屋上射箭。這幾十名訓練有素的健婢箭術奇準,每一箭就射殺流賊一人,射得順軍不敢逼進。最終調來十餘門弗朗機炮,火炮齊鳴,而後又從附近的屋子開始縱火,將她們連人帶屋燒成灰燼。
……
大明崇禎九年四月初八日,數十萬大順軍隊抵達了北京城下。而在此之前,已經有數萬人改裝成平民,明目張膽地混進了京城,與原先已經收買了的武將、官員、太監全都搭上了線。
李自成之所以沒有即刻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其實只是在等待談判的結果——他派出了在宣府投降的監軍太監高起潛先行來到北京城,代表他向崇禎皇帝提出自動退位的條件。
高起潛原本是崇禎皇帝所器重、信任的太監,特地派往宣府監軍的。現在高起潛反過來代表李自成前來勸降。實在是打人專打臉,“啪啪啪”地將崇禎皇帝打得鼻青臉腫。
一股被背叛的感覺刺激得崇禎渾身亂顫。面對着站在他面前,臉上帶着明顯笑意的高起潛。崇禎的憤怒達到了極點。而且,在私心中那不爲人知的自卑感也升了上來,使他的情緒中甚至飽含着羞憤,兩種情緒一起在心中交互撞擊。
看着趾高氣揚的高起潛,崇禎皇帝心在滴血,他用極低的聲音喃喃自語地道:“這狗奴才在朕身邊這許多年,朕大力的降恩、提拔他,不想他竟然會降賊,還調轉頭來替賊寇談條件……他定是把宮中的許多事情都告訴了那些賊寇。讓他們越發不把朕放在眼裡……竟敢來要朕退位!”
而思緒一轉到“不把朕放在眼裡上”,崇禎皇帝的自尊心也就受到了更嚴重的傷害,和自卑感混合後生出一股巨大的反彈力量來。
崇禎用力地一掌拍在龍椅的扶手上,身體所發出的實際力道卻不大,根本沒有拍出什麼聲音來。他的精神也就更加憤怒,索性嗖地一聲站了起來,一把推倒龍椅,尖聲地吼叫着:“朕不退位——絕不——!”
崇禎的身體在抖動,兩排牙齒互相撞擊得格格之響。話聲中的吐詞不甚清楚,卻重複了好幾次。然而,他心中畢竟在憤怒之外還存着恐懼感,胸口的大氣起伏了好幾度。終於還是沒有下令處死高起潛……
回到乾清宮,崇禎的脾氣發得更大,索性連桌子都掀翻了。然後不住的跳腳怒罵。所有的太監、宮女們猜皇帝又將要發病了,一個個遠遠地縮在角落裡不敢上前。只有王承恩不怕,而且也不放心。緊跟在他身邊陪着他。
卻不料崇禎這一次的心智卻是清明的,怒罵了一陣之後,他忽然扯起了嗓子對王承恩喊道:“給朕傳旨,召張力……要他從朝鮮國撤軍,把人馬都帶進京師來給朕殺賊!”
王承恩現實一愣,接着緩緩地嘆出一口氣來,賴着性子勸解:“萬歲爺,那張力已經早就不聽朝廷調遣了……他名爲明將,實爲明賊啊!”
崇禎皇帝怒喝了他一聲,歇斯底里地道:“朕這花花江山,寧與張力,也不與流賊!”
頓了一頓,崇禎眼中的淚流了下來,緩緩地道:“張力終歸是朕的天子門生,他坐擁十數萬大軍,卻不扯旗造反——朕聽說,在他治下的遼東,百姓人人有飯吃,個個有衣穿……”
王承恩一臉的訝異之色,他完全想不到崇禎皇帝竟然打聽了遼東之事,而在眼前這種情況下,還稱讚一個所謂的“亂臣賊子”……王承恩不敢接腔,索性只唯唯諾諾的含糊虛應了兩聲就對付了過去。
然而,即便是要立刻召張力入京,即便是要讓位與他,也已經來不及了!
僅僅兩日過後,四月初十日,順軍從居庸關、昌平、沙河、清河一路而下。居庸關的守將、監軍早在順軍到達前就已約定了投降獻關,而昌平則是守將掛印而逃。
消息傳到皇宮來的時候,崇禎皇帝先是面無表情的發了很久的呆,然後才掩面嗚嗚嗚的哭了起來,喃聲悲語道:“子孫不肖……皇陵屢遭破壞……”
前次韃子入寇,只毀了定陵的享廟。而李自成更加徹底,他一把火燒了昌平所有皇陵的享廟,砍了護陵的松柏——更壞的還在後頭,那便是昌平距離北京只有不到一天的行程!
王承恩好不容易勸得崇禎皇帝止住了哭泣,打起精神來面對現實。
皇太子朱慈烺和永王朱慈炤、定王朱慈炯被叫到了他的跟前,崇禎好不容易擺出一副和顏悅色的面容,對自己的兒子說道:“最近京師不安穩,賊兵也許會來攻城,你們年紀還小,留在宮裡不方便,不如改裝成平民,出宮到民家去躲一躲——父皇派人送你們到外公家去,等亂子過了再接你們回來!”
崇禎一邊說,一邊揮手命太監過來替他們三人更衣,而後又吩咐道:“你們躲在外公家裡,若遇到不認識的人,千萬不要說出自己的身份!”
頓了一頓,崇禎又特別地對太子朱慈烺道:“你是儲君,要特別小心——過了這一劫,父皇派人送你到南京監國!”
崇禎說一句,三個孩子便應一句“是”,換好了衣服後又來向他叩首辭別,崇禎將他們一個個親手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