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

熟悉英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文壇出現了三位知名的作家——王爾德、蕭伯納與喬伊斯,他們的作品在英國文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他們的故土其實是英格蘭西邊的一個叫愛爾蘭的海島。

(一)早期的愛爾蘭

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的後裔,他們世代住在與不列顛島一海相望的愛爾蘭島上,6世紀時接受了羅馬天主教。8世紀時,愛爾蘭島出現過統一的文明和法律,但沒有實現行政上的統一。

在英格蘭諾曼王朝亨利二世統治期間,綽號“強弓”的理查德伯爵於1169年率軍從威爾士出征愛爾蘭,這支軍隊由邊境地區勇猛善戰的重甲騎兵和優秀射手組成,對付手持戰斧的凱爾特部落士兵綽綽有餘。凱爾特人在正面交鋒中接連失利,退避到沼澤、森林和荒山地區,他們砍倒林木,築起一道道工事,封堵狹窄的通道,阻止英格蘭軍隊進入縱深地帶。諾曼入侵者以它佔據的市鎮城堡爲據點,開始了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都柏林從此成爲英國人在愛爾蘭的統治中心。這樣,愛爾蘭就成爲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各方面深受壓迫。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對立衝突加劇,通過亨利八世主導的宗教改革,英格蘭脫離羅馬天主教,成立國教派,改奉新教,而愛爾蘭人卻堅守天主教信仰。雙方日益嚴重的宗教矛盾,遂使形同水火的殖民關係更不相容。亨利八世在1541年率兵進入愛爾蘭,悍然取締凱爾特基督教的教會,連主持凱爾特民衆宗教儀式的巡迴修道士也一併禁絕,強行扼殺愛爾蘭島上少得可憐的土著文化。

在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英格蘭通過軍事征服把全愛爾蘭置於其統治之下,在愛爾蘭全面推行英國的法律制度。從1603年起,英格蘭強迫愛爾蘭民衆改奉英格蘭的國教,遭致愛爾蘭人的強烈抵制,同時英格蘭的統治者在愛爾蘭橫徵暴斂,強行沒收愛爾蘭人的土地,斷絕農民的生計,愛爾蘭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紛紛鋌而走險,揭竿而起。1641年,愛爾蘭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全島紛紛響應,在1643年9月宣佈愛爾蘭脫離英格蘭獨立。1649年8月,克倫威爾率軍侵入愛爾主,在歷時三年的燒殺擄掠中,愛爾蘭屍橫遍野,生靈塗炭,有一半人死於英軍屠刀下或逃亡海外,三分之二的土地被侵佔。

1688年“光榮革命”後,愛爾蘭因支持天主教信仰的詹姆士二世,慘遭信奉新教的繼承者威廉三世的血腥鎮壓。威廉頒佈反天主教的懲治法令,驅逐或懲處天主教神職人員。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後,爲防止愛爾蘭受激勵起而效法,英國議會決定徹底消除其反抗力,乃於1800年通過《聯合法案》ctofUnion)將愛爾蘭強行併入不列顛,取消了愛爾蘭作爲殖民地所享有的自治議會,改在英國議會設置愛爾蘭議席。“愛爾蘭問題”成了英國內政事務後,英政府的政策並無改進,愛爾蘭人的民族意識日漸覺醒,對自由的訴求因此益加深切。

(二)慘烈的饑荒

1845年,一種當時不爲人知的病害使得愛爾蘭島的馬鈴薯受災,這場災害悄然而至,且來勢兇猛,彷彿一夜之間,鬱鬱蔥蔥的田野就變成“草木皆爛,荒蕪一片”該年全國有三分之一的種植面積絕收,遭病菌感染的馬鈴薯無法食用,可食用的馬鈴薯價格暴漲。到1846年9月,估計有四分之三的馬鈴薯收成被摧毀,對於以馬鈴薯爲主食的愛爾蘭人民而言,災難已經降臨了。1848~1849年間,馬鈴薯的病害再度流行,加上流行病的蔓延,愛爾蘭大量人口死亡,這場慘烈的饑荒一直到1850年纔開始好轉。

這場饑荒帶來了可怕的後果。根據當時的人口普查,愛爾蘭的人口在1851年已經減少到650萬,如果考慮到人口自然增長,總的人口“赤字”達到240多萬。最近的研究表明,在饑荒中死亡的愛爾蘭人約有110萬人,毫無疑問,人口的銳減給愛爾蘭社會帶來了沉痛的創傷。

面對如此嚴重的饑荒,當時只關心穀物牲畜出口的英國政府並不關注愛爾蘭人民的死活。“在饑荒的高峰時期,當島上到處都是吃不飽肚子的窮人時,愛爾蘭的碼頭上還堆滿了一袋袋的玉米,準備出口到英格蘭去”而且少得可憐的賑災物資和救援工作也因爲管理不當和中飽私囊而沒有起到多少積極作用。

惡質的生活狀況迫使許多走投無路的愛爾蘭人漂洋過海,移民美國。但他們關懷鄉土的心情始終如一,他們提供大量的海外資源,支持愛爾蘭獨立,愛爾蘭獨立運動遂成爲跨大西洋的民族主義運動。

“米字旗”的來歷

英格蘭的國旗本來是白底正紅十字旗,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後,詹姆士一世在此基礎上加上代表蘇格蘭的聖安德烈旗,爲藍底白斜十字。到1800年,愛爾蘭和蘇格蘭合併後,又加上代表愛爾蘭的聖帕特克旗白底斜紅十字,英國國旗就成爲現在這個樣子,即通常說的“米字旗”。

饑荒與土豆

英國人彼得·格雷在他的著作

《愛爾蘭大饑荒》中寫道:在大饑饉發生之前,家庭主婦只知道怎樣燒土豆,而把烤箱棄之不用。現在,學習烹調除了土豆以外的食物,成了她們最大的麻煩。歐洲人對土豆的依賴由此可見一斑。

(三)爲獨立而戰

1905年,激進的革命團體新芬黨(SinnFein)成立,爲建立愛爾蘭獨立共和國積極鬥爭。19世紀末,在工人運動發展的基礎上建立愛爾蘭工會。1913年秋,都柏林電車工人罷工,被軍警打死打傷者數百人,引起愛爾蘭工人運動的高漲,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1914年,愛爾蘭又成立民間組織愛爾蘭義勇軍,打擊英國的統治。

1916年4月24日,愛爾蘭革命組織——共和兄弟會在都柏林發動起義,成立臨時共和政府,與英軍血戰了一個星期,遭到英國政府無情的鎮壓,最後該組織幾乎所有的領袖均以叛國罪處決,起義者大多被關進集中營或驅逐出境。起義的失敗反而激起了愛爾蘭民衆反抗的鬥志,新芬黨在1918年舉行第一次大選中大獲全勝,成爲愛爾蘭的執政黨。新芬黨獲勝後挾民意宣佈成立共和政府,並組愛爾蘭共和軍(IR,IrishRevolutionryrmy)抵抗英軍。英警逮捕了幾乎全部愛爾蘭共和國議員,宣佈戒嚴,實行恐怖統治。愛爾蘭共和軍化整爲零組成千百支20~50人的“飛行隊”在民衆支持下,襲擊英軍巡邏隊和奪取軍火庫。

英國在愛爾蘭的統治沒有安寧之日,又受到世界輿論的一致指責,被迫於1921年12月6日同愛爾蘭正式簽約,承認愛爾蘭島南部26個郡爲“自由邦”享有自治權,北部以新教徒爲主的六郡仍歸屬英國,愛爾蘭取得自治權。1937年,愛爾蘭自由邦宣佈爲獨立的共和國,1948年12月,愛爾蘭宣佈脫離英聯邦,次年4月,英國承認愛爾蘭完全獨立。

愛爾蘭共和軍對分割愛爾蘭不滿,決定用武力迫使北方諸郡加入自由邦。20世紀20年代開始就藉助北愛爾蘭地區天主教徒對新教徒的不滿,不斷髮動針對英國的恐怖活動。到20世紀60年代,共和軍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支持,加強了暴力活動,有時與北愛羣衆性政治運動交織在一起,對英國在北愛爾蘭的統治構成極大的威脅。至1982年,英國因無法有效控制局勢,遂宣佈中止北愛爾蘭的自治,改由中央派官員統治。

1993年,英國與愛爾蘭共和國共同發出和平呼籲。在經過數年的波折之後,英國、愛爾蘭兩國政府及北愛衝突有關各方於1998年4月簽署了和平協議。協議規定,北愛爾蘭留在英國之內,除非在未來南北愛爾蘭的大多數人民投票同意才能謀求統一。但是北愛爾蘭可以建立自治政府,除了國防、外交和稅收等中央權力之外,自治政府擁有立法和行政權。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後,恐怖主義成爲全球的共同敵人,愛爾蘭共和軍的暴力活動越來越不爲國際社會所接受和容忍。在全球反恐的大趨勢下,愛爾蘭共和軍開始轉變。2005年,愛爾蘭共和軍發表結束武裝鬥爭的聲明,北愛和平進程最終得到實現。2007年5月8日,北愛爾蘭新的自治政府成立,正式恢復自治,困擾英國多年的北愛爾蘭問題暫時告一段落。

第1章 出版說明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45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4章 羅馬人入侵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51章 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19章 玫瑰戰爭的始末第23章 血腥瑪麗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11章 諾曼征服第1章 出版說明第48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第11章 諾曼征服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37章 黑奴的淚與血——罪惡的黑奴貿易第31章 工業革命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26章 “無敵艦隊”的覆滅第7章 七國時代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30章 天主教復辟的失敗——“光榮革命”第47章 英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上)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0章 專題英國貴族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39章 大饑荒的後果——愛爾蘭的分離獨立第42章 專題亞當· 斯密與《國富論》第46章 姑息養奸的“綏靖政策”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27章 專題最受歡迎的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23章 血腥瑪麗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53章 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44章 英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上)第2章 引言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54章 布萊爾與“第三條道路”第3章 不列顛文明的開拓者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8章 阿爾弗雷德大帝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38章 金礦爭奪戰——英布戰爭第23章 血腥瑪麗第50章 專 題 名門名將——蒙巴頓勳爵第41章 日不落帝國的餘暉——英聯邦的建立第17章 歷時最長的戰爭——英法百年戰爭(上)第15章 議會制度的起源第22章 亨利八世與英國宗教改革第11章 諾曼征服第6章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不列顛第32章 兩黨制的確立與工黨的崛起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28章 推翻國王的暴政——英國革命第33章 專題詩壇雙聖——拜倫與雪萊第5章 專題英國的風俗習慣第24章 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第21章 亨利七世的勤勉創業第14章 自由的奠基石——《大憲章》第43章 釐清敵友——協約國的建立第29章 叱吒風雲的統帥——克倫威爾第20章 專題紳士風度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52章 國有化、福利國家與英國病第12章 亨利二世主持的司法改革第13章 “獅心王”的傳奇人